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 11:31:53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海笛‖红军走咱家乡过

作者:海 笛 来源: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1-04-23 08:42:59 浏览次数: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征文启事:四川省地方志办等五部门联合开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

投稿邮箱: 421551703@qq.com

截稿时间:2021年6月30日

主办单位将根据作品征集情况,组织省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集中评审,分文字作品、影像故事2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川观新闻将为本次作品征集活动作宣传推广,搭建线上主题展区,面向全省千万用户展示优秀作品。《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将择优刊发征集作品,所有获奖作品将结集公开出版;川观新闻、四川机关党建网、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天府新青年”微信公众号、“四川共青团”官方微博等平台将择优宣传推广获奖作品。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5ce3fcf3bd4a4123811932320c91dc97.jpeg

红军走咱家乡过

海 笛

 

红军长征留在四川的足迹(1)

红军长征入川大事记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两河口会议、卓克基会议、毛儿盖会议等大事件都发生在四川,在古蔺、皎平渡、冕宁、安顺场、泸定、理县、小金、红原、懋功、两河口、马尔康的卓克基官寨和若尔盖等地,到处都留下了红军的英雄足迹。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作战略撤退和转移,史称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14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红军长征,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战胜天堑急流、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困难。红军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景仰。

皎平渡红军巧渡金沙江

长征中,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率领下,四渡赤水,兵临贵阳,佯攻昆明,出奇制胜,直插金沙江。1935年5月3日晚至9日,从皎平渡口巧渡金沙江,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并于5月12日在会理城郊的铁厂村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写下中国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金沙江边的皎平渡水势浩荡,江对岸就是云南禄劝县。会理地处巴蜀之南、滇缅之北,既是出川入滇的南关隘,也是滇缅进入中原的北大门。江边这座大山叫中武山,红军就在山下这段水流相对平缓的江面上,巧渡金沙江至北岸的会理,然后智取厘金卡,强攻狮子山,占领通安,在37名当地船工帮助下,历时7天7夜,将3万中央红军官兵,用7只木船,胜利渡江,实现了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

当年红军渡江的地方,江边有块巨石,狰狞突兀,伸入江面,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将军石”,红军总参谋长、渡江总指挥刘伯承将军曾站在上面指挥大军渡江。会理一侧的江岸边有一排山洞,开凿于清末民初,是当年马帮行旅宿营歇脚的地方。当时,洞口前的小小平台就成了红军的临时渡江指挥部,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就住在山洞内,靠北的小山洞是毛泽东主席单独住的地方;在这里,他挥毫写下了“金沙水拍云崖暖”的不朽诗篇。

会理会议

会理古城位于凉山州南部,总面积4500平方公里,总人口40多万人,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县城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称。当年红军从云南过皎平渡到会理,在城外铁厂村召开了长征途中有名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理会议。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军几十万人数月的围追堵截,来到会理。红军在这里得到休整补充。但是红军中以林彪为代表的少数年轻指挥员不能理解毛泽东的指挥思想,认为走了太多冤枉路,是走的弓背路,在红军队伍中引起不小的波澜。“会理会议”总结了“遵义会议”以来的战略方针,决定继续北上,越过大渡河,实现主力红军大会师,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会理会议上毛泽东重新阐述了中央的作战动机,统一了思想,巩固了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因此说,会理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

红军长征留在四川的足迹(2)

彝海结盟顺利过彝区

1934年5月,红军长征过金沙江后,蒋介石调集中央军和川军10余万人,令“追剿”的中央军速过金沙江,在川军配合下,围歼红军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同时令在川各军沿大渡河北岸赶筑碉堡,严防红军北进;沿雅砻江西岸筑碉防守,阻止红军西进;“追剿”军与川军各部连成封锁线,严堵红军南返。并致电各军称: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今共军入此汉彝杂处,江河阻隔和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军覆辙。

