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奋斗者】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9-14 15:18:05 浏览次数: 【字体: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海

2022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397名同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授予198个集体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现任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张海荣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初心:

身残志坚做残疾人的公仆

“作为残疾人,我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有国家扶助、社会关心、大家帮助,我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工作,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晴天!”2015年4月,在恩阳区残联入职见面会上,刚通过招录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张海立下铮铮誓言。

命运打不倒不屈者

1982年,张海出生于平昌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一出生右前臂就缺失。“只有努力,才不会输给别人。”伴随着父母的叮嘱,张海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懂事,面对他人的异样眼光,他也敢于亮出自己残缺的右臂。上学期间,因只能用左手写字,写出来的字总是反的。面对老师和母亲一次次耐心纠正,不服输的张海暗下决心,“虽然只有一只手,但也绝不比其他人差”。每天放学后长时间刻苦练习,张海左手的写字能力慢慢变得和其他同学一样了,考试时,也从来没有因身体原因做不完试卷,甚至有时还比他们快。“因为残疾,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对我的关注总比其他孩子多一点,有任何补助政策也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我。”面对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教导,张海总是用一次次优异的成绩来给予回报。面对其他同学的请教,张海也总是热情回应,他说“老师和同学们平时都在帮助我,我当然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越是艰难越要向前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1998年,即将初中毕业的张海却因一场大病不得不辍学。在老师推荐下,张海来到村小做代课教师。但看到班上同学一个个读高中、读中师,张海并不甘心,决心用“自考”改变命运。由于在中学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张海决心自考英语。为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他买来了英语教材书,对照着磁带练习,用这种方法听了100多盘磁带,“把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我都要翻译过来,全部弄懂。”就这样,凭着坚韧的毅力,张海先后取得一个专科文凭和两个本科文凭,并成功拿到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08年,张海在准备参加教师招考时发现,教师公招需全日制学历,于是他下定决心考取全日制研究生。这一考,又是3年。2011年,张海成功考上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他乐观活泼,积极向上,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残疾人的影子。”读研期间,张海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并担任研究生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班级还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

星光不负奔跑人

2014年,张海研究生毕业后,信心满怀地踏上求职道路。然而,现实又给了他当头棒喝。毕业后的大半年时间里,张海先后辗转重庆、成都、贵阳等地,投放多份简历,参加多次现场招聘会,无一不因残疾被应聘单位委婉拒绝。“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因为残疾而灰心丧气,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但多次的求职失败,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身体残疾的缺憾,更让我陷入深深的无助之中……”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让张海深深体会到残疾人的举步维艰。从此,帮助更多残疾人逐渐成了他内心的坚定信念。

2014年底,了解到恩阳区残联招聘一名助残工作人员后,张海毅然决然地报了名,并在5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入职那天,同事问他:“作为残疾人,你一路走来并不平坦,是什么支撑着你没有放弃?”张海坚定回应道:“残疾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只要努力拼搏、奋力奔跑,也能赢得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也将用真心、诚心、爱心,身体力行帮助更多的残疾人,靠近他们,温暖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助残:

以残助残 倾力为爱奔跑

“做残疾人工作,就是做残疾人的代言人。与盲人在一起,就要做他们的眼睛;与聋人在一起,就要做他们的耳朵;与肢残人在一起,就要做他们的手和脚,只有用爱为他们奔跑呼吁、呐喊争取,才能真正和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对如何做好残疾人工作,身为残疾人的张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每一个残疾人都是家人

“关键时刻的一点帮助,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参加工作后,张海始终把残疾人当家人,坚持用真诚和爱心重燃残友生活希望。爱好诗歌的雷文因意外事故截瘫,曾一度对生活感到绝望。张海了解后,多次上门交心谈心、以文会友,并以自身经历鼓励他。经过1年多不懈努力,雷文终于走出阴影,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能够重新站立、简单行走,重拾信心、积极创作,后续创作的诗歌在《诗刊》《中国诗歌》等发表,个人获评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要是没有张理事长的鼓励,我就没有重新‘站起来’的信心,更找不到人生今后的方向。”面对张海,雷文从心底充满了感激。“残友大多自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感同身受。”多年来,张海已记不清帮助多少残友走出泥潭、自强不息,但他的残友微信群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大。

