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四川】礼州巡礼‖袁征
礼州巡礼
袁 征
声声春雷,似乎要为复苏的万物燃放礼炮。我们迎着灿烂阳光,慕名来到礼州。
礼州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所辖镇,位于西昌市北部。全镇地域35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辖南街、城北2个居委会和同心、田坝、陈远、白沙、街村、贵屯、桂林7个村委会。
礼州字库塔(罗梅 摄)
我国古人根据音译,将古印度称作身毒。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出境至印度,进而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西线,被称作蜀身毒道。
唐代以后,在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数条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物、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贸易通道,被称作茶马古道。
在雅砻江支流安宁河谷腹心地带,有一个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交汇重合的驿站。这个驿站,就是礼州。古时,礼州相继称苏示县和苏祈县。《三国志·蜀书·张嶷传》:后主时为越嶲郡太守,“苏祁邑君冬逢、逢弟隗渠等,已降复反。嶷诛逢”。
礼州古镇一隅(陈一农 摄)
早在新石器时代,礼州就有人类活动,设置郡县始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苏示县。与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大笮、姑复、定笮、会无、笮秦、三绛等14县同步,属越嶲郡。东汉至蜀汉,改苏示县为苏祁县。北周时,礼州置亮善郡领苏祁县。元代设建昌路辖礼州,属罗罗斯宣慰司,礼州之名由此开始。清代设宁远府,下辖西昌县,建礼州分县,县丞分驻,民国沿袭。
礼州古镇一隅(袁征 摄)
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礼州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对陈远村的一处进行了科学发掘,考古学命名为“礼州文化”。这是一处文化遗迹丰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原始文化遗存,距今约4000多年。考古工作者仅在百余平方米内发现原始陶窑1座,烧火坑9个,墓葬21座。出土石斧、石刀等石器97件,陶器330多件。陶器的肩部或腹部装饰着精美的水波纹、渔网纹和几何图案,显示出礼州原始先民丰富的艺术创造力。礼州新石器遗址的发现,把凉山地区的历史从传统定义上提前了两千多年,引起国内外史学界密切关注,不久后载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
“礼州这个名称是我们的先辈用善举换来的!”当地居民绘声绘色告诉我们,东汉时期,四川南充人张翕调任越嶲郡太守。他发现苏祈县老百姓缺少农具,耕种方法落后,生活十分困难,便用自己的俸禄买来农具送给百姓,并请人教授他们先进耕作方法。从此,这里连年丰产,商贸活跃,城池逐渐繁华,百姓衣食无忧。然而,张翕一家始终过着清苦日子。人们感念张翕恩德,纷纷给他送去食物等礼品,均被他婉拒。17年后,张翕在任上去世。为让恩人魂归故里,百姓们自发为张翕送行。他们越过高山,蹚过大河,用3个多月时间,跋涉千里,把张翕的灵柩护送到南充,并为他修墓建祠,举行祭祀活动。元代,朝廷为表彰苏祈县百姓讲礼重义的行事风格,特赐此地为“礼义之州”。由此,苏祈县改称礼州。
礼州古镇一隅(陈一农 摄)
礼州镇境内不仅有新石器遗址和礼州汉墓群及千余件出土文物,而且还有“蜀军安营驻戌”“太平军筑台吊鼓”“红军礼州会议旧址”等史迹。1995年1月,礼州镇被列为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礼州古镇大戏台(罗梅 摄)
礼州田地开阔,是西昌市稻麦黍薯等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安宁河流域最富庶的古镇。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春,宁远知府查礼巡视礼州后吟“礼州行”诗一首:“鸡鸣逐晓风,雨后归云净。策马穿树行,春光曙色映。桃杏花半开,溪暖鱼游泳。看山如黛横,临水犹窥镜。载驰抵礼州,居民颇殷盛。俗淳时亦安,习俗无争竟。”
礼州古镇一隅(陈一农 摄)
礼州古镇南街上,坐落着一个建于清光绪甲申年(1884)的文昌宫。其坐东向西,气势辉宏,布局严谨,工艺讲究。纵三院,横三排,红墙筒瓦,古色古香。院内原先修建有大理石镶嵌的拜阅台,左面钟楼阁下为诵经厅,右面鼓楼下为习作室。清末,曾于此开办亮善书院。现在文昌宫虽略显破败,但我们仍能从房梁上雕刻的精美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来想象文昌宫昔日的风采。
礼州古镇文昌宫(袁征 摄)
