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市县动态>详细内容

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在全省地方志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材料

来源: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5-30 16:54:00 浏览次数: 【字体:

把脉需求 精准施策 让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热起来

—在全省地方志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高志刚

(2018年5月30日)

b5703b9c44be42b0a766b357cc58c005.jpg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地方志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负有不容忽视的重大历史责任。为担起这一使命,近年来,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以“传承文化基因,接续成都文脉”为己任,准确把握时代需求,创新开展各项工作,逐步建立起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志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以精准高效的服务扩大方志影响,提高方志声誉,增强方志自信,真正让地方志“走进千家万户,让‘冷’志‘热’起来;服务现实社会,让‘死’志‘活’起来”,受到成都市委、市政府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一、立足群众需求谋创新,让地方志在百姓中热起来

一是满足青少年亲手书写家乡历史的渴望,策划并主编成都市第一部也是全国首部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普及传播成都历史文化知识的图绘本《我的成都》。组建以在校师生为主的创作团队参与整个编纂过程,书中插图全部出自全市15所中小学的100多名学生之手,为青少年提供了亲身参与创造性宣传家乡厚重历史、书写家乡历史典故的宝贵机会,形成在熟悉家乡历史文化中创作,在创作中深化爱国爱家情怀的良性互动,各方反响热烈。2017年8月13日《我的成都》首发式暨插图展被人民网、新华网等2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此后,我办受邀录制“书香成都·悦行地铁”电视节目介绍该书及其编纂历程,并在地铁上反复播放。此外,该书还被市妇联选定为“成都市最美家庭”评选大会礼品书。截至目前,《我的成都》已发送全市中小学生和各界群众6000余册,各方需求仍源源不断,方志育人效果得到持续放大。

二是满足群众读懂成都真实历史的需要,按照“唯一性、首创性、影响力大、地方特色鲜明”的标准,编纂出版成都市第一部系统、权威、通俗介绍成都4500多年历史和人文知识的《成都精览》“口袋书”,方便群众随身携带阅读。该书突出“选材精粹、内容精彩、史实精准、语言精练”的特点,采用“横排门类”方式,以“条目式”“片段式”的形式来展现成都历史,读者可采取按照顺序读、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兴趣选读及分类阅读,每则内容按1-2分钟阅读时间设置,全面适应当今社会快节奏和群众难以集中时间阅读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该书出版后,已加印4次,累计送书3万余册。同时,根据成都国际交往多、涉港澳台群众多等需求,相继编纂出版《成都精览》繁体版。目前,该书的英文版已进入出版程序。

三是满足群众从新媒体获取地情信息的需求,打造数字方志馆、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网络宣传平台。于2017年7月9日建成全国首个基于云平台的数字方志馆,并在数字方志馆二期项目中专门开发了志书APP,方便受众通过手机终端随时随地在线浏览查阅最全面、最权威的成都地方志文献和影像、影音资料,为公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可移动的服务。目前已上传志书、年鉴等1105部,各类音视频资料698部,去年以来接待访客26825人次;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对此作跟踪报道。同时,我办以《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为试点,制作方志有声读物条目407条,每条时长2-3分钟,以说唱等形式,体现原汁原味的成都民俗特色,满足了广大群众从“看志”到“听志”的新要求。此外,我办还启动了“网络年鉴”“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签约“喜马拉雅”“今日头条”等平台实时推送方志节目。截至目前,“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点击量达18万,“今日头条”“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的地情栏目阅读量均已超过20余万。今年我办还拟推出“蜀都故事微电影系列”等产品,方便群众通过手机终端收看。各种为人民群众量身定制、喜闻乐见新型多媒体方志读物的陆续推出,逐步在网络上、人群中掀起一股“方志春风”。

c2e6517652dd4fccb44a089aa42051b0.jpg

二、着眼学术研究求提升,让地方志在学术界热起来

一是着力打造巴蜀文化研究资料宝库,在系统整理《成都历代旧志》29种、16册、900万字的基础上,集成编纂整理《蜀藏》全套800册,分经学、文学等12个类别,共2亿多字,全面汇集巴蜀历代珍稀文献;克服语言、技术等难关,参照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的手抄本,采用电子挖填技术,从原刻本中选取字样,对目前唯一传世、现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海内外孤本——明·天启《成都府志》紧急抢救,最终形成全球最完整的版本;系统收集整理清末到民国时期编纂的巴蜀乡土志,新编《巴蜀珍稀乡土志汇刊》28册;汇集方志经典名著《华阳国志》历代珍稀版本24种,编纂出版《<华阳国志>珍本汇刊》;同期网罗一百多年来知名大家研究《华阳国志》成果,刊行《百年<华阳国志>研究论集》。一系列集成性、系统性旧志文献整理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成都地方志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学术界普遍认为研究巴蜀文化将绕不开成都地方志,离不开成都地方志成果。此外,我办还编纂《成都概览·书香成都》,应邀赠送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美国8所著名高校,进一步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学术界宣传成都地方志,弘扬天府文化。