全心全意为爱奔跑

“虽手有残疾,但腿是健全的,我可以为爱奔跑。”为做好残疾人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张海推动成立全区“爱跑团”,吸纳残联工作者、医护工作者、心理辅导老师、志愿者等担任“爱跑手”,为残疾人开展“上门”办证送证、健康体检、心理疏导、物资配送等服务。

罗娜视力残疾,熟悉按摩,想开店却苦于资金不足、场地难找、手续难办。张海动员“爱跑手”协调场地、安排装修、购置设备、落实扶持政策。按摩店开业后,不仅生意红火,还带动10多名残疾人就业。罗娜也主动加入“爱跑团”,免费为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现已有20多名残疾人顺利“出师”。

如今,“爱跑手”越来越多,“爱跑团”越来越大。张海的手机号,也慢慢成了恩阳残疾人的“12580(要爱我帮您)”。2021年7月,张海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残疾人帮扶要做到常态长效

恩阳区渔溪镇长岭村陈梵宇是一名先天性失聪儿童,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原本拮据的家庭望而却步。张海对接各个部门,落实了13万元人工安装耳蜗手术费及康复训练费用,并帮助联系专业语训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经过几年不间断训练,陈梵宇已能进行简单交流。

恩阳区柳林中学学生杨浩刚出生8个月母亲就离家出走,7岁时又因车祸不幸左腿截肢,这些成长的磨难一度让这个阳光的男孩失去了往日的纯真笑容。杨浩的遭遇,让张海看到了曾经的自己,2021年他主动要求成为杨浩的一对一帮扶干部,时常嘘寒问暖、为其辅导功课,一步步帮助杨浩走出阴影。现在的杨浩身残志坚、品学兼优,2022年更被评为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

“残疾人帮扶工作不能一帮了之,必须尽力解决后顾之忧。”在张海的走访调研、建议推动下,针对“一户多残”、困难中高考残疾学生等特殊残疾人群体,恩阳区出台了特殊残疾家庭常态化关怀、“金秋清凉助残行”等政策措施10余条,从制度根源解决了长远长效难题。

“做残疾人工作,就是要把残疾人当家人,为他们奔走呼吁、呐喊争取。”推动出台了特殊残疾家庭常态化关怀、助残干部挂包困难残疾学生等助残措施12条,有效解决了一户多残家庭帮扶、困难中高考残疾学生资助等扶助难题。个人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大海’经常帮助我,没有他,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大海’不是亲人,但在我们心中就是我们的亲兄弟。”作为残疾人,也作为残疾人工作者,张海用无私的大爱,真情助残、不懈奔跑,为残疾人朋友撑起了一片春暖花开的晴空。

脱贫:

挖穷根,他是办实事的人

一条条水泥路蜿蜒盘旋,一幢幢新居错落有致,一簇簇生态苗木绿意盎然,一口口鱼塘碧波荡漾……走进恩阳区玉山镇黄柏村,一幅漂亮的乡村画卷豁然展开。谁也不敢相信,几年前,这里还是有名的贫困村,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振兴“模范村”。村上的这些变化,都离不开原村第一书记——张海。

只有干出样子才能赢得信任

黄柏村基础差、底子薄、贫困人口多,残疾人更是超过了50名,是全区残疾人最多的贫困村之一。面对这个难啃的硬骨头,张海迎难而上、主动请缨,担任该村第一书记。“残疾人也能当第一书记?”“白白胖胖的张书记不像是个吃苦的。”“独臂书记”的到来,引起村民不少质疑。但张海并没有灰心,而是决心用行动赢得信任。到任后,张海把“家”安在了村里,白天他带着三大件——本子、笔和大水杯,爬坡上坎到老百姓家中访实情、问需求,晚上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仅用2周时间,就跑遍了全村134户贫困户和全部残疾人,了解了村情村貌。

“基础配套弱、产业发展差、村民观念落后……”通过扎实走访,张海找到了穷因,并靶向施策制定了一份整村脱贫规划。当他把规划摆到村社干部和村民面前时,大家都觉得这个“独臂书记”还是有两把“刷子”,也就从心底接受了他。