通往大渡河边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这条路是敌军防范的重点通道,如果想从大路这边渡河,就会遇到敌军主力;一条是崎岖山间小路,由当地彝族人把守。这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又一个险要关头。对于蒋介石的军事部署,中共中央早已察觉,红军先遣队的任务,就是想尽各种办法,排除一切困难,迅速通过彝民区,抢渡大渡河天险。

过彝区时,彝民舞着大刀、举着鸟枪、扛着长矛、张弓搭箭蜂拥而来,堵住红军去路。后卫连只带架桥器材及工具的工兵连刚掉队百来米,就遭到袭击,器材及工具被抢走,个别战士牺牲。

刘伯承经过地下党中间人的牵线,与当地头人果基小叶丹会面,在彝海歃血结盟,结拜为兄弟。刘伯承当众解下自己的小左轮手枪,连同带来的几支步枪一起交到果基小叶丹手里。小叶丹将自己的坐骑骡子,回赠给刘伯承。刘伯承还代表红军将一面“中国红军果基支队”的红旗,授给小叶丹。小叶丹知道红军是一支专为穷人打天下的部队后,改变了对红军的态度;23日,在小叶丹护送下,经过12次往返,7天内中央红军全部安全地走出了彝区。

 安顺场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

5月25日,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冒着敌人猛烈的火力,强渡成功,击溃左岸敌守军一个营。因大渡河水流湍急,不能架桥,只有4只小船,每天只能渡一个团。中央军委决定夺取上游泸定桥为渡河点,部署红一军团第一师及干部团归聂荣臻、刘伯承指挥,循大渡河之左岸;林彪率红二军团指挥部、第二师主力及红五军团循大渡河之右岸,均向泸定桥急进,协同袭取该桥。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泸定桥烈火中飞渡天险

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又调两个旅赶去增援。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好几股敌人阻击,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晚上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

总攻开始,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火烧桥,英雄们奋不顾身穿越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激烈搏斗。激战两个小时,守城敌人被消灭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泸定桥,取得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胜利。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红军向着雪山草地,踏破万重艰难,向着胜利的终点前进。

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正式在甘孜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担任总指挥,任弼时担任政委。同年10月10日,红军三大主力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正式结束。

飞越岭打通二郎山险隘

1935年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泸定会议,确定了避开人烟稠密之地、向北翻雪山过草地的行军方案。为彻底突围,中央红军兵分4路向天全县城进发。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前卫部队强攻二郎山险隘——飞越岭,为中央红军北进天全打通了通道。毛泽东率领红军中央纵队一部翻越飞越岭向天全进发。6月8日下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刘伯承、王稼祥、博古等到达天全县城。

红军长征留在四川的足迹(3)

夹金山——长征翻越的首座雪山

红军在长征中翻越了5座雪山,它们都在四川阿坝州境内。夹金山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翻越夹金山。此山终年积雪,空气稀薄,而战士们大多身穿单衣,干粮所剩无几。先遇大风雪,后遭冰雹,在硬滑的山路上,每个人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同残酷无情的大自然搏斗。克服千难万险,他们终于从夹金山南麓的硗碛乡成功翻越,与正在执行任务的红二十五师七十四团的一部,在山下的达维乡木城沟沟口地带相遇。意外的相逢,为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松潘大草地——最艰苦的长征路

草地,在四川西北部与甘肃交界处,纵横数百里,也叫松潘大草地。这里草丛河沟交错,腐草结成的表面十分松软;在郁郁葱葱的青草之下,是满布机关陷阱的大泥潭,行人只要稍有不慎,就会陷于灭顶之灾。许多红军将士就这样沉下去,永远留在那片泥沼之中。战士们只有抬着向导,选择草根较密的地方,一步一跳,艰难地行进着,并为后续部队留下一个又一个路标和安全标记。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率领的右路军进入草地。行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左翼为林彪的红一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殿后,走左翼行军路线。

