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旅游>详细内容

《明州华人世界》特别报道:我见四川多妩媚——“行走中国·2019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纪实特稿

作者:邓晴 来源:明州华人世界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19-11-19 09:31:34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2019年10月14日, 第十届 “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 在河北石家庄成功落下帷幕。本届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主任许又声,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中国新闻社 原 社长章新新等先后发表讲话。

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届论坛邀请了40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出席,受邀华媒遍及全球五大洲,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新媒体等各类媒体一应俱全。论坛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高层对话。每届论坛前后组委会都组织采风采访路线。本届论坛的采风线路多达13 条,超400 人(次)参与。华媒嘉宾们通过分赴中国各个省区市,深入感受祖(籍)国的发展变化,以真实客观的笔触讲好中国故事。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由中国新闻社、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携手省级地方政府联合主办,秉持“联谊、交流、合作、发展”的宗旨。论坛自2001年在南京首次举办之后,已先后在长沙、武汉、成都、上海、重庆、青岛、贵阳和福州举办过九届,石家庄为第十届。经近二十载的淬炼打磨,“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成为在华文传媒领域享有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精品工程与品牌工程。

我有幸应邀参加了本届论坛,并与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埃及、阿联酋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华媒同仁一起参加了由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联合主办的“行走中国•2019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的采风活动。在此趟行程中,我们一行与四川深度互动,多方位多角度领略了天府之国的多元文化。我将采风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切身体会笔录于此,与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分享。

《明州华人世界》主编 邓晴

我见四川多妩媚

——“行走中国·2019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纪实特稿

在四川的日日夜夜里,我的心时常都在剧烈跳动着,时常都被一种温柔的情丝所缠绕。第一次走进天府之国,我是如此激动,又是如此感慨。巴山蜀水是这般富庶美丽,巴蜀文化是这般绚丽多姿。黑茶的甘甜滋味、蜀绣的斑斓色彩、三国的璀璨文化、伟人的红色足迹、大梁庄的千年沉香、青城山的叠翠山水、三星堆的历史尘埃、熊猫基地的萌宠国宝、巴蜀人们的热辣个性……四川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太多的眷恋!

如今,远隔着千山万水,向着祖籍国沃野千里的四川盆地,让我深情地说上一声:“大美四川,请接受我的一片挚爱与祝福!”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谨将此篇报道献给巴蜀大地的人们、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有关同仁和“行走中国•2019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的各位华媒同仁

——邓晴

2019年10月14日至10月20日,我和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埃及、阿联酋和香港、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同仁,在中央统战部侨务事务局干部时哲老师、四川省委统战部侨务事务处干部张韬老师、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社长邹辉先生、四川分社王哲老师、四川分社王爵老师、四川分社文字记者严易梦、摄影记者张浪、视频记者何美锟、新媒体记者祝欢和四川日报、四川卫视、四川新闻网等有关人士陪同下,共计行程1600多公里,走访了邛崃、都江堰、南充、阆中、德阳、广汉、成都等8个县市,围绕着特色民俗、非遗传承、产业发展、伟人故里,一路寻山问水,体验大美四川的丰富文化,感受巴蜀文化的别样魅力。“美丽四川行”的许多内容亦与我个人的生活背景和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海外留学经历有着某种神奇特殊的关联,此趟行程我可谓收获甚丰,感慨良多。

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是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也是大熊猫的故乡。全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人口9000多万,是中国西部地区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四川人文历史厚重,自然资源丰富,旅游风光优美,科教基础扎实,交通设施发达,产业体系完备,开放势头良好,绿色发展快速,是中国西南地区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

别石家庄城 赴巴蜀大地

10月14日下午,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社长邹辉先生专程赶到石家庄,亲自陪同我们媒体团一行乘坐四川航空从石家庄直飞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邹社长戴着一副眼镜,外形憨厚朴实,操着一口好听的南方普通话。在石家庄机场,邹社长给我们每人买的一碗热气腾腾的兰州拉面,暖化了我们的胃口,顷刻间也拉近了我们这群素不相识的海外华媒人士相互之间的距离。如此诙谐的初次见面方式,倒也十分独特。

启程之前,已从中新社四川分社同仁那里耳闻四川航空美食和服务俱佳。我首次乘坐四川航空,自然需要亲身体验一把。果不其然,川航供应的鱼香肉丝饭、担担面、红糖锅盔和红枣养生茶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极具四川饮食文化特色。川航空姐亦同样是秀色可餐。

我们乘坐四川航空飞抵四川

秀色可餐的川航空姐

访文君故里 赞多彩邛崃

文君故里文君乡,千古绝唱凤求凰。在四川邛崃,这里流传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凤求凰”的经典爱情故事,这里茶马古道上的马铃声经久不绝,南丝路首城的号角传唱千年。

