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市场解码丨牛肉价格持续下行,养牛大省还“稳得起”吗?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07-17 00:00:12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文/图

“活牛出栏价一斤10元出头,以前高的时候能卖到15元到16元一斤。”说起这段时间的牛价,养了100多头肉牛的阆中市宝山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宝山有些失落。

王宝山正在经历的,是一场影响全国的牛肉降价潮。6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稳定肉牛生产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到,今年以来,活牛和牛肉价格持续下跌,养殖场户普遍亏损,生产经营压力加大。

四川是畜牧业大省,牛存出栏量常年位于全国前五位。价格下行周期,四川牛肉生产受到哪些影响?作为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四川的产能还稳得起吗?

巴中市平昌县的一家肉牛养殖场。

市场变动

价格下行,存出栏量双双下降

7月15日,成都市锦江区一家盒马鲜生门店内,一斤国产谷饲黄牛牛腩价格为45元,而在一个多月前,相同规格的产品价格为64.9元。

牛肉价格正在一路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2月份,牛肉价格由1月份同比上涨0.9%转为下降1%。自此,牛肉价格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今年以来,下降曲线更显陡峭。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全国牛肉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60.76元,同比跌幅达15%,与去年上半年价格高峰相比,下降了30%。

牛肉价格为何一跌再跌?主要原因还要回到供需关系。

先看供给端。长期以来,由于肉牛养殖效益较高以及政策支持,各地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再加上,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牛奶消费量下降,不少养殖户纷纷淘汰奶牛转为肉用,国内牛肉供应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牛肉产量753万吨,比农村农业部规划的2025年680万吨多73万吨。同时,进口总量也在扩大,2023年全国进口牛肉274万吨,同比增长1.8%;今年一季度进口牛肉达77.1万吨,同比增长22%。

从消费看,由于近年来猪肉持续低价,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更低价的猪肉,形成了一定的替代效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牛肉消费量。2023年全国牛肉人均消费量为7.2千克,增长率为2.3%,增长率处于2016年以来的最低点。

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牛肉降价了是件好事,消费起来可以更“洒脱”了。但是,对于养殖户来说,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养殖户普遍反映,肉牛价格已经跌破成本线,亏损达到数千元。

“现在可以出栏的育肥牛,都是在去年以18元左右高价购入的牛苗。一头牛的购入价为9000元,养到1300斤左右出栏,这期间要支出9000元左右的饲料等各项成本。也就是说,以现在11.5元左右一斤的市场价,出栏一头牛要亏损3000元。”四川锟久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明静说。

这还是建立在当前玉米豆粕价格经历了一轮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例如一吨豆粕价格已经从高位的5000元下降到3200元,一旦玉米豆粕行情上涨,饲养成本还将上升,这对养殖户又是一轮冲击。

低迷的行情,直接影响到牛存出栏规模。“价格下行,养牛场压栏观望,不及时出栏,导致阶段性出栏减少。同时,由于养殖场不看好行情,普遍空栏不补栏,又导致存栏下降。”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巴中市平昌县的一家肉牛养殖场。

黄明静观察到,周围的养殖散户,不少已经退出。在四川、重庆做活牛买卖中介的李飞说,“就我知道的情况看,今年以来,仅仅是四川和重庆两地,就有50多家养殖场弃养。”

当前,四川牛存出栏量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数据已经先期反映在地方统计数据中。今年一季度,四川肉牛发展重点县存栏出栏量双双下降。以筠连县为例,今年一季度出栏肉牛2.26万头,同比下降9.69%;存栏肉牛12万头,同比下降11.49%。

“四川是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当前首先要稳定产能。如果不把产能稳住,很可能要动摇后期稳产基础,影响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难题

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

作为畜牧业大省,四川牛存出栏量常年位于全国前五位。规模大,受的影响也大。在下行阶段,一些亟待破解的产业之“疾”,也在这一轮市场风波中更加暴露出来。

首先是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从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看,全省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仅为25%,远低于生猪和家禽。”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传统散养到规模化养殖,再到标准化养殖、现代化养殖,是畜牧养殖发展的一般规律,现在四川的生猪、家禽基本实现标准化养殖,开始启动现代化建设。

