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省地方志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打造国宝图志新名片 抒写熊猫文化新华章——《大熊猫图志》编纂幕后故事

作者:《大熊猫图志》项目组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8-23 09:44:26 浏览次数: 【字体:

大熊猫是孑遗的古老动物,也是中国的国宝,与古代的中国人民相伴度过了漫长的时光。纵览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你会发现大熊猫的身影于其间若隐若现。但是由于大熊猫行踪的神秘性,使它并不为大众瞩目,隐没于中国西部的深山密林间。

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内的大熊猫(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化广耀 摄)

白驹过隙,历史长河中群星闪耀。1869年4月1日,法国传教士戴维的重大发现成为科学史上的壮举,正式将大熊猫带入了科学界。150年的岁月须臾而过,在这一个半世纪中,因大熊猫掀起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与大熊猫有关的科研项目和保护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图片来自网络)

《大熊猫图志》

值此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之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商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决定,在《四川省志·大熊猫志》基础上,联合编著《大熊猫图志》,全面展现中国在保护大熊猫工作中作出的贡献,以纪念这特殊的一年。

以下内容, 是项目组成员在编著过程中一些小小的记录!

幕后故事

1.参与有成就感的大项目

2.放弃周末来搞创作

3.上百次修改稿件

4.院士亲自改稿

5.全世界找图

6.24只赠外大熊猫同框背后

7.精雕细琢出精品

8.中国非遗和巴蜀文化引入

9.隐藏定制版大熊猫表情包

10.通过技术手段标示图片

11.书名也是大师作

12.用图志向全世界问好

翻旧报,找资料,浩瀚时光忙打捞

字在烧,语在熬,稿改百遍才是妙

反复挑,多方找,图过万幅终找到

中外考,专家挑,译准译美算翻到

旧图老,画新稿,设计多轮方合稿

快印妙,手工校,印程分解巧达标

规格高,要求好,八方努力终美好 

撰文/《大熊猫图志》项目组 考拉看看

1 参与有成就感的大项目

当《大熊猫图志》真正完成制作的时候,作为项目组成员,第一感觉并非是成功的喜悦,而是长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了!这是一个难度很高的项目,时间紧、任务重,160余个日夜的努力,全球第一部官修大熊猫图志终于完成了出版,这的确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情!

参加《大熊猫图志》编纂座谈会

《大熊猫图志》在2019年出版,这是大熊猫事业历史上的大事件。2019年,是科学发现大熊猫150周年,这本图志是我们在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之际,为全世界准备的一份礼物,也是对所有曾经或正致力于大熊猫保护事业的人们送上的一份祝福。参与这个项目,有很大的成就感,因为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加入团队也很兴奋。

2 放弃周末来搞创作

2019年春节刚刚过去不久,空气中仍有年味余留,项目组成员们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在开始创作之前,大家对大熊猫的认知还停留在它圆滚滚的可爱外表以及它们惊人的食量中。但是接下来的探索不再流于表面,而是要深入了解大熊猫的前世今生,要知道大熊猫的祖先是谁;还要了解人工繁殖大熊猫的“三难”问题以及二十世纪兴起的“熊猫外交”……总而言之,从古到今一切与大熊猫有关的信息,都应该囊括进本次的项目。将这样一本包罗万象的《大熊猫图志》写作完成,意义是极为重大的。项目组成员要对大熊猫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系统了解大熊猫的起源演变、物种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现状、分布规律、栖息地变化、科学研究、保护历程以及文化传播等情况;细心研读《四川省志·大熊猫志》,力求将这本最全面描述大熊猫及相关信息与知识的著作读通、读透。

放弃周末搞创作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家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开始集中学习大熊猫知识,像海绵一样,将这些知识“吸入腹中”。通过翔实的资料,项目组成员们知道了大熊猫这一物种曾在环境变化和人类扩张的影响下濒临灭绝,之后又在无数的关爱下繁衍生息。