邛崃隶属成都市,古称临邛,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系古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第一站和茶马古道第一镇,也是西汉著名才女卓文君的故里。邛崃以其深厚的历史做底,古风蜀韵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天台山、竹溪湖、平乐古镇、邛崃古城等皆名声在外。

邛崃是我们“美丽四川行”的第一站。10月15日我们在夹关镇、天台山、天府红谷、邛崃书院、平乐古镇和特色街区铁花巷等地度过了难忘的一天。我们在这里邂逅浓郁的川西民俗风情,感受着这里“两千年秦汉文化,三百里绿色风情”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更在红军长征纪念馆体验了红色文化的历史气息。

四川素以川茶文化著称,我们一到邛崃就直奔主题。一大早我们媒体团一行便从夹关匝道驶出高速来到夹关镇,兴致勃勃地参观200亩郁郁葱葱的黑茶茶园。放眼四望,但见远山如黛,云雾似梦,碧绿茶山连片,空气清新温润。悠悠茶山上,村民们新居点缀其间,这幅美丽的茶山水画让我们陶醉不已。在黑茶广场,大家聆听了邛崃黑茶历史以及发展现状。尔后我们来到夹关镇的御露春店内,坐下来细细品味了一番地道的邛崃黑茶,大家对邛崃黑茶的香味与韵味赞不绝口。据邛崃市夹关镇副镇长周志武介绍,夹关镇拥有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崃黑茶。黑茶从原材料到成品,其工艺繁芜,制作严谨,需要人工和机械一丝不苟地精心制作方能完成。之前我对绿茶的制作有所耳闻,但对黑茶却不甚了解。这次可谓眼界大开。

郁郁葱葱的夹关镇黑茶茶园

我们在夹关镇御露春店内品尝地道的邛崃黑茶

天台山景区属于邛崃山脉,位于邛崃市西南端,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天台山自古以来即是一座宗教名山,汉代,道家在此相山凿洞,筑坛祭神;隋唐时代,三教(儒、佛、道)蓬勃发展,蔚为壮观。两宋期间,三教合流政教合一。我们一路一边聆听年轻的导游讲解着天台山的由来和历史,一边踏着翠绿的小道,感受着天台山的古、清、奇、幽之特色,观赏了长虹瀑布的壮丽景象。大家在频频取景的同时,也格外感叹这里公厕的干净整齐和清扫规则的细致严谨。这一发现得到大家不约而同的点赞。此后在我们余下的行程里,对四川公厕的赞扬亦不断被印证着。

古清奇幽的天台山

天府红谷乃成都乡村一个热门旅游之地,这座掩映在山水中的川西大院房屋分布错落有致,树木掩映,这里的艺术工坊、森林藏酒、书院茶室,三居院将川西民居和特色林盘巧妙结合,充满自然感的设计随处可见。民宿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入一起的创意获得大家的高度称赞,颇具人性化的详细指示牌也同样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与自然生态完美融合的天府红谷民宿

天府红谷民宿内独具匠心的竹篓灯罩

下午,我们造访了邛崃市红军长征纪念馆。只见前来这里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还有不少国内有关单位的员工统一穿著红军军服来此开展主题教育。在纪念馆内,讲解员深情讲述着当年红军在邛崃地区扩军、备战、筹粮等震撼人心的故事和组建苏维埃政府的峥嵘岁月。在一件件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面前,我们媒体团成员们和其它参观的游客群众一样时而驻足观看,时而陷入沉思。大家被红军先烈们艰苦作战,舍身忘我的精神所深深震撼。

