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修志体会>详细内容

【方志文苑】汪毅和他的《我与地方志二十年》‖李果

作者:李 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13 17:52:11 浏览次数: 【字体:

汪毅和他的《我与地方志二十年》

李 果

汪毅先生是一个宽阔的人,一如他在《我与地方志二十年》一书中所展示的大千世界一样。

《我与地方志二十年》 汪毅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编

生如逆旅。

对旅程而言,难得的是看清楚路标;对生命而言,有幸的是感悟到厚度。这让我回忆起在我与汪毅先生十余载的接触中,印象特别深的,当属难得的“三面”之缘。

初识汪毅先生,是在很严肃的场合,因工作上的关系,我们一行到永兴巷机关去办理一些事务,在省地方志编委的大楼里,第一次看到汪毅先生。他中等身材,戴着一副眼镜,文文静静的样子,讨论编纂上的一些业务时,说话声音很轻很柔,语速适中,斯斯文文的感觉,往往话并不多,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即使有薄薄镜片的阻隔,依然显得异常专注和有神,让人不自觉地要随着他的想法去思考和倾听。后来,虽然又因着同事的原因,前前后后有几面之缘,但始终因为上下级的缘故没能有机会深交,在脑海深处,那时的汪毅先生,就是一副儒雅的形象,契合了我想象中传统文人的所应该具有的一系列符号特征。

汪毅书法:志道。志释义:文字记录;道释义:从头开始行走,方向也

后来,则是在很市井的街面,竟然有缘能和汪毅先生有一次难得的邂逅。当时,我们尚在省社科院办公,中午便时常在大院门口的一家大碗面面馆叫上一碗豌豆干杂面,多淋些红油,再加上点老板临时用盐水浸泡后配送的一些白菜叶,便算是一顿美味的午餐。那日,小面馆生意甚好,我正坐在面馆门口等待老板叫到我的号签,突然就发现面前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准备付钱,仔细一看,正是汪毅先生,赶忙上前招呼,几句寒暄后,才知他是到省社科院办事,顺便就在院门口吃饭。当时的汪毅先生,系《巴蜀史志》杂志负责人,但日常生活居然也随意得一碗面条就能凑合,还不断鼓励我多多撰写文章投稿。那一次的见面,时间很短,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突然发觉,原来汪毅先生竟然是如此质朴的人,言谈间和善得就像邻家大哥哥,他对自己的生活要求不高,但对于我们这些后学确是十分的爱护和关心。

2021年5月19日,汪毅应邀与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的在职同志讨论“方志情怀”

后来,慢慢有机会接触到《中华文化论坛》《文史杂志》等核心和知名刊物,不断读到汪毅先生的很多文章,才知他在从事地方志工作之前,曾是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馆长,更是我省大千文化艺术有相当影响的研究者。作为一级文学创作员,他的诸多成果脍炙人口、多受好评,但平时却很少听他说起,所谓“静水流深”,其概莫如此吧。

做编辑的日子里,岁月静好而平淡,但却能在字里行间,特别真实地感受到时光一点点倏忽流逝的痕迹,以至于听说汪毅先生退休的消息,竟然还觉得有点不敢相信。当时汪毅先生已晋升为副巡视员,平常偶尔见面,我们尊称他一声“汪巡”,他却依然总是一副笑眯眯的和蔼的样子,言语一如过往慢条斯理,嘘寒问暖,一点儿没有领导的架子。现在突然得知他就要离开坚持了二十载的岗位,心下确实感觉到有些吃惊,竟会怅然间隐隐生发出若有所失的的味道,估计这下见面可能就有些难了。但是没想到机缘凑合,2017年秋,我随队前往齐齐哈尔市参加中指办举办的首届年鉴论坛,一路昏昏欲睡,没想到在起身收拾行李下飞机时,突然听到身后有熟悉的招呼声,回身定睛一看,我足足怔了片刻,方才脱口叫到:“啊,汪巡!”在这千里之外、上万英尺高空,居然能邂逅长者与尊者,诧异之余,更多了几分惊喜。寥寥数语交谈,得知汪毅先生本次不辞舟车,是要专程前往更远更北更冷的黑河。可惜当时时间仓促,方向不一,寥寥数语之后便只得匆匆别过,但这一次谋面的场景却深深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除了窃喜与汪毅先生这种难得的“定缘”之外,更感慨于汪毅先生因着自己的执著和热爱,伏枥不止、退而无休。这无异于一堂课、一本书,春风和柳、润物无声,让梦想和希望的意义因为先行者的虔诚求索而显得异常清晰,使我们这些正在中年的跋涉者能不惮于旅途的漫长,且有足够的勇气和兴趣,去慢慢回味和体会所谓弦歌不辍的生动气息。

