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清明特辑】谢灵慧 ‖ 清明: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
本文同时在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发表 ,作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谢灵慧 |
清明,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最早见于西汉淮南王刘安等著之《淮南子·天文训篇》:“春分后十五日,到指乙,为清明”。
说到清明不得不说“清明风”和“清明雨”。清明源于“清明风”。春秋时《国语》中记载:一年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古人将一年中的“八风”都起了名字:东风叫明庶风,南风叫景风(亦名凯风),西风叫阊闾风,北风叫广莫风,东北风叫条风(又叫融风),东南风叫清明风,西北风叫不周风,西南风叫凉风。“清明风”是一年中的八风之一,是冬至后吹过45天条风和45天景风以后吹来的温暖清新的风。清明前后往往细雨霏霏、和风拂拂,正是种植庄稼的大好时节,这时的风和雨都是人们所喜欢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清明时节正是冷暖空气冲突激烈的时候,势力减弱的北方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常常在长江一带交锋,致使江南地区常常“乍暖还寒晴复雨”。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如果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就叫“泼火雨”,也就是“清明雨”。“清明雨”对植物生长尤为重要,农谚有“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之说。
清明又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宋代定制,从“寒食”到“清明”祭扫三日,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历代在清明祭祖之时,还要祭祀功臣及“清官”、忠烈之士,这亦是现在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的传统习俗的先河。因此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这也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
清 明 习 俗
QINGMING
清明有气清景明之意,大地回春,气候转暖,人们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开展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感伤情怀,又有踏青游春的欢歌笑语,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踏青 又叫春游或游春。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时节,桃花初绽、杨柳泛青、莺飞草长,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出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道光六年(1826)《忠州直隶州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开春酿,招客宴饮,互相酬答,谓之‘春酒’终月无虚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既娱乐又健身,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放风筝 风筝古名“纸鸢”,据明王坼《稗史汇编》所载,为韩信所创。南北朝时期在民间盛行。宋代以后,已成为民间固定习俗。宋苏子臣之《百子图》、明《方氏墨谱》之《九子图》中皆有小儿放风筝之景,传承至今,仍为民间之乐。
插柳 清明戴柳、插柳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特别到了清代清明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清嘉庆《华阳县志》:“‘寒食’‘清明’比户插杨柳”,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季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柳在中国人心中有辟邪保平安的功用,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把健康的希望寄托于柳枝。另一种说法民间的戴柳和插柳活动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神农氏。
清明
中医养生 重在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后进入“辰”月,辰中藏干即为乙、癸、戊,癸水为阴水,故这个月份湿气重。养生也要顺从自然,抒发阳气,创造活力。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中医介绍,“久卧伤气”,如果坐卧的时间过长,会影响到气血的循行,扼杀阳气,如果熬夜太晚,也会耗杀阳气。清明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重点在养阳,关键是要多“动”,切忌“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比如公园、广场、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
在饮食方面,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不过,有些人是不适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此人们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多雨阴湿、乍暖还寒。”此时的饮食宜温,应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温胃祛湿,也适宜多吃。另外,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笋、鸡等,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比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
清明的习俗活动多在室外进行,祭奠、聚会、娱乐、踏青等等,大大增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接触。因此,必须加强防病工作。为防止劳累过度致身体内虚而引入时令之邪,应重视自身保健,注意外出活动中的衣食住行调摄,做到劳逸适度、生活有节、心理平衡。
诗词里走来的清明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
唐 杜牧
《清明》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
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
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
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 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谢灵慧(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政策法规宣传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