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市县动态>详细内容

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全省地方志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来源: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5-31 14:38:00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全省地方志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 吴志宏

(2018年5月30日)

ffc743cc233d4bb9be1e766b2c046bc4.jpg

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就信息工作向各位做个简单汇报,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7年以来,绵阳市地方志系统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志办的指导下,在信息工作中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努力采取积极措施,狠抓信息报送质量,不断提升信息工作的综合效能,较好地完成了全市地方志信息工作。

2017年,绵阳市志办向省志办及绵阳市委办、市府办报送信息共计50余条,“四川省地方志”官网头条采用15条,《巴蜀史志》全年刊登绵阳报送文章4篇。2018年第一季度向省志办报送各类信息27条,被省志办网站、“方志四川”公众号、《巴蜀史志》期刊共采用22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94e195b6f9c54a03ae5b14a062ccf007.jpg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绵阳市地方志系统干部职工在思想和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把学习成果逐步落实在工作行动上,逐步把握文化自信对方志文化传承创新、对地方志事业创新发展、对地方志意识形态属性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在地方志工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担当作为,有力推动了地方志系统信息宣传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是加强信息工作的目标管理,强化督促检查,保障信息工作顺利推进。2016年,绵阳市方志办向机关各科室及各县市区志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宣传信息工作的通知》,对信息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报送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把信息工作纳入地方志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进行检查考核,对信息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2017年9月,对各县市区贯彻落实《绵阳市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专项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宣传信息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各县市区志办围绕《规划》中关于宣传信息工作的要求落实情况,各志办宣传信息员队伍建设情况,宣传信息报送情况,是否发挥专兼职宣传信息员在宣传信息工作中收集、整理、撰写、报送信息的作用等情况。通过检查,进一步强化了各县市区志办对宣传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宣传信息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多形式开展信息工作交流合作,拓展信息资源的共享渠道。为拓展全市地方志信息资源的共享渠道,绵阳市方志办采取方志文化进社区、进乡镇、进机关、进高校等多种形式,与社会各界展开信息工作的交流与合作。2017年11月,到绵阳师范学院开展“方志文化进高校”活动,初步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双方以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为平台,开展地方民间文化信息交流,在信息资源共享上开展合作,努力在服务乡村振兴、保护农耕文明、推进村史馆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4月,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作《传承弘扬方志文化、大力推进年鉴工作》的专题授课。利用地方志进院所的契机,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档案馆开展初步交流合作,希望中物院档案馆在不涉密的情况下,给予更多的资料信息支持。

四是切实在信息数量、质量上下功夫,多管齐下提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经常督促和检查各县市区方志办、各园区综合办、各科按时间任务要求报送信息,确保报送信息有一定的数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大局、阶段重点工作、重要时节出题目、下任务,编发报送信息,保障方志信息的政治性、适用性、可读性,助推重点工作任务的开展,服务人民群众的方志文化需求;强化市方志办信息工作部门的协调服务,重要信息具体调研编辑,专业信息请专业人员进行编辑,就各县市区、各园区报送的信息按地方志意识形态属性提出的新要求、史志编辑的要求进行再编辑,切实提高上报信息的质量;建立严格的信息编发审核制度,实行科室领导、分管领导和单位一把手三级审签,对向上级机关报送及网上与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各类信息进行层层审核,切实把好信息的政治关、保密关、内容关和文字关,确保信息观点正确、真实可靠、行文规范、报送及时。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推送“方志文化”信息《保护文化地标 传承乡村文脉》;围绕绵阳科技城建设,我们推送“市情概览”信息《央视走进梓潼“两弹城”首次解密两弹元勋邓稼先手稿》;围绕绵阳市“三线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我们推送“市情概览”信息《绵阳市首批挂牌保护历史建筑:长虹121大楼》;重要时间点,我们推送“绵州史话”信息《盐亭“先蚕节”与华夏母亲嫘祖祭祀习俗》《梓潼“文昌祭祀”》《中国春社·雎水踩桥:现代版清明上河图》;“民俗文化”信息《古人过清明节,其实并不都“断魂”》《羌茶之乡北川:采摘新茶 祭祀茶神》;“影像绵阳”信息《感恩奋进 十年巨变》县城篇、乡镇篇、交通篇、北川篇、安州篇、平武篇;等等。

五是加强地方志系统信息员队伍建设,每个县市区地方志机构有专兼职信息员,各园区综合办有兼职信息员,鼓励绵阳市史志学会各理事积极撰写信息;召开地方志系统信息宣传工作会,对信息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信息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信息刊载平台建设,最大地保护信息员报送信息的积极性,除积极向省地方志办和绵阳市委办、市府办报送信息外,“绵阳地情网”发布各类工作动态、地情信息80余条,编发《地方志工作简报》8期,《史志天地》2期;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等媒体采用、发布地方志工作新闻信息20余篇;其较多的适用方志信息也助推了方志媒体平台建设,使地方志文化宣传再上新台阶。“方志绵阳”微信公众平台,2017年11月完成认证和栏目设计,12月投入试运行。试运行5个月以来,订阅数达到300多人,总阅读量达到4.5万多次。三台县方志办已开办三台地情网,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方志文化信息宣传与服务有声有色。江油市方志办开通“史志江油”微信公众平台,制作发送信息70多期,平台总用户数达到260多人。安州、梓潼、北川等县市区方志办依托当地党委、政府门户网站,全面系统地介绍县情区情及地方史志文化。

尽管我们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市州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覆盖面不够广泛,信息数量不够多;再编辑不够深入,信息质量不够高;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存在一定困难,信息化建设依托社会力量,向社会购买服务尚无实质性进展,等等。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学习兄弟市州的经验,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持方志文化自信,传承弘扬方志文化。

二是进一步提高信息质量,质量是信息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一方面要在广度上更广,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聚集和整合人才队伍力量,合作攻关。利用地方史志学会平台,发动地方史志专家、高等院校教授、博物馆工作者、报社资深记者等各方社会力量,与社会各界展开信息工作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地方史志信息工作覆盖更多人群。另一方面要在深度上进一步挖掘,充分利用绵阳市作为国家科技城,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地情资源丰富,地方志工作基础较好,进一步抓好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军民融合优势、高校聚集优势、名人资源优势、民族地区文化优势,优化信息选题,深度挖掘绵阳特有的“三线建设”科技城建设、军民融合、大禹嫘祖文昌李白文化、白马藏族文化、地震感恩文化等,让这些资料从志书中走出来变成“活”资料,更接地气。此外,在高度上,市方志办将进一步提高站位和大局意识,加强信息审核把关和对县市区信息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信息内容的代表性、启发性和可推广性,更好地为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贡献方志力量。

三是进一步完善严格相关考核制度,强化督促检查落实。今年6月份将举办绵阳全市地方志系统宣传信息工作座谈会,出台《绵阳市地方志系统宣传信息报送工作的考核办法》,强化信息收集、整理、撰写、报送工作。进一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四川省、绵阳市“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主线,切实推进依法治志,借助利用督促检查的手段,与省志办通报、表彰优秀通讯员等工作办法相衔接,调动全市地方志信息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推动信息工作。2018年,绵阳市方志办要求每一项重点工作结束,每一项重要成果问世,都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报告市政府,定期以《绵阳市地方志工作简报》的形式上网发布,并争取本地媒体予以宣传报道。并将持续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继续做好地方志网站和“方志绵阳”微信公众号建设,与各县市区志办合作,深入挖掘县市区地情文化资源,定期推出县市区史志文化专号专刊,利用新媒体持续宣传普及绵阳地方史志文化。

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