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市县动态>详细内容

【市州动态】达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深入宣汉县马渡关镇调研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01 22:20:44 浏览次数: 【字体:

马渡关楼

为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关于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 》,2020年10月29日,达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杜成英带队到宣汉县马渡关镇调研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2019年10月21日,四川省地方志办制定印发《关于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

马渡关因三国名将张飞骑马夜渡沙溪河得名,历为川东古镇、名镇,古为巴蜀北出盆地进达中原之通衢, 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厚。 马渡关于 东汉建安十八年得名,公元750年置阆英县,置县达217年。 马渡关 是川东民歌重要发源地,男女老少皆能随见而作、随口而歌,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川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川东民歌之乡”殊荣,是世界名曲《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故乡、巴山歌《苏二姐》发源地。 马渡关荔枝古道还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预备名录。

马渡关沙溪河(图片来源:《马渡有条沙溪河,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康定情歌》

宣汉民歌《苏二姐》

马渡关荔枝道(冉奎 摄)

调研组一行实地调研马渡梯田、李依若故居、刘家大院、雷家坪“工字楼”、马渡关楼、小寨子古山城遗址等,观赏“抬工号子”等民歌表演,听取了宣汉县地方志编纂中心主任冉奎关于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

马渡梯田(黎凯 摄)

《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故居指路牌(蓬州闲士 摄)

《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故居(谢兴双 摄)

2020年10月29日,杜成英一行在宣汉县马渡关镇刘家大院调研(黎凯 摄)

2020年10月29日,杜成英一行在宣汉县马渡关镇雷家坪“工”字楼调研(黎凯 摄)

“抬工号子”民歌表演(黎凯 摄)

马渡关镇乡亲即兴唱民歌(黎凯 摄)

杜成英对宣汉县地方志编纂中心相关工作及 马 渡关镇地情文化发掘成果给予 充分肯定。 她说,马渡关镇文化厚重、神韵天成,发掘方志文化地上有“米”、地下有“料”,大有可为。 在马渡关镇探索地方志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更具典型意义。 宣汉县地方志编纂中心认真落实省地志办《关于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见》,主动作为,创新进取,找到了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契合点,工作富有成效。 编辑出版《巴人民俗图志》《宣汉土家族志》《宣汉县乡镇简志》,积极发掘马渡关镇地情文化,参与策划“让世界看见巴文化”电视访谈,冉奎同志亲自考证撰写《 蜀道之荔枝古道 犹记当年妃子笑— 宣汉段荔枝道初考 》 《 世间女子任我爱 世间男子任你求—〈 康定情歌 〉作者李依若考证 》 等地情文章。 这些工作凸显了地方志事业新时期转型发展特点,为达州巴文化高地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累了经验,贡献了智慧。

《蜀道之荔枝古道 犹记当年妃子笑—宣汉段荔枝道初考》,发表于《巴蜀史志》2018年第5期

调研中,杜成英还强调指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在即,乡村振兴正当其时。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方志文化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根”文化,是让乡民看得见山水、听得见乡音、记得住乡愁的“最强音”,方志人应当成为乡村振兴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全面融入到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去。

要提高政治站位。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作为政治任务,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地方志工作重要职责,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推动,落实工作责任。

要积极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地方志部门编纂优势,主动谋划,主动融入,主抓落实,积极同相关部门联系对接,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决策制定、规划编制、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要因地制宜施策。充分发挥好方志文化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铸魂聚心”作用,勇敢探索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既要立体化布局,又要差异化实施,深挖当地地情文化、特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创新。充分认清乡村振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贡献方志力量。

宣汉县马渡关镇乡亲演唱当地民歌(潘认若 摄)

扩展阅读:世界名曲《康定情歌》作者故乡——宣汉县马渡关镇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达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