庄严肃穆的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

身穿红军军服的人们队形整齐

在整个参观过程里,我心潮澎拜,热泪几乎夺眶而出。

我的祖籍在江西南昌,家乡这块红色老革命根据地一直是我心中的骄傲和永久的情怀。我本人曾趁回乡探亲之际,数次专程前往井冈山参观。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的情景和我在井冈山见到的一切何其相似!我不禁感叹万千,欣然接受了四川卫视的采访。我激动地对着记者表示:“不曾想到邛崃的红色旅游居然也这么火热,这样的旅游方式对我们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有着双重意义。我们不仅看到了四川的山清水秀,还感受到了红色土地的光辉。作为海外媒体,我们应该多宣传这样的红色景点。我们在海外不但要宣扬国内的绿色旅游,同时还要分享红色旅游,让我们海外的孩子们,炎黄子孙,对中国的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我们一行来到平乐古镇之时天色已晚。我由于自身健康因素,当时甚感双腿沉重,极度疲惫。但当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道第一镇”之称的平乐古镇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对其一见钟情,精神大振,疲劳之感顿时一扫而光。平乐古镇自古便是“茶马古道第一镇、南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它乃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情著称,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历史在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我贪婪地欣赏着这里的老榕树、白沫江、小桥流水、沿江而建的“悬山式”屋顶川西民居吊脚楼、青石铺成的街道、街边林立的店铺、鳞次栉比的清明古建筑……。韵味悠长的小镇一切都浸染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水光山色,质朴中透出壮观,平淡中透出新奇,是川西水乡古镇的缩影和象征,生动演绎出一幅融古贯今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中国丰厚而灿烂的历史文明。我和德国《德华世界报》主编倪娜感叹不已,争先恐后地在老榕树等地合影。

平乐古镇斑驳的古桥

平乐古镇的“竹编一条街”颇有名气

媒体团一行在平乐古镇合影

难忘邛崃城 拜水都江堰

邛崃,是这样吸引着我们!

10月16日上午,数位同仁在这里骑车体验了一把自行车高速带来的汗水释放,我和几位女士则坐着观光车悠哉悠哉。

同仁们体验邛崃自行车高速骑行的乐趣

在邛崃考古遗址公园,我们亲自感受了一番邛窑陶瓷拉坯的乐趣。在大梁酒庄,我们了解了邛酒制造工艺和发展历史。

位于邛崃境内的邛窑遗址是中国最古老的民窑之一,始烧于南北朝,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主要分布邛崃境内,以青釉、青釉褐斑、青釉褐绿斑和彩绘瓷为主。器物有各种盘、碗、罐等日用器皿,其中以丰富的小瓷俑最为生动形象,以创造了陶瓷省油灯而闻名全国。

走进邛窑大师工作站陶瓷车间的产品区,一件件出自艺术家之手,融入不少雕塑手法的陶瓷碗、陶瓷罐、青花瓷版画、茶壶映入我们的眼帘。这些作品做工精巧,构图秀雅,釉彩明艳,体现了四川工匠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淳朴的生活美感。

坦率地说,我似乎有些孤陋寡闻。在参观邛窑之前,我只对我家乡的景德镇陶瓷了然于心,殊不知邛窑这一种类的存在。中新社四川分社的同仁们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们热情邀请大家体验陶瓷拉坯过程,领略邛窑的古老历史和制陶工艺趣味。

我的同仁、美国《华盛顿中文邮报》社社长金浩静、新西兰大洋洲(卫视)中文台台长路易斯·彭和俄罗斯金砖电视台副总裁王睿等几位饶有兴致地坐下来,实地体验着陶瓷拉坯这一环节制作的乐趣。金浩静一边小心翼翼地扶着拉坯机上旋转的泥坯,一边忍不住地感慨说:“这纯粹是一个讲究的手艺活啊!” 而路易斯·彭手中的泥坏在旋转过程中忽然断裂,他只好将剩下的泥坯使劲地用手往上拔起,我们所有人见状都忍俊不禁,甚是有趣。

同仁金浩静等人在饶有兴致地体验陶瓷拉坯制作

我们随后又循着酒肆的香味来到“中国酒村”大梁酒庄,在这里了解四川白酒酿酒工艺中的制曲、蒸煮、发酵、蒸馏等流程。整个过程大家个个兴趣盎然。

大梁酒庄的地藏老酒

媒体团一行在大梁酒庄合影

在此,我特别需要提及来自邛崃的两位女医生李俊英和闫莉云,感谢你们一路给予我和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邛崃人们的情谊如邛酒一般甘甜!

和邛崃两位女医生愉快合影

当天下午,我们驱车赶往都江堰,感受世界“三遗”之城的独特魅力。

都江堰,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向往已久,这里拥有世界水利工程奇迹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这里更是中国道教发源地青城山和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参观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在四川、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历史中皆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造福人民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都江堰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三部份,整个设计遵循着道家因势利导的哲学思想,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它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两千多年来,都江堰经久不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至今依旧生生不息地灌溉着成都平原,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

都江堰主体工程之一鱼嘴分水堤

都江堰宝瓶口离堆

在我的少女时代,我曾在祖国的小学地理课本上第一次阅读关于都江堰的故事。在跨越了无边的云海和如流岁月之后的今天,面对着滚滚奔腾的岷江水,面对着悠悠千年的都江堰,我激动不已地在心里大喊一声:“都江堰,我来了!”