礼州古镇建于明代,有4大城门。东为新运门,南为启文门,西为宝城门,北为迎恩门。
礼州古镇东城门(罗梅 摄)
礼州古镇的街道主要有七街八巷,分为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及顺城街、卫生街等。街巷大都青石铺地,古朴悠长,保持了旧时布局。
礼州古镇一隅(陈一农 摄)
礼州古镇的民居多为清代建筑,砖木或土木结构。由于居民大都是“湖广填四川”时从江南迁来的,因而房屋呈现出不同风格。高大的风火墙,明亮的天井,精巧的吊脚楼,弯曲的美人靠,象征着不同祖籍的建筑文化特色。与此同时,工匠们又互相借鉴,互为补充,互相完善,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走进民居小院,小青瓦覆盖的屋面,穿斗式的梁枋,镂空雕花的门窗,以及室内陈设的清式桌椅、床榻和衣柜,无不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古老的建筑见证了古镇悠久的历史,透露出厚重的沧桑。
礼州古镇一隅(陈一农 摄)
小小礼州城,街街有茶馆,处处遇茶客,喝茶成了礼州人离不开的嗜好。茶馆老板不求利润,只图人气。从上午到下午让来者喝足、喝饱、喝醉。茶客们以茶会友,谈生意,拉家常,摆龙门阵,谈古论今,纵论天文地理,完全不打稿子,尽享悠闲时光。
礼州古镇上的茶馆店主(右)向游客介绍茶文化(罗梅 摄)
礼州古镇大街小巷里的特色餐饮比比皆是。西禅寺的素斋,做工细腻、劲道的挂面,糯香的汤圆粉,酸辣可口的凉粉,爽口不腻的豆腐、豆瓣、豆腐脑儿、糍粑、窝子油糕,清凉解暑的冰粉,古朴典雅四合院里的“九大碗”等,不仅是当地居民喜爱的佳肴,也成为外来游客不得不垂涎的美食。
礼州古镇上的王凉粉(袁征 摄)
走进礼州古镇东城门,右边便是西禅寺。
西禅寺位于礼州古镇的制高点,是明万历五年(1577)建造的祖师庙。这是一组具有明代风格的建筑,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观音殿、佛祖殿、地藏王殿、藏经楼等建筑就境而建、错落有致,是西昌境内的南方丝绸之路遗迹中保存最好的一处。
礼州古镇西禅寺(罗梅 摄)
西禅寺藏经楼顶部建有一个天灯阁,这是南丝绸之路驿站的标志。有专人管理,一年365天夜夜放光明。之所以称之为“天灯”,其意是上慰真武祖师恩,下为众生送光明。南来北往的客商马帮夜间途经此地时,在20里外就可看到闪闪发光的“天灯”,便马不停蹄直奔礼州驿站而来。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长明灯”。清代有民谚:“祖师庙天灯映峨嵋,万年寺有天灯影”。
礼州古镇西禅寺藏经楼(袁征 摄)
古镇上几位老人听说我们来自成都,便乐此不疲地向我们介绍道,明万历年间,一队客商从成都出发,深夜抵达礼州。由于人困马乏,看不清前路,马匹和货物滚落入深沟。周围居民听到呼救声,自发聚集起来前去救援。经过一夜努力,马匹和货物全都救出,被困的人们感到无比温暖。从那以后,礼州人在西禅寺屋脊中央建造了灯阁。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就把里面的油灯点亮。400多年来,油灯换了一盏又一盏,如今已变成电灯。不论世事怎样变幻,这盏灯在夜里从未熄灭。
礼州古镇上的老人(罗梅 摄)
在藏经楼左面,穿过一条小巷,可进入一座精巧的四合院。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礼州时,周恩来同志曾留榻在祖师殿旁的厢房。一位当年在寺中的杂役回忆说:“祖师庙里面住了一位大胡子首长,有警卫员,经常有人向他请示。”
红军长征时周恩来同志在礼州的住地(陈一农 摄)
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西禅寺历任住持都精心保留着这个精巧的四合院和周恩来同志居住过的房间。
近年来,西禅寺收购了一大批明清时期的桌、椅、茶几、门、窗等家具,修缮后添置于寺内,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红军长征时周恩来同志在礼州的下榻处(袁征 摄)
笔者与半个世纪前一起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5军193师(前身为红一师)大功579团3营7连的战友陈一农,对红军长征路过礼州的历史尤为关注。1935年5月,红军逼近西昌城。西昌城是川军刘元璋部的最后防线。为了守住西昌,刘元璋构筑了三道阻击线。中央红军果断绕过西昌城,直接进驻礼州。
民国《西昌县志》载:“礼州地方,于五月十九日早饭后发现红军,直进分署,搜索长官。城厢内外之坐房铺面,一概住满,倾筐倒箧,发掘窖藏。凡遇金银烟土首饰细衣,及一切贵重之物,则自取之。所有布服等件,难于运动者,则用竹筐舁(音俞)至文昌宫戏台上,向空抛掷,任贫民争取。官私仓廪,谷米杂粮,洞开门户,听人搬运。”
5月21日,中革军委在礼州土官庄(今田坝村)边家祠堂内召开了军事会议,史称礼州会议。
红军长征礼州会议陈列馆(陈一农 摄)
礼州会议确定了通过彝区,强渡大渡河,北上陕北的战略部署和行动计划,对长征胜利具有深远影响。红军在礼州住了6天,是红军在西昌境内停留时间最长、驻军最多的乡镇。
红军长征礼州住址旧址(罗梅 摄)
年近八旬的当地居民李先生、陈先生、傅先生异口同声对我们说:“红军当年长征经过礼州,北上抗日,这是给礼州老百姓带来的最大恩德,最重礼义!”
