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方志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市召开
2013年10月21-22日,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2013年新方志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方志基础理论与新编地方志政治部类的编修理论。来自全国方志界和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和修志工作者50余人参加会议,湖北省有关市以及武汉市各区县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30余人列席会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李富强出席会议并讲话,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崔永刚出席会议并代表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贾耀斌致辞,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文坤斗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分别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方志期刊指导处处长、《中国地方志》主编于伟平,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文坤斗,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舒炼主持。
李富强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政治部类是志书五大部类之一,因其政治性和政策性较强,把握困难,出现了一些影响志书质量的问题,全国地方志系统要认真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重视意识形态在政治部类编纂中的重要指导意义,认真总结首轮志书政治部类编纂的经验和教训。他强调要大力加强方志基础理论研究,要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为开展方志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推动地方志工作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科学健康发展。崔永刚在致辞中介绍了武汉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情况,以及武汉市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成绩。文坤斗在致辞中介绍了湖北省地方志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研讨会上,武汉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舒炼以《方志基础理论的“武汉思潮”——由“中国红”引起的争论和探索》为题发言,提出方志编纂可以“破界”地做,可以“合一”地做,可以“立体”地做的观点。他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地区乃至跨国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多,如方志继续“越境不书”,易造成因果不彰、要素不全,降低志书价值,故方志编纂可破界;志融史、史贯志,史志合一,才能把一方复杂的自然、社会、人文、历史和现实组成有机整体,故方志编纂应史志合一;方志编纂应注意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形成立体效应,以增强史志文献的流通空间和传播张力,故方志形式可以立体。他认为,方志将由单一走向综合、一元走向多元,方志应通过多种手段、多个途径由书斋走向社会、小众走向大众。他还认为,社会急剧变化,经济、科技、文化快速发展,方志基础理论创新空间巨大。多数与会者赞赏这种创新精神,肯定了“武汉思潮”对于创新方志基础理论的贡献。
专家学者就新编地方志的功能、编修规范、记述载体、方志学科建设、方志传播学的构建及新编地方志书政治部类的总体把握、记述方法、“政治”倾向、架构设计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省志编委副主任罗亚夫率队出席此次会议,并向会议提交了论文。分组讨论会上,罗亚夫就依法修志、方志馆定位以及与会论文《浅议文化强国战略下的地方志编修与利用》的写作背景、基本观点等作了发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