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马鲁石 ‖ 康巴彝族婚俗文化(二)
康巴彝族婚俗文化
沙马鲁石
三、喝订婚喜酒
在喝订婚酒前,青年男女一般由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带领着,前往由媒人指定的地点,安排两个年轻人互相见面(彝族称席嫫恒)。两个年轻人见面后,如果觉得满意和同意的话,双方打酒喝(彝族称付支咚),以示看中,并由媒人安排何时何地到女方家喝订婚酒的相关事宜。
彝族喝订婚喜酒(也就是喝开亲酒),喝酒时双方都要杀猪看猪胆、胰观。按照传统习俗,先由男方主动到女方家杀猪取胆看,去时男方的兄长、长辈和媒人等要带着酒和彩礼。酒的斤两不限,但至少也要带三五斤,多的可带十来斤(有的地方还要带去一对公母鸡),届时女方家要杀猪或宰羊款待,并查看胆和胰以卜婚事是否吉利。按彝族习俗,看猪的胆和胰,一般来说以猪的胰平展且宽为吉,曲折瘦小的为凶;以猪的胆汗饱满且黄为佳,猪的胆汗黑而枯小为凶。同时男方家要向女方家交纳部分订婚彩礼和钱物(指男方主动向女方提亲者)。
彝族娶媳妇,一般要给彩礼。民间有句尔比尔吉这样说:“买牛不给钱/牛颈没颈使/娶妻不给钱/子孙不健壮/阿妈用钱买/女儿该效仿。”娶媳妇安家或多或少要给一定的彩礼。等送彩礼的人全部到家后,由男方家的长辈负责把新娘的身价钱及彩礼全部支付给姑娘家。这时候姑娘家也要像男方家一样杀猪宰羊,取出胰或胆进行查看,看看是否吉利。当女方家杀了猪或宰杀羊时,须割下肝、胰、肾、四蹄、腿等肉,先用火把它烧熟,然后装在两个木制的盘子里(彝族餐具,专门用于装砣砣肉招待宾客的家用餐具),撒上盐巴,把它平分成两盘,一盘端给客人,一盘留给主人家。主人家在尝肉之前,先将肉端到神柜上供一下再取下来先尝。等主人家先吃后,客人才吃。
在端给客人的另一盘烧肉里,同时还放置有两杯酒(其中一杯是水),连同此时所杀的猪或羊的胆胰一起放在盘里,还放有几包香烟或一把兰花烟,让客人慢慢吸。这当中客人只能喝一杯。如客人喝上了水,那么客人家(男方家)就意味着好;如客人没有喝上那杯水而喝上酒的话,那么主人家(女方家)就比男方家好。在彝族生活中,水象征着财源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流向女方家,水象征着生命线。因此,凡是懂规矩的接亲者在选取酒杯时,很注意策略,并且精心选出这杯水,甚至有的还为这杯水而惴惴不安,在心里面暗暗地盘算着如何取下这杯水的对策。
吃喝完酒肉后,前来送彩礼者再次按事先说好的规矩,将姑娘的身价钱或彩礼如实清点给所聘请的媒人,通过媒人再把钱放在盘子里,用双手递给主人家。
在彝族生活中,所付给的彩礼或钱物的数额是不一样的:如果新郎家是富裕的家境,按规矩一般要付给三分之二;中等水平的家庭,按规矩需要付给二分之一;一般的家庭则付三分之一的彩礼。新郎家即使是富裕的家庭,彩礼也不一定一次性给完,要考虑到当年或当月举办婚事时,还需支出一笔很大的钱,彩礼可以少给一点。这种情况下,新娘家是能够体谅新郎家的。而对那些家境比较贫穷的新郎家来说,不管有没有钱,对姑娘的身价钱多少是要给的,这表明新郎家对这门婚事是十分满意和忠诚的。
客人吃完盘里的烧肉后,主人家再找来两只特制的木制酒杯斟上酒,另加一把烟,用双手递给客人,让客人中由一长辈负责把酒和烟分给随行者,再将备好的钱物清点给媒人,让媒人重新清点后,再放在木盘里,并用主人家端来的两个酒杯斟上酒放在钱的中央,将木盘一起恭恭敬敬地端给主人家。主人家接过钱后,又请媒人(女方家找的副媒人)再作当场清点。清点完备后,主人家又斟上酒进行迎礼,还在彩礼钱里面抽出十至二十元礼金返回给男方家的媒人,作为媒人介绍费。双方都让媒人接彩礼的主要目的,一是让媒人作喝订婚酒时的当事人,证明双方已立誓杀猪订婚了,并且相互还礼之事由媒人来主持证实,谨防以后一方有反悔,媒人就有权追究责任,责令赔偿双方事先喝过的订婚酒及宰猪时所花费的一切开销。二是由媒人负责联络协调双方接亲的相关事宜。过几天女方家也要到男方家,查看情况,如果没有其他的问题和原因的话,男方家仍然像女方家那样杀猪宰羊取胆、胰来看是否吉利。
