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非遗】重华烟火架||江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9-25 21:57:26 浏览次数: 【字体:

重华烟火架

江 志

重华“烟火架”,又名“烟花架儿”或“焰火架”,2007年被公布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火架是集爆竹、礼花、戏剧人物造型等于一体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主要用于寿诞、婚庆、道场、节日、庙会和重大庆典活动,以声、色、动感烘托氛围。因夜间燃放时悬挂于木架上,故名。烟火架兴于何时、何地,由何人创造,已无从稽考。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华烟火架

烟火架的主体呈桶状,规格可大可小,一般直径在60—85厘米,高50—75厘米之间。底部和顶部为竹编,里面可分为6层、7层、8层、9层,最高为13层。因用料多、工序多,成本大,旧时主要是大户人家为喜庆之事提前预订。如寿宴,面就制“祝某某大寿”“福寿安宁”;结婚则制“某某与某某喜结良缘”;开业则制“开张大吉”;道场则制“某某流芳百世”。里面人物可根据用户要求绑扎、粘合人物故事情节,也可由艺人根据主人用途而定内容。主要以“五女拜寿”“麻姑献寿”“八仙过海”“水八仙”“劈山求母”“二十四孝”“秋江”“李白醉酒”等传统故事,每层根据空间大小设置1人或2人,多则5人,和以人物造型为主的纸做的宫灯等,尾部吊一挂鞭炮。燃放时,把烟火架挂到6米高的固定木头架子上。点火是烟火架的一个看点,由制作艺人专司其职,“借火还火”。人不用走拢点,而是用火弹神箭的原理,在30米以外随便朝烟火架一射,就会马上命中点燃烟火架底部那挂鞭炮的引子后,火源又迅速顺引线回到点火处。4个大火炮燃放完,就是12或24个小鞭炮,然后,烟火架第一层底板就会自然脱落,坠下一个宫灯,宫灯底部的烟花马上呈飞碟般旋转喷发,煞是好看。而此时,宫灯内的焰火也跟着亮了,宫灯里的戏剧人物也随宫灯一起旋转舞蹈起来,动感强烈。如是“八仙人物”,第一层是铁拐李,第二层就是张果老、三层吕洞宾……这样,8位神仙依次占分8层。“飞碟”烟花喷发完后,又是4个大火炮和12或24个小鞭炮,掉下第二层底板,又有一个新的飞碟状的旋转烟花和一个新的宫灯,宫灯内的人物又随焰火一起旋转舞蹈起来。如此反复,到最后一层是转转花,也称“天女散花”,有九莲灯(灯为绳索状,俗称为亮),9朵莲花状的焰火一齐喷发,红色、白色、绿色交相辉映,蔚为壮观。末了,祝福字样就会显现,80只带着火花的“神箭”陆续直射夜空,或“飞老鼠”在60米的范围内上天入地地乱窜,惊险刺激。

烟火架

烟火架制作的最大难点是密封火路。因它是链式结构,环环紧扣,秩序井然,如没有做好隔火环节,就会出现一团糟的现象。烟火架是集爆竹、礼花、戏剧人物造型等于一体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主要用于寿诞、婚庆、道场、节日、庙会和重大庆典活动,以声、色、动感烘托氛围。

制作烟火架

烟火架制作流程:备料----制作火炮----粘贴人物----彩绘----编制簸箕----制作底板----安置大小鞭炮----放置宫灯----连接主引线----连接副引线----第二层底板----第三层(……)十三层----安亮----转转花----封顶----包装----燃放。由于现在制作烟火架艺人较少,加之一些城市禁放烟花、爆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制作烟火架的传统工艺处于濒危状态。

江油以前有许多制作烟火架的艺人,二郎庙镇青林口的袁学茂便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一个。袁学茂带过许多徒弟,二郎庙青林口古镇经营“李氏豆腐庄”和“李氏豆腐”的李守成、李守忠的父亲李永金在1969年4月庆祝中国共产党“九大”召开时,制作了一个9层的烟火架燃放。江油市重华镇(原铜星乡宝藏村10社)的冯沛建还熟练地掌握制作烟火架工艺流程。冯沛建祖籍湖广孝感,7岁时开始跟堂祖爷冯成方学习做火炮、烟火架。据冯沛建介绍,制作烟火架有图谱,可惜在20世纪60年代被烧毁。

重华烟花架传承人冯沛建父子

(资料来源:《江油市重华镇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江油市委党史研究室(江油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