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习近平:一个县的历史最好的体现就是县志

作者:田玉珏 薛伟江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19-05-29 10:20:46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本文节选自2019年5月20日《学习时报》第3版发表的采访实录《习近平在宁德》之《“我与习书记交接在基层”(上)——习近平在宁德(一)》,重点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时关于地方志书的重要论述。

不看县志就不了解
这个县的过去和现在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一到宁德就下基层调研,一去就是一个月。您当时一直同他在一起,请讲讲当时下乡调研的故事。

 陈增光:……

 习书记走基层有几个特点。第一,到每个县调研,肯定都要先听各县班子的工作汇报,但他不提倡念稿子。他对县里的同志说:“你们不要念稿子,了解多少就说多少,记住多少就讲多少,你念稿子上的东西我还很难一下子记住,不如咱们这样脱稿交流效果好。你们放心讲,讲不下去了可以看一下稿子,讲得下去就讲出来。”他后来跟我讲,这就是考核干部的一种方法,看他的精力有没有用在工作上,如果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肯定讲得出来,不一定要念稿子,如果是别人做的事情而且又是秘书写出来的,他就离不开稿子。

 第二,他喜欢看县志。习书记每到一个地方就要调阅当地的县志,他说不看县志就不了解这个县的过去和现在,就难以深入认识县情,光靠我们这样跑了解不够。

 第三,他注重走访。每到一处,他既走访一些企业,也走访一些村庄和农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而不仅仅停留于听汇报。他在各个县的讲话也都很简短。

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到宁德地区寿宁县下党乡调研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图片来源:人民网)

一个县的历史
最好的体现就是县志

采访组:那你们一个县一个县走下来,都各有哪些具体情况呢?

 陈增光:……

 到霞浦的时候,我本来拿了一本《霞浦县志》给他看。当天夜里,他忽然找到我说:“你帮我找一本福宁府的府志吧。”过去福建又称“八闽”,有上四府下四府,宁德叫作福宁府,相当于地委这样的机构,他就要看这个府志。我当时傻了眼,到哪儿去给他找这个府志啊。市面上找不到,我们就请人去文化馆找,还真找到了一本,他就拿去看了。我当时就问:“习书记啊,咱们一天到晚跑来跑去这么辛苦,你还要熬夜看书,能吃得消吗?”他说:“增光同志,我们这样看情况、听汇报是不够的,还要看历史。一个县的历史最好的体现就是县志,府志则更为全面,里面既写正面人物,也写反面人物,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可以从中有所借鉴。”

  在霞浦,习书记就讲起他在《福宁府志》上看到的内容,讲霞浦这里有一片官井洋,是“因洋中有淡泉涌出而得名”。老百姓也称“官井洋半年粮”,因为这里一直盛产大黄鱼,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百姓在这一带搞好养殖,等于把半年的粮食都解决了。习书记说:“这是我们闽东很重要的一个资源,既要把它保护好,也要把以养殖业为代表的海上经济带动开发起来,让老百姓都富起来。”

……

习近平当年在宁德的办公室(图片来源:央视网)

来源: 学习时报
终审:朱丹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