等双方都同意这门婚事后,双方就进一步说何时举行婚礼、彩礼何时给完、新娘何时何地过门等详细情况进行协商。
总之,彝族一旦举行了订婚仪式和喝了订婚酒后,意思是这对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已成定局,是不许改变这门亲事和反悔的,民间也很少有喝了订婚酒后变卦的。
彝族有关对婚姻的尔比尔吉是这么说的:“山上有树那么多/没有砍之前没主人/天下有坝子那么多/未开垦前无主人/人间姑娘千千万/未喝酒前无婆家/杀猪宰羊喝酒后/从此有了婆家。”因此,在彝族风俗习惯上,凡是喝了订婚酒过后,这个姑娘虽还没有举行婚礼,但其终身大事已经定局,而且从此以后,凡是喝过订婚酒的双方不管那家出事,都要共同承担义务,互相帮助,相互依靠,视同亲戚,并且遇到女方家的老人去世,男方同样负有承担丧事费的义务。
同样道理,一旦形成婚姻以后,舅舅(岳父)和外甥(女婿)都有为对方复仇的责任与权利,而且这种责任在彝族风俗习惯上是正当的,能得到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彝族有句尔比尔吉说:“贤明之人认娘舅(母亲的哥哥兄弟),愚昧之人认妻舅(妻子的哥哥兄弟)。”这种舅舅是通过认亲以后出现的,这里的舅舅并不是指母亲的哥哥和兄弟,而是自从喝了订婚酒过后才形成的。彝族的这种风俗习惯,是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
做完这些事以后,主客双方就拉开序幕开始比赛。比赛的内容一般来说要以婚事有关的“克智尔比”及说古唱今,谈天道地,背颂古诗歌等。彝族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文化活动,就是婚礼上说的婚礼“克智”。每逢有人嫁娶,远亲近邻不请自来,主人不图招财受礼,客人不谋酒肉款待,只是同乐。整个活动也包容了谈天说地、丰收庆典、道德教育、传播知识、文化娱乐活动等,把老百姓所渴望的知识、趣味、教育、娱乐等掺合在一起,寓教于乐,起到了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同时显示了自己,也起到沟通感情和增加欢乐气氛的多方面作用。
彝族婚礼“克智”在民间形成了无人不晓、无人不说的大众文化。就如五月的索玛花朵开遍山峰,开遍彝家山寨。而今,随着彝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随着传播与表演艺术不断得到改善,这种最受人们喜爱的彝族婚礼“克智”,在各种婚礼场合下更富于新的内容,吸引着更多观众。这种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是彝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具特色的婚礼“克智”,可称得上彝族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束奇葩。
彝族的“克智”,在民间一般统称为“啥哲哈拉比”,即开玩笑的一种节日语言。“克”翻译成汉语,即“口”意思。“哲”翻译成汉语,即“夸张”翻译得更确切一点,即用嘴把“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知识搬出来与对手盘问雄辩”的意思。而今则把它引申为“开玩笑”或“炫耀夸张自我”的含义。
