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旅游>详细内容

【文化旅游】发现川西——再造一个西部四川(下)‖王怀林

作者:王怀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07 16:51:37 浏览次数: 【字体:

九寨沟风光(图片来源:四川文旅厅)

发现川西

——再造一个西部四川(下)

王怀林

再造一个西部四川

2021年,中国宣布川藏铁路全线动工。这条投资3000多亿,将使成都到拉萨原迁延数日的车程缩短到13个小时的“超级工程”,再一次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到川西横断山。

其实,导致该区域长期“隐身”世外的首要因素就是交通,“横断”之名也源于此。笔者曾在该区域多次穿行,体会犹深,即使在本世纪初的昌都,雨季还有近两月因交通阻断“与世隔绝”的日子。近些年,随着雅西高速、雅康高速的开通,红原机场、格萨尔机场的运营,交通条件已有很大改善。川藏铁路的建设,更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区域的交通问题。

但问题并未得到全部解决,对该区域的资源评价和发展模式就是一个大问题。

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环境保护的问题逐步提上了日程,20世纪90年代的退耕还林,使得该地区森林资源得以保存,近年来停止了小水电的开发,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川西绝大部分区域划为重点保护区,即保护为主的地区。但是当地人民也有致富和过上美好生活的需求,于是,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朝阳产业”旅游业,便应运而生。

稻城亚丁洛绒牛场(蓬州闲士 摄)

近年来,该区域纷纷将旅游业作为主导和支柱产业,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国人的审美观念尚需转变,这从更像内地景区九寨沟的熙熙攘攘,而相对更近的四姑娘山、海螺沟的门庭冷落可以看出。

审美是审美者的观念和审美对象的结合。对该地区新的审美观的构建,《中国国家地理》功不可没。他们说:“欣赏川西的雪山、冰川、草地,需要一场审美观上的革命,我们应当将传统中对于雪山、冰川、草地的负面观念转变为崭新的审美观。”

贡嘎山主峰(图片来源:看四川)

近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该区域的资源推介和观念转变,追求景观认识和审美的“革命性颠覆”。从2003年的《上帝为什么造四川》开始,他们相继推出《大香格里拉—给中国最美的地方画个圈》《选美中国—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318—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大横断—横断断出新天地》《发现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地》(之一、之二)、《最美的进藏公路》等专辑,将雪山冰川审美、横断山、景观大道等推入国人视野,而且响亮地提出:中国最美景观最集中的地方就在中国西南的横断山。

他们的努力,开启了大众欣赏西部山川的新时代,在一路向西的川藏公路上,近两年每年有300多万自驾旅行者在雪山冰川和草原峡谷间徜徉,而多达40多万的骑行爱好者受到景观大道的感召,决意让长达一个月的2500公里征程作为自己的成年礼。

当时我还在甘孜工作,当“选美中国”排行榜中甘孜州在市州一级数量最多、品种最全、可进入性最强,当中国人的景观大道9大景观中心有8大在甘孜州,我向执行总编单之蔷表示感谢。他憨实地一笑:“其实该感谢的是你们,四川是我们的福地,我们杂志的销量从10万、50万、80万,最终超过100万的标志性节点,都是因为川西或以川西为主的专刊”,这也从另一角度证明了该地域资源的影响力。

人文资源方面也不甘落后,单之蔷总编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和研究,总结出横断山八大重合,即有八大层面叠加在一起。这八大层面,在其他地区,仅有一个层面就十分幸运了,但在这一区却是叠加在一起,覆盖整个地区,叫它怎能不精彩?

这八大层面是:横断山区,东女国女性文化区,藏传佛教,茶马盐古道,康巴文化,民国西康省,藏彝大走廊土司文化。

这些就是横断山的丰富底蕴,它们重重叠叠,纵横交错,编织出这一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风貌。这八大层面中的每一层都是全局性的。有了这八大重合,横断山脉显得博大精深,底气十足。

由是,业界普遍认为,横断山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是中国最为富集的,也是世界级的。

但对它的现状,单先生显然并不满意,他在书中写道:如果世界遗产继续忽视像贡嘎山或丹巴的民居和碉楼群这样一些地方,我们怎么能说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地方”和“最好中的最好”呢?

丹巴甲居藏寨碉楼(蓬州闲士 摄)

其实,他们也不是为颠覆而颠覆,新的探索与发现、新的资源评价和审美,应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虽然海拔的概念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提出来的,为了通过海平面比较汴梁与开封的高度,比后来提出这一概念的法国数学家高斯要早560年。但有了现代科技气压计和温度计的支撑,后来的德国科学家洪堡发现和提出垂直地带性,第一个提出“高山反应”。他还提出了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发现赤道的高山雪线比贡嘎山要低200多米。

当代,掌握了现代科技的中国人,再也不会只是跟在别人后面鹦鹉学舌,亦步亦趋,再也不会别人称我们的横断山为“东方阿尔卑斯”而高兴,他们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开始制订和推出自己的国际标准。

其实,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海拔才4810米,而只是横断山,海拔6000以上的山峰就有300多座。他们再也不会说欧洲的冰川是最好的,因为青藏高原仅冰川面积就有5.9万平方公里,而瑞士整个国土面积才4.13万,冰川面积不到国土面积的1%;他们再也不会说四川的第一山是峨眉山,而是横断之王贡嘎山,因为峨眉山只有三个自然带,而贡嘎山是10个!

