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作者:高 翅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22日 06版) 发布时间:2024-07-22 15:17:01 浏览次数: 【字体:

高 翅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22日 06版)

【专家视点】

追求现代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

中华传统文化秉持“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世界。《管子·五行》有云:“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从古至今,中国人都非常注重自然对万物的养育和影响,产生了“仁民爱物”等关于自然和万物关系的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态智慧,为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养分。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须“顺天时,量地利”,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谋求发展,在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斧斤以时入山林”等中华传统生态观念,为我们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启迪。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当作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就要平衡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多年来,湖北神农架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其实践经验表明,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对科学研究、‌旅游开发、‌绿色经济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智慧和担当。我们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书写国强山川美、人民诗意栖居的和美篇章。

(作者:高 翅,系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来源: 《光明日报》( 2024年07月22日 06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