彝族说“克智”,类似于汉族的双口相声表演。在婚礼上表演“克智”时,表演者要紧紧围绕婚礼主题,以“幽默嬉笑的语言”或以“博古通今”的语言表达方式,跟对手尽情“斗智”。彝族在婚礼上表演“克智”,是一种说唱艺术,它具有独特、鲜明的通俗性、灵活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征。彝族婚礼“克智”又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大量采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它的语言往往具有散文诗韵味、曲的节奏;说虽具有恢谐幽默之特点,还有形美、语美、音美、言美之特色。在内容上,它包涵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天文、地理、生产、生活、礼仪、风俗、历史、典故、轶闻、趣事、名山大川,乃至整个婚礼的全过程。
彝族婚礼“克智”的表演艺术,主要出现于隆重的庆典,婚姻嫁娶等重大喜庆场合。表演形式是以主客双方对歌的形式出现,即双方各选一名或二名(包括一名副手)知识比较丰富渊博、口齿又灵活多样、头脑反映灵敏、有一定表演能力的人出场对说。
彝族婚礼“克智”的表演规模,因场合大小、选手知识水平和演唱能力的差异而不同,一般都在数小时之内,也有持续几天几夜的。但是,无论对说的长短,一般完整的婚礼“克智”大体来说都是由开场白:“(火塘上方的贵客,客人不言谈,主人心忧虑,主人不开场,客人心忐忑,话说今夜晚,百事可平安?……问客待回首)、入题(年景分大小,就属今年旺,月有十二月,就属本月好,日有十二天,就属今日吉,夜有十二夜,就属今夜好……)、发展(婚礼有七种,礼仪九类分,克智分七类,泥土相通婚,黄泥来作媒,黑土牵线人…新郎陪新娘,新郎要稳重,新郎如骏马,骏马配红鞍,红鞍配红绸……)、高潮(人间婚礼上,必逢人对词,心里无克智,心中无知识,词贫难说话,说不上有序。对词讲口才。尊敬婆家人,人间说婚嫁,嫁女的母亲,心儿半边沉;娶媳的母亲,踏实乐万分;我们这家人,三百勇士我家有,作战杀敌不需外人帮;三百能人我家有,调解办案不求人,三百美女我家有,绣花织锦不求人;三百老人我家有,看屋守卫不求人;三百小孩我家有,牧羊割草不求人;三百骏马我家有,赶路不需求外人;三百耕牛我家有,耕地换工不需人;三百绵羊我家有,擀毡制衣不求人;三百鸡公我家有,不需别家鸡打鸣;三百猎狗我家有,打猎撵山不求人;三百歌手出我家,对词赛歌技压群)、转折(我们这家人,挥手扬掌响惊雷,轻轻跺脚就地震,扭头转身就岩塌,动手动脚树折筋,动嘴动舌河就枯,吹口气能起风尘。我们这一家,地球当作睡床睡,天空当成被盖盖,抓来白云当衣穿,抓来雷电当拄拐,抓来冰雹当饭菜……)、尾声(尊敬贵客们,今天这夜晚,我们说得畅快,你们说得尽兴,贤德贵客们,山峦狂风该息停,飞沙走石也该歇停,旋风扭树也该停,半空雷声该停火,冰雹暴雨该歇停。话说今夜晚,专唱喜庆歌,按祖辈规矩,小孩喜爱猪蹄子,猪蹄已砍给孩童,老人想吃猪脑花,脑花捧给老人用;老牛想要吃嫩草,嫩草抱给老牛吃,槽边骏马思荞粒,主人省嘴也喂养。尊敬的贵客们,对词可以过筛子簸,话语簸箕无法扬;箐里嫩笋土内藏;坡上青草馈牛羊,眨眼嫩草又覆盖;隆重婚礼才开场,喜庆日子才开头,喜庆的场面才摆放。尊贵贤德对说家,漂亮姑娘出在后,隆重婚礼还在后,请把话语暂留驻……)等几部分组成。
彝族婚礼“克智”的说唱虽说有一定程序,但它不需任何道具,不讲究场地,大都以火塘为中心,主客双方各列一方席地而坐,边饮酒边对歌说唱,形式多样自然灵活,有坐唱、站唱、边舞边唱等方式。
彝族婚礼“克智”还类似于汉族的对歌,但也并不一定完全相同,比赛一般除非由官方或由人精心策划组织,场合严肃,主客双方非得比个高低的特殊情况外,多数是出于娱乐和寓教,为喜庆增加热闹而举办的,表演到一定程度,就由主办者叫人敬酒而宣告结束。此外,比赛双方围绕这门婚事可以自夸、自我表演传统的婚礼舞、谈论自家的强盛,以此来赞美这门婚事的好处,并祝愿这门婚姻的美满,一对新人白头到老。
(未完待续)
上期回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沙马鲁石
供稿:九龙县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