都江堰灌溉一千万亩纪念碑

在都江堰,日本《关西华人时报》副总编蒙令华和塞尔维亚《华侨华人资讯》主管秦宏凯等同仁在接受都江堰当地电视台的采访时,皆对自己能够亲眼目睹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表达了同样的激动之情,对古人治水的智慧更是赞不绝口。他们表示,一定会全力配合国内媒体,在所在国对都江堰进行大力宣传,以此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和外资企业来这里参观游览和投资创业。蒙令华感叹地对记者说:“这样一个水利工程在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而且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以后我们将通过自己对都江堰的更多了解,会详细地通过我们报纸的日本版,向我们的读者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

问道青城山 “拥抱”大熊猫

在四川的数日里,我们一路感受和感恩中新社四川分社同仁的精心安排、辛勤付出和温情相伴,美中不足的是阴雨天时常陪伴我们。我们抵达都江堰的第二天,即10月17日早上,终于雨过天晴,我的心也温暖如春,因为我们今天要登爬青城山,实地感受“青城天下幽”的道教名山青城山。

青城山乃中国道教发源地,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和全球道教天师道圣地,它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的主体景区和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及AAAA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全山林木葱茏幽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故名青城山,也因此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在这个美丽的秋日上午,我们一边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述着这座道教名山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故事,一边沿着湿润的石板小路徐徐地拾阶而上。我们呼吸着大山里纯净的空气,听着柔情的溪水与坚硬的岩石缠绵婉转,看着苍翠的树干与灵动的青苔相得益彰。有时山风送来一阵凉意,但灿烂的阳光透过林间参天大树的缝隙倾泻直下,仿佛来自天堂的道道霞光,给这片古老的山林增添了不少暖意和一份神秘的气氛。

我们造访道教名山青城山

山路毕竟陡峭,我们媒体团中的几位长者累得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但是他们在大家的搀扶和鼓励下,不断忘却登山的疲惫,最后和我们一起乘坐着缆车,终于攀登上了海拔1180多米的道观——上青宫。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立于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它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蒋介石题字。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

我们媒体团四位女士在青城山上清宫前合影 (左一为埃及《中国周报》副总编朱新娥、右二为德国《德华世界报》主编倪娜、右一为美国《华盛顿中文邮报》社社长金浩静)

在参观完青城山之后,我们媒体团一行利用此一良机,十分荣幸地拜见和采访了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成都市道教协会会长、青城山道教协会会长张明心女士。张明心道长就青城山的历史与发展、青城山和道教的渊源与关系、道教的起源与精髓、道教与其他宗教的对比、《道德经》作为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等方面娓娓道来。她强调,青城山是一座集中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圣山与神山,道教乃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其精髓是“天道和谐,天人合一”,《道德经》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除了《圣经》之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张道长的话里行间充满了对青城山和道教的无限敬仰、热爱与尊重。她最后真诚地祝愿青城山保佑中国和世界太平和谐,保佑天下众生和海外华人幸福健康,兴旺发达!

张明心道长与我们亲切合影

青城山之游和对张明心道长的采访令大家获益匪浅。我个人更是感触颇深。道教文化在中国影响深远,其灵魂和精髓乃顺其自然,以人为本,这与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观念非常吻合。我希望自己今后有机会加深对道教文化的了解,将其精髓在海外更好地传播与宣传。

当我沉迷于青城山之山水和道教之哲学无法自拔之际,青城山下另一个激动人心的地点不由分说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它就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全世界观看大熊猫最集中的地方!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是国内唯一一所以大熊猫疾病防控、野外救护为主的专业科研机构与生态保护教育机构。

占地面积760亩的熊猫园区内翠竹婆娑,绿树成荫,三十九只大熊猫在这里栖息着,它们当中有不少明星大熊猫和海归大熊猫,可谓“星光灿烂”!

我们媒体团的成员们一来到这里,大家个个欢腾雀跃,纷纷忙不迭地举起手机、相机和憨态可掬的国宝们亲切互动。有几位对着大熊猫大声喊着“哈罗”,另一些人则一路不停地嚷嚷说:“等一下,让我离大熊猫近一点再拍照”。我们以各自的逗趣方式表达着对国宝们的由衷喜爱和新鲜之感。

我们聚焦国宝大熊猫

在苦待一只在树上背着我们打盹的大熊猫和另一只在树桩旁侧着身子发呆的大熊猫之后,我终于从正面看到了从美国圣地亚哥回国定居的海归熊猫“滚滚”!

“滚滚”果真名副其实,只见它一身黑白皮毛的身体圆圆滚滚,表情安详地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吃着竹子。只见它吃一截吐一截,和我们啃甘蔗的形象简直一模一样,萌态十足!“滚滚”对我们的招手和呼喊不屑一顾,煞是可爱。

十几年前,我曾首次在圣地亚哥动物园,隔着美国民众的人山人海在远处焦急地遥望过它。今日得以如此近距离地真切观赏其“芳容”,实在令我激动不已。

还有海归“泰山”!!

