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市县动态>详细内容

攀枝花市仁和区迤沙拉村史馆 一部民族发展变迁史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地方志工作事务中心供稿 发布时间:2020-11-12 16:54:57 浏览次数: 【字体:

迤沙拉村是四川省最大的俚濮彝族聚居村寨,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情。为了记录历史变迁历程、展示民族文化内涵,2018年10月,在攀枝花市地方志办公室、仁和区地方志工作事务中心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成了迤沙拉村史馆。

3596368325ee4b509c03e2cc05f9d7ab.png

村史馆的建立,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感恩先贤,还可以激发大家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自建成以来,接待了来自国内外的3万余名游客参观访问,成为了解迤沙拉村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瑰宝的一扇窗户,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帮助村民留住“乡愁”。

e00feed36cc54624900b7c58edff2f97.png

迤沙拉村史馆是了解迤沙拉俚濮彝族历史、展示民俗风情、传承本土文化的综合性体验馆,展馆由历史文化展厅、乡贤文化展厅、非遗文化展厅三个展厅和一个农事体验广场组成,所陈列的230多件展品主要为在迤沙拉村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老物件”,部分是当地村民捐赠,部分从四处征集。全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文物、视频影像等载体,生动展示了迤沙拉村的沧桑历史、发展轨迹、建设成果。这里的每一个“老物件”,都镌刻着岁月印记、带着先辈们的温度和一个村落的文化记忆,展现着俚濮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底蕴,成为迤沙拉新一代村民的精神原乡。

7e2b3cd19c404a06989eec140c47ddd5.png

在历史文化展厅,墙面上详细记录了迤沙拉作为汉彝融合的独特村寨主要经历的两大历史时期。一是三国时的诸葛亮平定“南中之乱”,二是明朝时的“洪武平滇”,两大历史事件促成了迤沙拉文化既具有彝族自己的特色,也融入了西蜀文化、江南文化的优秀因子。经过后来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集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马帮文化、建筑文化为一体独特的迤沙拉文化。

c9262cd70710499695eb6dabcd28fc00.png

在乡贤文化展厅,迤沙拉村寨里的四大家族形成的乡贤文化,都静静地整齐地躺在玻璃展柜的几本专著和几张光盘里。张家的酒坛子,是指张家有极高的酿酒技术,可以用玉米、大米等粮食酿造极纯正的白酒;毛家的笔杆子,是指毛家人有文化,文笔较好,村子上写对联、看黄道吉日等都由毛家人执笔;起家的车轮子,是指起家人头脑灵活,做事情、想问题转得很快,善于经商做生意;纳家的包谷子,是指纳家人勤于耕作, 善于从事农业生产。

0f527ad226cb4bad8daedb39452bb5cd.png

在非遗文化展厅,通过一个个老物件,你似乎可以触摸到迤沙拉历史文化的变迁,聆听到撼人心魄的谈经古乐,欣赏到先民手摇毕摩铃祭祀山神龙王的羊皮鼓舞,感受到俚濮彝族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品尝到俚濮人特有的菜系——九大碗。

e7ec56d4ad2547c993682081267db67a.png

谈经古乐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宫廷音乐,以古老的宫廷音乐为主体,融入当地彝族的唱词唱腔和民族文化演化形成;羊皮鼓舞源于先民祭祀山神、龙王,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迤沙拉服饰融合了彝汉文化,妇女盛大节日穿着的服饰,色彩斑斓,华美富丽,做工考究;俚濮九大碗,菜系中有36种菜式变化,但桌上只摆九种,针对不同的事摆不同的菜品。

如今,迤沙拉村史馆不仅是当地历史文化根脉、生产力发展、生活习惯演变的记述,也是彝家独有的民族特色和生活美学展现,更是让当地村民产生认同共鸣和情感共融的载体。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在农村,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但良好的家风、村风、民风不能丢,只有一代代传承下去,方能留住乡愁,并在乡愁中获得前行的力量。

来源: 攀枝花市仁和区地方志工作事务中心供稿
终审:杨帆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