为何规模化养牛比例这么低?“肉牛总体消费量较低、养殖周期更长、养殖风险更高,因此散户比例大,规模化养殖还没有推开。”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草食家畜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甘佳说。

其次,四川牛生产效率总体较低。胴体重是衡量牛生产效率的一项重要标准,这一数据越高,出肉率就越高。一些生产水平高的牛场黄牛杂交牛胴体重平均可达342kg/头,而四川平均水平只有125.4kg/头。胴体重低,更加影响了价格下行阶段的养殖效益。

从产业链来看,四川牛肉规上加工企业数量少,产业链带动能力弱。“产业链各环节都有人在干,但基本都是小作坊式经营,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牛羊肉实际加工仅占产量的6.7%左右,产品品牌多而杂,竞争优势不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四川能繁母牛存栏持续下降,犊牛供给严重依赖外调。许多养牛场要到云南、山东、河北等地购买犊牛,运距越来越远,成本越来越高。“这是由于母牛饲养周期长、投资大,相比育肥牛养殖效益低。因此规模化养牛多会以单纯育肥为主,导致了能繁母牛存栏数量不断下降。”甘佳解释,在肉价下跌的情况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了。

此外,良种化水平低,优秀种源不足;优质饲草不足,产草效率不高……种种叠加,四川牛生产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在市场竞争中,更容易受到冲击。

产业未来

稳生产、提质量,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

这场牛肉价格下行周期何时结束?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看来,与去年下半年牛肉供给仍在增加不同,经过不断消化,当前可供屠宰的活牛小幅缩减,下半年牛肉供应面有望收窄。此外,按照往年惯例,秋冬季属于牛肉消费旺季,下半年消费有望实现季节性增长。

养殖户应该怎么办?

业内专家统计,四川目前饲养肉牛总成本中,购牛成本占比约50%,草料及饲料成本占比35%—40%,其他10%—15%。“远距离运输草料成本高,就地、就近、就便科学利用饲料资源,降低饲养成本,是现在养殖户能够采取的最直接快速的节本方式。”甘佳说。

在凉山州宁南县,存栏量近1000头的宁南县帝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的“北繁南育”模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饲料成本。每年3月到4月,合作社到内蒙古等地购买牛犊,利用北方天然草原放牧成本低的优势,租用场地放牧饲养到9—10月,再运回宁南县集中短期育肥。“这种方式可以降低30%左右的饲草养殖成本。”合作社负责人巫从莲说。

黄明静期待着市场的自主调节。“这轮价格波动带动了牛犊价格下调,现在牛犊价格下降到每斤12元左右。按照当前的出栏价格,到明年出栏就能实现不亏损。接下来,我们应该会陆续安排补栏计划。”

长远来看,四川牛产业的“提档升级”之路势在必行。

“四川要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目标,牛产业必须在规模化、产业化上跟上步伐。”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既有利于稳定全省的产能,也有利于增强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在价格下行周期减少亏损。

近日,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牛羊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确定了一系列扶持措施。

首先是壮大存栏量,稳定生产。四川决定从今年起每年拿出2000万元,实施优质犊牛增量计划。以肉牛产业基地县为重点,对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家庭农场及脱贫监测户饲养的能繁母牛给予每头100元的人工授精补贴。2024年度计划支持20万头肉牛能繁母牛(不含奶牛、牦牛)开展人工授精,支持基地县扩大能繁母牛饲养量,增加优质犊牛生产。

其次要加快良种推广。接下来四川将安排牧区良种补贴1680万元,在全省42个县实施肉牛冻精补贴,27个县实施种公牦牛补贴。以此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提高牛羊繁殖率及单产水平,实现优质优价。

集群建设则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四川畜牧产业一共启动8个集群建设,其中4个是牛产业,分别是国家级的四川山地肉牛产业集群、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和省级的川南肉牛产业集群、阿坝牦牛产业集群。“各地要统筹用好各类涉农资金和政策资源,按照集群化打造的方式,自主组织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性集群,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