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南充 新时代 新丝路 新未来

作者:山歌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17 18:03:35 浏览次数: 【字体:

印象嘉陵江。


巴南广高速营山段。 李向雨 摄

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

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9月17日,首届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在南充盛大开幕。

南充为此次博览会精心烹制了一道道大餐:C21论坛、中国茧丝绸发展峰会、中国桑茶产业发展大会、2019“丝绸之旅”阆中峰会、中国丝纺服装设计大赛、南充投资推介项目及签约仪式等。“博览会期间,将有来自全国的600多家丝纺服装企业和采购商参会,预计成交额将突破100亿元。”南充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

为一根丝,举办一场盛会。南充为什么把轻如鸿毛的生丝看得重如泰山?这源于南充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下的历史命题和现实选择。

□山歌 (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充市委宣传部提供)

建设“成渝第二城”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9月10日,在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内的蜀绘文化博物馆和民族服饰博物馆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展馆进行重新布置,进一步丰富展览内容,扩大展区面积,盛装迎接即将到来的首届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超过5亿元,是南充市的骨干丝纺服装企业之一。为了传承发展丝绸文化,挖掘丝绸文化的内涵,赋予丝绸产品更多的文化元素,公司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了蜀绘文化博物馆和民族服饰博物馆。蜀绘是经过染化料熬制、绘画、蒸画等八道工艺后形成的丝制品,具有色彩丰富、独一无二的特点,每件都是“私人定制”。蜀绘工艺被广泛运用于床上用品、服装服饰等领域,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市场上的“爆款”产品。

在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的蜀绘文化博物馆可以看到,博物馆分为蜀绘工艺流程展示区、蜀绘历史渊源展示区、蜀绘工艺品展示区、蜀绘服装服饰定制区等。“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发展丝绸工业旅游,是公司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公司致力培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公司研发生产的蜀绘服装服饰、蜀绘框画、蜀绘扇子已经远销印度、巴基斯坦、韩国、荷兰等国家。”

“丝绸、蜀绘、三维定制技术的融合,是丝纺服装产业的一次革新,让南充丝纺服装产业走上产业高端和价值链高端。”南充市茧丝绸协会会长李伟对南充丝纺服装产业的前景充满期待。

据南充市商务局提供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南充以丝纺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导向,以完善产业链、建设“中国绸都”为主线,做大做强丝绸服装这一“千亿产业集群”,为丝纺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除本地企业外,南充市累计投入资金40亿元,丝纺服装产业完成重点建设项目13个,引进了浙江金富春、富安娜,香港家丰时装等30户丝纺服装企业。

红红火火的项目建设,不仅仅停留在丝纺服装产业上面。

与顺成纺织隔嘉陵江相望,展源实业布局西部的首个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正在进行紧张的装修工作,力争年底投入生产。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主要生产海尔一体机、智能机器人等智能终端产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高坪区无中生有、从无到有,借船出海、借鸡生蛋。目前,该区已经有10家电子信息企业落户,产值15亿元。该区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区招引100家电子信息产业和关联企业入驻,产值6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成为该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支柱产业。

以上两个项目,只是南充正在实施的项目的缩影。一个个项目犹如一台台强劲的引擎,为南充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这是南充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南充市委带领全市干部群众砥砺奋进开新篇。

去年,南充在川东北率先迈入“2000亿俱乐部”,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增速达到了9%,是近5年来的最快增速。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600亿元大关,招商引资迈过600亿元的门槛,现代农业产值跨过1000亿元的关口。在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征程上,南充镌刻下一串串坚实脚印。

南充如何在新起点上开启新征程?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扩内需、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保障民生等“七大重点任务”,今年,全省又召开了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对未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新的部署。对标对表省委的决策部署,南充规划了发展“路线图”:实施产业年、项目年、开放年“三大行动”,推动省委的决策部署在南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积极构建“5+5”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抓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擦亮丝绸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春节文化、生态文化“五张文化名片”,将文化大市、旅游大市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力争今年文旅产业产值突破900亿元。

聚焦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和全市100件大事,实施“5+100”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成南达万高铁、高坪开放口岸机场等十大交通项目,实施吉利汽车二期、三环电子六期等十大工业项目,实施阆中水城、宜华康养等十大文旅项目,确保全年重大项目投资突破1500亿元。

