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蜀都明珠翠云廊||马晓燕

作者:马晓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0-27 16:03:02 浏览次数: 【字体:

蜀都明珠翠云廊

马晓燕

雨后放晴,湛蓝的天空悠悠地漂浮着几朵絮状白云,阳光洒落在如嫣的花儿、如碧的草儿上,调皮地闪烁着微光。行走在前往古蜀道翠云廊的石径上,温润清新的空气,带着泥土与植物的芬芳。

走进翠云廊,凉风习习,蝉鸣阵阵,阳光穿透树叶间的缝隙,照进千年古蜀道,光影斑驳,人行其中,宛如画中。姿态各异的古柏散布在绵亘蜿蜒的古道两旁,古柏枝繁叶茂,树冠宽大,或挺拔入云,或蜿蜒虬劲,犹如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岁月虽长,这些古柏却依然苍虬有劲,依然青翠茂盛,那舒展的枝条仿佛伸展出历史的画卷。经年累月,它们静默地伫立在古道两侧,历经沧桑,一路风尘,见证着时代的更迭。

漫步翠云廊古道,如同走进历史文化长廊。青石板上的马蹄印和车辙痕,印证着漫长的历史。我抚摸着古柏身上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任思绪通南北接今古。一阵微风吹过,柏树的枝叶随之摇曳,独特的柏木香气飘散在风中,萦绕在鼻尖。我微闭双眼,轻仰头,使劲地用鼻孔吸入这独特的香气,再轻缓地呼出,如此反复,很是沉醉。

顺廊前行,目之所及皆是千年古柏,内心抑制不住的震撼与激动。我被左侧路畔两株根尾相交、系满红丝带的古柏吸引。这两株柏树比肩而生,仿佛一对恩爱的夫妻相拥而立,枝叶连理,窃窃私语,互诉衷肠,因其神形兼备被叫作“夫妻柏”。它们就这样相依相偎,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依然未能改变彼此最初的情愫。我久久地凝视着。这时走过来一对小情侣,女孩身着汉服,轻捻裙摆,姿态优雅,气质沉静,仿佛穿越时空而来,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对小情侣也在“夫妻柏”上拴上红丝带,并问我能否帮他们在这里合影,我回过神来,爽快应允。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内心祝福他们也像这两株柏树,白头偕老。

古柏下,青石上,仿佛置身神秘仙境,又好似听见两千多年前的金戈铁马声,令人生发出一种神秘且静谧之感。“长廊郁翠柏,斜阳照五津。景阳仍风雨,苍茫古栈云。”唐代诗人李商隐笔下的蜀道胜景,诗中的“长廊”正是苍翠古柏所环绕的剑门蜀道。在郁郁葱葱的古柏群中,一株树干通直,高耸入云,虬枝凌空,远看似松,近看似柏,挺拔壮丽的古柏跃入眼帘,仿佛诉说着无尽的生命力量。这就是被称为“国之珍宝”“四川十大树王”的“剑阁柏”,全球仅此一株。剑阁柏是翠云廊内树龄最老、最高的一株,高27米,距今约有2300年的历史。因其兼具松树和柏树的双重特征,当地老百姓称之为“松柏长青树”。

沿着这条由7778株行道古柏拉起的绿色长廊继续北行,厚重的历史底蕴气息扑面而来。阿斗柏、汉砖柏、庞统柏、隆中对柏、鸳鸯柏、石牛柏、结义柏等古树苍翠挺拔,且独具特色。这里的每一棵古柏都是一部活着的史记,每一棵古柏都有一段精彩的传奇。道左侧一棵婀娜多姿的大古柏,好似一位妇人在企盼外出的丈夫归来,被称为“望夫柏”。与剑阁柏同龄的帅大柏,是翠云廊中最大的一棵,需五六个人才能合抱。帅大柏名字的由来,源于1963年3月21日,朱德委员长视察翠云廊,在松柏长青树前,随行人员感叹说:“这树真大!”农民向导随即说:“前面还有一窝(棵)帅(硕)大的树!”随行人员不解地问:“什么是帅大的树?”朱德委员长熟谙川北乡音,十分幽默地说:“帅大的树就是很大的树,大树里的元帅。”此树由此得名。