我目不转睛,满心喜悦地盯着这只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出生并存活的大熊猫。“泰山”一开始懒懒洋洋地趴在木桩上,一副似醒非醒的样子,后来便大摇大摆地走动起来,一会儿又旁若无人地挠起痒来。

我与“滚滚”激动合影

可爱的“泰山”轻松慵懒地趴在木桩上小栖

这里还有当年网红、90年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的二儿子以及兰州托管在这里的“蜀兰”.....“盼盼”已于2016年12月不幸离世,但人们从未将它忘却。

英雄父亲熊猫“盼盼”的雕像

看着美国“海归”萌宝熊猫和它们可爱的伙伴们在这样一片舒适安静的竹海天地里怡然自得,一脸陶醉的模样,我的幸福和欣慰之感油然而生。

大熊猫不仅是四川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它们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象征!多年以来,大熊猫承载着中国人民的美好心愿漂洋过海,在许多国家掀起了长盛不衰的“熊猫旋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它们架起了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纽带,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和平友善、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

在这里,我想分享我们媒体团同仁、香港东盟卫视台长刘海江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所说的一段话。他说:“大熊猫是四川的一个文化符号,它代表着友好、和平。从汶川特大地震后香港援建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项目,到今年香港青年在川见证两位大熊猫“四海”和“一家”命名,近年来香港与四川因为大熊猫而有了越来越多的交流。”

是夜,我们媒体团一行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南充。在南充港,我们泛舟嘉陵江,看梦幻灯光秀。只见嘉陵江畔光影浮动、灯火璀璨,两岸一座座高大的楼宇建筑在夜色里身披熠熠生辉的霓虹羽衣,闪耀着灵动的生命,灯光剪影出南充秀美的身姿和人们昂扬的情怀。夜晚的南充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魅力无穷。随着美景在水波中延伸绽放,我们对南充流光溢彩的夜景赞不绝口,感受着东道主对我们的一片深情厚谊。

嘉陵江畔灯火璀璨

南充夜景流光溢彩

闻香万卷楼 访朱德故里

10月18日上午,我们媒体团前往南充西山风景区万卷楼参观。

九曲回肠的嘉陵江,以它鲜美的乳汁滋养了南充的子民。这里土地肥沃,自古以来人们栽桑养蚕,遍种果树,成就“绸都”和“果州”的美誉,成为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源点。山之灵,水之柔,南充人文由此衍生、发展与传承。南充是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的故乡,也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为纪念陈寿,1990年南充市在风景秀丽的玉屏山上重建了气势恢弘的万卷楼。20多年过去了,万卷楼早已成为世人研究三国文化、传播三国文化、寻访《三国志》源头的胜地。如今作为南充文化地标,万卷楼已成为“历史名城·三国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

在金色的阳光下,我仰望万卷楼阁,心生敬畏之情。我和同仁们在登上了257级的石梯之后,一起走进了飞檐斗拱的万卷楼。万卷楼由谯公祠、陈寿读书楼、陈寿纪念馆、藏书楼及若干石雕、青铜塑像组成,倚山而立,气势恢宏。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朴初亲笔题写的长4.7米、高1.8米的“万卷楼”金字巨匾光彩夺目。在万卷楼庭院中央,当怀抱书简、虬髯铜须的陈寿青铜雕像出现在大家面前,大家被他清瘦的面容、明亮的双眼和睿智的目光所吸引,纷纷与其合影留念。

气势恢弘的万卷楼

陈寿怀抱书简的青铜雕像

“万万没想到,原来‘三国源’就在南充,我真是太幸运了!”听着我的同仁、新西兰大洋洲(卫视)中文台台长路易斯·彭在接受记者的这一句开场白,我会心地一笑。自幼热爱中国四大名著的我,对《三国演义》并不陌生,但三国文化的起源居然就在南充,这一发现同样让我喜出望外。

大家兴致浓厚地参观了万卷楼的三个展馆。展馆如同一座三国文化的宝库,分别陈列着各种版本的《三国志》以及大量的文字、图画、表格、照片、实物等资料。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陈寿的坎坷经历、著书史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时代的江河大浪淘沙,陈寿的万卷楼与《三国志》,却随着岁月流逝和四季更迭,永远成为三国文化寻踪探秘之地。在深入了解陈寿的生平事迹之后,大家对南充厚重的三国文化感叹不已。

