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果州名儒何济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0-18 14:54:28 浏览次数: 【字体:

果州名儒何济川

宋仁宗时,果州南充县出了一位深为范仲淹敬重的饱学之士——何济川。济川名涉,自小熟读六经、诸子百家,还广泛阅读了地理、医卜之书。他的记忆特强,有人向他请问书中的事,他能说出在某书某卷某一页上,去验证往往丝毫不差。

何济川考中进士后,先被派往洛交县作主簿,后升任中部县县令。范仲淹同他见面,一席交谈,便深为他渊博的学识称奇,于是上奏朝廷,让何涉做了彰武军节度推官,到自己的军营中来供职。不久就升著作郎,管理宋军对西夏作战前沿的勾、鄜、延等路经略安抚招讨司机宜文字。在军中参与谋划、培训将士,出过很多力,深得当时军事长官范仲淹和庞籍的赏识。后事庞籍奉诏回京任枢密使,他请何济川与他一同回京任职。何济川说,家中父母年事已高,自己长年在外做官,未能在父母近前尽孝,期望能允许我回家奉养老人。不久,朝廷下诏,任何济川为秘书丞、眉州通判,后改任嘉州通判。经当时大儒文彦博和庞籍举荐,何济川被诏进京,出任集贤院校理。后来,何又向朝廷请求还乡,于是调任汉州知州,改任合州知州。其后又升任尚书司封员外郎。几年后,因父亲去世,依照王朝制度免官回乡守孝。从此,他就隐居乡间不出,终老林泉。

何济川为人忠厚,事亲至孝。一生重视教育,凡他任职处,皆致力修建学馆,亲为学子讲授。在军中供职时,也专为将士开讲《春秋左氏传》。宋代名将狄青当年就在军帐中听过他讲经。回乡后致力于著述,写有《治道中术》《春秋本旨》和《庐江集》七十卷。

《南充县志》载有何济川在汉州做官时,应地方乡绅所请,为当地写的两篇《记》。

一篇是《縻枣堰刘公祠堂记》,写于庆历六年(1046)。文中记述了自唐代益州刺史高骈,在成都郊外修堤筑縻枣堰护卫了城区安全。到北宋初年,堤堰破损,成都遭遇严重水灾。开宝元年(968),端明殿大学士、兵部侍郎刘熙古出任成都府尹,出动军队重修縻枣堰。使成都重新远离水患近八十年之久。至庆历年间,堤堰因长年被江水浸蚀,已是隐患重重。时任成都知府文枢直,于庆历五年(1045)筹款兴工再次培修堤堰。同时将旧堤上的神庙“龙堂”改建为“刘公祠堂”,以纪念刘熙古当年修建堤堰造福一方的功德,并刻石为记,以此勉励后世地方官员多为百姓兴利除弊。

另一篇是《墨池准易堂记》,文中记述西汉末年蜀中大儒杨雄(字子云)在锦官城西有一旧居,是他著述之所。旧宅及旁边的墨池,皆被后人辟为纪念地。直到唐末,年年皆有人到此瞻仰,追忆前贤。五代时,王建盘踞巴蜀,将子云宅建为仓库。直到北宋初,人们只知有仓房,几乎无人知道这是子云故宅。太宗淳化五年(994),川西地区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农民军攻打成都,一把火将这座仓库化为灰烬。官兵平定叛乱后,又在这块场地上建成军营。直到庆历七年(1047),后来做过相国的文集贤出任成都府尹,成都中兴寺僧怀兴法师前往府衙,向文集贤详细说明子云故宅被毁经过,提请恢复这一古代文化遗迹的旧观。文集贤于是派人寻觅遗址,重新规划,兴工重建。刚开了头,文集贤又被召回京城。继任高侯续成其事。建成堂屋,名“准易堂”。其中绘画杨子云遗像。恢复墨池,并在池中筑台,上建一亭,命名“解嘲亭”。周围植树栽花,成为世人观光瞻仰的胜地。庆历八年(1048),何济川应约写成此记。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南充市顺庆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