我们执行这个项目的时候,周末自然是没有休息的时间了,好多次去办公室,看到省地方志办陈建春主任和赵行、陶利辉副主任等领导,还有项目组其他人员,周末也都在加班。大家为了把这个项目做好,将《大熊猫图志》做成精品,真的是很拼的。

人类对待大熊猫态度的前后巨变,不仅意味着对待大熊猫这一个种群的态度转变,而且意味着人类在对待其他动物的态度也在转变,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关系在逐渐缓和。

3 上百次修改稿件

怀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崇敬之心,项目组成员们开始对《大熊猫图志》进行创作。为了更好地写作,我们观看了很多有关大熊猫的纪录片,有声有色的精彩节目使我们的热情大增,很快融入写作的情景之中。

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内的大熊猫(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化广耀 摄)

每天,我们都会将写作的文字发到项目组群里进行修改、校对,大家互相交流,分享写作经验,遇到困难时,大家互相鼓励。日子就在这样充实忙碌的工作中飞速前行。

上百次修改稿件

在接近一个月的时候,初稿完成了,大概有6万多字。我们 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 将文字版的《大熊猫图志》交给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领导审核。 领导对我们的创作提出了表扬,说我们以《四川省志·大熊猫志》为基础,尊重了史实,同时,文学性的写作方法增加了《大熊猫图志》的趣味性,使其更符合广大读者需求。 我们连日奋战的成果得到肯定,高兴极了!

上百次修改稿件

但是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文字过多,与图志的要求有些不符,为了使文字更加精炼,我们开始加班加点修改、删减文字,保留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几天后,修改完成了,这一稿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删减了一些冗长的文字,完成后的文字稿差不多有4万字。虽然字数减少了,但内容却更为丰富。我们将《大熊猫图志》的文字稿再次交给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领导,经过这次修改,文字稿终于基本确定了。

上百次修改稿件

据统计,中文稿前后修改了不下100次,真是百炼成钢。

4 院士亲自改稿

为保证《大熊猫图志》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我们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统筹下,将初稿送交在大熊猫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各大专家处,如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处的专家,希望得到他们的指导把关。

专家们收到稿件,极为重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细心、严谨地对《大熊猫图志》进行审阅,一一指出书稿 中的问题。我们收到这些宝贵的意见,怀着感激的心情,迅速针对这些问题仔细核查、修改。

中国科学院魏辅文院士是《大熊猫图志》特约顾问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坚持在秦岭、邛崃山、岷山、凉山和相岭山系这些经常有大熊猫出没的地方进行科学研究。魏辅文院士 长期在科研一线刻苦钻研,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大熊猫研究领域拥有极高地位。

魏辅文院士亲自改稿

魏院士率先将种群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等新技术引入到大熊猫研究中,阐明了大熊猫的种群历史、濒危过程及演化潜力,不断将新的科学技术运用到野生大熊猫保护生物学研究工作中,揭开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大熊猫奥秘。

针对《大熊猫图志》一书,魏院士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仔细审阅把关,将《大熊猫图志》中的不妥之处一一注明,尤其是对戴维科学发现大熊猫的部分,更是以科学家的精神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细节问题。

对魏院士提出的意见,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领导高度重视,几次开会强调要尊重魏院士的意见,并按照意见对《大熊猫图志》进行修改。对此,项目组编著团队 同样重视,对 魏院士的意见进行分类整理,一条条 核对,仔细修改,力求将《大熊猫图志》打造得更加完美。

经十多位专家的几轮审阅,项目组编著团队对《大熊猫图志》进行了多次反复修改。在无数心血的堆积、无数汗水的挥洒、无数关注大熊猫目光的凝聚之下,《大熊猫图志》终于完成了蜕变!