当日下午,我们又来到位于南充嘉陵区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内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探寻悠久绵长的南充丝绸历史,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丝绸文化。

通过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的介绍,我们得知南充是四川丝绸的发源地。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一个获得“中国绸都”称号的城市,南充各县(市、区)、各丝绸龙头企业正在探索“丝绸文化+丝绸工业”模式,大力发展丝绸旅游。目前相关丝绸企业已建成中国桑茶之乡文化馆、中国蚕丝被之乡文化展示馆、中国蜀绘文化博物馆。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于2015年4月由中国丝绸协会正式授牌,博物馆内收集、整理、复制了从古至今从栽桑养蚕到丝绸织造等方面的器具和实物。

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集丝绸历史、文化、展销为一体

在一台大型束综蜀锦花楼提花织机旁边,是仿古复制的中国从古到今的脚踏缫丝机、云锦提织机。我兴趣盎然地亲自操作传统织锦机,感受古老织锦工艺的魅力。

我操作传统织锦机其乐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南充不仅拥有悠久的丝绸文化,它还是国内CNG/LNG等清洁能源整车和发动机产品发源地,也是四川省唯一具备生产柴油、LNG、纯电动、增程式等多种动力路线商用车的城市。在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项目一期的总装车间里,我们看到忙碌的工人们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生产流程操作。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在生产线上数分钟中“诞生”的事实着实令人震撼。南充汽车汽配产业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现代化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争相拍摄现代化的生产流程

当天下午,我们一行走进了仪陇朱德故里风景区。在这里,我们缅怀一代伟人,感受红色情怀。

朱德故里景区掩映在松柏苍翠,绿树环绕的琳琅山下。

在解说员介绍下,我们一一参观了朱德同志纪念馆内“苦闷中的求索”“红军总司令”“战斗在抗日前线”“在大决战的日子里”和 “人民的光荣”等9个部分的丰富内容。看着馆内展出的各种图片、物品和雕像,追思着朱德光明磊落、心系人民、艰苦朴素的崇高品德,大家对他奋斗一生和奉献一生的光辉历程肃然起敬。他的“我只是一名没有战死沙场的普通一兵”的谦逊风尚和他89岁高龄时书写的“革命到底”誓言,深深地感染着我。

朱德纪念馆内“人民的光荣”部分

纪念馆前广场上竖立着一座高大的朱德汉白玉雕像。雕像里的朱德神情庄严、目光坚毅,右手挥向前方,令人动容。我们一行满怀敬意在雕像前面留下了珍贵而难忘的合影。

此次采风活动中,四川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让我印象难忘。在造访了朱德同志纪念馆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文化在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朱德故居景区是四川一个集红色文化、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的良好场所,它告诫着中国民众和我们海外华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何等来之不易,希望祖国的红色历史血脉能够在海外代代薪火相传。

我们在朱德汉白玉雕像前留下珍贵难忘的合影

当晚8时许,我们一行又风尘仆仆地抵达南充阆中南津关古镇,在这里我们观看了大型移动实景演出《阆苑仙境》。

阆中南津关古镇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市嘉陵江南岸,与阆中古城隔江相望,古色古香,充满诗情画意,是阆中古城的重要渡口。

《阆苑仙境》以阆中古城为背景,以南津关古镇、嘉陵江为舞台,浪漫述说阆苑盛事,倾情迎接八方来客。其独特的观演形式被誉为“移动的舞台、流动的观众、梦幻的场景”。该剧用中国传统的说唱形式,将阆苑风物、古城往事的画卷徐徐展开……。一小时内,曲曲折折的古镇街道中,一步一景、亦歌亦舞的表演形式融入了阆中本土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三国文化、风水文化、科举文化、川剧文化、皮影戏文化等各类文化元素。震撼绚丽的灯光直射在古镇入口牌坊上。只见3名鼓手登场击鼓,鼓声响彻云天,城楼上旌旗招展。一句响亮的“我乃张飞是也,驻守阆中7年”声中,三国名将张飞率众武士威武登场,从历史中“复活”。尔后古镇一角灯光亮起,采桑姑娘们背着背篓出门采桑叶,摇曳婀娜身姿,演绎出阆中古城历史长河中农桑的美好记忆。2018年央视春晚节目——阆中民俗表演《亮花鞋》姑娘们曼妙的五彩花鞋也在这里惊艳亮相。

大型移动实景演出《阆苑仙境》“桑蚕舞”姑娘们舞姿翩翩

《阆苑仙境》“贡院春秋”展示了一脉相承的科举文化

《阆苑仙境》里曼妙的“亮花鞋”舞蹈

由13个部分串联而成的《阆苑仙境》,集中展现了阆中古城的前世今生和多元文化的厚重色彩。整场演出如梦亦幻、大气唯美, 让我们和现场观众充分领略了川北民俗文化的魅力和人间仙境的美妙。

