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市县动态>详细内容

成都市召开2017年地方志工作会议

来源:成都市志办 发布时间:2017-06-29 16:21: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7年6月23日,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省十一次、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要求,学习贯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冀祥德来蓉讲话精神。会议总结了近年来的工作,认为全市地方志工作符合省、市党代会精神,成都市地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高志刚同志做工作报告,对未来全市地方志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思考和要求:

3.jpg

一、深度思考,前瞻研究志鉴编纂工作。

一是从编纂组织领导上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区(市)县领导和各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如何改进修志时搭建的领导班子,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如何进一步优化配备修志队伍、承担起修志任务。二是从编纂顶层设计上思考,如何精确把握志稿特色,特别是对各篇各卷如何体现成都该项工作的特点、突出发展的重点、攻克的难点等问题。三是从编纂质量管理上思考,如何将志书的质量管理向编纂工作两头延伸,如何实现编纂质量“可回溯、可倒查”。四是从编纂资料收集上思考,如何优化网上资料采集系统,如何扩大资料年报单位的覆盖面;如何增加资料年报单位报送资料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报送资料的质量;如何整理分类海量资料以及鉴别剔除垃圾资料。五是从年鉴编纂体现特点上思考,如何提高年鉴编纂的规范性;如何保证社会组织所收集资料的权威性,客观性;如何改进编纂体例体现年鉴工具性、权威性、年度性。

二、立足实际,创新探索方志馆建设。

一是进一步找准方志馆的独特功能及定位。应从与博物馆等其他专业馆的区别找到方志馆的唯一性和不可或缺性,进一步思考如何开发和拓展成都方志馆的功能,从满足市民需求出发进行方志馆的“供给侧改革”。二是进一步探讨我们要建成一个怎样的数字方志馆。认真分析数字方志馆一二期的薄弱环节,研究如何按照“检索历史、感知现实、预测未来”的总目标。区(市)县也要研究如何加大“数字方志馆”建设力度,2020年实现和市数字方志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三、有益公众,针对挖掘地情文献开发工作。

应挖掘出“有益于时代”“有益于人民”的精华,进而形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读物。一是从时代的高度发掘出既对今天有益而又符合历史演变逻辑的精华。二是从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高度挖出有价值的真东西。三是从传播学的高度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读物。四是从熟悉业务、具备史识的高度出精品读物。

四、创生转化,凝心聚力找准事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站高谋远,做好顶层设计。必须树立整体设计的自觉意识,站在时代的高度全方位研究工作,谋划工作,尝试研究“2025方志事业远景规划”。二是问题导向,突出课题引领。市本级要通过做好“一题一案”带动具体工作,即通过全力做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委员会中国文化传播中心国家级课题“人文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以及市政协提案“世纪成都社会记忆信息系统”带动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区(市)县要积极申报并做好省市课题。三是统合聚力,打造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众手修志成鉴”的有效机制。四是接续奋斗,拓展方志功能。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断创新和拓展地方志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社会大众的功能。五是多措并举,加强队伍建设。一要造就学习型干部队伍,二要推行精细化管理,三要培养优良品质,树立“仙人掌”精神。

会议由成都市地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家球同志主持,金牛、武侯、崇州志办主任进行了交流发言。市级有关部门分管地方志工作领导、区(市)县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主要负责同志共计150余人参加会议。

来源: 成都市志办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