沿着先头部队开辟的道路,右路军主力随后陆续进入草地。变幻无常的草原气候,时而晴空万里,暑气蒸腾;时而乌云翻滚,浓雾弥漫,风雨冰雹降临。每逢夜晚,战士们常常是裹着湿漉漉的单衣露营,背靠背以相互体温御寒。没有粮食,开始吃树皮、吃草根、吃皮带。战士们有的被泥潭吞噬,有的不敌严寒被冻死,有的因身体虚弱而病死,更多的是因饥饿而死。但是,经过艰苦卓绝的行进,红军终于征服了大草地,继续向北挺进。

芦山——红军爱民得民心

1935年5月底,红军在芦山期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模范遵守《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点东西,购物公平,在城乡购买粮、菜、柴、盐等物资,都付给银元。采购时,若群众家中无人,就把银元放在灶上或存放物品的家具里,并留下写明买走物品的名称、数量、留银数及感谢话的纸条。红军离开时,把驻地群众的锅台瓢盆洗得干干净净,屋内院坝打扫得清清洁洁。红军亲民爱民的感人故事,如今仍在芦山广为流传。

蒋介石于1935年给刘湘的改变军纪的饬令电文中说:“据报,朱毛匪部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个,必置铜圆一枚于土中……”红军纪律严明,与川军的抓、拿、骗、吃及烧、杀、抢、掠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因而红军每到一个地方,都能迅速扎根,得到群众理解和支持,并且依靠群众最终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邛崃——苏维埃政府播革命火种

1935年11月,红军进入邛崃,在这里建立了中共苏维埃政权,解放了10多个乡镇,给当地群众分田地,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在太和、夹关、天台、南宝、银杏等地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数十次,取得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在邛崃的四川军阀势力,动摇了国民党在当地的统治。

红军之中,无论干部还是战士,一遇群众,就以交谈、询问、拉家常,以及教唱革命歌曲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宣传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高何镇当地一些年长的老百姓回忆,红军来的时候一般不进老百姓的屋,他们大多数就睡在老百姓的屋檐边、院坝里,甚至是河边、树下这些地方,对老百姓非常好。他们走之前都要把老百姓的地方打扫得很干净,把水挑满。那个时候红军一般都是晚上行军,第二天早上老百姓才知道红军已经走了。

邛崃石塔寺景区山门外有座红军亭,刊立着红军遗留下来的石刻标语。“红军亭”3个字为前国防部长张爱萍所题。亭上的石塔寺原是一座寺庙,也是当时石塔寺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在苏维埃政府带领下,地方群众开展了惩治土豪劣绅、分田分地和扩大红军队伍等工作,也为以后的反压迫斗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如今在这里修建了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馆内展示300多幅照片和200余件文物。展陈的步枪、大刀,甚至还有农用镰刀,斑斑锈迹,无言地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风云历史。

1936年2月25日,红军战略转移出邛境,963名邛崃儿女随军北上。其中,高何镇多达403人。

红军长征留在四川的足迹(4)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大会指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斗争,加强了对各地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创建,发动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使红军和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奠定胜利基础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东北,并创建了以通南巴为核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在川陕革命根据地两年多时间里,红军由入川时的1.5万人,迅速壮大到8万之众。

川陕革命根据地设置省、道、县(市)、区、乡5级党组织,设置省、道、县(市)、区、乡、村6级苏维埃政权机构,拥有区苏维埃160多个,乡苏维埃990多个,村苏维埃4300多个。在中国的西部坚定撑起中华苏维埃的大旗,实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和党的“六大”制定的中国革命十大政纲,并且取得巨大成就。川陕苏区由通南巴发展到川、陕、甘共有2个道(相当于地市级)、23个县和1个特别市,人口600万,4.2万平方公里,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个大区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革命基础。党和红军,在武装解放川陕边各地的基础上,迅速并卓有成效地推进川陕苏区土地革命、红色政权建设、军事斗争和根据地建设。

1934年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取得粉碎国民党四川军阀六路围攻的重大胜利后,计划夺取甘肃南部,扩大苏区和红军。与此同时,长征中的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召开遵义会议,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敌人重兵围追堵截下,处境十分困难。

