2024-06-14 17:50:44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杨燕‖人淡如菊

作者:杨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02 16:34:47 浏览次数: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人淡如菊

杨 燕

“妈妈教我一支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支歌从妈妈心里飞出……”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教我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情景。这首歌深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一直伴随我长大,咏唱至今。

我的母亲是一名普通的人,一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情,也没有豪言壮语;平淡的母亲从来都是默默无语,淡泊名利,毫不张扬。

母亲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出生于贫苦人家,从小受尽苦难,新中国成立那年刚满16岁的母亲便参加了革命工作。年轻的母亲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刻苦学文化,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母亲20岁出头就出任乡长,深得父老乡亲敬重。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工作非常辛苦,母亲常常披星戴月、夜以继日手提煤油灯奔走在田间地头。母亲是一名基层干部,工作繁琐且责任重大,但她任劳任怨从不言苦,总是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在我出生前,母亲身怀六甲仍在乡下走村串户宣传党的政策,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坚守在岗位上听取汇报、处理事务,可想而知,母亲对工作的热忱和尽责。从母亲参加工作到退休,几十年对工作兢兢业业,荣获诸多荣誉,但母亲仍不骄不躁,置名利于身外。

母亲是党委书记,始终忠于祖国、坚定信念,坚信党的领导,积极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把党的政策指示传达到每一个人,把党的关怀传递给身边的同事。她对职工嘘寒问暖,无论哪家有什么事情,母亲总是热心帮助解决困难。从大家谈起母亲时由衷的赞扬和敬意,我知道,母亲是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我小时候因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个人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任。在单位母亲工作繁忙,回到家要照顾我们姐弟4个,夜深人静时母亲在昏暗的灯下飞针走线为我们缝补衣服,灵巧的手指上下翻飞,细细的针脚密密缝进千般爱、万般暖。母亲还肩负教育我们健康成长的重任,从小教育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回报祖国。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饱含母亲的谆谆教导,而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我们的楷模。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尽职,母亲的善良朴实,都深深印在我们心里。

母亲因为忙于工作早出晚归而无暇顾及我们,我们一日三餐吃食堂,经常是夜深了,我带着弟弟都睡着了,母亲才下班回家。假如母亲要外出开会几天,便把我们托付给邻居。记忆中母亲几乎没有节假日,年幼无知的我无法了解母亲的辛苦,还时常埋怨母亲不管我们。如今,我才知道母亲的辛劳,才懂得母亲的奉献精神。

母亲深爱着我们,也同样热爱工作。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庭,但母亲从没因为家庭而影响工作;相反,她工作非常出色,每年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家里贴满母亲的各种奖状,简陋的家因母亲的荣誉蓬屋生辉。

母亲虽然爱我们,却从不溺爱,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不发火,更没打骂过我们,即使是我们犯了错误,母亲也是轻言细语教导,很少大声呵斥,左邻右舍的叔叔阿姨都说母亲教育儿女像和同事谈心一样不温不火。

最难忘我12岁那年,那是计划经济年代,商品供应极为匮乏,工厂常常有人去捡农田里的红薯根或稻穗。打谷子的季节,放暑假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在工厂附近的农田捡稻穗,我和弟弟也跟着去。我们在割过稻子的田里拣稻穗,然后等着去清扫打谷桶里残留的稻粒。看着农民打完稻谷装满箩筐走了,我们赶紧跑过去,装稻谷的木桶里还剩下好多稻子,见四周无人,我赶紧满满地装一篮子,带着弟弟飞快地往家跑。我想母亲一定会表扬我们,这是我们第一次拣这么多的稻谷,心里高兴得难以言喻。

回到家,母亲看见满满一篮子的稻谷心里像明白了什么,很严肃地问我们。我笑着说:“妈,我们今天运气好捡得多。”一向和善的母亲一反常态非常生气,大声地说:“说实话。”从未见过母亲生气的我们吓坏了,支支吾吾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母亲非常严厉地对我们说:“别人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以后绝对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立即送回去。”我哀求地望着母亲:“妈,我错了,下次再也不做了,这次就……”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孩子们,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品行端正,诚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赢得尊敬。非己之利,纤毫勿占;非己之益,分寸不取。你们一定要谨记!”

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又热又饿的我送回了稻子;虽然一无所获,但这件事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烙上深深的印迹。我和弟弟都牢记母亲的教诲,诚信为本,诚实地做人,诚实地生活。而今我们仍然铭记于心,并把家训代代传承。

我的母亲不仅是贤妻良母,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那年某天晚上,工厂突然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全厂停电,一片漆黑;家里也因爆炸震动门窗歪斜、顶棚脱落,满地的碎玻璃。母亲顾不上自己和家人的安危,舍小家为大家,第一时间赶到单位组织职工把照明的电筒、食物等应急物资冒着再次爆炸的危险送到现场,积极做好后勤工作。母亲时刻记着自己是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危难时刻总是走在群众的前面。在那种混乱的现场,母亲忙前忙后,瘦小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年过半百的母亲和年轻人一样几天几夜坚守在岗位,配合工厂灾后清理工作,保证物资供应。我们都替母亲担心,体弱多病的母亲能扛得住吗?劝母亲回家休息。母亲平静地说:“我没事,我在单位心安,员工们看见我在也安心。”母亲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心里装着群众,工作永远是第一。母亲在家里是我们的依靠,在单位是员工们的主心骨。在我心里,母亲既平凡而又伟大,我为有这样的母亲骄傲和自豪。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所作所为也是平常事,母亲美好的人格光辉沐浴着我成长。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渐渐地我对党员的认识不仅仅是英雄和英烈们的故事,我知道有许许多多如母亲一样的人,在平凡的岗位,把平凡的日常工作做到极致,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用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中国共产党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高大。从母亲身上,我看到了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忠诚党的事业,恪尽职守,以身作则,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人民鞠躬尽瘁,一生献给党和人民,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才铸就了祖国的辉煌。

母亲一生清廉简朴,虽没有留给我丰厚的物质财富,但母亲留给我的精神财富却是无以伦比的。母亲教我认真做人,快乐生活,善待他人,心怀感恩,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将伴随我终身,享用一生,并把它传给后人。

伟大的党培养了优秀的母亲,母亲言传身教,教育我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家国情怀深深扎根在我心里,融于血脉中。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复兴崛起紧密相连,默默地做最好的自己,努力像母亲一样素简一生、淡然如菊。


作者简介

杨燕,供职于四川红光北方化工有限公司,四川省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南溪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散文集《静听花语》。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