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民族风情】盐边县乡风民俗之婚姻

作者:盐边县史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6-21 15:18:10 浏览次数: 【字体:

盐边县城风光(图片来源:精神文明报)

盐边县是一座美丽的县城,地处攀枝花市北部,东邻米易县、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南接市郊仁和区,西与云南省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接壤,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毗邻。

盐边县幅员面积3269.453平方千米,下辖4个镇、12个乡、164个村、826个村民小组、7个居民委员会。县境内居住有31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余人口较多的依次为彝族、傈僳族、苗族、回族、纳西族、傣族等。164个村中,少数民族村79个,少数民族人口6.4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30.1%。在历史长河中,县境内少数民族逐步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地方特色,各民族历来保持各自的婚俗习惯,各有特色。

盐边县风光(图片来:大攀枝花搜狐号)

一、彝族婚俗

民主改革前,县内彝族实行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不婚等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婚姻由父母(或主子)作主,包办形式有议婚、赐婚、换亲、抢亲、转房等。婚姻分说亲(媳约)、订婚、迎亲、回娘家等程序。

盐边彝族(图片来自网络)

议婚先由男家父母请媒人(乎甘)向女家父母提亲,介绍男方的生肖年龄、社会关系、身体状况(如有麻风、狐臭等疾病者禁止开亲)等。女家父母及族人有意,就请毕摩或长于占算的长者根据男女双方的属相、年龄、命宫等推算, “命”相合即由男方确定时间,男女双方互访,举行行婚(吾冉姆一意为做亲家)仪式。说亲经女方父母及族人同意后,便议定姑娘的“身价”。身价以银两计算,也可用牲畜、实物折算成银子,黑彝姑娘的身价为数十两到数百两不等;白彝姑娘的身价在数两到十数两之间,贫穷者更少。订婚后泼水为信,并杀猪、宰羊祝贺。至此,姑娘便成为男家的人,任何情况下不能改变。若单方违约,即会引发纠纷、械斗。

赐婚由奴隶主强行将男女奴隶(呷西或阿加)婚配。婚配后所生之子,仍为奴隶身份。

换亲由男女双方父母共同协商,将未婚子女相互嫁娶,议定对等的聘礼或互免聘礼。

抢亲不经正常说亲程序,而强行将姑娘抢来成亲,事后再请人至女方赔礼以求女方父母谅解,有的便自此结成冤家。

转房彝族妇女一经结婚,即被视为夫家财产。如丈夫死亡,子女尚小且又当生育年龄,就必须与丈夫的胞弟转房。如无胞弟,即从丈夫近亲中的同辈、晚辈和长辈中选择。

民主改革后,赐婚、抢亲等已不复存在,也有和其他民族通婚的。但其独特的婚俗、礼仪仍沿袭至今:

说亲媒人到女家说亲须带上一坛酒。女方家若同意则杀猪、羊或鸡,将媒人带去的酒打开畅饮。

订婚举行订婚仪式时,杀猪(羊)取胆和脾脏预卜婚姻是否顺利,以胆汁集中透亮,脾无斑痕、畸形为吉。男方须付给女方全部或大部聘金,表示亲事已定。

盐边县彝族女孩(图片来:大攀枝花搜狐号)

迎亲亲事议定后,男家请毕摩择定迎亲吉日,双方皆作准备:男家准备粮、钱、酒及牛、羊、猪、鸡,并为新娘缝制一套新衣裙,请数位(须是单数)西姆(接亲人);女家请新娘的舅舅为送亲人,请新娘的老表(或其他平辈老表,必须是姑舅表)为什赫(陪送新娘的男子)。

迎亲的前一天,西姆带上酒、肉、彩礼及新娘衣裙到女家过礼。女家寨子的姑娘们向西姆泼水,西姆躲避屋外,由什赫招待送饭。自西姆到女家后,新娘即开始戒食。入夜,人们于火塘边饮酒唱歌,新娘于自己屋内与寨内女友互唱“告别歌”。次日黎明,西姆于女家院坝里钉上一根栓马桩后立即离开(否则又要被姑娘们泼水)。紧接着由一位年长妇女给新娘换上男家送来的新衣裙,新娘与父母、同伴相哭告别后,什赫将新娘背出大门,扶上马,由马夫牵马上路。什赫、西姆、新娘的舅舅、叔叔、弟兄紧跟其后,送亲亲友相随。途中须休息三次,路远时休息次数增多但亦必为单数。