5 全世界找图

《大熊猫图志》中的图片包括大熊猫起源进化、生活习性、抢救与保护、栖息地、饲养与繁育、文化与科研等方方面面。正是有了这些包罗万象的图片,《大熊猫图志》才能为读者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

为了更好地编著这本图志,将大熊猫生活的细枝末节展现出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向全社会广泛征集与大熊猫相关的图片。经过一段时间征稿后,不少人士将大熊猫和大熊猫艺术品照片纷纷投进了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邮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对这些征集来的图片进行甄选后,将其用于《大熊猫图志》排版制作。

全世界找图

考拉看看团队也积极收集各种精美图片,联系大熊猫文化学者谭楷先生、原四川省旅游局巡视员孙前先生、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薛康先生等热爱大熊猫的人,他们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图片。

此外,许多热心的摄影家们,如周孟棋、高华康等,也将自己珍藏的与大熊猫相关的宝贵照片提供出来,对图纸志的编著工作倾力相助。

全世界找图

在实际排版设计过程中,我们针对知识点来配图,但是一些事件性的图片不像视觉性图片那样容易获得。由于大熊猫被科学发现至今已有150年的时光,一些年代久远的照片已难以查找。为此,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统筹安排下,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最大努力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很多珍贵的历史图片。这些珍贵的、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源源不断而来,与文字相得益彰、互相映衬,既是对文字的补充说明,又增加了史实性。

全世界找图

正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打造出这本集400多幅与大熊猫相关的精美图照于一体的《大熊猫图志》。可以说为了这400多张图片,大家都在全世界找图,项目组里面考拉看看的成员找图都找到西班牙、朝鲜和美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很多重要图片都找到了!

6 24只赠外大熊猫同框背后

《大熊猫图志》中的丰富图片,每一张都来之不易。但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赠送外国的24只大熊猫照片。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政府先后将24只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9个国家。20世纪80年代后,为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外赠送大熊猫,这使赠送外国的24只大熊猫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领导的要求下,我们开始广泛收集这24只赠外大熊猫的照片。

这24只大熊猫中,赠送苏联的“姬姬”“平平”“安安”,赠送日本的“兰兰”“康康”“欢欢”“飞飞”,赠送法国的“黎黎”“燕燕”,赠送英国的“晶晶”“佳佳”,赠送墨西哥的“贝贝”“迎迎”,赠送西班牙的“绍绍”,赠送德国的“天天”“宝宝”一共16只大熊猫的照片尽管收集起来并不容易,但经过一番努力后最终还是找到了。然而,其余8只大熊猫的照片怎么也找不到,它们是赠送美国的“玲玲”“兴兴”,赠送西班牙的“强强”和赠送朝鲜的“1号”“2号”“凌凌”“三星”“丹丹”。

24只赠外大熊猫同框

怎么办呢?大家非常着急,这24只大熊猫缺了哪一只都不行。大家齐心协力开动脑筋,考虑到这些赠送外国的大熊猫比较珍贵,或许在四川省当年的报纸中会有记载。

于是,项目组成员宁紫含和王小霞出发前去四川省图书馆查阅报纸,希望能够获得线索。她们向图书馆的管理员借阅了存放在图书馆里的《四川日报》,报纸一期有4版,一年365天从不停刊。这就意味着查阅一年的报纸就要翻看365天的文章标题,1460个不同的版面。

工作量很大,时间很紧,她们花了好几天时间,接连不断地翻阅,然而抱以极大希望的她们并没有收获。在商议后,她们决定扩大查找范围,将大熊猫被赠前后几年内的报纸都查找了一遍,然而还是一无所获。

报纸这条路走不通,那被赠国家的动物园中会不会有档案记录呢?经多方打听,项目组联系到了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和驻西班牙大使馆,将寻找大熊猫照片的事情告诉了他们。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非常热心,他们几经寻找,终于有了好消息:赠送西班牙的大熊猫“强强”的照片在马德里动物园中找到了!这一消息使我们连日受挫的心振奋起来,虽然其他大熊猫的照片还是没有消息,但我们都坚信曙光就在眼前。

因为赠送外国的大熊猫都是经四川送往北京动物园,在北京动物园中生活一段时间再送往国外,北京动物园会不会有它们的照片呢?由于北京档案馆中存放着年代久远的珍贵文件,我们又联系到北京档案馆,希望北京档案馆能够带来好消息。