坚持思想大解放、政策大配套、环境大优化,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产业专题投资促进等全省重大活动,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力争全年招引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到位资金超过700亿元。

据南充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300个南充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59亿元,完成率58.8%;该市189个重点城建项目完成投资281.6亿元,占年度目标投资50.4%。

上半年,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72.92亿元,列全省第5位,川东北经济区首位。

南充以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支撑全省经济副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丝纺服装产业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一根根轻如鸿毛的丝线,正在勇挑千钧重担。

一根丝线 编织“成渝第二城”的锦绣前程

“男栽桑,女养蚕,三十天来就见钱。吃饭靠种田,用钱靠养蚕。”“种地种田,栽桑养蚕。勤人栽桑,懒人丢荒。”

这类栽桑养蚕的民间歌谣,在南充乡野处处可闻,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当地栽桑养蚕曾经的繁盛。“无地不见桑,无户不事养蚕”的壮观场景,曾是南充先人的日常。

“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唐代文人的诗句,道出了彼时南充丝绸织造发达的盛况。

上世纪初叶,南充城内的缫丝厂、制绸厂多达百家。1915年,南充吉庆丝厂生产的“醒狮牌”扬返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魁。1925年,南充六合丝厂生产的“金鹿鹤牌”生丝又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独占鳌头。

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2005年,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这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16年,南充又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称号。2018年12月,南充丝绸传统织染技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去年底,南充丝纺服装产业销售收入450亿元,产品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南充有更远大的目标:把丝纺服装打造成支撑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之一,用5到10年的时间,把“千年绸都”南充建设成为西部最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丝纺服装生产研发基地、丝纺服装产品集散中心和中国桑蚕丝绸文化旅游名城。

据南充市茧丝绸协会会长李伟介绍,南充目前已经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制绸、印染、服饰设计制造、终端销售等完整产业链。去年,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销售收入450亿元,丝纺服装出口1.49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1.6%。今年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大关。按照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根丝线,着力织出“成渝第二城”的锦绣前程。

作为第二产业的丝纺服装产业,首先联通的是第一产业的栽桑养蚕,工农联通互融,企业有了生产原料来源,农民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农业农村有了发展动力。

9月12日,南充市双桂镇广孝寺村,满山满坡的桑树,随微风轻轻摇曳,苍翠欲滴。“别小看这些桑树,这可是我们的‘摇钱树’,有了它,吃穿不愁。”该村村民张恒仁说,“土地流转费和国家相关的农业补贴,可以满足一家人吃粮,在基地务工,一年还有1万多元的收入。”

据双桂镇副镇长任春介绍,从2015年起,四川尚好桑茶有限公司在该镇的广孝寺、三龙场、檬子垭三个村流转土地8000亩,发展桑茶基地。农户不但可以入园务工,还可以通过小额信贷入股分红。

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在嘉陵区新庙乡建起4000亩桑园基地,其中2000亩为优质蚕桑示范基地,2000亩为果桑养蚕综合示范园。同时,公司建成4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蚕房和小蚕共育室,以此带动全乡发展蚕桑1万多亩。银海丝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银海公司修建蚕房、共育室,对农户进行免费培训,免费提供共育到三眠的小蚕,发给蚕农喂养,并对整个养蚕过程提供免费技术指导。最后,公司以政府指导价现金收购蚕茧。

据了解,自蚕桑基地建设以来,新庙乡先后有220多户村民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350多万元,有20多户贫困户通过养蚕户均增收1.5万元,顺利脱贫。

南充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稳步推进蚕桑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在南部、西充、嘉陵等地新建蚕棚10万平方米,省力化蚕台20万平方米。仅去年,全市新建、改建桑园5万亩,全市优质桑园面积达到了62万亩。

一根小小的丝线,上游链接着农业农村农民,下游则紧紧联系着文化和旅游等三产服务业。

前不久召开的南充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目标,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全力擦亮“中国绸都·丝绸文化”名片,让“丝绸产业”强起来、“丝绸业态”活起来、“丝绸文化”火起来,建设世界丝绸文化旅游目的地。