1935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来电,要求川北红军集中全力西渡嘉陵江,突入敌后,运动歼敌,策应中央红军渡江北进。也就是说,要求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放弃根据地,向嘉陵江以西发展。为接应中央红军,根据地红军总部决定顾全大局,从嘉陵江中段的苍溪仪陇地区突破敌人的重兵防线,策应和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

1935年3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离开根据地,破坚阵、摧强敌,挺进川西北,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揭开根据地红军万里长征的序幕。红军是彻底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属于搬家式。为策应中央红军入川,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动员了几乎全部力量,包括8万多人的正规部队,加上川陕革命根据地撤出的党政机关人员,总计不下10万之众。

据通南巴各地有关史料记载:川陕苏区核心区域的通南巴(包括今平昌县),当时有12万巴山儿女参加红军,其中巴中32000人、通江48000人、南江22000余人。除正规武装部队外,还有儿童团、少先队、妇女独立营等地方武装组织,从人力上给予红军极大支持。

1935年红军撤离川陕苏区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还乡团”卷土重来,对凡参加过革命工作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施以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川陕苏区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有案可查的,如:巴中渔溪区被杀害328人,南江县上两乡被杀害983人,通江县被杀害3016人,平昌县被杀害1000多人,达州被敌军、还乡团杀害58400余人,万源县人口由20.7万人锐减为不足6万人。南部县被关押的干部、群众达2000余人,被杀害400多人,吊打致残500多人……

嘉陵江——长征规模最大的渡江战役

嘉陵江是四川省主要河流之一,发源于陕西凤县的嘉陵谷,穿越川北,沿江两岸山峦耸立,河水奔流湍急。敌军凭借天险,以53个团的兵力,在沿江西岸600里的广大地区进行布防。徐向前等察看地形后,发现敌军江防布线过长,其间有很多薄弱环节。在苍溪县城附近,江水流速低缓,利于船渡。江东岸的前山陡峭,居高临下,利于红军发挥火力,掩护部队渡江;后山坡缓,草深林茂,便于大部队隐蔽。据此,徐向前提出,以苍溪城东南约6里的塔子山为主渡点,实施重点和多路突击相结合的战法渡江。

1935年3月28日夜,先锋突击队3个营分乘70来只小船,快速直驶对岸。敌人发觉阻击时,渡江部队船头的机枪和岸上的炮兵一齐开火,突击队胜利登岸。次日清晨战斗结束。红四方面军分3路,强渡嘉陵江均告成功。29日拂晓,红30军主力相继渡江。川军出动一个师前来防堵,双方激战。已过江成功的部队,从侧后发起进攻,一举击溃增援敌军。与此同时,31军于苍溪城北鸳溪口强渡成功,击溃川军一个旅,一举攻占对岸险要阵地。红9军于阆中城北对岸涧溪口登岸,向南部县疾进。另一部于31日攻克阆中城,嘉陵江西岸的川军防线已开始崩溃。

强渡嘉陵江是红军长征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渡江战役,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年的主要渡点苍溪塔山湾,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红军渡”。1984年10月,83岁高龄的徐向前元帅亲笔写下“红军渡”3个大字。苍溪红军渡纪念馆至今还保存着70年前“强渡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石刻标语口号。

红军长征留在四川的足迹(5)

剑门关——出其不意攻克天险

剑门关横亘在剑门山上,扼川陕大道。剑门山72峰峰峦绵延,似72头雄狮面北而卧;其中大小剑山绝壁对峙,状似一道门,故称剑门。隘口悬在几丈深的绝壁中,山间只有一条小路,蜿蜒穿门缝而过,这便是剑门蜀道。关口有座3层门楼,楼上设置瞭望哨。正因它如此险要,又处战略要冲,故也为历代兵家战场。川军长期设防于此,地堡成群,战壕密布。敌人声称:红军过得了江,不一定过得了关。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过了江的红军,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席卷沿江敌军,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剑门关。