男家派人在室外先烧三堆火,新娘到来后,双方分宾主各自围火而坐,寒暄敬酒。敬酒时,依次以新娘舅舅、叔叔、媳乃、弟兄、送亲客人为序。敬酒毕,临时公婆在新娘头帕上系上一圈剪成圆形或穿成串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白、灰的九色布彩带,选早上日出或晚上星出时由媳乃将新娘背进屋里。媳乃背新娘跨门槛时,临时公婆在新娘头上转“乎哈”(木盘内盛双杯酒和煮熟切成九块的连刀全鸡肉,或连接在一起的牛、羊胸脯肉),双方(新郎方的临时公婆和新娘方的亲属)争抢“乎哈”,先抢吃到已划成两半且属自己一方的牛、羊舌或鸡肉为幸运。此时,临时公婆将新娘头帕上的九色布彩带摘下扔于门槛下,任众人踩踏,以示驱除邪恶。婚礼中,男女两家各选两名歌手对歌,决出胜负后,给胜者敬酒。接着由姐妹们抢酒、抢肉,气氛热烈。亲友们围火跳锅庄舞,通宵达旦。婚礼宴席,仅有送亲客围桌而食,其他客人则由主人将砣砣肉和饭粑砣分到人手,用汤自取。席罢,由新郎的姐或妹将新娘从房里背到屋外一棵果树下,由临时公婆为其开戒、梳理发辫。

翌日,新郎家又举行“康巴肯”仪式,即按新娘舅舅、叔叔、兄或弟、西姆、媳乃之序敬双杯酒、双支烟和礼钱(礼钱最多者为新娘的舅舅)。仪式完毕,送亲客返回。新娘有随送亲客一同回娘家的,也有经男方家再三挽留后和新娘舅舅、叔叔、兄(或弟)一齐留下的。第三天,新郎陪新娘与留下的客人一道回娘家。娘家以“撒伍拉”(女婿裤)相赠。婚礼方告结束。

二、傈僳族婚俗

盐边县傈僳族禁止同姓同宗通婚,实行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盛行开姑表、姨表、舅表亲,婚姻由父母包办。其婚姻有提亲、迎亲、回娘家等程序。

盐边县傈僳族(图片来自网络)

提亲时,媒人先带上两斤酒来到女家表明来意,名“开口酒”。如女方父母同意,媒人再次到女家,送上两斤酒、两封茶、两把大叶烟名“定期酒”,与女方父母商定彩礼数目和迎娶时间(请东巴先生择吉日)。

迎娶的前一天,由媒人率队,带上葫芦笙,背上50斤酒、3把大叶烟、3封茶、两件麻布、半边猪肉(猪肉不能下项圈,且猪尾、猪脚、猪腰须齐全)。媒人和迎亲客到了,女家热情接待。入夜,主客均围篝火跳锅庄舞。女方家专请会唱歌的人来和媒人对歌,以歌提问,媒人则以歌作答,所有提出的问题均回答满意,女方父母方同意次日迎娶。

次日黎明发亲,媒人吹葫芦笙引路,新娘随后步行(也有骑马的)。女方送亲客不限,但正客有三类:新娘的舅舅、新娘的叔爷和新娘的表兄弟表姐妹。途遇上坡、下坎、过沟、过桥,媒人和送亲客皆要唱歌告神灵,驱鬼魅,以求一路顺利。

男家亲友见送亲队伍到来,即涌来迎接。将新娘直接迎人新房,媒人和送亲客被邀请入座。主客酒足饭饱后,举行盛大的锅庄舞会。

入夜,在新房内举行结婚仪式;以两缸杂酒(荞子酒和甜酒)供于香火前,男方说三辈人、女方说两辈人的姓名。然后点燃豆瓣香(一种野生植物),新郎、新娘跪拜天地、祖父母和叔爷长辈,再由送亲客中的一位长辈为新郎、新娘命一相同之名,供新郎的亲生父母以后呼唤。是夜,新郎、新娘陪亲友跳舞至天明。

次日,送亲客回家,男方赠送送亲客中的第一、二类正客麻布各一丈。送亲客跨出门走三步,新郎新娘叩三个头,送亲客向新郎、新娘赠送礼物,并祝幸福。待所有送亲客和参加婚礼的人走完,新郎、新娘即到女方家回门。回门归来,新郎、新娘方可同房。

