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人】房锐:方志始祖常璩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房锐:方志始祖常璩
《巴蜀史志》编辑部 考拉看看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的地位非同一般。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提到,《华阳国志》是中国地方志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之一。
如今,在崇州街子古镇,一座以华阳国志命名的展馆矗立街头。走进展馆,今人可见《华阳国志》中古蜀人的风流雅韵,古蜀地的山川风貌、历史风情,亦可见常璩的一生图景。
华阳国志馆
西晋末年,常璩出生在蜀郡江原(今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文化世家。族人多擅文章,而常璩自小受到家族文化熏陶,亦对文史颇感兴趣。据《崇庆县志》记载,常璩少年时遍读先世遗书,颇负才名。成汉时期,他曾担任散骑常侍,常出入宫廷,掌理文书。东晋永和三年(347),成汉灭亡,常璩入晋。奈何东晋朝廷重视中原士族,常璩身为蜀地人士则在朝中不受重视。
彼时,常璩已经年老,再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但他为何会选择写作《华阳国志》?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房锐提到,常璩写作《华阳国志》是一件水到渠成之事。首先,常璩受族人影响极大。尤其是族人常宽博学多才,著有《典言》《蜀后志》与《后贤传》,对地方史颇有研究。其次,“他一直有意识地记载巴蜀的历史,对巴蜀也多有推崇。而且他到了建康之后,成汉政权已经灭亡有一段时间。他对过往也有了一个反思。他会站在另外一个视角重新审视巴蜀历史文化。”
新都博物馆蜀开明时期的巴蜀图语铜印
此外,常璩还敬佩司马迁,对“一国之兴,在于良史”深以为然。因此,心中有向“偶像”学习的想法。正是基于这样的个人、家族和历史背景,常璩最终选择修史。
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常璩开始了这项开地方志先河的伟大事业。值得一提的是,古时毕竟与今日不同,无论交通条件、信息传播条件,都处于一个极其原始的状态之中。常璩实地考察地理风情,又向他人请教询问各地情况,再结合典籍筛选资料,最终耗时6年,写成一部12卷、约11万字的《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继承西汉以来八家“蜀纪”、历朝“正史”以及其他地方文献,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如地理部分,详细记述了当地各州历史、郡县沿革、山川道路等。历史部分,记述了政治沿革,而人物部分有赞有传。
毋庸置疑,《华阳国志》是一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还是后人研究古代西南地方史和西南少数民族史以及蜀汉、成汉史的重要史料。比如,范晔的《后汉书》、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郦道元的《水经注》、唐初编修的《晋书》以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书籍,都曾取材于《华阳国志》。
与以往方志将历史、地理、人物分离,各执其一记叙方式不同,《华阳国志》独树一帜将历史、地理、人物三结合,为后世创立了一种体制完备、内容丰富、记事生动的方志体裁。其实在《华阳国志》之前,各类方志已有百余种,甚至巴蜀地区也有20余种。但《华阳国志》却凭借其优越性流传至今,也正是如此,常璩被称为“方志鼻祖”。难能可贵的是,常璩身上还体现了蜀人开放包容的心态。《华阳国志》完整构建了北起汉中(今属陕西省)、南到南中(今属云南省)、东到湘西鄂西、西际康藏甘青的广袤区域内,上起远古、下迄晋室的地理人文历史体系,其涵盖范围之广,体现了作者之格局。
成都市新都博物馆内说唱俑
如今,常璩被评选为四川历史名人,仍然具有诸多积极意义。首先,常璩盼望和平,看得清大势。东晋永和三年(347),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常璩与中书监王嘏等人清楚局势,力劝当时成汉政权的执政者李势投降,归顺东晋,使百姓免受战火之苦。其次,常璩做事不畏艰难险阻,且能持之以恒,《华阳国志》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品质和精神,是跨越时间洪流的。
Q
您是什么时候接触到常璩的?
A
常璩是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人,我青少年时期曾在崇州生活过8年,很早就知道常璩这个人。崇州曾叫蜀州,常璩被称为“蜀州三杰”。另二杰是唐求、唐慎微。唐求是唐末知名诗人,唐慎微是宋代知名医学家。耳濡目染之下,我从小就对他们感兴趣。
Q
常璩为什么要写《华阳国志》?