然而几经查找,依旧没有收获。就在这时,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传来了好消息,赠朝鲜的5只大熊猫的照片找到了。原来,这5只大熊猫的老家都是宝兴县,宝兴县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领导知道《大熊猫图志》需要赠朝鲜大熊猫的照片,非常关切,他们积极寻找,终于陆续找到了这5只赠朝鲜大熊猫的照片。

至于赠送美国的大熊猫“玲玲”“兴兴”,我们虽然找到了一些它们的照片,但是却不能确定这些照片上的大熊猫是否真为“玲玲”“兴兴”。为了真实记录它们的身影,我们观看了多部与它们相关的官方纪录片。根据纪录片上“玲玲”“兴兴”的影像,我们发现美国唯一一家由政府资助、半官方性质的第三部门博物馆机构——史密森学会的图片库中有它们的宝贵照片。

至此,我们终于让这24只被赠送给外国友人的和平使者在多年后得以同框。这24只大熊猫体现了中国一个时代的外交,它们曾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熊猫外交”不仅是中国向世界伸出的橄榄枝,还彰显着中国融入世界的态度。透过大熊猫黑白分明的形象,世界人民能够看到一个爱好和平的新文化形象。

7 精雕细琢出精品

几个月来,每一个夜晚,《大熊猫图志》编著团队的办公室里总有一盏灯亮着。

一部优秀的作品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一开始确定框架、填充内容,到中期排版设计、补充修改,再到后期选纸定工艺、印刷制作,这期间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参与的人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只为将一本完美的《大熊猫图志》呈现在读者面前。

《大熊猫图志》的文字稿基本确定后,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审改,同时,执行团队并没有松懈,而是进入了排版流程。

精雕细琢出精品

其实,在整个文字稿雏形已现之时,关于《大熊猫图志》的概念稿就已经在负责设计的书法家团队内部成形。这一稿非常意象化,和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大熊猫图志》的版式完全不同,除了在颜色方面有所重叠,整个排版已经推倒重来。

在文字稿基本确定后,我们也得到了一部分征集而来的图片。这个时候一方面为了兼顾文字,另一方面,因为一部分按照我们开始设想所需的图片并没有获得,所以在重新排版时,除了为那些非常重要的照片预留了位置,其他的地方都根据现有图片进行板式设计,这就造成了版式有了巨大改动。

《大熊猫图志》的计划是做成中英文版,要向全世界的读者推广。

精雕细琢出精品

中英文版的排版要求很高,给英文部分预留了位置,这样,就把原来的单页成一页的排版改成了双页成一页。双页的优势是在将书平摊后,就像是一副大的图画,能带给读者更好的视觉体验。

但是考虑到这样的排版可能形成平摊开的两页中间部分被分割开来的情况,造成切分,影响读者视觉体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领导对此要求,必须保证质量。在反复沟通后,终于达成中间可放图但不能有人像或大熊猫图在中间的共识。

8 中国非遗和巴蜀文化引入

《大熊猫图志》的视觉设计准备中,其实并不全是熊猫元素,还引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诸多巴蜀文化元素。负责设计这本图志的书服家团队内部反复讨论,如何让《大熊猫图志》视觉更加丰富,但又不能喧宾夺主,后来突破性的解决是在设计内页的小封面时,引入中国剪纸、蜀绣、竹编、川西盆景的图片作为内部小封面的图片,这些图片主要选自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巴蜀文化中的代表性技术和艺术作品。

中国非遗和巴蜀文化引入

翻开这本厚重的《大熊猫图志》,读者可以看到,这本书中不仅有历史照片,也有很多关于大熊猫的图画和艺术作品。关于第三篇“环境”篇的那幅大熊猫盆景图《戏竹》,是考拉看看的张小军先生亲自向陈志贵先生约的创作作品。此外,各个民间艺术家创作的关于大熊猫的艺术品,也在《大熊猫图志》中有所呈现。

