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传统文化>详细内容

【传统文化】诗词里的腊八节‖蒋德均

作者:蒋德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18 15:05:34 浏览次数: 【字体:

诗词里的腊八节

蒋德均

腊八节,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故曰腊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关于腊八节的起源与传说,民间流行多种说法。

佛家说: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典记载,释迦牟尼得道成圣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总觉得苦行不是究竟解脱成圣之道,遂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羊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悟道成圣。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腊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据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故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等,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道教说:据唐人《赤松子章历》及宋人张君房著《云笈七笺》等道家著述中记载,腊月初八是王侯腊,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降注三万六千神气。其日可谢罪、求延年益寿、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贫乏、沐浴斋戒、祭祀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从愿,求道必获。

民间传说就更多了,今列举二三,仅供了解。

传说一:赤豆打鬼的传说。据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3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但这些鬼怪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这也是在我国民间历来有鬼怪怕火、怕红布、怕血等红色东西的原始起源。

传说二: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地冻,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在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粥喝了,而那天正是腊月初八。后来朱元璋坐了天下、当了皇帝,颁旨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那天喝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三:人们对抗金英雄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当地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后,士气大振,大败金军,获胜而归。而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四:相传有老两口吃苦耐劳,持家节俭,攒下一笔家业,可儿子却不争气,娶的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小两口冻饿交加,幸好有邻居接济,煮了一锅“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好吃懒做的旧习,勤恳劳动,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为了以此教训警示后人。

……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已有与“腊”相关的腊祭的习俗,节期在腊月,但具体日期并不固定。据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郊特牲》辑录,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汉应劭《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为腊。

古人认为,腊月乃岁终之月。故腊有三义:一曰新旧交接,二曰祭祀祖先,三曰祛疫迎春。所以,腊八节其实就是春节的开始或序篇,民谣云: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民谣又云:腊八祭灶,新年快到。

按照民俗学对节日的界定,任何一个完整的民俗节日都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固定的时间,二是特殊的习俗,三是特定的名称。因此,腊八节的形成也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先秦时腊祭日期并不固定,汉后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学界一般认为,腊八节在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历经唐宋元明清,流俗至今,历史悠久。

腊八节的习俗主要是喝腊八粥,当然也吃用醋泡的腊八蒜以及喝腊八醋等。至于腊八粥由哪些谷物构成,因地因时而异。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比如南宋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历代文人皆有诗文书写其俗,咏节感怀,今拾取一二,供读者诸君赏阅。

大 腊

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

玄象改次,庶众更新。

岁事告成,八蜡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

丰禋孝祀,介兹万祜。

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兹蒸黎。

宣力葘亩,沾体暴饥。

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充仞郊甸,鳞集京师。

交错贸迁,纷葩相追。

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

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自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延。

与民优游,享受万年。

这首描写腊八的诗歌,是魏晋时期著名诗人、地图学家裴秀的作品。诗歌书写了我国古代腊祭的习俗,主要是向诸神报告一年的情况,尤其是物产收成与百姓生活的情况,并感谢诸神的护佑,祈求来年物产丰收,国泰民安,永享万年。

腊 节

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魏收的这首《腊节》,写出了年末天寒地冻的气候,人们在腊八节这天聚会饮酒,祈祷平安吉祥。同时,抒写了诗人对来年的美好心愿。

腊 日

晋朝·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这是一首即景言情的清新小诗。岁暮腊日为祭神之时,窗外是风雪飘飘,梅柳夹道。室内诗人对酒赏梅,吟诗而歌,沉醉其间,表现出悠然自适的神情意态。

腊日宣诏幸上苑

唐·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诗人说,明天早上我要游览上苑,火速传诏给春神知晓。百花定要连夜齐放,不要等到晓风吹来方才开放。此诗简洁明快,语言流畅,主题鲜明,堪称上乘之作,充分体现了女皇洞察一切的睿智,随机应变的能力,刚毅果断的作风以及号令一切、吞吐宇宙的气概。此诗正好显示了女皇主宰一切的神气和至高无上的尊严。

腊 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诗人说,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的日子离人还很遥远。而今年腊日却气候温和,冰冻全消。山间的雪都已融化了,露出了嫩绿的萱草,透过烂漫的春光,纤细的柳枝随风起舞。想要在这良宵夜纵酒狂饮,一醉方休,高兴之余,真想回家。但圣上召见并赏赐美食,感念皇恩浩荡,我又不能请辞啊。

赠孙莘老七绝

去年腊日访孤山

宋·苏轼

去年腊日访孤山,曾借僧窗半日闲。

不为思归对妻子,道人有约径须还。

这是一首腊日忆旧访友的诗作。诗人回想起去年的腊八日访问孤山,与友人窗下闲叙的情景。从此诗可见苏轼对友人的真挚与对友谊的真诚。

腊日步西园

宋·张耒

三亩寒园春欲回,浅池低树忽飘梅。

楚乡万里霜云尽,归雁行行斜日来。

诗人说,我在腊八节这天移步西园,但闻园内高高低低的树林间有梅花飘香。池塘水浅,春意欲回。遥想万里之外,霜云消逝,归雁行行,从太阳那边飞翔而来。这难道不是春天来临的前兆吗?