观阆中古城 赏绵竹年画

10月19日上午,我们媒体团一行探访阆中古城,一睹它的靓丽风采。

阆中乃中国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古城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它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唐宋格局、明清风貌,被专家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实物宝库”。

走近阆中古城,巍峨高耸的城楼、纵横交错的街巷、全木结构的瓦屋、古色古香的门窗、廊柱檐头的灯笼、迎风招展的幌子……一一映入我们的眼帘。“阆州城南天下稀”。这里的一切都在仿佛喃喃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和千年的繁华。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一座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古城,大家啧啧称赞,不时按下“快门”,记录和感受着古城穿越时空的美丽和在岁月的沉淀中散发出的夺目光华。

阆中古城中天楼巍峨高耸

阆中古城瓦房连片

古城中的汉桓侯祠,是一道不可错过的风景。阆中因古城而出名,更因历史上的三国张飞而历久弥新。汉桓侯祠又称张飞庙,是为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而建。张飞曾在此镇守七年, 保境安民,发展农桑。张飞遇害后人们敬其忠勇,葬于阆中,为他筑冢建祠,以示纪念。在汉桓侯祠,我们实地领略了这位蜀汉名将的风采。

媒体团一行在汉桓侯祠(张飞庙)前合影

张飞为三国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是人们熟悉的《三国演义》里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粉丝最多的当属《三国演义》。“莽张飞”是人们对张飞最深刻的印象。小说活灵活现地把张飞这个集义气、豪气、大气、戾气于一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在世人面前。

张飞庙布局严谨,构造别致,既有雄伟壮观的气势,又幽雅精美,是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上的一颗明珠。据导游介绍,阆中张飞庙主体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门,敌万楼及左、右牌枋、大殿、后殿、墓亭及张飞墓和墓后园林组成。大门正中檐下悬挂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书写的“汉桓侯祠”大匾,两间壁前分立北宋文学家曾巩《桓侯庙记》和清总督常明的《汉张桓侯祠》石碑。跨进大门,立于眼前的是明代所建的敌万楼。敌万楼具有重檐歇山式屋顶,四根巨大的内柱均为四瓣镶嵌的梅花柱,构造精致可谓别具匠心,此楼是为纪念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而建的创意。

汉桓侯祠(张飞庙)内金光闪闪的张飞像

在《三国演义》惊心动魄的故事中,张飞是一个冲锋陷阵、骁勇杀敌的虎将形象。在张飞庙里,我幻想着张飞挥舞着他的丈八蛇矛和他在长坂坡发出的一声声怒吼。但此次参观了张飞庙,我才知道张飞居然还是一位舞文弄墨、精通草书的儒将,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美貌男子,这一事实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在阆中时间虽短,但从《阆苑仙境》到张飞庙,我处处感受到人们对张飞的喜爱、尊敬和崇拜。据说阆中人们将原本属于清真的风干牛肉改成了阆中张飞牛肉。而无论是在阆中还是在四川其他地方,只要有人开了一家张飞牛肉面馆,面馆前都站有一位彪形大汉,一身黑衣黑裤,加上涂抹得极其逼真的黑脸黑发,活脱脱的张飞在世!此举虽说意在招徕生意,但人们对张飞的那份热爱与崇拜自是不言而喻。

在阆中南津关古镇,我们个个和赳赳武夫形象的张飞扮演者来了一张亲密的合影。

张飞的扮演者身高一米九

在古城的鳌山圣境景区,我们仿佛踏进了一个云雾缭绕,空灵梦幻的人间仙境。在此登上最佳观景台,可俯瞰古城全貌,观阆苑仙境、品仙道文化、感天地灵气。

空灵梦幻的阆中古城鳌山

南充真乃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钟灵毓秀的山水名城,红色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春节文化和嘉陵江文化在这里交融生辉,它们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南充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南充之行让我们每个人对南充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不一样的感受。

在前往绵竹市南大门孝德镇年画村的路上,我心里一阵激动。今年夏天,我们《明州华人世界》组织了我们明尼苏达州国际中文学校二十几名学生前来四川参加由中国侨联和四川侨联举办的“2019四川寻根之旅”夏令营,他们正好被安排在德阳绵竹夏令营。来自全球华校近千名学生参加的“四川寻根之旅”夏令营取得圆满成功!我们明州的孩子们可谓满载而归,他们亲手上色的绵竹年画更是广受老师、家长和我们华人社区的好评。我也因此对绵竹年画村产生了一份亲切的感情。今天,我追随着孩子们的欢快脚步,心中充满了期待。

在绵竹年画展示馆,我和曾经热情接待过孩子们的绵竹侨联主席刘应波先生欣然合影留念。在此再次向中国侨联、四川侨联和绵竹侨联致以我们诚挚的谢意!