1935年4月2日,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直接指挥这场战斗。从拂晓激战至黄昏,经过冒雨血战,全歼守敌3个团;敌主力团长杨倬云在营盘嘴坠崖而亡,剑门关要隘被攻占。红军各部乘胜追击,敌军企图凭险夹击的战略屏障被摧毁,嘉陵江防线立即土崩瓦解,广元以南400里的嘉陵江西岸完全归红军控制。自古历经上百次战斗未曾有失的剑门关,而今被踩在英勇无畏的红军脚下。红军乘胜向纵深推进,踏上北上征途。如今,在剑门关景区内,由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矗立,无声纪念着当年那段红军激情战斗的岁月。

嘉陵江战斗和剑门关战斗,前后仅隔一个星期。这两次战斗后,红军乘敌慌乱之际,向纵深进击,横扫涪江、嘉陵江流域之敌。从4月9日到21日,红军各部连续取得作战胜利,控制纵横三四百里的广大地区。强渡嘉陵江战役历时24天,红军占领9座县城,歼敌1万余人。那时,中央红军正在四渡赤水、转战黔滇,被国民党军前堵后追,是非常艰难的时期。这里的胜利,对敌人是个重要牵制。

土门突破天然屏障

嘉陵江战役后,红军主力集中在涪江地区休整。4月29日,中央军委发出中央红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电。接到该电,红军即向川西松潘一带前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川西的松潘、理县、茂县、汶川地区属高山寒冷地带,荒山连绵,河谷纵横。红军西进,首先必须通过被视为天然屏障的土门。这里绵亘着80里长的高山,不少地方是悬崖。川军部署8个团、约1.2万人,以为这么多兵力,再加上易守难攻的天然地势,完全可以负隅固守。但是,红军在向土门进军途中,仅仅10天就攻克了川军凭险据守的几处要隘,15日拂晓向土门发起总攻。经过一天激战,歼灭守军7个团,占领土门和茂县县城;随即占领理县、松潘等地。此时,中央红军已过会理、冕宁,正在北进。红军两大主力会合在望。

剑门关之战后,红军在今绵阳市境内梓潼、平武、北川、江油等地,连续取得作战胜利。土门又失利,蒋介石十分恼火,严令刘湘、邓锡侯等全线反击。红军也令王树声率军在千佛山一线展开阻击。指战员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忍饥挨饿,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进攻,为中央红军北上赢得了时间。

第30军出北川县(现北川羌族自治县)南下,解放沿途乡镇,为日后中央红军北上创造了良好条件;第4军则奉命开往更北面的松潘县,以阻止甘肃南部的敌军毛炳文部南下入川。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留在四川的足迹(6)

两河口会议决定建立川陕甘苏区

中国工农红军“两河口会议”会址,位于小金县两河乡境内,距县城69公里。该址原是供奉“汉寿亭侯”关羽的关帝庙。1935年6月26—28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具有仅次于遵义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两河口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等16人。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作《目前战略方针的报告》。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同意周恩来在报告中提出的“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明确指出两军会师后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

包座诱敌深入,扫清北上障碍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1935年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战役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军:在卓克基及其以南地区的第5、9、31、32、33军为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在毛儿盖地区的第1、3、4、30军为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决定主力迅速占领以岷州为中心的洮河流域地区,并以此向东发展取得陕甘。随后,右路军进入茫茫的若尔盖大草原。红军将士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泥泞和饥饿,历尽艰辛,终于在8月底前到达班佑、巴西地区,左路军也于8月20日经过草地到达阿坝。

班佑以东之上下包座位于松潘北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守敌胡宗南部独立旅第2团分驻上包座的大戒寺1个营、求吉寺2个营,两处凭借山险林密,筑以集群式碉堡,构成一个防御区,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胡宗南发现红军过草地北上,急令第49师由松潘以北的漳腊驰援包座,并在上、下包座至阿西茸一线堵截红军。