A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成汉政权被东晋大将桓温所灭。桓温重视人才,对常璩等人比较看好。所以常璩来到建康——今天的南京做官。不过,常璩到建康做官不受重视。在我看来,常璩写作《华阳国志》,应当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常璩出生在蜀中大家族,家族文化底蕴比较浓厚,培养出常璩这样见识广博的人才。第二,写作《华阳国志》之前,常璩已有不少作品,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史学家,一直有意识地记载巴蜀历史,对巴蜀多有推崇。第三,他到建康之后,成汉政权已灭亡有一段时间。此时,他对过往有一个反思,站在另外一个视角重新审视巴蜀历史文化。
Q
《华阳国志》中蕴含了常璩怎样的世界观??
A
常璩在写作《华阳国志》时,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观上,其格局不仅仅局限于巴蜀。首先,常璩本身是一个地域文化孕育出来的人才,才学很高,极其了不起。在写到巴蜀山川历史时,他内心有浓厚的自豪之感。这是可以理解的,他毕竟是蜀人。
其次,中原大一统的文化观念,对常璩也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常璩肯定见过桓温,桓温的风采在《世说新语》中有记载,桓温的观念一定对常璩有影响。所以,他是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共同孕育出来的奇才。在《华阳国志》中可以看出常璩有很好的历史成败观、大一统观念。而且,《华阳国志》中有一些常璩本人的评述,从中可以看出常璩高明的见识。
Q
您怎么看待《华阳国志》带来的影响力?
A
《华阳国志》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常璩耗时6年写成《华阳国志》,内容丰富、篇幅巨大,能让外界比较全面地认识巴蜀文化。
《华阳国志》是记载巴蜀文化的经典文献。我们常说文化溯源,《华阳国志》就是研究巴蜀文化的源流。
常璩之前,有不少介绍巴蜀的典籍,只有常璩真正将以前巴蜀地区的历史故事等系统整理了出来。比如巴蜀地区杰出人物文翁、司马相如等人的事迹,对后世研究历史人物有非常大的影响;又比如书中对巴蜀地区的各种特产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记载,这样的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南方丝绸之路。
了解巴蜀文化,不仅仅读《史记》《汉书》中对巴蜀文化的提及,必须要读的是《华阳国志》,这是我们的共识。因为常璩全面记载了巴蜀的历史文化,这就是《华阳国志》的地位。
这本书在体裁上有很大创新。常璩可谓是开地方志先河,这本书是地理志、编年史、人物志三结合,常璩的创新意义非常大,对后世影响很大。
Q
怎么看待常璩主张归降一事?
A
当时桓温率东晋大军从水路逆流而上,灭了成汉政权。常璩主张投降,这一举动顺应中华大一统的历史趋势,主张归降很正常。
Q
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挖掘常璩,让他被更多人知道呢?
A
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传统学术研究;一方面是普及性的工作。比如崇州可以借助四川历史名人评选,让更多人了解常璩等历史名人。我相信经过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评选,会有更多人了解常璩,有助于我们建立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Q
对比司马相如、陈寿与常璩,好像常璩的知名度比较低?
A
常璩的知名度远远低于司马相如等人,但他绝对不应该被遗忘。我们看司马相如,几乎是偶像级的人物。他和梁孝王、汉武帝之间的故事,他的文学创作、政治才干和战略眼光,以及他和卓文君的恋爱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陈寿也有许多人知道,一部《三国志》很出名。
常璩的知名度虽不高,但要了解巴蜀文化,必定绕不过常璩。《华阳国志》是一座宝库,后人可以源源不断从里面挖掘资料。《华阳国志》对我们搞学术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对一般读者而言,可能并不了解。
常璩的见识、才学本身很卓越,这些在《华阳国志》中得到体现。这也使得常璩一本《华阳国志》超越了许多地方志。
(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作者简介
房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著有《孙光宪与〈北梦琐言〉研究》,主编《晚唐五代巴蜀文学论稿》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巴蜀史志》编辑部 考拉看看(创生文化)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