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辉煌成果下的思考———四川省第二轮三级志书编修若干问题的反思

作者:张华 发布时间:2015-05-22 16:58:05 浏览次数: 【字体:

辉煌成果下的思考

———四川省第二轮三级志书编修若干问题的反思

□ 钟再原

    四川作为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试点省之一,历时10多年已基本结束修志工作。此轮修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辉煌的成果,但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遗憾。剖析这些问题,对下一轮修志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

    篇目设置   志书的框架由卷首、正文(专志)、卷尾(附录)三大部分组成,根据篇幅长短有大、中、小篇之分。从断限年代来看,除少数上限至清代或民国时期外,绝大多数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时段。市、县级志书大都系小篇结构,但因断限年代长短不一,正文篇幅容量存在差异,志书设置的篇目也就不一样了,绝大部分志书沿袭了篇章节体,仅少数地方尝试了条目体。篇目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横排门类的问题   一是不规范。尤其在横排部类(俗称大类),如政治与经济部类的排列先后极不统一。笔者认为,应按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规范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部类的顺序排列。

    二是不科学。这主要表现在部类之下的门类横排方面,如经济部类之下几大产业的排列,有的志书把农业排在工业之后。我国对国民经济的科学定位是,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第三产业为商贸。不能因为一个地方工业产值占GDP比重大,取得的经济效益显著,就排在农业之前。但个别不涉及农业或牵涉面小的应除外,如成都、重庆主城区的行政区。

    三是不合理。第二轮修志中很多志书十分注重突出地方特色,通过设置专篇专章或专题记事等集中记述,并都把这些篇目置于政治、经济等部类之前彰显其重要。但这些篇目反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应按照“事为类聚”和“相近相邻”排列较为合理,即将这些篇目置于相同或相近门类,为了突出可排在该门类之首。

    四是差异大。无论是各部类之下门类设置的多少,还是其相互之间的篇幅文字,差距很大。如社会部类,从篇章节体志书横排的篇目看,有的仅设1-2篇,其篇幅文字最少;而反映经济、政治部类篇目最多,据统计,经济部类均在10篇以上,篇幅文字位居榜首。这中间既有各部类记述的历史内容量大小的客观原因,也存在归类不当的问题。如有的志书把人口、环保、民政等篇置于社会部类之外,大都放置在建置沿革和地情部类之中,这些归类的差异导致了各部类之间篇目和文字的悬殊。

    篇章节体与条目体的问题从第二轮志书框架结构看,绝大部分沿袭了篇章节体,少数地方创新和尝试了条目体。在肯定这种体例创新的同时,要看到客观上还存在志书框架结构松散,设置条目类型层次及大小随意性很大,条目标题确定与记述内容把握不够准确,不少门类中既有篇章节体设置又有条目体设置显得不十分严谨等不足。

    第一,无成熟可借鉴的作品。如条目的类型层次及大小、条目设置数量的多少、条目标题确定及方式、内容相近条目之间的关系、条目的撰写方法与志书合成总纂,以及质量监控等,无论从修志理论还是实践都是陌生的。

    第二,条目设置与层次结构的问题。一是条目设置随意性大,如有的在政治部类中,第二个层次设“中共”门类,到第四个层次才出现设置“宣传”“组织”“统战”等部门的条目,并分别只有1个条目;而在经济部类中,第二个层次应该分别是一、二、三产业的门类,但不少志书把邮电通讯提升为门类,与“中共”层次并列,出现了“小灵通”“一线通”“天地通”等条目,与中共的“宣传”“组织”“统战”等条目并列。从结构上看,二者并列设置无论是层次还是条目大小都很随意。二是在一个门类、单位、行业的条目之首,以篇章节体的方式设置了概述、综述等,其目的是为后面各条目的内容铺垫。但这些概述、综述没有设置条目框入,如果要设,势必造成全志雷同,如果不设又难以检索。三是在一个条目之前,有的写有无题小序,文字少的仅20多字。四是在条目下面出现以“黑体字”的方式来分段落。如在“经济发展”条目中以“黑体字”来分段设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类似情况随处可见。

    第三,条目的篇幅差异十分突出。如一部区志,最长的一个条目长达6000多字,最短的40多个字。

    卷首与卷尾的问题   在卷首方面,一是设置专题记事的志书不多。一部志书,通过提炼升华这个地区最具影响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形成若干个专题记事置于卷首,能彰显其地方特色,具有较强的资政性和可读性。二是图片设置不“精当”。已出志书的前置图片大部分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领导图片,重城市建设图片,重风景名胜图片;轻农业图片,轻图片内涵,轻图片质量。

    在卷尾(即附录)方面,一是篇幅内容比重小,很多志书没有达到附录文字要占全书文字的10%左右的标准,一些具有存史价值的资料未录入。二是随意性很大,如反映地区文化氛围的墨宝诗赋、绘画摄影等作品,很多志书没有录入。三是有的志书未设置索引,有的设置了但内容不全,影响了读志用志。