消灭包座之敌,开辟前进道路,是摆在右路军面前的迫切任务。徐向前主动向党中央建议,承担攻打包座的任务。29日黄昏,部队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红军扫清外围据点,并攻占大戒寺。残敌退入大戒寺后山碉堡负隅顽抗,等待援兵。为诱敌来援,红军对其围而不攻。30日夜,援敌49师先头部队291团进抵大戒寺以南;为诱敌深入,红30军以264团略作阻击便且战且退,撤至大戒寺东北山区隐蔽。敌见我阻击无力,包座敌人又频频告急,便放心大胆急速前进。至当日下午,敌291、289两个团进至包座河西岸,294团进到包座河东岸,师部进至大戒寺以南,全部被诱入我伏击圈内。

下午3点,红军向敌49师发起总攻。隐蔽的红军将士一齐向敌出击,红军第88师第268团由包座河以西像钢刀一样插入敌291团和289团之间,并切断东西两岸敌人的联系。敌49师被分割成3块,首尾不能相顾。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英勇拼杀,在气势上完全压倒敌人。1小时后,首先将敌291团歼灭。经七八个小时激烈战斗,终于在当晚将胡宗南的第49师大部歼灭,敌师长伍诚仁受重伤后跳河。固守在大戒寺后山高地的200余敌人,见大势已去,在红军政治攻势下全部缴械投降,求吉寺之敌也被全歼。

此役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一个大胜仗,红军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援敌49师的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还缴获了红军急需的牦牛、骡马、粮食、弹药等军用物资,使北上红军得到基本补充。包座战斗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通道,使敌企图把红军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 

腊子口出奇制胜 打通甘南门户

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地势险峻,悬崖绝壁间夹着一道窄窄的山沟向上延伸。山中一道河水急流而下,隘口处的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

1935年6月,两河口会议之后,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沿若尔盖、巴西、班佑继续北上。敌军围追堵截,并命甘肃地方军阀鲁大昌部在腊子口、岷州一带阻击,妄图把人困马乏的红军消灭在此。另外,它的另一侧则是卓尼藏族土司的2万武装。9月10日,毛泽东率8000余红军北上,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不打下天险腊子口,红军在政治、军事上将十分被动”。因此,俄界会议的另一议题,就是组织开展攻打天险腊子口的战役。尽管包座战役之后,红军的给养得到一定补充,但仍十分困难。在毛泽东的斡旋下,开明的土司秘密撤走把守岷、迭山间所辖险峡关口的武装,并为红军架桥修路,又打开该地一座储藏40万斤粮食的粮仓,支持红军。

在旺藏一个叫茨日那的村庄,毛泽东下达了“以三天行程拿下腊子口”的命令。从茨日那到腊子口有几条崎岖的羊肠小道,不论走哪一条都是过“悬空栈道”或险桥,跋山涉水,穿原始森林,异常艰辛。在到腊子口的途中,先头部队打了两仗,击溃敌人两个营,并俘获20名敌人。一部分敌人溃退,但一部分仍想凭借天险进行死守。

腊子口两边的山脊高约500米,陡峭的山势再加上生长其间的茂密树林,连善于走山路的岩羊也难以行走。敌人在长30米、宽8米的口子内一座木桥边修筑碉堡,很难接近。红军的七八次攻击都未能成功,最后决定要智取,不能强攻。一名叫云贵川的战士带领十几名红军从右侧的山脊爬上去,另外两个连的兵力从左侧一条不起眼的山沟里向腊子口纵深山脊迂回成功。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的升空,一路从正面进攻,一路从山腰向下打,另一路则从腊子口约2里的纵深山脊上俯冲下来,进入腊子口内与敌人激战。上下夹击,内外夹攻。“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经5个多小时激战,腊子口被智勇双全的红军攻克。腊子口战役成为长征途中出奇制胜、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四川对红军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长征时红军曾走咱家乡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一万五千里在四川境内。毛主席调虎离山袭金沙、刘伯承彝海歃血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长征中许多重大的事件和战役也均发生在四川。红军在四川时间最久、牺牲人数最多,红军在四川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 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