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为非遗插上创新的翅膀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
为非遗插上创新的翅膀
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南充,有嘉陵江灌溉、航运之利,又享有盆地边缘丘陵地区林盘经济的好处,是农业发达地区,也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人文荟萃之地。自《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以来,南充非遗传承与发展迎来了全新机遇和挑战。
南充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8项,位居四川省前列。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四朵金花”享誉海内外,其中皮影戏(四川皮影戏)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川北大木偶惊艳韩国平昌冬奥会。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非遗传承“潮”起来,坚持活态传承,非遗也必将在现实生活中结出累累硕果。
1
传承+创新 让文化“活”起来
非遗创新,新在创意整合。2022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于7月28日至29日在南充高坪举行。从丝绸文化演绎到工业遗产游,从夜间经济体验到非遗活化传承展示,从高峰论坛思想激荡到乐享山水田园……处处皆是南充地域文化的注脚。
在旅游节期间推出的川北大木偶剧《天下有偶》令人惊艳。一曲“人偶相依”情动天南地北,一卷“天下有偶”书写千年不老。植根于川北大地的川北大木偶,早已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文化活动,也是极具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之一。2018年2月,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创意源于四川南充大木偶的“熊猫队长”惊艳亮相,如钻石般闪耀,向全世界发出了来自中国的邀请。在川北,无论是功底深厚的表演者,还是木偶制作精妙的手艺人,再深入到木偶文化授艺的川北木偶传人,是他们担起了“非遗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随着时代发展,许多非遗技艺从过去的抢救性保护、展览式传播,逐步回归生产实践和生活体验。科技赋能是非遗传承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给现代非遗技艺带来更多可能。
2
观赏+体验 让旅游“热”起来
非遗创新,新在工艺设计融合旅游发展。古老的传承成为今天的时尚,朴素的匠人成为更多年轻人的榜样。南充非遗“四朵金花”之一剪纸、“四大名醋”之一保宁醋,以及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皮影戏(四川皮影戏),正通过工艺展示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南充人热爱生活的态度。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为推动非遗传承发展插上了高飞的翅膀,为非遗走向市场、走近大众提供更多可能,也为热爱旅游的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
保宁醋具有“色泽红棕,酸味柔和,醇香回甜”的特点。阆中保宁醋作为非遗项目,其珍贵之处不仅在于产品,还有其独特的酿造工艺。近年来,阆中不断发掘这种酿造工艺的潜力,并将其用在饮料制造上,由此诞生了“阆中八大怪”之“醋当饮料卖”的典故。
非遗“四朵金花”之一剪纸,也体现了南充人热爱生活的装饰审美。川北剪纸工艺,如今主要在仪陇县和西充县传承。川北剪纸形象生动、构图巧妙、设计感强,每一张剪纸都是一种生活态度的“Logo”。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皮影戏(四川皮影戏),其产生最早可追溯到乾隆晚期。川北皮影戏吸收了蜀绣的审美,借鉴了剪纸造型设计,并借用川剧五大声腔演绎台词,同时博采民间流行的山歌、小调及佛道音乐,使得川北皮影戏具有“精致美妙、婉转动听”的特点。以前逢年过节,南充人总是要搭台唱戏,人们对上天的敬仰、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祈愿,都在街头巷尾、农家院落、乡野之间的戏台子上流传下去,也让川北皮影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南充把关于非遗的探索与尝试“搬到”旅游产业中来,“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绽放出文化的新生活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
3
线上+展播 让非遗“走”出去
非遗创新,新在传播手段。互联网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
2022年6月29日,由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延世大学孔子学院、延世大学中国研究院、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促进中心主办的“2022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国家级非遗(南充)海外推介讲座”成功举行。这是对非遗发扬传承形式的一种探索。这次非遗海外直播的探索中,形式上采用了中、韩、英、印尼语4种语言同声传译方式,将南充的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阆中银河丝毯技艺、川北王皮影等6项国家级非遗中的4项,通过“直播南充”视频号、“南充文旅”微博、“智游天府”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向韩国、印度尼西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全程同步直播,受到了海内外中华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仅南充市直播平台观看人次就超过61万。南充非遗,跨越山河,传递文明,联结友谊。这次活动更好地搭建起南充与世界对话的桥梁,构建与海内外朋友携手构筑文化互赏互鉴的交流体系。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把非遗带回家”2022四川非遗购物节南充专场于2022年6月6日至11日在全市各地陆续开展。6天9场直播,线上观看总人次突破6000万,销售额突破1596万元,吸引千万网友线上打CALL!南充各地积极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的巨大优势,推广南充非遗技艺、推销非遗产品、推介文旅资源;还邀请非遗传承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非遗相关企业负责人,通过网络平台直播非遗技艺,展现南充非遗魅力。一个传承人+一个非遗项目+一个非遗案例+一条文旅路线,南充在探索非遗传承与传播中创新创造,利用现代新媒体聚焦非遗传承人,助力非遗实现可观可赏可购可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烙印和智慧结晶,传承与保护任重而道远。穆勒说过:“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只有创新才能让非遗更好地走进大众视野,融入现代社会,保有最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 )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整理:《巴蜀史志》编辑部 天下志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