二是着力打造学术研究重要平台,利用地方志学会平台,坚持以课题项目、资金保障为牵引,汇聚省内外历史、文化、城建、规划等行业知名专家学者,组成高水平研究团队。与四川大学联合承办中国“一带一路”研究暨西南历史地理学术峰会,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学者葛剑雄等全国知名院校、科研院所11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动员和组织干部职工撰写《围绕国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创新地方志工作》《拓展功能 突出特色 扎实做好地方志通讯工作》《文化传承下方志馆的功能与定位—以成都为例》《统编统纂,二轮成都市志编纂创新探索》《地方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路径与方法初探——以成都市地志办工作为例》等论文参加全国性会议并作大会主题或小组讨论发言。我办还积极申报并成功承研国家级课题《人文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此次课题招选,我办是全国唯一一家中选的地方志机构,其他中选单位为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和武汉大学。课题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新华网、中国网、凤凰网等十余家媒体进行持续报道并予以高度评价。时任成都市政府分管领导、常务副市长朱志宏两次作出肯定性批示。通过课题研究,将进一步培养和提升我办干部职工的课题研究能力。上述措施,使我办与全国知名专家建立了联系,也使地方志成了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我办也成为了方志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是着力成为驻蓉高校合作伙伴,加强与驻蓉高校、科研院所的课题开发、人才培训、学生实习和方志图书展示等合作。与四川大学历史地理所联手整合海内外资源,编纂《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水经注>珍稀文献集成》《巴蜀古旧地图集》;系统挖掘、多方收集流失日本的巴蜀稀见地方志,编纂《日本藏巴蜀珍稀文献汇刊》,为成都加强对外交流,融入“一带一路”提供了史料支撑和历史智慧。2017年与成都大学合作举办首届全市地方志系统业务培训班,邀请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安介生、巴兆祥、李勇先、朱士光、方铁等著名专家教授为全市地方志系统干部集中授课,拓展全市地方志系统干部职工的全球视野。今年的全市地方志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班目前正在电子科技大学进行。通过这些合作,我办赢得了驻蓉高校的信任,被视为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三、围绕中心工作创精品,让地方志在党政机关热起来

一是撰写精品资政论文。组织专家开展“北城改造”“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调研、打造历史文化古镇咨询等活动,先后形成了《成都“北改”工程注入文化之魂的思考》《“水旱从人”话天府》《“北改”范围内的成都历史文化元素》《拟建“蜀城”特色文化的思考》等一系列成果,为城市建设注入历史智慧和人文精神底蕴。其中《“水旱从人”话天府》等研究成果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作出多次批示和指示,相关意见建议已在城市建设中得到运用。此外,我办还主动服务“成都全球财富论坛”筹备工作,组织修志专家为财富论坛有关服务人员做《从南北中轴和环城锦江看成都的历史与文化》专题讲座,受到组委会高度肯定。积极参与成都天府新区文态布局,组织专家反复论证、撰写提交的资政论文受到时任市委常委、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书记刘仆的充分肯定。如今,科学合理保护文态元素的建议已在成都建设公园城市中采用。

二是开办精品廉政栏目。与成都市纪委合作在市纪委、监察局门户网站——“廉洁成都”和成都市地方志门户网站开设“廉说蓉城”专栏,发掘成都历史上灿若星辰的清官廉吏——文翁、诸葛亮、乔璧星、第五伦、赵抃等为数众多、脍炙人口的典故,编纂成都历史上廉官能吏务实建功、为民立德、清廉树品的故事;讲述“戒石铭”“三绝碑”“德政录”所镌刻、并形成成都地域特色的廉政文化传统;制作《历史上的成都廉官》等影视片在成都电视台播放。去年,还与成都人民广播电台合作举行了《廉说蓉城》开播仪式,在新闻频率FM99.8定时播放,受到社会公众广泛好评,中纪委、监察部网站2次刊文肯定,先后获得省纪委领导的肯定和市纪委书记王川红的肯定性批示。

三是开发精品教育课程。全国首创研发出针对党政机关新进人员以传承成都数千年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精品课程。走进“2017年成都市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和“军转干部培训班”,为全市800余名新进公务员、1700余名军转干部展现了巴蜀文明的灿烂辉煌与成都地域文化的独特气质与魅力,反响热烈。成都市国家公务员培训中心(成都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已与我办签订合作协议,未来3年我办将持续为全市新录用公务员、军转干部培训授课,为他们了解成都,增强文化自信,弘扬天府文化上好第一课。

四是助力精品市情展览。2015年在市政府办公厅的统一安排下,我办首开全国地方志机构参与总策划市情“门面”先例,精心编纂成都几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精髓,拟定建设总方案,现建成的市情陈列室以120平方米的面积浓缩成都近3000年的历史文化成就,使中外嘉宾洽谈合作项目前在市情陈列室一眼看尽成都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就,时任市长唐良智专程视察新建成的市情陈列室并给予充分肯定。

此外,我办还突破方志馆仅用于展藏志书的传统观念,突出方志馆服务社会大众、服务学术研究、服务党委政府的集成性,按照“小题大做、旧题新做;虚实相融、厚重现代;立体多样、体验互动”的理念建设成都方志馆(过渡馆)。充分利用声光电等技术,实现多样检索、多屏比较等服务社会大众八大功能,同期采用全国最先进最成熟的“Interlib图书馆区域集群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成都方志馆资料库,库藏省内外志书、年鉴、地情书籍等共22大类,6000余种,10万余册,服务学术研究。同时积极加强地情资源开发和资政研究,服务党委政府决策。自2017年6月开馆以来,已接待北京、广东、陕西等省市自治区地方志系统及社会各界预约参观人员30余批次、2300余人次参观,受到行业内外广泛好评。2017年5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冀祥德在参观成都方志馆后赞誉“成都方志人,敢为天下先”。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的方志文化需求,我办正积极推进成都方志馆新馆选址工作。我办还注重加强与全国各新闻媒体的联系。目前,新华网、封面新闻、四川广电网络等媒体主动上门询求与我办合作。我办《成都市地方志资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新闻发布会拟于6月1日举行,此举将进一步宣传和助推成都地方志工作的影响力。同时,我办还注重统筹宣传各区(市)县地方志工作的特色亮点,形成热点集群,实现规模效应,逐步构建起市县两级“一体共进”的方志传播新格局。

来源: 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