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
四川非遗

四川非遗

  • 盐亭糖画:以勺为笔 以糖为墨 糖画,又名“倒糖饼儿”“糖灯影儿”“糖有味儿”“糖泥娃儿”。盐亭糖画是一种古老而又甜蜜的手艺,是人民在生活中受绘画艺术的启发而创造发明的,立体糖画是其最大特点。2010年,盐亭糖画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
  • 非遗 大竹手工麻布织造技艺 苎麻,被称为“中国草、中国宝”,在大竹栽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大竹县地处亚热带,地质、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宜苎麻生长。据县志记载:“紵亦麻也,种生由外茎,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岁种也”。 早期苎麻种...
  • 将非遗文化“软实力” 变成脱贫奔康“硬支撑” 高原放牛娃变唐卡传承人 2020年9月10日下午,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镇壤塘村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30岁的更滚坐在靠窗的画架前,全神贯注地描画着一幅唐卡;妻子俄吉坐在画室另一角,同样专注地...
  • 2020-10-23 蚕丝祖神传说
    蚕丝祖神传说 蚕丝祖神传说,即嫘祖传说,是以黄帝元妃嫘祖为主人公的民间口头文学,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盐亭金鸡、高灯、八角一带。相传中华人文母祖、黄帝元妃,栽桑养蚕抽丝的发明者嫘祖诞生于盐亭。 蚕丝祖神传说,从嫘祖出生到离世,描写...
  • 民族民俗——羌族口弦 羌族口弦音乐 口弦流传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是羌民族在长期生产劳动、劳作歇气时扯弹演奏的一种民间乐器。口弦也是羌族青年男女恋爱的媒介,小伙子往往做一个好口弦送给女方,作为爱情的信物。诗曰:“小小...
  • 羌 年 千百年来,北川羌族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封闭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羌年(羌历年)起源于羌族牛王会,逐步发展为羌族一年中感恩、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 羌年整个活动仪式由“许”...
  • 兴文县苗族芦笙舞 兴文县苗族芦笙舞,是川南山区兴文县苗族最有代表性、最大众化的芦笙舞形式,兼具体育性质,包括挤芦笙、山羊打架、龙钻洞三种具体舞蹈,参加者至少3人,一人吹笙(亦常有牛角号与皮鼓伴奏)确定步调,二人随之起舞。若场...
  • 四川传统历史文化瑰宝:梓潼被单戏 潘 丽 王远金 被单戏,一种古老的民间戏曲,又称戏木偶、手掌木偶或单人木偶戏,是四川梓潼传统文化剧目难得一见的瑰宝。 因用一张形同被单的布围住位于桌子四角的四根竹杆搭成木偶戏台,演员用食指顶住内...
  • 雅江情侣锅庄-跺体卓 雅江木雅锅庄——跺体卓 雅江木雅锅庄(跺体卓),意为鞋子舞,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跺体卓(图片来自网络) 该舞早在民间是劳动人民在辛勤的劳作之余,男女青年携手起舞,舞间拾脚出掌以展示鞋底的补丁为荣...
  • 豆豉生产工艺是客家人的拿手,它没在发源地江西出彩,被带到四川后,却在2008年国家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成功。原因简单,四川地处偏远,免受战乱等影响,四川客家人300多年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这个传统的手工艺。 制作潼川豆豉的古...
首页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尾页 共275条信息/共28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