中国非遗和巴蜀文化引入《大熊猫图志》

《大熊猫图志》中与大熊猫有关的绘画作品,也精彩万分。大熊猫可以说是一个古今中外、男女老少都喜爱的萌物,画家们运用精湛的绘画技艺,描绘出姿态万千的“大熊猫”。

中国非遗和巴蜀文化引入《大熊猫图志》

翻开《大熊猫图志》,你会在折页上看到一幅“大熊猫栖息地水墨画百米长卷”,它是四川天娇大熊猫画院院长童昌信先生历时7年创作完成的大作,细细浏览,我们能看到163只形态各异的大熊猫在夹金山至九寨沟的栖息地间悠然自得、嬉戏玩耍。

中国非遗和巴蜀文化引入《大熊猫图志》

小朋友们也纷纷行动起来,用极具童心与想象力的稚嫩笔触描绘他们心目中的大熊猫。在他们的笔下,有的大熊猫脱离了传统的“黑白色”,披上了花衣裳,有的大熊猫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相结合,还有的大熊猫穿上了宇航服在太空中自由飞翔……

通过《大熊猫图志》,读者可以看到与大熊猫生活息息相关的风格迥异的各种图片,既有科学严谨的事件配图,也有引人入胜的栖息地风光,还有妙趣横生的可爱萌宝,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你将一步步走进大熊猫的家园。

9 隐藏定制版大熊猫表情包

经过书服家团队的精心设计,《大熊猫图志》整体风格偏简洁明快。不过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背后有诸多细节的调整。

《大熊猫图志》最初的设计版本想给读者一种水墨风的感觉,翻开书来,古色古香,墨竹于其间挺拔而立。原定的基调是墨色配合竹子的绿色,因为多数大熊猫都是黑白二色,白纸黑字,很容易确定主色调。但是又不能只有黑白二色,这样太过单调,那么竹子的绿色就成了首选。

一开始,每一章的基调都是绿色,只是绿得各不相同。但经反复沟通后,觉得大熊猫的世界应该是色彩丰富的,所以读者便能看到现在每一章颜色不一,但主色调还是绿色的《大熊猫图志》。

在色彩的选择上,每一种颜色都用了中国色,如第一篇章就使用了石绿以及深海绿作为搭配,而第二篇章则使用的是瀑布蓝以及樫鸟蓝……每一章都以两种中国色作为搭配,一深一浅,一浓一淡,犹如脚印一样一步步呈现在读者眼前,尽显中国风采。

大熊猫有漫长的进化历史,故而在一开始设计版面时,项目组想用古风装饰,包括想用蜀锦作为封面,在拉页的地方制作两道朱红色的大门形象,门上配以大熊猫纹饰的拉环,以及每一处篇章页都采用中国传统的手艺作品图片这些设想,最终经多方考虑,只采用了手艺作品图片的设想。

翻开《大熊猫图志》,读者可以看到许多章节前都有一张整版的图片,在图片选择上,我们做到了尽量贴合章节内容,为读者呈现出精彩绝伦的与大熊猫息息相关的图片。

隐藏定制版大熊猫表情包

图志中的一些趣味性图标也是由书服家的美工倾情绘制,比如每章中的每个知识点上方几乎都有一只带有圆圈的大熊猫头像,它们的姿态都是不同的,有吃竹笋的、有吹泡泡的、有头上顶着一朵花的、也有什么都不做的……这些小小的装饰使原本显得有些严肃的界面变得灵动,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们也可以数数这一系列的大熊猫头像到底有多少?

