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市县动态>详细内容

【文化传播】攀枝花市东区绵阳市安州区等地积极开展史志七进活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5-27 14:48:49 浏览次数: 【字体:

攀枝花市东区

在政府办公区域设立史志图书角

 近日,攀枝花市东区地方志编纂中心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功能,在实地调研、沟通协调的基础上,推动在区政府办公区域、辖区街道办事处创新设立“史志图书角”,让来政府办事的人民群众可以通过阅读史志书籍了解东区历史文化。

图片

图片

 目前,东区政府办公区域“史志图书角”已投入使用。下一步,将逐步在各街道办事处设立“史志图书角”,让史志成果惠及辖区群众。

(攀枝花市东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绵阳市安州区地方志办

到民生村村史馆调研

 5月22日,绵阳市安州区地方志办公室前往黄土镇民生村调研村史馆建设。

图片

 民生村支部书记苏军对民生村村史馆作了详细介绍,他表示,这座村史馆是集全村之力因地制宜、博采众长精心打造而成。为全面、准确展示民生村历史变迁,村两委通过走访老同志、采集村民口述、查阅历史资料等方式大量收集民生村历史沿革、村容村貌、民俗风情、农村基层治理变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资料,并认真梳理、筛选、认证。村史馆建设选址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固定资产,使闲产不闲,发挥出最大效用。同时,村史馆建设还受到村民大力支持,馆内许多展陈来自村民自愿捐赠的老物件、老照片。

 调研组一行认真观看了馆内展陈的图片、文字说明、实物档案,详细了解了村史馆使用和管理情况,对民生村村史馆充分挖掘乡土文化、激发村民情感认同、滋养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给予肯定,并指出民生村应继续提升村史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绵阳市安州区地方志办公室)

青川县政协主席杨政国

调研县档案馆史志阅览室

 5月21日,青川县政协主席杨政国前往青川县档案馆调研史志阅览室。青川县委党史研究室(青川县地方志编纂中心)副主任梁琦林、县档案馆馆长马建华陪同调研。

图片

 杨政国查看了阅览室陈列,翻阅了部分史志书籍,并询问了阅览室使用情况。梁琦林就查阅人数、使用频次、书籍收藏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

 杨政国指出,史志阅览室不仅要建好,更要利用好。一是用活藏书,让史志书籍从幕后走向大众,成为青川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二是用活渠道,将青川的党史、地方志文献以史志阅览室为渠径推介出去,成为展示青川的重要窗口。三是用活联动,青川县委党史研究室(青川县地方志编纂中心)、县档案馆要加强与政协的合作,联动开展活动,通过联合举办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等方式,充分发挥史志阅览室效用。

(青川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乐山市五通桥区金山镇

先家村村史馆建成开馆

 5月20日,乐山市五通桥区金山镇先家村村史馆正式开馆,五通桥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王海志出席仪式并讲话,随后与金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先家村党组织负责人共同为先家村村史馆开馆揭牌。

图片

 王海志指出,村史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更是传承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平台。希望先家村能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村史馆文化阵地作用,使村史馆真正成为传承农耕文化、留住乡愁、凝聚人心、引导群众向上向善的阵地。要深入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对群众持续开展村情、民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物心俱丰、美丽宜居的空间。要继续深挖村史,加强传承弘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使村史挖掘的过程成为全体村民共同参与文化振兴的过程,以优秀的乡村文化提振农村精气神,孕育乡村好风尚。

图片

 先家村村史馆利用原桐麻村(已合并到先家村)村委会办公用房改建而成,建筑面积226平方米,展馆面积1666平方米,结合该村历史、人物、民俗风情、产业发展等内容进行设计,分序言概况、境域区划、体制沿革、大事记、脱贫攻坚、村域文化6个篇章。村史馆以翔实的史料、实物展陈,辅以高科技声光电,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先家村历史人文美、特色田园美、古风古韵美、家风家教美,走进馆内,仿佛步入了时光隧道,一览先家村近百年的历史发展变迁。

图片

 五通桥区相关部门领导、区书法家协会领导,金山镇党委政府部分班子成员、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先家村村组干部、村民代表、退休老干部、村企业负责人、乡贤等参加开馆仪式并参观村史馆。

(乐山市五通桥区地方志办公室)

通江县地方志办开展方志进军营活动

 5月22日,2024年“通江方志进军营”活动在通江县民兵应急训练基地举行。

图片

通江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熊洁以《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题,以“通江县历史上历次军事斗争取得的重大贡献和积极意义”为中心,围绕“通江县历史上八次大规模军事斗争”“通江县历史上九大系列军事人物”“通江县历史上历次军事斗争取得的十大积极贡献”3个方面,给全体学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地方军事课。同时,勉励全体学员进一步坚定信念,听党指挥,勇于冲锋在前,不惜流血流汗,为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绝对安全努力发挥好生力军、突击队作用。

图片

 活动中,通江县地方志办分别向县人武部、县民兵应急训练基地、县民兵应急连、乡镇专武干部代表赠送《巴中市志》《通江县志》《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志》《通江年鉴》等志鉴书籍20余册。

图片

 县人武部官兵、县民兵应急训练基地工作人员、县民兵应急连官兵、乡镇专武干部及县地方志办、县地情资料信息中心有关领导及干部150余人参加活动。

(通江县地方志办公室)

资阳市雁江区“三个结合”

积极提升史志“七进”活动成效

 近年来,资阳市雁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挖地方史志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三个结合”提升史志“七进”活动成效,以实际行动为雁江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史志“七进”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专题学。以“雁江青年大讲坛”为引领、党校主体班次为支撑、行业领域培训为补充,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班,融入史志“七进”主题,引导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深刻领悟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同时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采取学习班、宣讲会等形式,互促互学、提标扩能,增强实效性、针对性。

 史志“七进”与“四史”相结合常态学。突出党史重点,统筹推进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合贯通轮训学,围绕雁江重要时期的“历史事件”“革命人物”“红色经典”等,把“沉睡”在雁江档案里的英雄人物编写成故事进行宣讲,并建成川南剿匪资阳战斗记忆馆等教育基地,增强人民群众对雁江历史的体验感、归属感。

 史志“七进”与红色资源相结合现场学。依托余国祯故居、邵子南故居、曹荻秋故居等23处红色资源,在清明节、建党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前往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推出《雁江红色地图》、6条红色研学游线路,并与资阳中学、伍隍中学等10所中小学牵手,让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从红色资源中感动一阵子、铭记一辈子。

(资阳市雁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攀枝花市东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绵阳市安州区地方志办公室 青川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乐山市五通桥区地方志办公室 通江县地方志办公室 资阳市雁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