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拥抱快乐寒假⑦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如何调适?对话华西医院专家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02-05 19:00:04 浏览次数: 【字体:

许世智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何嘉琦

寒假对学生来讲是调节和休整期,大部分学生都期盼一个轻松愉快的寒假。但对部分学生来说,寒假或许还要面临各种任务,如果与父母沟通交流不畅,可能会出现心理困扰。家长要怎样引导和调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近日,四川在线记者对话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一级专家张骏,从专业角度提建议,助力中小学生假期更舒心。

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一级专家张骏。何嘉琦 摄

谈寒假情绪引导

充分了解、沟通、倾听 ,必要时可多向“融洽家庭”取经

记者:最近这几天,来门诊的学生及家长多不多?都是什么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干预?

张骏:从近期门诊情况来看,前来就诊的情绪不够稳定的青少年偏多,典型抑郁症的比重并不高。这些状况大部分与生活习惯、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同学之间的相处、学校教育管理等有关系。

寒假期间,青少年从学校“回归”家庭,与家人朝夕相处,如果出现亲子关系不和谐等情况,需要家长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特别是孩子本来就爱玩,不能期待一到寒假,就能让孩子在家安静学习、循规蹈矩、特别听话,按照家长要求来安排寒假时间。

如果寒假期间家长与孩子发生矛盾,家庭不和谐,导致孩子情绪发生问题,家长更应多反思在与孩子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请教亲子关系比较融洽的家庭,看他们怎么去跟孩子相处。

记者: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应该如何引导?如何把握恰当沟通时机?

张骏: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大多是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家长的要求与孩子的要求产生冲突。比如,家长要求孩子在寒假期间要在规定时间做作业、睡觉,但孩子觉得他正在玩游戏或看电视,这种情况下,两者容易产生矛盾或争执,孩子容易出现负面情绪。

在引导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和观察。如果孩子认为他是“最对”的时候,要听听他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对的。通过加强与孩子交流,家长能够与孩子处在同一个“节奏”上,减少亲子间的矛盾。

谈寒假“高质量”陪伴

共同制定“高质量”标准,让假期得到有效利用

记者:寒假期间,家长怎么样实现“高质量的陪伴?

张骏:每个人对高质量陪伴的理解不一样,有些家长觉得要把其他需求都放下,专注陪伴孩子,把学得不够好的补起来,或者说超前学习一下,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其实这可能是“一厢情愿”。“高质量”的陪伴需要很多准备工作,需要提前去了解什么是高质量陪伴,还要听孩子的声音,一家人共同制定“标准”,共同执行。

在共同制定标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家长什么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什么时间一起去玩耍,什么时间孩子可以独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找其他小朋友玩。通过这些计划,让假期得到有效利用,家人有了共同的“节奏”,孩子很开心,家长也顺心,这才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

实现高质量的陪伴不容易。家长可以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并梳理好问题,可以找老师或者身边的朋友咨询,特别是亲子关系处理得好的人进行咨询。如果实在是比较极端、困难的,甚至亲子矛盾已经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孩子可能会采取极端行为的,还是要去找更专业人士咨询,到心理卫生门诊就诊。

谈寒假辅导作业

适度管理,让孩子做好“自己的事”

记者:寒假期间,有家长说辅导作业总发火,或看到孩子寒假作业进展缓慢很着急,家长怎样控制情绪?

张骏:本质上来说,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在孩子幼儿园、小学低年级阶段是需要的,但是孩子到高年级之后就不需要了,因为做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应该适时“退出”。

但现在的家长可能进入一个误区,认为“正是有了自己的陪伴,才让孩子越来越优秀”,也通过这种陪伴,让孩子按照自己规划的道路前进。这会产生一个问题,家长可能会“为陪伴而陪伴”,结果就是,如果家长陪伴了,但孩子还是没进步,就会产生矛盾。

家长应该明白陪伴到底是为了什么,初心是什么?前期的陪伴其实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学习,能够合理安排时间,而不能将“陪伴”当作是家长或孩子的“需求”。

在寒假作业的问题上,家长不能一味纵容孩子不做或疏于管理,也不能过度管理,而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好“自己的事”。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