毛泽东同志当年在礼州田坝村的边家大院住了6天,临走时,留下了一枚银元。如今,这座大院仍保存完好,经修缮后面向公众开放。那枚有着特殊意义的银元,也成了边家人的传家宝,一代代保存了下来。
红军陈长征时毛泽东同志居住过的礼州边家大院(陈一农 摄)
红军在礼州期间,帮助村民打了一口水井。此井水质很好,成为村里的日常取水点,被村民们称为“红军井”。这口井一直用到现在,井水依旧清冽甘甜。
礼州红军井(袁征 摄)
如今,礼州会议会址保存完好,附近修建了红军长征广场。广场内打造有长征文化墙等,是各界人士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地。同时,也是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打卡的“红色旅游”点。
重义讲礼,崇德尚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礼州镇边氏民俗博物馆(罗梅 摄)
近年来,礼州镇以“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为主线,继承和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擦亮文旅金字招牌,让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利用红色文化打造城市新IP,加快推进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步伐。积极招商引资,启动古镇保护性开发项目。开拓以讲好历史文化故事、品尝美味小吃为主题的古镇特色旅游。以西禅寺为中心点,深入挖掘茶马古道驿站马帮文化,打造文旅农相结合的样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倾力打造现代花卉产业园区。高质量完成近4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建成莲白、洋葱、制种玉米、大棚果蔬种植基地。深挖红色文化、古镇文化、知青文化、花果文化,打造“古镇红色乡村旅游”品牌,实现农村和谐、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目标。
2014年7月,礼州镇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7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礼州镇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5年8月,礼州镇被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命名为州级文明示范乡镇。
2022年6月,礼州镇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
礼州镇便民服务中心(陈一农 摄)
下一步,礼州镇将以绿色引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红色礼州、千年古镇、花果之乡”发展定位,按照“产业兴镇、文旅强镇、城建靓镇、治理优镇”发展思路,狠抓“五个着力推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提高礼州居民的幸福指数。
写于2023年3月17日
参考资料:
1.《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礼州镇》,博雅地名网,2023年1月10日。
2.《礼州古镇(自然风景区)》,石塘百科,2022年12月27日。
3.《四川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名单出炉》,四川观察,2022年6月24日。
4.元振国,《公益中国人重走长征路|礼州会议》,公益中国人,2022年6月15日。
5.李春,《走进西昌礼州镇 感受历史文化名镇的美好时光》,凉山日报,2022年3月1日。
6.你阿木,《千年古镇礼州推动农文旅融合新发展》,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年2月8日。
7.罗瑾,《100多年前凉山人看的书有多牛》,方志四川,2020年12年12日。
8.《礼州古镇——丝绸之路上西昌驿站》,西昌市文广旅局,2020年8月21日。
9.王亚、钟玉成,《西昌市礼州一座写满历史风华红色印记的川西小镇》,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2019年8月22日。
10.蒋莉、魏超,《【打造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用红色文化打造城市新IP》,川渝本地消息,2017年11月27日。
11.《简直不得了,礼州镇都火到国际上去了!来来来,给礼州扎起!》,最美西昌,2017年3月23日。
12.《中共西昌市委 西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命名表彰2014年度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行业示范窗口、文明景区和文明村镇的通报》,中国文明网,2016年4月29日。
13.《苏祁县》,词典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