而与之相伴的,除了个人阅历和心灵的成长,还有很多纯文字以及纯文字以外的奇妙空间,比如后来的岁月里,总能在不经意间,于不同途径、不同场合、不同平台上接触到汪毅先生的消息、汪毅先生的身影和汪毅先生的作品,点点滴滴地从他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迸发和还原出汪毅先生充满个性、充满激情的形象与影响。诚然,读汪毅先生的书,正如读汪毅先生的人一样,充塞了这许多新鲜而且奇异的追求、浪漫,以及想象,以至于这次获得汪毅先生亲笔签赠的《我与地方志二十年》一书时,我竟然有些忐忑和惶恐,唯恐读不出这人生的厚重与真迹。

2000年11月,四川省人事厅、四川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授予汪毅“四川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我与地方志二十年》,正如书名的直抒胸臆,是一本装帧得简简单单的书,色调优雅而不张扬,字迹斑驳不乏苍劲,封面质感很强,反复摩挲,隐隐约约地能触碰到那种熟悉的并且富有穿透力的抱朴归真的味道,让人欲探究竟却又不忍卒读。直到些许天后平复了心情再来慢慢翻阅,和记忆中的汪毅先生其人一一印证,仿佛跳跃在透过树叶缝隙间折射下来又碎满一地的阳光之中,便才慢慢慰藉了汪毅先生的这份厚爱与提携;于是,从那以后,我便确信,汪毅先生是一个有故事的而且有传说的人。

汪毅先生是一个“有心”的人。

地方志工作本来是一项非常繁杂琐屑的事情,需要凝神屏气、常年伏案,在沉重的文字符号里辛苦耕作,日复一日,波澜不惊,但汪毅先生却能将日常之事做得异常精致,一本本笔记整整齐齐,一份份资料井井有条,这是让我们这些向苦词句之役,乃至于颇感劳形案牍难以自拔的同道人所津津乐道的佳话。当我们更多地因为工作的平淡或生活的压力而逐渐放纵了自己的坚持,习惯于肆意地消费时光,甚至于让散乱的节奏密密地斜织出生活的常态时,但汪毅先生却恰是这样的一个默默而“有心”的人,他日行跬步、心驰千里,不辞细谨、持之以恒,以平常心做纷纭事,以一己力慰寸管情,数度访台存留一摞信札,方志大展珍藏一纸请柬……察人所不察,为人所不为,且二十年如一日地静静守望。于是,我们便能因汪毅先生的“有心”,从而有幸在很久以后,还能从他的视角来立体且全方位地重温那一段带有明显体温的时光,看二十年如刻录机一般真切而有序地缓缓流淌,丝丝缕缕、日日夜夜,无大无小、赋形赋声,不止映射出汪毅先生的从容步履,还有四川地方志事业所穿越的荆棘和满心的欢喜。

《图书馆报》《中国地方志》等报刊对汪毅所著《方志四川》的评论

汪毅先生是一个“有志”的人。

汪毅先生心中有“志”,这是他念兹在兹的抱负和理想。作为一个文人,他的血液里必然流淌着中国传统史志文化的天然基因,所以我们看到,汪毅先生能兴趣盎然地收集那么多关于四川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各种资料,能殚精竭虑地为四川地方志文化的传播弘扬付出许多的智慧和心血。向阳而生、逐梦而行,今天,我们所欣赏到的美轮美奂的《三星堆图志》、绘声绘色的《方志四川》……这些魅力四溢而又丰姿雍容的四川地方志事业成果中,同样闪烁着汪毅先生作为一名方志人所敬献的灼热的依恋、绮丽的梦幻、优雅的文笔、热切的期盼。其为甚者,当推电视纪录片《方志四川》,它以“志”相贯,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经纬,与《我与地方志二十年》款曲以通,既有“我”的存在,更有地方志的影子,那些浓墨重彩的互相成就和彼此欣赏,无疑正是对汪毅先生心中那极为深沉极为痴迷的地方志精神世界物质化、形象化的展示和褒奖。