三、苗族婚俗

盐边县苗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以父母包办、媒人说合为主,盛行近亲开亲。遵循“嫡亲舅人,爷亲叔大”的习俗。其婚礼程序有订婚、迎娶、回娘家等。

盐边县苗族(图片来自网络)

苗族女孩长至3~8岁,便为议婚年龄。先由舅舅家来看,如看上即送两斤酒、一丈布、一升米作求婚礼物。女方父母如收下,即为允婚。如舅舅家不娶,其他人家方可前来求婚,待过数年后,才进行订婚仪式。

订婚时,男女双方皆要请媒人。男方媒人为五人(亲戚四人,外姓一人,皆男性),称“行媒”;女方媒人为四人(姐夫、亲姊或堂弟二人,同龄姑娘二人),称“坐媒”。准备礼物(青苗准备三色礼:一斤酒,两把面条,一套女儿衣服;白苗准备五色礼:双壶酒、一把烟、三把面条、两升米、一块肉)。男方择好吉日,由行媒带上礼物到女家,与姑娘的父母、舅舅、叔父及坐媒以对歌的形式议定彩礼数目和结婚日期。彩礼数目为:青苗双猪、双牛、奶母钱、酒席钱、招待钱等数百元;白苗不要双牛、其他与青苗同。结婚时,男方媒人率亲戚和背嫁奁的人去女家迎亲(青苗新郎要随同前往,白苗新郎不去)。媒人吹着芦笙来到女家,女家于房前阶沿上摆上桌席(数十张方桌相连)相待。席间由行媒唱迎娶歌。席罢,打扮一新的新娘,由其老表抱着从堂屋门槛内甩出,行媒接住,然后由坐媒中的两个同龄姑娘相伴,众亲友簇拥,由媒人吹芦笙前导,一路笙歌来到男家。

迎亲队伍到男家,新娘、伴娘和送亲长辈皆被招待于长桌席位上,行媒和男方亲戚对座相伴,敬烟、茶、酒,互相对歌。

 盐边县苗族女孩(陈西萍 摄,图片来:大攀枝花搜狐号)

天晚进屋,新郎由伴郎陪同,由坐媒逐一介绍拜认女方长辈,行三叩首礼。伴娘扶新娘至新房门外,新郎在门内,媒人用葫芦瓢盛酒让新郎、新娘喝“交杯酒”,跪拜父母。婚筵毕,客人们在葫芦笙和横笛的伴奏下,纷纷起舞,尽兴方止。

婚后3天,公婆陪儿子、媳妇回门,一般当天返回,当天若不回,须留下3天后再回。以后,新郎、新娘每年皆回门一次,如是3年,仪式遂告结束。   

四、纳西族婚俗

盐边县纳西族禁止同宗同姓通婚,实行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父母、舅舅包办,盛行开姑舅亲和调换亲。其婚礼有说婚、订婚、结婚等程序。先由男方请媒人向女方父母说婚,女方父母同意后,媒人与新郎带上烟、酒、茶等财礼到女方家。女方父母请来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和其他长辈,经烧香祭祖,吃“开口酒”,并取得大家同意后,方确定订婚。

盐边美景——箐河风光(图片来源:盐边县人民政府网)

结婚时,男家选择吉日,由新郎的兄、叔和其他长辈组成迎亲队伍,牵上三匹公马(不要白马),带上财礼和新娘的结婚礼服,一路吹着葫芦笙、放着鞭炮去女家迎亲。女方亲友出门迎接客人,收下财礼,将马拴于院坝内新栽的松树上,歌舞三圈,然后分男右女左共人长席,饮咂管酒、进餐。入夜在葫芦笙伴奏下跳舞。翌日,启明星升起时,媒人为新娘梳妆打扮,向香火(供奉于堂屋正中的祖先牌位)叩头后,由其兄将新娘抱上马背,另请两伴娘骑马相随,全村男女老少陪送,边走边吹葫芦笙、放炮直至男家。到男家亦人长席。入夜,青年男女对歌、跳舞至天明。次日客人离去。

