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南宋理学大师魏了翁

发布时间:2023-11-15 14:44:00 浏览次数: 【字体:

南宋理学大师

魏了翁

智者理性

在南宋与金的对峙中,他与陆游虽有相同的心愿,但却是不同的态度。陆游于北伐之事,不仅满怀激情,而且慷慨激昂,甚至以身相许。当主战派大将王炎一在南郑建立北伐大营,他便不避“书生意气”,投笔从戎,并上《平戎策》,对张浚与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都持积极支持的态度。而魏了翁要理性得多,他明白南宋弱小,与金抗衡,当要取稳妥之策,所以宰相韩侂胄一明北伐之举,他便斗胆上言,以“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为由,反对北伐,提出当务之急在于“内修”。此论一出,天下大惊。

何以天下大惊?

若以简单论是非,魏了翁所言是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属于典型的投降派,自然为千夫所指。

若以世势论短长,魏了翁此举是与朝廷对着干,属于典型的不识时务,自然为智者所不取。

然,魏了翁反对北伐,是因为对局势与国力有深刻的认识。他明白,不切实际的北伐只能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牺牲,给国家带来更深的苦难。与陆游相比,在收复失地这件事上,陆游充满激情,他是充满理性。而事实也证明,他的观点更具有前瞻性。南宋的两次北伐,都陷国家与百姓于更深的水火。后来,魏了翁也以自己的胆略与远见,升任同签枢密院事,并兼领督视江淮兵马,担负起长江中下游全面抗击蒙古大军的重任。

鹤山全集

魏了翁一生最大的成就还是理学,也就是说,他是一位名标青史的大学者。同时,还是诗人、书法家。这样的一位大学者,以其崇高的声望加上他在官场特殊的身份,自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毫无疑问会惠及蜀州。

了翁祠

何以如此?

是因为魏了翁是蒲江人,不仅离蜀州近,而且还有亲戚在蜀州。看他的行踪,便知他不仅是蜀州的一位常客,而且还是一位佳客。他的行踪,就记载在他所写的巨著《鹤山全集》里。

翻阅《鹤山全集》,我们发现,蜀州有对文化推重的传统。因为蜀州不仅有张浩收藏苏东坡的《寒食帖》真迹,还有计孟甫收藏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手迹。

据《鹤山全集》记载,魏了翁有一次游蜀,客居于唐安湖之旅舍。当时为八月十六,天上月还满,所以湖上水光鉴亮。他正赏月时,有蜀州人计孟甫者,带着一件宝贝来访。这是一轴书法作品。他摊开一看,不觉吃了一惊。原来这是张孝祥四十七年前所写的《念奴娇·过洞庭》手迹。计孟甫请他题跋,他也不推辞,欣然而题:“张于湖有英姿奇气,著之湖湘间,未为不遇。洞庭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方其吸江酌斗,宾客万象时,讵知世间有紫微青琐哉?余客唐安湖上,计孟甫袖以见访,是日八月既望,后此者盖四十有七年矣,抚卷太息,书而归之。”

不是魏了翁的记载,我们怎知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手迹曾藏于蜀州。

翻阅《鹤山全集》,我们还发现,蜀州于宋时英才辈出,不仅有胡晋臣、阎苍舒、李蘩、樊汉广、宋德之等名留青史者,也有像唐季乙、胡仲舒、张钧、王勋等名不见经传者。

蜀州有唐季乙者,“勤学励行,人有片长寸善则耻躬不逮,不学不能已也”,以《易学》为四川类试第一。又有胡仲舒者,天资明悟,“凡经史百氏之书,过目成诵”,且尤为工诗。还有张钧,绍兴进士,宋光宗时,上书言国家大耻逾六十年而不获一雪,至为痛心,又言古有四祸:中宫、外戚、阉寺、朋党。对策集英殿,被举为第一。任职四方,或兴修水利,或推重教育;任职朝廷,则直谏皇帝,有如求人,不如责己。后有《财赋源流》一书行世。王勋,任职梓州时,涪水为患,代不能治。他历尽千辛,兴其江堤,水患方止。梓州人为感念他的功绩,名其堤为“王公堤”。这些蜀州历史上的仁人志士,若非魏了翁作传、作记或作墓志铭,也许会完全泯灭在历史的烟云中。

一部《鹤山全集》,留下了魏了翁在蜀州的许多行影芳踪。而探寻这些行影芳踪,我们会发现,蜀州的历史上,不仅有那么多有趣的人,还有那么多正直的灵魂。

孟浩然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不就是《鹤山全集》对于蜀州人和事的描述么。

END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