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 22:07:13

《四川省志▪卷首》

发布时间:2017-01-11 20:19:00 浏览次数: 【字体:

84d3af72ba3b4804b801f630648f49aa.png

《四川省志▪卷首》 总序

何郝炬

地方志向称方志。方者,四方也;志者,记也。顾名断义,方志乃一定行政区域内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纂集性、文献性著述。

吾国方志,源于成周。《周礼》有载:“外史,掌四方之志”。“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自司马迁《史记》立八书,班固《汉书》列十志,历代相沿,志遂列国史之位,是即今之各类专志之滥觞。以行政区域为限,汇集方域内之专志,纂成一书,是即方志。有图、传、记、录、乘、志、谱诸名之吾国传统方志,自汉代即已流布。魏晋隋唐,继有发展,至宋而体裁大备,然所志率限于州郡都邑。元代创修《一统志》,国史之外,遂有国志。明清两代,屡诏纂修国志、方志,地方首须纂修行省志书,送纂国志。各地无不设局所、聘学士,汲汲以修志为急务,天下郡邑,莫不有志。今海内外庋藏之中国旧方志,计有近九千种,洋洋大观,世界各国,无有与之伦比者。志与史一横一纵,相辅相成,星月交辉,并翼齐飞,成就吾国灿烂辉煌之文化宝藏,典籍灿然,泽被我中华民族。泱泱大国,国祚延续不绝。

夷考吾国史实,编史修志数千年优良传统,生生不息,来自不易,事非偶然。吾国史职,起源甚古。《周礼》、《左传》、《国语》皆有内史、太史之名。内史一称左史,职司记言;太史一称右史,职司记事。三代以下,以书事记言之任属之史职,遂为江河不废之常典。汉置太史公,“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逮至北齐,史馆初置,唐宋以降,规模益备。唐以史馆为常设之司,贞观初隶门下,宰相监修;宋初置编修院,继名国史院及实录院,亦以宰相监修;徽宗大观初创置《九域图志》局,专修方志。自是国史设馆,方志设局,遂为历代常典,代代赓续。机构均直隶独立,所以示好恶之公,昭是非之正。又以所置清要,非官督官修,无以行天下。故令德高威显之重臣监临之,以示史职尊崇,无敢滥芋;职有所属,业有专守;学术公开,但求至善;秉笔者据事直书,无牵顾之嫌。事得笔之于书,著为信史,焜耀宇内,昭示方来。

吾蜀自汉兴以来,即乃史志著述之林。志蜀事者,杨子云、陈承祚、常道将以逮杨用修,俱为良史才,以蜀人志蜀事,无不详且尽也。官修通志,自明至清,凡七被修。辛亥以降,国势衰颓,巴蜀板荡。先以军阀混战,再以抗日军兴,继以反共内战,全蜀通志之修,屡起屡伏。一九四九年,人民共和国成立。艰巨挫折,起蹶兴踬,循环倚伏,不可纪详。若非详加调查,笔著为史,何以彰前烈而诏方来,正史裁而坚国本!编史修志,位列于新国家之重要治国方略。一九五六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设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领导全国地方志编纂。一九六○年三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议决筹设四川省志编辑委员会,推大宪主任,广甄良才,以马列理论为指导,纂修新省志。甫始学步,旋遭“十年动乱”浩劫,文明扫地,史志界摧残尤甚,修志被迫中辍。一九七八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百废待兴,史志编修亦于凋落中再获生机。一九八一年十月,中共四川省委议决恢复地方志编修工作,设置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革命先辈张秀熟仍具体主持斯事。全蜀自是史志宏开,方兴未艾。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全省第一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制定《新编〈四川通志〉工作条例》(草案),方志纂修,渐次起步;一九八六年二月,省人民政府批转《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规划纲要》;一九八九年二月,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批转《〈四川省志〉编纂方案》,省志编修,渐入佳境。省级各部,群贤毕聚,济济一堂,不辞辛劳,汲汲探索,孜孜研学,殚精竭虑,体例但求至善,志稿务斯精当。累年辛劳,多有不恤身殉者,业绩搘捂志坛,功德传诸千秋。一九九二年二月,《四川省志冶·金工业志》付梓问世,终结自清嘉庆末以降凡一百七十六年《四川省志》若存若亡之历史。今《四川省志》杀青,大功告竣,洋洋数千余万言,庶几可谓其载悉、其例善、其事核、其书直,可征可信,可法可传,堪为信史。煌煌巨册,铸起丰碑;艰苦卓绝,得之匪易。此乃国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重大成果,吾蜀之百年实录大典也。此志既成,于国情教育、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领导决策、文化积累、科学研究、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之久远价值,不可量估;存史、资治、教化之重要功用,不容忽视。

纂修史志乃吾国优良文化传统,事关大体,国之污隆,民之荣瘁,于兹系焉。有良方志,然后有良史;有良史,然后开物成务基之业,有所凭籍。求治当先征史志。古之为政者,必访于遗训,咨于故实,将舍史志其谁焉?国家三代领导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治国之余,皆善史志。是故欲为治必先读志。其地未有志,或有志失修、当续修者,知治之士,恒汲汲于斯,不遗余力。守土之吏,不知何以能守?不读志何以能知?志乘为地方正史,史笔所关,春秋之作,贯串古今,遗文往事,多有地方沿革之迹、治乱之数、山川物产、教化风俗之殊别,足备輶轩之采者。读之可以究兴衰之由,陈利弊之要,补时政之阙失。察理必归诸真,指事必求其是,举其大要,略其琐细,是为治理之龟鉴。每慨今日之为政者,或问以一邑掌故兴衰,有茫然不知为何物者,将弊何自而除?利何自而兴?人民公仆何自而为?服务宗旨何自而显?是志成而览之,蜀中大势瞭然于胸,景行其已行,察识其已识,可以为能吏,可以为廉吏,可以为公仆。守土尽责,造福一方,国家放心,人民拥护。兹事体大,为政者当慎思之,鉴察之,景行之。

为国存史,清要尊崇。史志工作,承上启下,服务当代,昭示后来。此乃国家之千秋大业,何等重要!前任修纂诸公,荜路蓝缕,苦心画,勋劳懋著;后继诸贤,知人善任,敬业勤绩,淡泊名利,力襄厥助。文章千古业,得失寸心知。今志厥成,大功美德,永镌丹青。余既嘉旷世盛典之成,爰不辞而欣然命笔,略纪其事,亦聊助商酌。所盼同俦,惠予匡正。

是为序

公元二〇〇〇年谨识于成都

《四川省志▪卷首》 总序及总目录 pdf

《四川省志▪卷首》 1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pdf

《四川省志▪卷首》 2 社会概貌 pdf

《四川省志▪卷首》 3 古代社会历史 pdf

《四川省志▪卷首》 4 近现代社会历史 pdf

《四川省志▪卷首》 5 当代社会历史 pdf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