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七月节。立,建始也。
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日期,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三侯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
初候,凉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此时的风已经不是暑天的热风了,天气也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了。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通俗说,就是早晨大地上开始有雾气了。
三候,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说明秋天真的来了。
“立秋”与“长夏”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渐行渐远,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我国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立秋农事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
有农谚“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地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
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欠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当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此外,立秋前后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立秋风俗
晒 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生活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区的村民,由于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
晒秋(图片来自网络)
啃 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秋 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现在一些地方,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秋忙会(图片来自网络)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立秋养生
《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饮食调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精神调养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要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即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立秋诗咏
立 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 秋
[宋]王十朋
节物催吾老,天涯见立秋。
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
家远思尝稻,年衰怯戴楸。
归耕期已近,河汉望牵牛。
立 秋
[清]乾隆
通闰立秋早,况在深山中。
虫鸣莎底急,风来树上雄。
益觉秋信佳,旷览极长空。
白帝有神权,素宇无纤蒙。
匪惟契静怀,更用占祥农。
立 秋
[当代]左河水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立 秋
[当代]徐书信
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与君携手花间舞,夜露沾鞋又湿衣。
立秋歌谣
(一)
六月底,七月头,十有八载节立秋。
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立了秋,凉飕飕。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了秋,把扇丢。
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
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立了秋,枣核天,热在中午,凉在早晚。
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快起钻。
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
七月秋风雨,八月秋风凉。
立秋温不降,庄稼长得强。
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秋旱如刀刮。
春旱播种难,秋旱减一半。立秋雨滴,谷把头低。
立秋雨丰,黍子返青。三伏有雨好种麦。
七月不保墒,种麦打饥荒。
马吃夜里草,麦收七月墒。
秋不凉,粒不黄。昼夜温差大,有利籽粒发。
麦到芒种,稻(早稻)到立秋。立秋种荞麦,秋分麦入土。
立秋十日遍地红。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立秋三日遍地红。立秋三日见秫头。
立秋三日见秫秸。七月七,掐着吃(早谷)。
立秋十日割早黍,处暑三日无青穆。
立秋温度高,红蜘蛛少不了。
遍地喷农药,火龙不见少,一场凉风没事了。
七月水连坡,来年蚂蚱多。水面如镜,招来蝗虫。
今秋蝗虫产下卵,来年夏季出蝗蝻。
精耕细作除蝗害,荒地开垦能免灾。
高粱扛了枪,不怕水汪汪。
高粱不没头,就能获丰收。
(二)
时到立秋年过半,可能有涝也有旱,
男女老少齐努力,战天斗地夺高产。
棉花抹杈边心,追肥时间到下限,
天旱浇水要适量,防治病虫巧把关。
早秋作物渐成熟,防雀糟蹋要常转。
晚秋作物治追耪,后期管理不能软。
适时播种大白菜,炕土壅葱夺丰产。
保护地菜筹建棚,底肥施足地深翻。
大积大造农家肥,割晒青草抽时间。
林木果树管理好,摘下果梨去卖钱。
畜禽管理要加强,要紧预防牛流感。
喂鱼注意多投草,鱼病防治至关键,
坑内菱角采下来,继续管好藕苇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