10 通过技术手段标示图片

对《大熊猫图志》中图片的说明,也经过了多次变化,才以现在的形式呈现出来。

一开始,项目组计划了三种图片说明方式,更倾向于一种简单的图题。这种图题仅仅叙述图片的名字,没有对图片的拍摄时间作标示。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要领导审阅《大熊猫图志》后表示,志书一定要规范,包括图志也是这样,不能留有遗憾,必须增加对图片拍摄时间的说明,这样才能反映图志的史实性,更加严谨。

通过技术手段标识图片

但是这并不容易,很多图片因时间久远而难以查明拍摄时间。在不懈努力之下,一部分图片经项目组工作人员逐一联系到供图者,查找到图片的具体拍摄时间;还有一部分图片的拍摄时间,通过负责设计的书服家团队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得以确定。

最终,《大熊猫图志》中图片的图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说明,能让读者一目了然。

正是对各种细节的反复打磨、精雕细琢,才成就了现在的《大熊猫图志》。

11 书名也是大师作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大熊猫图志》,其实有很多细节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像手绘的熊猫形象表情包,虽然个体很小,但是变换很多。 还有这本图志的书名,其实也是大师作品。

《大熊猫图志》主编、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反复推敲,书名究竟是用美术体还是手写体?《大熊猫图志》是庆祝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给全世界的一份礼物,熊猫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而如何体现中国元素?书名正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经过项目组反复讨论,最终决定用手写体。

可是什么人的书法作品可以用作书名呢?陈建春确定,邀请著名书法家杨频题写书名。

说到杨频,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说到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杨频为《大熊猫图志》题写书名

杨频曾在“爆款”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第三集里华丽登场。他出生于阆中解元乡,是阆中走出去的著名书法家,现为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研究员,也是故宫书法作品手工复制唯一一个“文物医生”。

据公开报道,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物的大宝库,“文物医生”有130多人。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古书画进行临摹复制。这个组10多名工作人员中,从事书法作品手工复制者,只有杨频一人。

项目组很快和杨频取得了联系,得知题写书名是为出版《大熊猫图志》,杨频欣然答应,很快他就创作了如今在书封上的书法作品。

杨频为《大熊猫图志》题写书名

仔细翻阅《大熊猫图志》,你会发现很多细节,这背后都是项目组成员的精心准备。

12 用图志向全世界问好

从古至今,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对历史进行记录的书籍,从《尚书》到《春秋》,再从《战国策》到《史记》……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大到国家,小到一个领域的细分类别。人们对读史总是乐此不疲,但即使是如此,每个人对于自己喜欢看的东西也总是有所侧重。

用图志向全世界问好

大部分史书的遣词造句都像是在叙述、论证,权威性和严谨性是有了,但趣味性总是少了那么一两分。它们不像散文那样春花秋月,也不像小说那样高潮迭起,而《大熊猫图志》则将科学性与文学性结合在一起,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用图志向全世界问好

《大熊猫图志》是全世界第一部记述大熊猫的图志,它综合反映了和大熊猫息息相关的一切,其中包括这一物种的起源、科研工作者对它们的救助和保护,以及通过大熊猫衍生出的文化等等。《大熊猫图志》致力于将大熊猫的保护历程以及文化传播做一次历史性的记录,以人文的眼光来看待这段历史,体现出人类对大熊猫以及自然万物的关怀。

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经过半年的辛勤付出,《大熊猫图志》终于在众多关注大熊猫的目光中与读者见面了。这本融入无数人心血的作品,以明白晓畅的优美语言,带领读者进入大熊猫的世界,感受人与熊猫和谐共处的美好,体悟科研工作者为大熊猫繁衍生息所做的不懈努力!

用图志向全世界问好

时值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之际,这本《大熊猫图志》无疑是献给大熊猫保护事业最好的礼物。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看到从八百万年前向我们走来的大熊猫的进化过程,了解大熊猫前世今生的故事,看到这一生灵与人类同行的细节……书中的文字经过反复打磨,就好像发酵多年的陈酒,散发出幽幽醇香;所记述的事件,经过众多专家的审核把关,极具科学性;跨越省界甚至国界的记录,更使这本图志拥有了广泛的视野。

艺术家专门为本书创作的大熊猫盆景

大熊猫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如果你喜欢大熊猫,那一定要读这本图志;如果你对大熊猫不甚了解,请你也来读这本图志,相信这全世界第一部《大熊猫图志》,将会让你满载而归!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大熊猫图志》项目组 考拉看看

执笔:孙晓雪 宁紫含 汪智昊 李柯薪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