贡嘎冰川(图片来源:看四川)

甚至他们在属于“生命禁区”青藏高原的横断山发现了宜居地带,在四川岷江、大渡河到安宁河的河谷和周边山地,海拔1000—2500的面积有约5万平方公里,这一被称为“黄金海拔,四季康养”“康在全龄,养在四季”的区域,被誉为世界规模最大、最适合人居的区域,被称为“中国健康谷”,并以“温度、光照度、湿度、绿化度、丰产度、和谐度、纬度”等理论支撑。即使高原缺氧反应,也作为旅行者挑战自我、挑战自然的旅行必备,何况现在有了高压氧舱等现代设施,高海拔的生命禁区也早被打破。

美丽富饶的凉山安宁河谷平原(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随着科技进步,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旅游形态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吃住行游购娱”向“商学养闲情奇”转变,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和深度体验升级,旅行方式由过去7:3的组团、自助游彻底颠倒过来,由是催生出多种多样的旅游形态和产品。

那批通过3年时间组织踏遍横断山,并出版《大横断—发现川滇臧》的探险者们,推出了从甘肃合作到云南大理,总长2230公里,跨越青川滇,被命名为“横断天路”的国家步道系统,与川藏国家景观大道正好形成十字,并向着世界一流产品打造进发。

周小林也从拍摄、研究中国花卉,到在全世界收集本土花卉品种,在自己的“鲜花山谷”构建着“中国西部花园”。

一个新的审美四川正在逐步浮出水面。当年长征路过该地区的毛泽东主席,以其“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被誉为“雪山审美第一人”,新时代领袖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之后,2016年又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倡导雪山冰山审美和资源开发。

2007年,国务院委托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编制下达《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从国家层面对川滇藏结合部约3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旅游发展进行了规划布局,成为落实西部大开发、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重要举措。规划将该区域定位为“中国典型的生态旅游区域、国际一流的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2015年,国家旅游局发文,推动西南三省组成“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推广联盟”,每年开展活动落实规划。

稻城亚丁五色海(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在此基础上,四川省编制了《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四川)国际精品旅游区总体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大香格里拉核心区建设,建成“以康定城为核心的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加快开发建设以稻城亚丁为核心的大香格里拉旅游区,打造“北有九寨黄龙,南有稻城亚丁”的四川旅游黄金品牌。

2014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制定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

同年,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出台《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文旅融合、文化创意、市场主体、市场要素、文化品牌5个方面明确了未来目标和主要任务,指出四川民族地区的雪山文化包含了自然崇拜、山神信仰、生态庇护、民风民俗、红色精神、民族风情、生产形态、社会关系等内涵,但目前仅在旅游观光上做了文章,尚未形成完整的雪山文化产业。

201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委托省旅游局编制发布《中国最美景观大道-318/317川藏世界旅游目的地(四川段)总体规划》。规划认为:318国道(包括317国道)四川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地势最险峻、景观最丰富、文化最多样、“人性、神性、自然性”高度和谐统一的民族走廊和世界遗产廊道,也是国内外游客最向往、世界公认的最美景观大道。

国道318线雅江县香格宗乡剪子湾山天路十八弯(蓬州闲士 摄)

规划指出,该区地形地貌丰富多样,生态系统完善,是北半球植物垂直带谱最完整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从人文资源看,有汉文化区—尔玛文化区—嘉绒文化区—安多文化区—霍尔文化区—梁茹文化区—格萨尔文化区—帕措文化区等12个不同特色的文化单元。

规划要求:旅游产业要素向核心景区集中、向重点城镇集中、向道路沿线集中;构建自然、自由、自助的“三自”旅游体验廊道;打造原生态、原生活、原生命的“三原”产品体系;秉承低碳、低干扰、低强度的“三低”开发原则;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民生优先、社区参与的旅游开发模式。

规划提出的目的地体系:以318/317为轴线,构建自然地理单元与历史文化亚区相结合的“1+6+N”空间结构:即1个318/317世界最美景观大道遗址公园群;6个特色旅游目的地,N个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旅游城镇、特色村寨,以及自驾营地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要素体系等。

丹巴甲居藏寨(图片来源:“天路旅行”搜狐号)

1个318/317世界最美景观大道遗址公园群:二郎山、茶马古道、折多山、高尔寺山、剪子湾山、卡拉子山、脱落拉卡山、鹧鸪山、贡卡拉山、雀儿山等10个遗址公园。

6个特色旅游目的地:环贡嘎山山地运动度假旅游目的地;大格聂山地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康北格萨尔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大东女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岷江河谷藏羌村寨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还有国家公园,该地区已有大熊猫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在申报若尔盖国家公园。