“今年,国际贸易形势严峻,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9月11日,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任立荣桌子上摆放着新的财务报表,倍感压力。但是,当任立荣放眼厂区,看到百年木屋四合院、老旧的小火车、青砖灰瓦老厂房等百年历史文化遗存时,他的眼里写满了自信。“深度挖掘整合丝绸文化,延长丝绸产业链条,发展工业旅游,有望成为公司再次腾飞的下一个‘风口’。”

六合集团厂区保留完好的百年老建筑有2000多平方米,60年以上的老建筑近30000平方米。厂区的煮茧、立缫等老车间似乎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游客在六合集团厂区行走,每一次呼吸,每一次驻足,每一次凝视,都是六合丝厂百年丝绸记忆的一帧帧画面,丰富的丝绸历史文化遗存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成为网红打卡地。

“百年六合处处都是博物馆,每栋建筑都有故事,这是企业拥抱未来的立身之本。”公司文化产业部部长李永春说,“去年,公司接待1900多个旅行团,游客30万人次,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

9月11日,刚刚走出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的重庆游客王君激动地说,“从栽桑养蚕,到缫丝、织造,再到服饰设计生产,一路走来,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感受到了源远流长的南充丝绸文化。”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由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自开业以来,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销售收入3000万元。“丝绸博物馆不但传承了丝绸文化,打出了工业旅游牌,还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董事长张和才说。

截至目前,南充已经建成以丝绸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展示馆10多家,丝绸文化已经成为南充的文化名片。

技术创新 结构调整 老产业有了新未来

“绸缎销售由2006年的100万米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万米,服装服饰从2006年的零起步,发展到现在年产1500万件,销售收入由2006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亿元。真丝绸缎产量跻身全国前三甲,出口量位居全国前五名。”南充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燕辉说起公司的成绩,很是自豪。

在丝纺服装产业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顺成纺织如何实现逆势上扬?赵燕辉说:“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据了解,近年来,该公司先后与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四川丝科院联合攻关,先后攻克了14项科技成果,专利申报授权2项,是“蜀锦”国家标准起草成员单位,并主持起草地方标准1项。截至目前,企业有主导产品9大类30多个品种,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该公司生产的蚕丝被、蜀绘丝绸等产品被列入我省地方名优产品推荐目录。

依格尔公司最初只做丝纺服装外贸,主要为瑞士、德国、美国等国家代工生产加工窗帘、丝巾等产品,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

如何实现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华丽转身,向高端迈进?

依格尔公司董事长张和才在考察时发现,特宽幅高经密大提花丝绸面料很受市场青睐。这种面料最宽可达3.4米,宽度是传统丝绸面料的两倍多,宽幅丝绸面料每米售价800多元,是普通面料的16倍。

考察回来后,他马上组织精兵强将,成立研发团队,先后推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27项,在国内率先推出特宽幅高经密大提花面料,填补了国内此类高档真丝家纺的空白。同时,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意大利剑杆织机、法国电脑设计系统和西班牙精密印花机等先进设备260多台(套),实现了织造无梭化、印染数字化,实现了产量、质量双提升,传统产业稳步走上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

栽桑养蚕,缫丝制绸。传统的丝纺服装业如何走出发展新路?南充的答案是,栽桑不仅可以养蚕,还可以“养人”。

走入四川尚好桑茶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这里展示的有春桑茶、霜桑茶、桑茶粉、药桑及复合型桑茶五大类产品,桑叶面条、桑茶粉小饼干、桑茶蛋糕等休闲产品琳琅满目。

据四川尚好桑茶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已经拥有了尚好桑茶、尚好农业、南充名茶、四川山野茶夫4个全资子公司,是我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与西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在公司建立了南充第一个院士工作站,是我省第一个桑茶专业院工作站,也是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第一个落户在企业的工作站。在强大智囊的助力下,公司获得发明专利数十个,在全国布局了200多个专卖店,一片小小的桑叶,让公司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公司的目标是力争3—5年的时间,产值过10亿元。

目前,南充除丝纺服装传统产品外,还开发出适应市场变化的蚕桑综合利用系列产品,桑果酒、桑果汁、桑葚膏、桑枝食用菌等产品供不应求。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新起点,新未来,南充正奋力奔跑在逐梦大城崛起的路上。

来源: 四川日报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