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四川布局10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龙头”串起“链”上创新活力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07-18 1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在线记者 文露敏

近日,科技厅、财政厅印发《四川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布局四川省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创新中心、四川省人工智能算力芯片技术创新中心等10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翻开名单,10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无一例外都是行业龙头企业或科技领军企业。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龙头”将如何串起“链”上的创新活力?


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HJT+THL电池首片下线。四川省晶硅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筹)供图

为何建

让企业抱团出圈,聚焦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组建技术创新中心是大势所趋、现实所需。”谈及组建缘由,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分析。

让实验室和生产线无缝衔接,正是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的绝招。由行业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的技术创新中心,具有答好两道“题”的天然优势:攻关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将成果最终应用于具体产业和产业链。

比如,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由成都高新蓉创芯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组建,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技术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打造产业前沿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中心及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中心。除了集中力量攻克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中心还从应用端着手,以科研成果赋能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多个行业。

通过组建中心,企业也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出圈”。

记者从由泸州老窖牵头组建的四川省固态酿造技术创新中心(筹)了解到,此前,行业大多数重要成果的转化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中小企业参与较少,行业整体成果转化率低。而中心通过共建创新联盟、构建成果供需单位“朋友圈”,有效促进创新资源要素流动,推动产业发展。

此前,四川也有一些平台冠以“技术创新中心”之名。此次布局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有何不同?

“少而精。”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给出解答。

“少”,指的是平台在质优不在量多;“精”,则说明这些技术创新中心要重点布局在创新优势突出、产业集聚度高或发展前景好、行业带动力强的领域。

去年底,一场调研在四川六大优势产业和前沿科技领域的科技型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等优势科研单位展开。科技厅相关处室系统梳理产业和领域发展基础和现状,摸了底、有了数。

《实施方案》以此为基础画出10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的“素描图”:从产业基础、研究方向、依托单位,到基础条件、人才团队、预期目标,条分缕析。

记者梳理先期布局的10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名单,发现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聚焦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产出成果后能够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比如,随着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四川省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创新中心瞄准未来计算芯片的制高点,聚焦高端处理器设计流程,建立大尺寸、复杂芯片先进封装设计平台,基于技术创新中心技术成果,研发新一代海光CPU和DCU。待实现规模化量产后,还将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少”而“精”带动“大”而“强”。《实施方案》指出,到2027年,四川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建设20个左右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产业培育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


实验人员正在做酒样分析。四川省固态酿造技术创新中心(筹)供图

如何建

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

“当前光伏行业的技术创新,已走向系统性创新。”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术官、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邢国强举例,要开发一款长寿命光伏组件,创新足迹需从上游硅料一直走到封装材料,不能单靠一两家公司的研发。这正是四川省晶硅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筹)设立的出发点。

作为该中心的牵头单位,通威与合作单位有着长期的研发产业化合作。有了中心这一平台,电池、组件乃至设备与材料的开发,有望打破各板块研发相互独立的传统模式,让创新成果与量产推广无缝衔接,大大缩短系统性开发工程的周期。

“龙头”牵头,多方参与。《实施方案》强调,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省内外全产业链优质创新资源共同建设。

多元化投入、多方参与组建,如何保证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

据了解,由于细分领域不同、研发阶段不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将按照“一中心、一方案”量体裁衣。同时,支持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登记为独立法人实体,前期暂不具备条件的,在建设期间先行实现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运行机制。构建“固定+流动”人员架构,吸引优秀科研和管理团队。建立知识产权创造、转让和收益等制度,推动科研成果在产业链开放共享。

如何推动共享,各家中心已有自己的打算。邢国强介绍,将通过平台共建、研发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人才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实现共享共建。比如,以“平等自愿、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统一协调”的原则共享大型科研仪器,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相应的服务,完善各类资源的有效集成和共享效率,提高共享度。

在共培创新人才方面,四川省固态酿造技术创新中心(筹)将促进龙头企业与优势高校院所深化产学研融合创新,培养固态酿造研发和成果转化人才,促进科研实验室、中试装备等资源共享,为行业培养既懂科研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让技术创新中心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支持措施方面,将加大财政资金、重大项目支持,强化创新人才激励,增强要素资源保障等。同时,建立关键节点“里程碑”考核机制,考核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通过的予以摘牌。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