《方志四川》 汪毅 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11月

其实,人的一生有很多个“二十年”,或处庠序、或隐江湖,或在市井、或入庙堂,不同阶段总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方向,而得失进退往往能窥见一个人的心境、志趣与修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我坚守、痴心不改,于常人而言确有“知易行难”的尴尬与无奈;但读《我与地方志二十年》,所谓见微知著、闻歌知意,更让人感慨汪毅先生自律甚严、思虑高邈,无论何时何地、何境何况,皆心有所“志”、目标清晰,咬定青山、笃行不惰。

《我与地方志二十年》中有汪毅创作年表的内容,这是一种延伸,更是一个注脚,让人深味这二十年不过只是汪毅先生已经谱写的人生重奏中一段华丽的旋律而已,所以更能让人管窥到他在此前或此后的其他“二十年”中,同有别样的精彩与灿烂。

2016年5月,汪毅在参与策划的“方志中国”展览前留影

汪毅先生之“志”,在于他心之所逮、力之所向,在于他风雨无阻、一路前行,这在他与张大千的不解之缘中,在他与安岳石刻文化的脉脉守望中,在他与汤绍恩的心驰神往中……渐渐丰满成一个彳亍阡陌的行者和智者,在夕阳无限的余晖中,行走成令人颙仰的背影。

汪毅先生是一个“有成”的人。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于常人而言,成功是一种终极的信仰,在不同的人生情节和话语场景里,成功永远是开放而多元的概念,富有多种内涵和取向,推动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生命轨迹去解释成功的价值和意义。而于汪毅先生,这种成功更为显性和骄傲,足以让人透过量化的一大堆成果来定义和品读他所书写的人生质量,并引发如潮的好评与向往。一般来说,用“著作等身”来形容汪毅先生的成就是最为直接和简单的语言,因而,当他的诸多作品被分门别类地标注和汇聚在一起的时候,那些动辄数十上百的篇目,以其涉猎领域的宽广、表现形式的丰富、探究欲望的强烈,总令人赞赏不已、叹为观止,笔耕不辍、坚持不懈的抽象概念通过汪毅先生独特的人生履历得以真实而生动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当然,汪毅先生的成功,似乎也显然不只是那些静态的文字产品所能完全阐释的,他的“有成”,或许更可以理解为一种练达开阔的人生态度、一种自我实现的超脱过程。这种视野下的成功,是一种释放和坦然的美感,是一种将个人的拥有奉献于公众事业的担当和快意。若干年前,当我第一次听说到关于在安岳县图书馆设立永久性“馆中馆”——汪毅文献特藏馆的时候顿有此念,而当我看到汪毅先生陆续向国家方志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方志馆数次大量捐赠图书资料时更加坚信了这一判断。

“汪毅文献特藏馆”是汪毅从事地方志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结晶之一

近年来,我有幸在几个会议场合得以再与汪毅先生谋面,而印象中几乎每次都是以汪毅先生积极向地方志系统捐赠各类型展陈资料来拉开序幕的。汪毅先生的成就,实际上是在四川地方志事业不断勠力前行的宏阔背景下来标注和定义的,这是他的倔强与情结,也是《我与地方志二十年》的良好初衷和必然归宿。

汪毅捐赠四川方志馆书籍珍藏证书(2015年10月16日)

2022年2月10日,汪毅向四川省方志馆捐赠资料60余种(左一为本文作者李果)

是以为文,向《我与地方志二十年》致敬,向汪毅先生表示祝贺,祝愿他在今后的岁月续写更多更美丽的传奇。

2022年4月18日于成都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 果(《四川年鉴》副总编)

供图:汪 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原副巡视员,一级文学创作职称,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