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用徐霞客的方式过一生” “大走客”吴一峰画展亮相成都市美术馆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3-12-15 21:00:06 浏览次数: 【字体:

展览现场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文/图

12月15日,“芒鞋万点——吴一峰的河山行证”在成都市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是成都市美术馆“巴蜀先生”馆藏系列展览第三次展览,得到了吴一峰家属、浙江省平湖市吴一峰艺术馆、平湖博物馆的大力支持,汇集了80件作品、手稿及30余件套文献资料。

展览现场

公元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登上浙江天台山,撰写了第一篇游记《游天台山日记》,直到1638年9月14日在云南鸡足山终笔,用一生留下了六十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在其游记终笔283年后的1921年,14岁的浙江平湖少年吴一峰立下了效仿徐霞客壮举,为《徐霞客游记》作图补的志向。

展览现场

此后的艺术生涯中,吴一峰走出书斋、走向自然,如徐霞客一般,历四川,登五岳,探幽索险,搜觅奇峰,成就了继“千古奇人”之后的一代“大走客”。壮游六十余载,吴一峰的行囊中常有一本《徐霞客游记》,他不忘少时发愿,沿着徐霞客的道路,踏遍了巴山蜀水、云贵高原、江浙名山,将对《徐霞客游记》的审美想象与所见所感相互印证。

展览现场

1932年9月,吴一峰随黄宾虹入蜀讲学,两人溯长江而上,一路游,一路写,一路画,经三峡、重庆、宜宾、乐山,游峨眉后而抵成都。入蜀以后,吴一峰因钟情于蜀地山川之奇雄险秀,遂决意留寓成都。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以吴一峰和徐霞客穿越时空的精神交汇为线索,通过序章“用徐霞客的方式过一生”开启,围绕“走出书斋”“旅行河山”“入卷求实”,构建和梳理吴一峰一生的“河山行证”。吴一峰践行古代文人胸有河山再行躬亲的传统,于山川地理的考察中求真,在古今交融的体悟里弄墨,将画艺熔炼成画道,用笔墨来寄托一个关于山川和行证的梦。

“吴老师有两种艺术背景,一方面是师徒传授,让他掌握了很深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绘画技法,同时他毕业于上海美专,有西式美术学校培养的背景,因此他的作品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探索与革新。”展览现场,吴一峰的关门弟子刘欣表示,优秀的山水画作品,既要反映一个地方的自然特点和风貌,同时要传达其地域的人文精神,“恰好在这两两方面,吴老师的画都能给你丰富的体验。”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9月。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