和绵竹侨联主席刘应波先生合影留念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因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新中国建立后注入了新内容及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2002年2月,绵竹年画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绵竹年画展示馆里琳琅满目的年画作品

如果说绵竹年画展示馆陈列的各种琳琅满目的绵竹年画作品,已经让我们目不暇接的话,那么置身于绵竹年画村童话般世界里时的感觉更是美妙无比。只见散布在广袤田野里的一座座农舍,家家户户粉墙黛瓦,犹如江南村落,每一家农舍的大门或雪白的墙壁上都涂绘了村民们自己创作的五颜六色的的年画,从抱着鲤鱼的送福童子,到神气活现的武将,再到娇羞丰腴的仕女……,每一幅作品都鲜亮耀眼,喜庆热烈,但又绝不雷同。

这些年画构图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单纯艳丽,强烈明快,形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而其夸张吉祥的寓意和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绵竹年画作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同时十分感叹年画村的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较好的艺术涵养留驻了岁月,留驻了记忆,留驻了幸福,也留驻了绵竹年画的永恒之美!

绵竹年画村童话般的世界

可爱的年画陪伴我们媒体团在年画村合影

在绵竹年画村里,我们亲手体验年画上色的乐趣,个个聚精会神地沾色、细描,精心绘制自己的年画作品。“胸有成竹”“骑车仕女” “明清仕女”,我们像孩子们一样骄傲地展示着张张带着各自喜好和情感色彩的年画,并都将其作为一份珍贵的礼物带走作为纪念收藏。我特意多要了一张著名的“骑车仕女”黑白年画作品带给我的小女儿,希望她在美国感受中国绵竹年画的魅力芬芳,分享妈妈在绵竹年画村的这份喜悦。殷切期待小女儿今后回国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等相关文化活动。

台湾《南华报》董事长兼社长赖连金先生展示他绘制的年画作品“执伞仕女”

我小女儿在家里开心地为“骑车仕女”上色

当日在参观完绵竹年画之后,我们又赶往位于德阳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感知古蜀文明的历史钩沉。此处也是我们此次四川采风的最后一站。

广汉的三星堆遗址距今约5000年,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迄今在四川省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宽1.38米的青铜面具、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三星堆博物馆内,一件件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器深深吸引着我们。大家不时询问,连连拍照。

三星堆博物馆展示的古蜀文化令人惊叹

三星堆博物馆内神秘莫测的青铜人面具

在三星堆博物馆了解了古蜀文明之后,我对四川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三星堆在四川有着非常特殊的一面,它再现了辉煌璀璨的古蜀文明。博物馆内神秘瑰异的青铜人面具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些青铜人面具制作精良,其精湛的工艺水平和若有所思的面部表情体现了古人非凡的创作力和想象力。我查证后得知这支瑰异的青铜文明在华夏文明生成过程中,证明了成都平原乃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三星堆博物馆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感受了华夏文明和四川多元文化一体的成长历程。

在此,也请允许我分享我的同仁、德国《德华世界报》主编倪娜对此次“行走中国•2019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的感想。倪娜无疑道出了我们媒体团同仁的集体心声。

倪娜说道:“我们华媒在海外生存极不容易,但我们身上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参加这次论坛,我感觉非常温暖,因为国家这么重视我们。我们在论坛期间的讨论延伸到“美丽四川行”,一路上被国内的同行采访。我十分感慨感怀的是国内很想听到我们的声音,通过我们了解在海外的有关情况。我们在回到海外之后,作为一种使命,真应该为了这个祖(籍)国而尽力把中国故事讲好,无论我个人是作为记者还是作家,身兼两职,都理应如此。”

中华民族“一带一路”的黄钟大吕正响彻环宇,声声召唤着海外媒体工作者。我们全球20多位海外华媒人士如同来自四面八方的涓涓溪水,汇集在祖国和四川广阔的海洋里。我们在这里融通世界,见证时代,目睹了中国西南大省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让我们一起借助都江堰的浩荡激流,层层叠叠,精神焕发,奋力飞奔,讲好中国和四川故事,在海内外共同谱写华夏文化和四川繁荣兴盛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来源:明州华人世界微信公众号

作者:邓晴(《明州华人世界》主编)

“方志四川”经明州华人世界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

来源: 明州华人世界 微信号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