翠云廊柏树林一拐角处,一口深井吸引了众多游人观看。井口旁一块大石上刻有“张飞井”3个大字。‌我仔细地端详着张飞井。井沿台阶正面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石鱼,井口呈六边形,井口上方横梁上缠绕着几圈极粗的麻绳,用来挂水桶打水,横梁另一端有一个木质摇把,用来放水桶入井。相传,蜀汉大将军张飞奉命北伐,至此烈日当空,兵士饥渴难耐,战马口吐白沫,张飞命士卒四处找水未得,心情烦躁,举拳猛喝一声:“渴煞我也!”拳头砸地,只见一股清泉从拳印中冒出来,缓解了将士饥渴。张飞又命兵士将拳头砸出的圆坑凿成一口深井,以供当地乡民饮用。百姓为了感谢张飞,将这口井称之为“张飞井”。说来也怪,这口井天再干也不会枯竭,不管下多大的雨井水都不会溢出。

张飞井附近有一座植柏亭,是为感恩张飞植柏而建。张飞是翠云廊古蜀道种植柏树的重要人物之一。翠云廊中保存下来的近万株古柏,其中胸径为1.8米以上的古柏被认为是由张飞所植,称为“张飞柏”。‌这也使得翠云廊成为张飞植树文化的象征。蜀汉时,张飞担任巴西(今阆中)太守,当时刘备驻守成都,姜维驻守剑门,军情政务往来频繁,却因剑门山势险峻、马不识途而耽误。张飞带领将士自阆中至昭化凿石开山,将羊肠小道扩建成一丈多宽的石板大路,还号召老百姓参与,同心协力在道路两旁栽植柏树,并严加保护。柏道不仅有利于行军,还方便了商贾和当地百姓行走。先前还在翠云廊入口处的“汉德驿站”外看到一尊“张飞植柏”塑像。翠云廊里这尊张飞雕塑与传统作品中的张飞形象大为不同,豹头高昂,环眼闪光,开怀大笑,左手提着柏树苗,右手拿着锄头,仿佛正在带着将士们在蜀道栽植柏树。雕塑的背面,雕刻着清代剑州知州乔钵《翠云廊》全诗:“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中。两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生动地描绘出翠云廊的幽静,更加印证了古蜀道辉煌灿烂的历史底蕴。而翠云廊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正是取自此诗。

行走在这条悠悠古蜀道,有种历史的穿越感,仿佛听到历史的回音。此时的我,感觉到自己与古人之间相距是那么远,却又如此近。

翠云廊古柏群是历史的见证者,时光的记录者,已然成为古蜀道的灵魂。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不得不感叹生命的奇迹。然而,这神奇和奇迹的背后,非一朝一代、一日一人之功。历朝历代官府均发布植柏护柏的政令,历史上有7次关于剑门蜀道翠云廊植树护林的记载。明正德年间的剑州知州李璧颁发“官民相禁剪伐”的政令,并沿线植柏达数十万株。也是这个时期,开始施行驿道古柏离任交接制度,这一前后延续500年的制度被坊间称为“中国林长制的源头”。剑门山区百姓自古以来也都把植树护路当作积德行善的义举。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在古蜀道上大量栽植行道树,逐渐形成以古柏为主、绵延数百里的林荫大道。新出台的《剑阁县蜀道古柏离任交接制度》,将古柏数量及生长状况等作为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重要内容和自然资源审计范围,致力守护好这一方青绿。

由于翠云廊古柏树龄长、脆性大,一直面临着虫害、水土流失、自然衰老等问题。剑阁县实施了“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一树一人”等保护措施,并为翠云廊的每株古柏办“身份证”、建电子档案,动态监测每一株古柏的细微变化,像呵护生命一样保护古树名木。走在古柏林中,只见有的古柏被木栏围护,有的由钢索牵引,有的搭上支架,有的进行砌石垒土,有的抱箍加固,还有的树洞被修复,保护措施极尽周详。正是代代相传接力与创新,才使得翠云廊古柏绵延千年,才使得这些“森林活化石”愈发青翠,生机盎然。

漫步千年古道翠云廊,古柏森森,逶迤莽苍;幼林茁壮,碧波荡漾。不知为何,我的眼角竟有些湿润,内心久久难以平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古蜀道,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马晓燕(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