群众无小事 事事要落实

“你都是个残疾人,给你说了管什么用。”在入户走访中,张海也时常受到挖苦。一场暴雨,让残疾夫妇伏开仁家老瓦房屋顶破了个大洞,雨水漏了几间屋子。张海知道后,第一时间招呼村组干部和附近百姓,疏通阳沟、打扫卫生、修补屋顶。看到“独臂书记”一次次用左手提起泥桶,周围老百姓感叹“这个‘独臂书记’硬是拼得很嘞!”大家纷纷上前帮忙,你挖土、我码柴、他翻瓦,不到十天就将“C级危房”改造成新房。从那以后,找“独臂书记”的村民陆续多起来了,家长里短和他聊,各种问题也给他说,他细心地把群众反映、自己走访的“流水账”都记在小本、挂在心间,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梦想规模养猪和养鱼的李胤家领到了5万元贴息贷款和2000尾鱼苗,廖春芳家儿子女儿上大学有了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双眼失明、下肢瘫痪的马仕奉办理了残疾证、领到了护理补贴和低保……村民们发现,大伙给“独臂书记”说的话“很管用”。

“张书记,明天我家杀年猪,要来喝庖汤哦。”“张书记,下周我过生日,你来给我开席哟。”“张书记,这个月底我儿子结婚,想请你当证婚人。”……渐渐地,不论村民的大小事,都能看到“独臂书记”的身影,张海和村民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脱贫不是终点“管用”需要接续

“脱贫后的任务还很重,看到乡亲们期盼不舍的眼神,说什么我也不能离开。”2017年黄柏村脱贫后,面对连续两次第一书记轮换,张海都选择了坚守,这一守就是7年。驻村7年间,张海辗转市区多个部门,先后申报、多方争取资金项目850余万元,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四好农村路”、惠农产业等工程,随着年纯利润180万元的生猪养殖场、300亩苗圃基地等相继建成投用,全村人均增收2000余元……昔日的“荒山村”也一跃成为乡村振兴“模范村”。

2021年,因父亲脑梗瘫痪在床,张海不得不离开村子。人虽不在村上,心却一直都在。村民有事找到他,他总是第一时间与接任的第一书记交流解决,让“管用”接续。有了好点子,他也及时告诉村“两委”,帮助村上发展,建强村党组织。用张海的话说,我能走到今天,离不开组织和社会关怀,最好的回报,就是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让党的群众基础深深扎根、代代相传。“国家有这样的好政策,党有这样的好干部,就是我们老百姓最大的幸福!”如今在黄柏村,一提到张海,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为民:

把心放在群众那儿,群众就会满意

“只有心里装着群众、随时想着群众,才能找准努力方向、工作重点,也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多年来,张海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作为“逆袭”的农村娃,他更知农村事,在工作中他“走近”群众,更“走进”群众。

脚下多少泥 心中就有多少情

“喔,你说的‘独臂’书记嘛!”这是在玉山镇黄柏村村民一提到张海的第一反应。“尽快跑完23平方公里7个社的所有村民,掌握村里的第一手实情。”到村第一天,他就给自己定下第一个工作目标。“老百姓是最勤劳的人,只有下雨天才有空在家。”于是每到雨天,他就打着雨伞,穿着雨鞋,单手夹着笔记本,开心又忧愁地爬坡越岭,走乡串户。终于可以和老百姓聊聊家常,听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了。由于右臂先天性缺失,雨天泥泞的道路对他来说困难重重,很多时候不小心失去重心滑倒,狠狠地摔在地上。湿滑的山路正常人都难以快速起来,对他来说更是艰难,很多时候弄得满身泥泞才能跌跌撞撞地站起来。“伏开仁夫妻俩智力残疾,女儿远嫁,土坯房有安全隐患。”“马军患精神病,家中债台高筑。”“3社缺水,需要新打3口堰塘。”……随着笔记本越记越厚,他对村情民意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因人制定帮扶措施,因地规划产业发展。2017年,43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全村人均增收2000余元,昔日的“荒山村”也一跃成为乡村振兴“模范村”。他的付出,百姓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亲切地称他为“独臂”书记。他始终坚持入户不穿皮鞋、喝水不换杯子,和群众同坐在一条板凳上,将心比心,替群众解决最急、最实际的问题,群众才会如此相信他。

