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非遗】川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6-06 15:16:51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

川 剧

级别:国家级

类别:传统戏剧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川剧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及云南、贵州、湖北省的部分地区,是中国西南部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它主要有高腔、胡琴、弹戏、昆曲、灯调五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戏曲声腔剧种演变历史的一个缩影。

川剧剧目丰富,有传统剧目和创作剧目6000余个,以《黄袍记》《九龙柱》《幽闺记》《春秋配》《东窗修本》《五子告母》《神农涧》《情探》等为代表,其中不少是宋元南戏、元杂剧、明传奇与各种古老声腔剧种留存下来的经典剧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理改编的《柳荫记》《彩楼记》《绣襦记》《白蛇传》《拉郎配》《打红台》及改革开放时期改编、创作的《巴山秀才》《变脸》《死水微澜》等均产生较大社会影响。

角色扮演中,小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5个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文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川剧表演生活气息浓郁,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川剧五种声腔中,以曲牌体的高腔音乐最具创造性,其帮、打、唱相结合的结构形态使戏剧与音乐的结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我国戏曲高腔音乐发展的杰出代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巴蜀史志编辑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