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节气】张华 ‖ 昼夜均分 当春之半 ——今日春分

发布时间:2019-03-21 09:59:50 浏览次数: 【字体: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在时间段上也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即从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时段,公历则大约是3月20日(或21日)至4月4日(或5日)。

 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两极除外),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秋繁露》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是春分的最大特点。这样“阴阳相半的”日子每年有两个,一是春分,一是秋分,所以有谚语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春分是太阳黄经一个轮回的开始,此时,阳在正东,阴在正西,由此昼夜平分,冷热均衡,为一年中最好的气候。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天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称升分。而在南北两极,春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物 候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一个节气十五天,古人将“五天”分为“一候”,“三候”即为一个节气。春分三候为:

一候,玄(元)鸟至,天气回暖,燕子从南方飞来。

二候,雷乃发生,春天破土而出,以一声惊雷示人。

三候,始电,天空电闪雷鸣,春雨不再润物细无声。

春分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气候特点与农事活动

春分时节,严寒已经逝去,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气温都已回升。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平均气温约5℃至10℃。我国南方部分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

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此时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此时,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农谚有:“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也已经开始。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民间经验道:“冷尾暖头,下秧不愁。”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争取播种后有3—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

习  俗

春分是我国古代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春分日自古就有丰富多彩的趣味民俗活动。


1

竖蛋


春分竖蛋,也称春分立蛋,是指在每年春分这一天,我国民间流行的“竖蛋游戏”,这个中国习俗也早已传到国外,成为“世界游戏” 。4000年前,中华民族先民就开始以此庆贺春天的来临,“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流传至今。

春分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同时地球的磁场也相对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蛋壳上有许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个突起可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就可以实现“竖蛋”了。所以春分是进行竖蛋游戏的最佳时机。最好选择光滑匀称,一头大一头小,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鸡蛋的竖立。立蛋时将大头朝下,这样重心会比较低,就像不倒翁一样,容易保持平衡。但也有天文专家表示,鸡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竖立起来,而且立稳的鸡蛋在没有任何干扰的环境中(理论环境)可以一直保持竖立的状态。

2

吃春菜、太阳糕

在岭南地区,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在中山,“春菜”指的是一种野苋菜,又被称为“春碧蒿”“马齿苋”。春分那天,人们到田野中采摘春菜,回家“滚汤”,名曰“春汤”。有谚云:“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这个习俗反映了人们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的愿望。太阳糕是昔年北京人祭祀太阳神所用的主要供品。“太阳糕”以糯米制皮,内包枣泥馅,馅中还加入了白瓜仁及秘制桂花,太阳糕上面印着红色的“太阳”。食俗专家称,春分节气应适当进食糯米、红枣等来调节身体机能的平衡。春分时节吃太阳糕既有五谷丰登的寓意,又满足了人们食疗的要求。

3

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数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4

放风筝


春分前后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正是放风筝的最好季节。春分日,妇女小孩放风筝,并在风筝上写上祝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盼。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5

校对度量衡


春分还是古人检查、校对度量衡的理想时间。《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这里的“度量”是计量长短的器物,“衡石”是称重量的器物,“斗甬”为量器,“权概”也是衡器、量器。在古人的观念里,春分当天昼夜平分象征公平,在这一天校对度量衡器具,取‘不偏不倚’的意思。其实古人选择春分时节检定度量衡器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这时“昼夜均而寒暑平”,气温适中而昼夜温差小,校正度量衡器具不会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6

举行求子嗣仪式


自春分以后,万物生长,春天阳气勃发,因此在这一天民间会举行仪式祈求子嗣。古时春分当天会祭祀生育之神,并将燕子视为此神的化身,当燕子飞来的时候丢出一把筷子,希望燕子能将筷子叼来,取谐音“早生贵子”之意。


7

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8

拜神


祭拜开漳圣王。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人们在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之日祭拜他;祭拜观世音菩萨。每逢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信徒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祭拜三山国王。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奉为守护神,以客籍人士为主的信徒于每年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会举行祭拜仪式。 


9

祭日

春分祭日的习俗,最早从周代就开始了。《礼记》说:“祭日于坛。”此俗历代相传。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说:“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的北京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具体时间定在春分的卯时——上午5时至7时,正是太阳升起的时间。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会早起亲自去祭祀太阳,其余的年份由官员代祭。如今的日坛已经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时代,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


10

栽种戒火草


戒火草,即景天。《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有慎火、戒火、辟火等异名,相传是火灾的克星。南北朝梁人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南北朝时,江南人们于春分这天在屋顶上栽种戒火草,如此就整年不必担心有火灾发生了。从古代民俗角度看,此类说法不仅反映出古时候人们已经具有防备火患的意识并且非常重视,也体现了人们对平安生活的美好期望。

明代《群芳谱》说,景天“南北皆有,人家多种于中庭,或盆栽置屋上,以防火”。这样的风俗地方志中也有记载,例如安徽《歙县志》中记载:“谨火,即慎火,一名景天……有盆养屋上以避火者”。

传说仙人掌也有“辟火”作用。清乾隆年间《泉州府志》记载:“戒火,一名仙人掌,形如人掌,人家以罐植之屋上,云可御火灾”。


11

逐疫气


安徽南陵把春分称为“春分节”。当天黄昏,乡村的儿童会争相敲打铜铁响器,声传村外,东乡叫“逐厌毛狗”,北乡叫“逐疫气”,南乡叫“逐毛狗”,西乡叫“逐野猫”。罗田、英山、团风、浠水等地于春分日有“赶毛狗”与“赶菜虫” 的习俗。春分节上午,湾里的细伢三五成群,敲锣打鼓,行于田地间,作驱赶之势,不断呼吼,表示将毛狗(即狐狸)、野兽逐出境外,家禽和庄稼免受其害。广东阳江妇女在这天到山上采集百花叶,舂成粉末,与米粉和在一起做汤面吃,相传可以清热解毒。


12

酿酒


造春分酒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浙江等地较为广泛流行的春分习俗。春分时节,万物复苏,天地阴阳感交,酿酒微生物开始活跃起来,所以此时是酿制传统白酒的最好时节。浙江《于潜县志》记载,当地“‘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在山西陵川,春分这天不仅要酿酒,还要用酒、醋祭祀先农,祈求庄稼丰收。


13

犒劳耕牛、祭祀百鸟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春分习俗。春分己至,耕牛即开始一年的劳作,农人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


养  生

1调节阴阳平衡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素问·骨空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传统饮食养生与中医治疗均可概括为补虚、泻实两方面。中医养生实践证明,无论补‍或泻,都应坚持调整阴阳,以平为期的原则,科学地进行饮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我国自古就有“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的说法。春分时节,易五更晨泻。春分本来应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但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本质更易显露出来,所以常发生五更泻又叫鸡鸣泻,特点是餐泄,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泻。平素脾虚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现腹痛腹泻。舌苔白、脉沉而弱、怕冷、腰以下发凉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以温中扶阳。平时可常用干姜炖汤。


2适时添减衣被


春分时节,天气忽冷忽热。此时要注意添减衣被,“勿极寒、勿太热”。减衣不宜过早过多,有冷空气影响时要及时加衣。


3适当运动


春分时节,春光明媚,空气清新,此时最有利于机体吐故纳新、充养脏腑。因此,应根据自身状况增加户外活动,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不但可增强免疫力,减少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的发生,也会使思维更加敏捷。


4饮食禁忌


春分节气时人体血液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膳食总的原则要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保持寒热均衡。这段时期也不适饮用过肥腻的汤品。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