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市县动态>详细内容

推动达州地方志事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达州市召开2021年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

来源:达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发布时间:2021-04-15 08:26:57 浏览次数: 【字体:

2021年4月13日上午,达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召开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0年全市地方志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工作。达州市志办副主任粟旭主持会议,7个县(市、区)和高新区地方志工作负责人、市志办各科室全体同志参加会议。会上,粟旭领学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7个县(市、区)就2020年特色亮点工作作交流发言,市志办主任杜成英作主题报告,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超出席会议并讲话。

6068e991115d4483bb69d8ce16b99014.png

会议指出,2020年是挑战巨大、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地方志工作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从“暂停”到“重启”,再到“加速”,克服超乎想象的困难,取得好于预期的成绩,开创了达州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赢得了省志办的多项表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会议总结回顾了2020年全市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狠抓志鉴质量提升,主责主业成效显著。“两全目标”圆满完成,四部县级年鉴荣获四川省第十九次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三等奖,《渠县乡镇简志》获志书类二等奖,大竹县农业志(1911—2014)》获三等奖。

二是深挖地情文化资源,收获丰硕编纂成果。市志办开展达州老城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工作,采编《达城旧八景》专题文章8篇、其他史志文章10余篇。7个县(市、区)编纂各类地情资料百余部(篇)。大竹县编纂出版《大竹千年大事概览》《大竹廉吏》《大竹改革纪事画册》;宣汉县编纂出版《巴人民俗图志》、初纂《土家族志》,开江县编纂《开江古县志集全》,万源市编纂出版《诗画万源》。

三是践行“三个服务”理念,主动彰显方志价值。市志办为市巴文化研究院筹建、全国巴文化高地建设、达川区三里坪巴文化“两馆一街”建设提供智力、人力、文献支撑。大竹县志办积极撰写资政报告,以方志视角为旅游业、乡村振兴、乡镇机构改革及建制调整等建言献策,被确定为大竹县招商引资八大产业链工作组成员。通川区志办积极参与老旧楼院改造、农贸市场改建、神剑园二期建设和“品质通川、有礼之城”打造,将方志文化嵌入其中。开江县志办深入参与《中国影像方志•开江篇》拍摄。渠县志办积极参与文峰山景区和城坝遗址博物馆建设。万源市志办积极参与红色文化宣讲、红色景区规划设计,深度发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宣汉县志办在达州巴文化高地建设上主动发声,深挖巴文化地情资源,参与策划“让世界看见巴文化”电视访谈。达川区志办积极参与钢琴博物馆建设和巴文化特色街路建设。全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在抓好志鉴编纂主责主业的同时,认真践行“三个服务”理念,有效开展资政辅治服务,各有特色,亮点纷呈。

四是加强方志文化宣传,深化教化育人功能。创办“方志达州”微信公众号,2020年共刊发图文信息119条。开展方志文化“六进”活动,使地方志编修成果的应用由封闭、被动,转变为主动、开放、互动。信息报送、省级采用取得历史性突破,被省志办“工作简报”“方志四川”“巴蜀史志”“省情网”等媒体采用地情28篇、信息154条,在全省位居前列。

会议强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新征程的第一年。欣逢盛世,百舸争流,催人奋进。全市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紧紧围绕“双城圈”“示范区”建设和 “创副”战略,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存史修志与开发利用并举,全面提升依法治志、志鉴编纂、资政辅治、教化育人水平,推动达州地方志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会议对2021全市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7个方面的重点要求。

一是谋好地方志“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立足新时代地方志转型升级新定位新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十四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

二是做精年鉴编纂。认真贯彻省志办《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努力打造“堪存堪鉴”的精品良鉴。

三是做深地情发掘整理。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做好各种地情文献的研究、分类、整理和归档工作,发挥好科学决策的地情库作用。

四是做亮资政辅治服务。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巨大的历史智慧,方志部门要注重研究分析,积极主动参与到当地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中去,围绕乡村振兴、文化强省、基层治理、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等重大任务,努力推出高水平的信息咨询、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

五是做特教化育人。坚持以“为党和国家立心、为伟大时代立传、为社会明德立德、为国家传声立言”为己任,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巴蜀文化宣传弘扬,集合本地实际,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加强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组织、文化、教育、统计等部门的沟通合作,持续努力推进方志“六进”活动。

六是做强信息宣传工作。当前,地方志事业正值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紧随时代发展,综合运用传统纸媒期刊、电视电台和现代网络媒体,不断推出高质量、影响大的史志文章、音视频,传播方志文化,展示方志人风采,宣传方志事业发展成果,营造全社会重志、读志、用志的浓厚氛围。

七是做实年度大事记辑录。各地要建立大事记每日辑录机制,丰富“大事”载体,资料收集要不限于文字资料,图片、音频、视频也应作为采集重点,同时更要注重记录“大事”来源,方便后期“大事”溯源工作,让日常工作能更好为方志服务。

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李超对全市方志系统给予“成绩突出进步大,思路清晰干劲大”的充分肯定,并代表市政府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

一要顺应时代与时俱进。方志工作者,既要有埋头看路、潜心问道的情怀,也要有仰望星空、顺势前行的视野。地方志工作机构不仅要当好志书“编辑部”“ 保管员”,更要成为区域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指挥塔,成为聚集方志文化爱好者的活动家园,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成为新时代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捍卫者。

二要强化质量精品意识。要坚持静心、细心、耐心干事业,追求精品、追求卓越、追求完美。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不能敷衍应付,当“差不多先生”。著述性是志鉴质量的核心和灵魂。要学习古人修志“无一语不出于己”的执着,在增强著述性上下大工夫、下苦功夫,提升志鉴成果史料价值和可读性。

三要强化修志为用理念。一个人懂得历史是最基本的素质。方志来源于人民,理应反哺于人民。要胸怀“大志”,立足时代,自觉践行“三个服务”理念,以资政报告、地情读物、方志讲堂,以及网站、新媒体、期刊、信息简报等为载体,发挥好地方志“智库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达州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撑。

来源: 达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供稿
终审:杨帆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