群众对我满意 才是真满意

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公务员,群众的满意度就是工作的生命线。“大海,我办残疾证的资料弄完了,我住得太远了,证办好之后你帮我送一下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海知道玩笑话往往是真心话。这句玩笑话也让他陷入了沉思:残友本就不方便,咋个三天两头往城里跑喃?残友的需求就是他工作的方向,于是他立即开展调研,创新建立残疾人证定期邮寄制度,让广大残友足不出户就能拿证。“虽然我们辛苦点,但残友们更方便。”为了让大家欣然接受邮寄新业务,他积极做好解释宣传工作,并带头去邮局寄证。大家都说他傻,他却说“只要残友满意,傻我一个很值得。”“有事找大海,他随时都在的……”这是恩阳残友圈广泛流传的话。“大海”,是残友们对他朴素的认可。这份沉甸甸信任的背后是他每年为困难残疾人家庭送鸡苗;是他延伸残联服务链条,在全区309个村探索建立村医兼任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是他积极对接省肢协,建立肢体残疾人学C5驾照定点培训基地……

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年复一年忙碌的身影,只有初心使命如一的为民情怀,始终如一奔跑在为群众服务的道路上。

感恩:

生命啊,它璀璨如歌

“我是残疾人,能走到今天,也是因为有国家的扶助、组织的帮助、社会的关心和家人的体谅!”张海如是说道。

感谢党和国家让我能够回报社会 实现价值

“作为一个残疾人,也能当上公务员,一定倍加珍惜,加倍努力,不干出个样来绝不罢休。”终于有“舞台”的张海,以残联为家,走访残疾人2000余名,办理事项1200余件,推动出台12条助残措施,创新组建“助残跑团”……成了残友口中的“知心人”“贴心人”。驻村7年,张海带领玉山镇黄柏村村民,争项目、跑手续、要资金,硬化道路,建聚居点,改造危旧房,整治塘库堰,发展致富产业……昔日的“荒山村”一跃成为“模范村”,独臂书记的“笑话”也成了口口相传的“佳话”。

一路走来,张海始终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步步难行步步行,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成事事成。“在我最无助、最迷茫的时候,是党接纳了我、培养了我,给予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我将会始终常怀感恩之心,不辜负党和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嘱托。”

感谢群众对我的肯定

他们的满意是我最大的动力

“只有把老百姓的事儿办好了,他们才会打心底信服你、认可你。”驻村期间,张海时刻把群众反映的、自己走访发现的“流水账”记在本上、挂在心间,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带头为残疾夫妇修缮漏雨的屋顶,用行动号召村民团结起来用不到十天将“C级危房”改造成新房,为想规模养猪和养鱼的村民争取贴息贷款和鱼苗,为贫困学子申请助学贷款和助学金,为瘫痪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件、领取补贴和低保……“党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有这么好的干部,就是老百姓最大的幸福!”恩阳区华燕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胤的一句“好干部”是对张海最大的肯定。

“我是农民的孩子,从大山中来,当然也要到大山中去。”在张海看来,大伙儿能够接纳自己、认可自己就是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大的动力源泉。

感谢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他们的体谅是我坚强的后盾

一边是癌症晚期的母亲、嗷嗷待哺的儿子、产后待复的妻子,一边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作为第一书记的张海两难抉择。“孩子,去吧。我的病有医生治,黄柏村的病,要你去治,再苦、再难,你都要努力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我们这个小家需要你,但是黄柏村更需要你。”含泪将母亲、妻儿托付给妹妹照顾后,张海转身毅然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场。

刚从“第一书记”岗位轮换回到单位,父亲脑梗脑萎缩瘫痪、岳父心肌梗塞需要长期疗养,张海彻夜轮流服侍在二老床前,白天又重振精神赶往单位上班,日子久了,“是铁人都会垮掉哦”他的妻子一边说着,一边把张海推出病房。至此,妻子主动扛起照顾病人和养育小孩的重任,让张海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我的成绩里有家人的功劳,没有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张海就是再有一只手臂,也还是无法做到。”

生命以痛吻我 我要报之以歌

大山深处的农家、先天性右臂的缺失、因病因贫的辍学,没能阻挡他求知的步伐,大龄、残疾没能磨灭他求职的决心,母亲癌症去世、父亲重病瘫痪,生活的变故没有把他压垮,成长的磨难让张海坚强地挺了过来。即使生命赋予张海贫乏的色彩,但他也用自己坚韧的毅力和决心对命运微笑,对生命“报之以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生活再苦,也要昂首挺胸;工作再难,也要奔跑前行。张海用行动践行加入公务员队伍时的铮铮誓言,努力奔跑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所以生命啊,即便苦涩,它终究璀璨如歌。今天的张海又再次出发了,继续奔跑在扶残助残的道路上,步伐更加坚定,也更加长久。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巴中市恩阳区史志档案中心 巴中市恩阳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