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四渡赤水”与泸州‖简放鹏

作者:简放鹏(泸州日报记者) 来源:《泸州日报》2022年7月23日第1版 发布时间:2022-07-25 20:38:10 浏览次数: 【字体:

“四渡赤水”与泸州

简放鹏

作为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在泸州境内历时54天。据不完全统计,泸州叙永古蔺两县青壮年就有1300人参加红军和红军游击队。1935年2月3日至5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主持召开了“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转折。

叙永县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旧址(图片来源:四川新闻网)

“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博古交权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研究员石雷认为,博古交权的地点就在叙永县的石厢子。

周恩来在《党的历史教训》中说:“红军渡过赤水河后,我们赶快转到三省交界即四川、贵州、云南交界地方,有个庄子的名字很特别,叫‘鸡鸣三省’,鸡一叫三省都听到。就在那个地方,洛甫才做了书记,换下了博古。”

“博洛交接”的确切地点,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属“鸡鸣三省”范围,二是中央红军在这里住了一夜。1935年2月3日22时朱德致各军团首长的电报、2月4日23时半朱德致各军团首长的电报说明,中央红军2月3日抵达石厢子,在那里住了两夜,2月5日“进到水田寨宿营”。中央党校教授刘晶芳、李东郎表示,中央红军在石厢子住了两天一夜,正好有足够的时间召开会议。

从实地考察和访问当年目击者的结果分析,石雷认为,“博古交权”的具体时间是1935年2月5日,交权地点是在叙水县“鸡鸣三省”的石厢子。

“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性作用,历史意义非同凡响。该会议研究决定了三件重大事情:一是根据遵义会议精神,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了分工。决定博古(秦邦宪)交出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权,由洛甫(张闻天)接替博古(秦邦宪) 负中央总的责任,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二是讨论和研究了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部署红军作战略转移,从而摆脱了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三是讨论和研究了中央苏区今后的行动方针等问题,为中央苏区以后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纪念广场(李欣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泸州是“四渡赤水”战役的重要发生地

泸州是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站,是毛泽东军事生涯“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的重要发生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期间,在泸州境内转战54天,足迹遍布泸州市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80多个乡镇,留下了丰富的革命事迹和红色遗迹。

四渡赤水示意图(图片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从遵义出发,正式拉开“四渡赤水”战役序幕。1月29日,红军从土城、元厚一渡赤水,避敌锋芒,向古蔺、叙永地区转移,寻机北渡长江。2月18日至21日,红军从古蔺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避实击虚,出其不意,回师东进,再夺遵义。3月16日至17日,红军从茅台镇三渡赤水,声东击西,进入泸州古蔺境内,奔袭镇龙山、佯攻古蔺城。3月21日至23日,红军从古蔺太平渡、九溪口、二郎滩四渡赤水,巧妙突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强渡金沙江,入川北上,摆脱四十万重兵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中央红军在泸州期间,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朱德等领导人在古蔺县白沙召开重要的军事会议,史称“白沙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研究二渡赤水的作战部署,发布了重要文件,其中由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联合发布的《告全体红色战士书》,重新确立毛泽东运动战思想,并把长征中的运动战思想通俗地表述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三个铜板”见证中国革命历程

在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流传着“三个铜板”的故事。

1935年2月3日至2月5日,中央政治局、中革军委在叙永县石厢子召开“鸡鸣三省”会议。图为毛泽东留给老乡的住宿费——“三个铜板”(图片来源:四川省情网)

1935年2月3日,正值农历大年三十,位于川滇黔交界大山深处的石厢子,70多户人家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当天下午,村民们发现,一支穿着灰军装、头戴五角星帽子的队伍走来了。最先到达石厢子的有10多人,这群人进街后就开展宣传、书写标语,叫当地村民“不要怕、不要乱跑、照常开门做生意”,说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是劳苦大众的军队。当天下午,红军大部队陆续到达,石厢子沿街的屋檐下、过道、院坝和堂屋都住满了红军。

红军队伍的几位领导人住进了村民肖有恩家,直至5日上午才离开。红军领导离开肖有恩家时,为了感谢他家提供了住宿,其中一位领导在临走时送给肖有恩三个铜板。肖有恩觉得这三个铜板特别珍贵,一直没舍得用出去,又害怕土匪和恶霸知道后前来抢夺,便把三个铜板钉在自家一根房柱的裂缝里藏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肖有恩在报纸上看到毛主席的照片,才知道原来送他铜板的人就是毛主席。

由于肖有恩早已不在人世,人们一直没有找到铜板被钉在了哪根屋柱上。后来,泸州决定将“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旧址和毛泽东等革命家曾居住过的地方作为革命遗址遗迹加以保护,在旧址修缮布展过程中,人们才发现了钉在房柱上的三个铜板。这三个铜板,成为共产党人纪律严明、亲民爱民的有力见证。

叙永县石厢子毛泽东住地旧址(李大荣 摄,袁征 供图)

来源:《泸州日报》2022年7月23日第1版

作者:简放鹏(泸州日报记者)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泸州日报》2022年7月23日第1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