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保文物 乐山文旅人“不抱佛脚”护佛脚

作者:杨艺茂 来源:20200826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8-26 10:43:45 浏览次数: 【字体:

8月24日,洪水退去后的乐山,天高云淡,蓝天如洗,乐山大佛、嘉定坊逐渐恢复原来的面容,那道亮丽的风景线又回来了。

然而在刚过去的一周,“乘风破浪”一词是乐山人防汛抗洪最生动的表达。8月17日,乐山迎来新一轮洪峰,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水位暴涨,地处三江交汇处的世界著名景观乐山大佛迎来滔滔洪流,经历了1949年以来首次被洪水淹没脚趾的情形。

乐山大佛“被洗脚”,地势相对低洼的文化馆倒灌严重,乐山城区多处文旅场所被淹没。乐山文旅人组成应急值守力量,全力保护各景区景点、公共文体设施及文化馆、美术馆等,并及时转移遇到险情的游客……□本报记者 杨艺茂

和洪水争分夺秒 “不抱佛脚”护佛脚

“守护千年文物乐山大佛,这是我们景区人应有的担当。”8月24日晚,乐山大佛景区规建交通局副局长宗声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乐山人和景区人,保护大佛不受损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义务感在驱使。就是这种义务感,让他在8月17日深夜在佛脚平台摔了好几跤,而且全身湿透。

“与时间赛跑,和洪水争分夺秒。”宗声回忆说,当晚狂风暴雨的力量难以形容,只觉得打在身上很痛,视线非常模糊。因为暴风雨来得很快,三江汇合处的水位上涨得很快,他与150余名工作人员、民兵要在洪水漫过佛脚平台前,把计划围绕在佛脚下的2000个沙袋堆砌好,才能减轻洪水对大佛本体的冲撞、掏蚀。

“暴风雨中抢运物资,抢险加固,难!”宗声对当晚的抢险难处记忆犹新,由于水运停航,沙袋只能运到景区凌云寺,再从凌云寺经过陡峭度达45°、最窄只有0.6米的九曲栈道搬运到佛脚平台进行堆砌,期间电闪雷鸣不断,避之不及,大家身心俱疲,但不能停止,只能加紧步伐。而他既要指挥救援人员有序、安全作业,也要搬沙袋抢时间,压力非常大。他说,时间紧、战线长、路窄弯多、深夜风雨不断,让作业难度加倍,也让抗洪历程处处惊险。“100公分、50公分、20公分”,眼看水位离佛脚平台越来越近,宗声内心很焦急,幸运的是在当晚12点,水位与平台持平时,高1.7米、厚50厘米的沙袋墙堆砌完毕,可每个救援人员都满手是血疱,而且全身多处磨破皮。

水位退去,保护千年乐山大佛的使命还未结束。宗声告诉记者,8月21日接到乐山或将迎新一轮强降雨的消息时,他再次组织人员在大佛脚下垒起了“沙袋墙”。8月23日,第二批次3000个沙袋堆放完毕,他希望通过垒起的防洪堤,保护千年乐山大佛免受损害。

蹚过及胸的洪水 暖意也直涌心头

8月24日下午,受洪水倒灌严重的乐山市文化馆内,美术展厅、非遗厅、百年记忆馆等12个展厅展馆逐渐透亮起来,这是文化馆工作人员连日来整修、清洗的结果。“清除泥浆与积水后,我们正在盘点损失,制定整修计划,所有展厅都将焕然一新。”乐山市文化馆馆长李旭东告诉记者。

李旭东回忆说,8月18日凌晨,狂风暴雨一直不停,他也彻夜未眠,凌晨5点趁着路灯,蹚进及腰的洪水中,用了比平时多两倍的时间,艰难涉水到已是“城中海”的文化馆院坝,开始将电脑、移动硬盘、非遗资料、音箱等贵重办公用品搬到办公楼二楼高处。随着水位上涨,洪水从大院猛然涌进非遗展厅、数字中心、百年记忆馆、办公区等,水势汹汹。连续8个小时,与李旭东一起奋战的数名工作人员滴水未进,而且还未就餐。

“先保障干部员工们的人身安全及健康,再谈抗洪救灾。”不顾众人反对,李旭东“固执”蹚过已经及胸的洪水,来到几公里外水位相对低的街道,购买了蛋糕、矿泉水等,高高举到头顶,艰难涉水回到文化馆内。18日晚上7点,洪水逐渐有了退去的迹象,李旭东和工作人员暂时松了一口气。“连续奋战了14个小时,很感谢不怕苦不怕累的文化馆人。”李旭东说。

来源: 20200826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