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向总书记报告丨四川:扛起上游责任 在保护与发展中夯实绿色本底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07-25 10:48:23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在线记者 张蒙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不负重托,牢记使命。一年来,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肩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加快建设美丽四川,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绿色本底。


扛起政治责任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7月18日,降雨过后碧空如洗,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镇和辖曼镇交界处的黄河九曲第一湾,浩浩黄河水奔涌不断。

若尔盖草原。若尔盖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黄河干流枯水期40%的水量、丰水期26%的水量来自四川。如今,黄河在这一带的含沙量已从10年前的每立方米1.4千克减少到每立方米0.3千克,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黄河之变,是四川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真实写照。

增强上游意识,四川上下形成共识。去年9月,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举行。会议提出,要立足新起点科学谋划美丽四川建设美好蓝图,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先行区、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区。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清晰可见。

扛牢上游责任,四川付诸行动。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四川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改革方面有一系列措施和创新。推进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加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绿色GDP考核体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一系列动作为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强化上游担当,全面压实责任。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四川以督察为契机倒逼问题解决、推动工作提升;建立并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林长制体系,设立了超过5万名河长和近9万名林长,负责河流湖泊森林的管理和保护,并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去年,四川省首部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着力解决农用地、工矿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环境问题。

跨区域环境问题,四川积极创新。川渝两地联合启动专项行动,治理突出问题,化解跨界河流治理不同步、解决不及时、侧重不统一等症结;川陕甘三省以“四川条例+三省决定”的形式协同立法,携手建好大熊猫国家公园。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任,四川的努力与探索从未停止。


改善生态环境

守住蓝天护好碧水保持净土


入夏以来,四川通过源头防治、精准施治,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这是四川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缩影。

守住蓝天,空气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四川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全国第13位、同比前进3位,今年1至6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33.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0.7%。

护好碧水,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全省203个国考断面、142个省考断面、285个水功能区首次实现全面达标,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今年1至6月,203个国考断面优良率98%,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保持净土,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各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启动建设“无废城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四川模式加快探索,9个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项目入选“国家102项重大工程”,8个“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一年来,一系列环境整治行动在四川持续发力。宜宾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紧盯突出问题清单,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雅安做好大熊猫国家公园小水电清理退出,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全覆盖开展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聚焦干岁以上古树名木,今年初,四川印发《四川省干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方案》力争在 2026 年底前明显提升干岁古树名木整体健康水平。

直面问题,动真碰硬。2023年,四川完成224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中的213项,国家移交的84个长江黄河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68个,1089个国家移交的疑似重点生态破坏问题线索全部完成核实整改。累计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765件、结案1188件。

环境逐步向好,生态加速恢复。7月13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管理总站发布通报,近期在汶川县草坡自然保护区、三江镇和映秀镇区域内多次拍摄到大熊猫、雪豹、川金丝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相近时间,雅安宝兴有人“偶遇”野生大熊猫,四姑娘山拍摄到雪豹穿梭,邛崃发现新昆虫记录物种……

珍稀动植物频频“露面”,印证了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果。近年来,以大熊猫等珍稀旗舰物种保护为牵引,四川加快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长江鲟为重点加大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力度,促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珍稀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提供了强有力生态支撑。


厚植绿色本底

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


当前,广元青川县正依托绿水青山,为当地村民带来增收致富机遇。位于青川县的房石中药材现代林业园区,覆盖兴福、天井、百兴等6村1社区,带动2400余户农户从事林下发展黄连种植相关产业。2023年,园区内的中药材产量超过260吨,产值达8600万元。

房石中药材现代林业园区。园区供图

纵观全省,乐山峨眉山市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基础,组合旅游风景区旅游文化开发、新兴产业发展的“1+N”EOD模式,探索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雅安宝兴县挂牌成立四川首个县级“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通过生态银行,将林地使用权、经营权流转让农民获得收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案例不断涌现,这是当前四川生态价值转化的生动写照。

雅安千年红豆古树开花。省林草局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统筹好发展和保护,四川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产业结构更“轻”、经济形态更“绿”、科技水平更“精”,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四川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建成;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创生态岛正加速建设,待全部建成投用后,预计园区总能耗和碳排放2028年左右达到峰值。

俯瞰四川时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宜宾观察罗顺 摄

过去一年,四川大力发展以晶硅光伏、动力电池、氢能等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累计创建绿色工厂596家、绿色工业园区67家,遴选15家园区、30家工厂持续推动低碳化、循环化改造,加快推动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一季度,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绿色低碳产品、智能化产品增长较快,全省单晶硅产量增长126.8%,锂电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74%。绿色产业正成为四川的另一张烫金名片。

“既要履行好保护的责任,也要落实好发展的任务,为高质量发展守好底线。”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全省完成20个新认定、8个扩区化工园区环保审核,在优化环评审批服务上,大幅压缩环评审批时限,今年以来,全省共完成项目环评审批2497个,涉及总投资约6904亿元。

牢记殷殷嘱托,四川正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持续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来源: 四川在线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