杭都旅舍腊日感事

宋·孙应时

三年腊日常为客,愁绝梅花独自看。

万里尘沙走西蜀,九衢风雪卧长安。

生来可是儒冠误,老去偏知世路难。

安得长间伴溪叟,醉歌时掣钓鱼竿。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长期仕宦在外地的经历与感受,对人世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即使是节日也不得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而只能在思念孤独的愁绪中独自与梅花为伴的遗憾,流露出一种淡出红尘、退隐山林的情绪。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月的微风里已经有了春意,我拄着拐杖散步路过邻家。看到邻家柴门里面炊烟袅袅,野外水边有重重叠叠的耕牛脚印。因为我身体不好需要吃药养病,没有徭役征召,所以赋闲在家。今天邻居把腊八粥送给了我,倍觉江边小村新的物节气候气息降临。诗歌意蕴深远,诗人在欣赏乡村炊烟袅袅、牛迹重重的素朴幽静的生活场景,喝着腊八粥,感受融融春意,也期盼自己人生的春天重新到来。

腊日晚过杨村写望

宋·汪莘

万里溪光一望穿,潜鱼世界白鸥天。

若为移得溪光去,落日茅斋相对眠。

这是一首记写诗人在腊八日傍晚落日时路过一个叫杨村的村庄的所见所感的诗歌。诗人说,举目所见,夕阳西沉,溪水长天,风光无限,鱼潜水底,白鸥翔天……诗人感慨,此时此刻,移得溪光,与落日相伴而眠,这真是一件特别惬意的事啊!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宋·赵万年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这是战争状态下的腊八节。诗人说,襄阳城外敌军大兵压境,我方在乱箭与石头飞射中仍然死守城池。如果不是喝到送来的腊八粥,哪里知道今日竟是腊八节!

腊日饮赵氏亭

元·张翥

城上高亭一再过,每看风物费吟哦。

近诗颇效寒山子,往事徒成春梦婆。

剩买十千燕市酒,闲听二八越娘歌。

梅花枉报春消息,祗遣今年别恨多。

这首诗记写了诗人腊八节这天在赵氏亭喝腊八粥的感慨思绪。风物的变换、人生的追求、往事的回忆、曾经的风流、眼前的梅花、心中的别恨……如此等等,都让诗人感慨良多。

腊八日发桐城

明·陶安

邑人生怅怏,送别郭东门。

冻木知春早,晴风卷雾昏。

石桥分古道,野烧露新痕。

行处山农说,留声到子孙。

一般说,腊八日本应与亲人、朋友团聚欢度,但诗人却与他们分别远行,所以不免心生愁绪。然而,大自然的物候变化,却抚慰了诗人的离愁,新生的气息草木已知,春天的脚步已降临人间。

腊八日怀圣仆

明·葛一龙

怀君八日语,五见十年中。

险阻贫兼病,西南北又东。

两乡侈各健,一粥喜遥同。

木末临清晓,应披看雪红。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由于诗人身处明末清初之际,加之平生行侠好义,喜交结四方名士豪杰,入清后以遗民终老。故诗歌多抒写时代变迁之故、改朝换代之痛。节日思亲与感怀,这是古今中外诗人的普世情结。此诗亦然,别有包袱。

腊八日过叙州

(二首)

清·张问陶

风掠晴云澹不收,夕阳吹影上扁舟。

帖山楼殿平如画,插水林峦碎欲流。

爆竹声繁逢腊日,荔枝香冷过戎州。

船窗自击泥头酒,味谏轩南为少留。

碧水丹山好画图,一江金翠影模糊。

层峰细碎通乌撒,古塔高寒表庆符。

蛮女蹋歌愁欲绝,巴船维缆暮相呼。

题诗真作天涯客,何必淹留笑贾胡。

这两首诗是诗人张问陶在腊八日路过叙州(今宜宾)时所作。诗歌书写了诗人路过宜宾时的天气、时间、山水美景、节日景象、宜宾物产、地方风俗等,地方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颇具民俗价值。

腊 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这首诗写出了京城腊八节家家煮粥、皇宫分粥的清代社会习俗。诗人说,腊八节这天家家都要煮腊八粥,当今皇上和大臣们特地在雍和宫熬粥。第一锅用来敬献佛祖,第二锅是进奉给太后和帝后的家眷。

作者简介

蒋德均,笔名文生,研究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学会理事,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宜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型文化丛书《李庄文丛》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写作学、古代文化、地方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写作》《商务与政务写作》主讲教授。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2个,负责多个大型文化文学写作项目以及纪念馆展陈策划与撰稿。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册,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刊发作品和文章。作品选作985、211和“双一流”工程大学通识博雅教材。出版《诗歌语言艺术论》《文学再思录》等学术著作6部,文化随笔集10部,《文生抒情哲理诗选》《与名人为伴》《一江春水》《另一种天问》等诗集2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册,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文章入选全国高考语文阅读材料和党政领导干部学习材料。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德均(宜宾学院)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