在此基础上,打造全球著名世界遗产走廊、全球著名国家公园集群、全球著名第四纪科考基地、藏羌彝民族生态博物馆、全球登山探险家乐园等世界级品牌和产品。

社会各层面也开始行动。由四川旅游学院、西藏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联袂主办的“川藏旅游论坛”已举办三届。他们首提“川藏新天路”概念,作为国家大计、民族大计、“两个一百年”世纪工程,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通往世界屋脊的又一条大动脉,也是连接民族、促进发展、巩固国建的“新天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新天路包括:进藏公路构成的“公路天路”,进藏航线构成的“空中天路”,以及信息网络连通的“信息天路”,共同构成连接西藏的立体化、多元化新天路体系。广义上的新天路,进一步加强了雪域高原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也是我们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和载体。

康定新都桥风光(图片来源:甘孜州旅游信息网)

川藏铁路直接影响范围,面积达到27.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5万人,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全方位的研讨。

经过近年的努力,川西旅游发展迎来了丰硕成果。从资源评价上,专家认为四川世界级文旅资源一半以上在川西,甘孜州2020年进行了资源普查,其中,旅游资源从总数、优良级、四级、五级旅游资源登记数量看,均居全省第一。

从发展成果上,2019年,虽然甘孜、阿坝、凉山三州GDP数量只占全省5%,旅游收入却占全省10%。其中,凉山州旅游收入占GDP比重21%;阿坝州旅游人次3157万,收入227亿元,分别增长33%和36%,收入占GDP比重31.6%;甘孜州尤甚,接待游客3316万人次,旅游收入367亿元,分别增长48%、65%,收入占GDP达94%。

阿坝县风光(金平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尽管如此,要再造一个西部文旅四川,还任重道远。

尚需进一步处理好品牌打造和统一营销的关系。目前,甘孜州主打圣洁甘孜,推出大香格里拉、最美景观大道、环贡嘎山等众多品牌和产品。阿坝州主打净土阿坝,推出大九寨、大草原、大熊猫等产品,凉山州主打阳光度假旅游目的地等,显得散乱。四川省应整合有关资源和品牌,争取国家出台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国家层面对该区域的重视,一以贯之对大美川西、横断山、大香格里拉和最美川藏线等资源和品牌进行重塑和打造,强化部省和区域联动,强化国际营销,将这一“中国旅游的后花园和后劲所在”(原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语)打造好。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景区,被誉为“童话世界”。1992年12月,九寨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图为九寨沟长海秋色(王达军 摄)

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细化并严格相关管理、保护标准,加强政府规划引领,企业主体开发运营,提高开发运营质量。笔者在甘孜州时,曾在丹巴推动建房报批,防止钢筋水泥瓷砖进村寨运动,以防止美丽的村寨被现代材料破坏。过去因为穷,许多景区交给小企业开发,开发层次低,进度慢,破坏大,应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作为开发主体。

加强文旅融合。目前文化和旅游行政机构已经合并,但在产业开发上普遍存在重自然轻人文的倾向。而文旅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文旅融合,研究细分市场,推出相应产品。如境外游客更多侧重对民族文化体验、科考旅游、登山探险、徒步穿越等项目,要相应推出“横断山自然博物馆”“地球生物方舟,世界园林之母”“大香格里拉心灵之旅”“藏羌彝走廊”“茶马古道”“古道探险文化”“宗教朝圣之旅”等产品;对国内游客,也要积极进行引导,将他们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逐渐向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科考探险、雪山冰川、温泉民居、康养度假等深度体验游方向发展。

九寨沟县白马藏族群众弹奏南坪曲子(九寨沟县委宣传部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随着该区域在世界上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唯一性的文旅资源推出,占全省森林面积66%的森林资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达2亿亩的草地资源;作为四川第二大盆地的凉山州安宁河流域康养、特色农业资源;蕴藏量超过1.6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约8000万千瓦的水电资源,几乎同等规模的风光电资源;素有“中国乌拉尔”之称的攀西矿产资源;还有2500种以上的中药材资源等,如得以合理开发利用,打破“四川胡焕庸线”的失衡,再造一个西部四川,就应该不是梦想!

(全文完)

作者简介

王怀林,藏名王·扎西尼玛,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康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知名旅游文化专家。自考祖籍西部,母系源鲜卑后裔,故不安份,喜流徙,两次进藏工作而乐此不疲。曾主编或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四川教育卷》《可爱的四川》《香格里拉丛书》《天府英姿》《巴蜀民间节日》等书;有专著《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西部冲击——一个援藏干部的手记》《打开康巴之门——横断山腹地人文地理》《寻找东女国――从丹巴到泸沽湖的女国文化带》《魅力甘孜》公开出版发行;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并有获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怀林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