新婚之夜,夫妻不能同房。3天后新郎、新娘同回女方家,1~3天后再返回。

五、傣族婚俗

旧时,盐边县傣族以同族内婚为主,实行一夫一妻制。盛行自由恋爱,其婚姻形式有说婚、偷婚、拉婚、抢婚等。

说婚  傣族青年男女无论自由恋爱或是父母包办的婚姻,皆请亲友为媒,媒人带白酉、茶叶、布匹至女家,名“吃开口酒”。女方父母表示同意后,男方再备礼开庚、纳彭、议定婚期。婚期前一日,男方须背酒肉到女方家待客,送“离娘布”和糯米。新娘要哭嫁辞亲,被哭辞的长辈要给新娘“打发钱”。迎亲之日,男家请亲友相帮,抬着花轿、吹着葫芦笙到女家迎娶新娘。新娘乘花轿至男家时,要燃放鞭炮以示避邪,然后媒人唱迎亲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先、父母及族中长辈,接着夫妻交拜,喝交杯酒,最后由小辈参见新娘,新娘给见面礼钱。入夜,院坝中燃起大火,吹葫芦笙、木叶伴奏,亲友们跳锅庄舞。新郎、新娘向新友敬酒后,在亲友们的祝词和歌声中入洞房。3天后,新郎备礼与新娘一道回娘家。

盐边美景——渔门风光(图片来源:盐边县人民政府网)

偷婚  傣族中自由恋爱的男女,因男方家贫付不起彩礼或遭女方父母反对,男子便将女子偷偷藏于自己或亲戚家中,秘密同居一段时间后,女子方回娘家,造成既成事实。女方父母多碍难启齿,只得默认。男子又将女子接回,正式结为夫妻。

拉婚  一女子同与几个男子有恋爱关系,其中一男子相爱心切,多次要求女子与其他男子断绝往来,但女子举棋不定,该男子便将其强留自己或亲戚家中同居,并限制其自由,打消与其他男子往来的念头,造成结婚事实。

抢婚  分真抢与假抢两种。真抢,多为女子不愿意,被有钱有势者抢去霸占为妻、妾。假抢,为女子愿意,暗中要求男方来抢婚。事前双方商定时间地点,男方来抢时,女子假意呼救、女方家人和邻居闻声出来营救。若男方准备不周,未能将女子抢走,便派人告知女家,付一定彩礼后另行商定时间、地点再次抢婚。直至将新娘抢走为止。

建国后,盐边县傣族因长期与汉族杂居,其婚俗已有较大变化。傣族与外族(特别是汉族)通婚较多。偷婚、拉婚、抢婚等已不复存在。

六、白族婚俗

盐边县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允许与外民族通婚,禁止同宗同姓通婚。婚姻以父母包办为主。其婚姻程序有“纳口话”“开草匹”“烧香”“递期”“迎娶”等。男家父母看中某家女儿请媒人去探女家父母的口气,谓“纳口话”。接着男家请媒人带平布一件作礼物,女家父母如同意通婚,即收下礼物并将生辰八字开给媒人带到男家去合婚,谓“开草匹”。合婚之后,请媒人带平布几件来到女家,请女家父母确定婚姻关系,谓“烧香”。男家根据双方生辰八字择定婚期,写于红纸上用一件平布包好,让媒人带上三色礼送到女家谓“递期”。

盐边美景——择木龙藤桥河风光(图片来源:盐边县人民政府网)

迎娶时,男家请媒人、押礼司抬上彩礼和新娘的新衣首饰到女家迎亲。彩礼有面条、糕饼、甜酒、烧酒等。装酒去的坛子回来时须装上新娘家的泔水,供新娘过门后第一次喂猪用。新娘离家时,要拜辞祖先,于家神前烧袱包,烧庚帖,然后“哭嫁”。一面哭一面诉说,凡被哭诉的长辈均要给新娘“打发钱”。哭嫁毕,由新娘之兄将新娘抱上轿。新娘到夫家即躲人洞房,待摆好花茶才出洞房拜堂认亲。凡兄长及长辈,新郎新娘皆要请拜。若某长辈未来,则要到家里甚至田里去拜,受拜者也要给新郎、新娘“打发钱”。拜完再举行“滚毡礼”,在跪拜用的红毡上放上钱,将一男孩放到毡上包裹起来抱到洞房新人床上,取“早生贵子”之意。

迎娶时,男家用绿树枝叶在院内搭棚,用柏树枝扎成月形洞门,于棚内摆酒席待客。3天婚筵后,由一客吹笛在前,众人相跟于后在棚内跳舞三圈,然后由吹笛者领先,众人随着动手拆除棚子,婚礼方告结束。

随着时代发展,各民族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各民族间相互通婚的情况也逐渐增多,新时代新盐边的风貌得以展现,这也使得民族多样性的发展更增添了一份瑰丽色彩。

盐边县风光(祖晓娜 摄,图片来:大攀枝花搜狐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盐边县史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