    编纂内容   第二轮志书总体质量不错,但精品名著不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志书撰稿质量和编纂水平存在不足。

    两轮志书“焊接”不好   第二轮志书编修的都是断代志,除少数新修外,绝大多数为续修志。续修志的基本模式为“续、凝、补、勘”,其中的“续”“凝”就是对上轮志书凝固的历史下限,与这轮志书的历史起点进行“焊接”,使两轮志书的终点与起点实现无缝对接。但一方面有的志书记述历史与上轮志书没有追溯衔接,各篇、章、节、目大都以“某年(上限)以来……”一刀切后,就开始叙述历史。加之综述、概述缺少,导致对记述的历史发生、发展、现状不清楚。另一方面有的志书虽然追溯了上轮志书历史,但由于对那段历史理解不透,资料取舍不当,追溯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等关键要素把握不好,致使两轮志书的历史不能有机衔接,形成明显的痕迹或断层,缺乏完整性。同时,有的志书大事记与正文(专志)的下限时间不一致,这将为下轮修志衔接带来影响。

    撰写内容质量不高   一是大事记的记述。通过对多部志书归类分析,大事记内容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政治类的大事记多,其它类的少,一般工作的大事记多,重要工作的大事记少;有关地方志工作的大事记多,其它部门的少,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嫌。

    二是改革开放的记述。第二轮修志记述历史的时代特征是改革开放。通过剖析多部志书,无论是设置专篇、章、节来集中记述改革开放,还是随各篇、章、节记述,以及集中与交叉相结合的方式都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内容缺失,在政治类缺失政治体制改革的记述;在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类,缺失部门、行业、系统的改革;在文化类缺失文化、教育、科技、广播电视等部门、行业、系统的体制改革;在其它方面缺失对外开放、民生保障等体制的改革。二是轻改革开放内容的记述,既未浓墨重彩记述改革开放内容,又未全面准确勾勒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彰显不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三是其它门类的记述。在自然方面,缺失气象物候、植被演替等内容;在政治类,党委政府的政法、财贸、体改委(办)等方面的工作缺失;在经济类,一、二、三产业记述内容缺失或薄弱。

    四是供稿基础未夯实。志书撰写一般以目或子目为一竖写单元,记述单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本要素不齐不全,记述一件历史的时间、地点、前因后果,事物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重要转折的拐点没有交待清楚,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链条和故事;二是记述内容重点不突出,地方特色不突出,史实把握不准确;三是各单元供稿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志书整体质量。

    志书纂稿存在不足   一是修志主编难觅。主编对一部志书担负着主导、主攻、主力作用。其理论水平、社会阅力、知识结构、写作水平、协作能力等等是志书质量的关键之一。

    二是主编把关不严。主编对一部志书应把好单位供稿质量关、分纂志稿合格关、合成总纂达标关。为确保各关口的质量,主编要与编辑部人员提前介入到各供稿单位,通过座谈、评议、自审,反复修改完善达到质量标准后才允许进入编辑部。要重视各部类志稿的分纂,事先分别选定熟悉地情类、政治类、经济类(分一、二、三产业)、文化和社会类的责任编辑;在总纂关口要融会贯通全志,严把史实、保密、政治关。

    三是体裁文风缺陷。志书体裁主要指志、记、传、图、表、录、考等,以志为主体。志书的文风是指修志规范要求的语言文字。主编统纂就是要消除全志体裁文风与志书相悖的问题,真正实现一枝笔杀青成书之目的。目前,主编统稿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不统一规范。如数量单位混乱,口头语言用于志书中,记叙数据不准确等等。二是方志独特的体例文风彰显不够。坚持述而不论,却忽视了必要的文理通顺、文辞优美、文笔流利等等。三是形式单一,生硬呆板。缺少必要的图、表,体现不了志书的图文并茂。

    组织实施   在前期准备、组织管理、措施和方法、善后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前期准备不充分   一是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不够;二是启动修志的条件准备不充分,修志经费、人员,以及领导力量等措施与修志工作不相适应;三是设置的篇目框架不够成熟,波动较大,影响了修志进度和质量。

    修志措施不给力   一是主管领导变化频繁,工作出现断档和松散现象;二是领导、监督、指导不给力。志书是“官书、官修、官责”,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持、政协参与的修志工作格局在实际修志工作中没有具体化、规范化,未能真正落到实处。

    志书出版不规范   一是装帧设计水平不高;二是出版社审查不严格;三是印制装帧质量差。

    善后工作不够重视   一是勘误工作。按规定,公开出版物发行之前,要再一次对其作品进行勘误,并将勘误表放入书中,对读者和社会负责。二是资料归档。按照国家档案、保密等法规,修志原始资料要加以整理、分类、归卷存档,但这项工作很多地方忽视了,导致有价值的原始资料散落、流失。三是开发利用,由于各种原因,方志馆(室)建设难以纳入统一的国家立项规划,地方志开发利用工作严重滞后。

                                               (作者单位: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