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51

四川要闻2019年第39期(总第52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发展成就专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办 发布时间:2019-09-26 09:25:32 浏览次数: 【字体:

四 川 要 闻

2019年第38期(总第5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发展成就专辑)


  9月2日下午  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

 首场新闻发布会以“践行新发展理念 建设经济强省”为主题,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邓长金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成就。

 70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综合实力大跨越,70年间,四川经济总量实现了从20亿元到4万亿元的历史性跨越。2015年,四川经济总量跃升至全国第六,此后稳居全国第六位、西部第一位。经济结构持续升级。1978年,全省仅有6市GDP超过10亿元。到2018年,全省GDP过千亿元的市州达16个。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25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71万,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1%。

 

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9月4日上午  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主题,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脱贫攻坚办主任、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降初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

  1984年,我省召开对中国扶贫有重要影响的“秀山会议”,在全国率先启动经济开发式扶贫;1994年,我省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创造了全国闻名的“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精神;2010年起,全省投入扶贫资金1200余亿元,实施新10年扶贫纲要,成功跨越温饱不足、基本温饱、稳定温饱三个阶段,全省老百姓告别“缺衣少吃”历史。截至目前,已累计减贫2400多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25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71万,贫困发生率从9.6%下降至1.1%。贫困县从88个减少到38个,贫困村从11501个减少到1782个。2016年至2018年,在国家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四川省连续3年被列为综合评价好的省份之一。

石渠县德荣玛乡中心校,孩子们在塑胶操场上做早操(四川日报记者 郝飞 摄  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9月5日上午  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以“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主题,省人社厅厅长胡斌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民生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1978年到2018年,全省城乡就业人口从3087万人,增加到4881万人,一二三产业就业结构由81.8%∶9.1%∶9.1%调整为35.9%∶27.2%∶36.9%。建立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教育发展水平进入全国中上行列,全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5万所,其中普通高校126所,数量居全国第6位,学历教育在校规模达1572.7万人,教育规模居全国第五、西部第一。1978年到2018年,职工平均工资由590元增至64717元,增长110倍。70年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3.6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41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制图/朱濉(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9月9日上午  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助推建设美丽四川”为主题,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岳东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2018年,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1.5%;全省优良天数率84.8%,比2015年提高4.3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三五”国家下达目标任务;2018年,全省87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88.5%,同比上升14.9个百分点,10个出川断面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目前四川省56个县(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数量居全国第一,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0%以上。划定14.8万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红线、占全省总面积的30.5%。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24.23%,提高到2018年的38.83%,全省森林蓄积、森林面积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4位,美丽四川本底更加厚实。

       

随着成都空气质量的改善,人们常常可以远眺雪山(袁浩 摄  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9月10日上午  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以“统筹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不断夯实治蜀兴川法治根基”为主题,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司法厅厅长刘志诚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民主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制图/朱濉(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全省共制定省级地方性法规294件,现行有效215件;省级政府规章335件,现行有效167件,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教、生态等各个领域。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和三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和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处置改革。

  9月17日上午  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以“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为主题,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宋光辉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

 截至目前,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确定的256项改革任务,已完成226项,部分完成30项,合计完成率93.1%;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后,陆续新增改革任务321项,已完成113项,部分完成138项,合计完成率63.7%;省级层面累计出台专项改革方案749个,推出实施了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创新举措,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9月18日上午  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以“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为主题,省商务厅厅长刘欣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9月18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在成都举行(四川日报记者 郝飞 摄  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全省约1/3的对外贸易、4/5的对外承包工程、2/5的对外投资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80多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储备库;搭建了全国首个“一省对一国”对接平台,东方电气、中国成达等对外工程承包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四川路桥公司承建的北极圈里最大跨径悬索桥项目,是我国承建的首个欧洲发达国家大跨径桥梁项目;“中国—欧洲中心”吸引40多家机构和企业入驻,成为对欧高端合作的前沿窗口。

 全省8个国家级经开区加快转型,其中4个位列全国前60名,成都经开区连续两年跻身全国20强;建成进出川大通道31条,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通国际航线121条,2018年出入境旅客吞吐量近600万人次;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额排名全国第一,全省肉类、粮食、整车等进口特殊商品指定口岸达9个;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在川设领国家增至17个,居内地第3位,建立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288对,居中西部第一。

  9月18日下午  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以“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题,发布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70年来,全省铁路营业里程从零增加到5095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约1140公里,基本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公路里程由8000多公里增加到33.2万公里;高速公路直接连通所有市(州),覆盖内地所有县;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城市公交覆盖所有市(州)和93%的县级城市、88.8%的建制村通客车、94.7%的建制村有物流网络点;高等级航道、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由零分别达到1532公里和233万标箱,仅规模以上港口就达到6个、1000吨级泊位达到47个,其中泸州港已建成公、水、铁联运的枢纽港,宜宾港已形成50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拥有双跑道和双航站楼的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国际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大关,成为我国第四个迈上5000万人次台阶的机场。

  9月23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70年来,四川工业规模总量大幅跃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工业增加值不足2.5亿元,到2018年,这一数值增长了4875倍,达到12190.5亿元

 70年来,四川工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四川工业生产由建国初期以纺织、缝纫、食品等简单加工为主到去年提出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5+1”产业体系。2018年,五大支柱产业(含软件)主营业务收入达3.8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量81.7%,数字经济总量达1.2万亿元。

 70年来,四川工业投资规模由1978年的14.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7179亿元,年均增长13%。工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个体和私营工业占93%,以手工作坊为主。到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4万户。

(资料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四川日报》、四川在线、川报观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办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