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鉴编修】从扶贫脱贫到全面小康——以一二三轮扶贫入志为例‖刘德元
从扶贫脱贫到全面小康
——以一二三轮扶贫入志为例
刘德元
提 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方志编纂,是在思想和理论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比较仓促地开展起来的。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轮修志对扶贫内容的记述乏善可陈。二轮志书开修之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不久,扶贫工作进入有组织、有计划地扶持贫困户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对扶贫问题更加重视,从扶贫到脱贫,从二轮修志扶贫入志到三轮修志脱贫攻坚入志,以时为序纵写要务,这是新修方志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也是二轮修志时扶贫门类编修质量参差不齐又悬而未决的主要问题。故而,三轮修志应对扶贫、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入志全面记述,在与二轮志书有机接续的同时,重点记述截至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并延展巩固成果到三轮志书断限。
关键词:二轮修志 扶贫入志 三轮修志 脱贫攻坚 全面小康
我国扶贫工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开始列入政府工作序列,由政府贯彻生产自救方针,采取发放救济款资助生产和“以工代赈”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国一二轮三级志书对扶贫的入志差强人意,乏善可陈。因此,在三轮修志即将启动之时,弄清扶贫、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入志门类的定义、概念内涵和外延,科学构建三轮修志脱贫攻坚及全面小康入志框架和准确记述,有必要在此展开研讨。
一、从扶贫到脱贫攻坚的历史回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党和政府即把扶贫纳入贯彻生产自救方针,采取发放救济款资助生产和“以工代赈”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对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发展生产、改变农村面貌和保障贫困户生活起到了一定作用。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全国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扶持贫困户从发展生产和商品经济入手,依靠国家、集体力量和群众互助,采取干部分工负责、富裕户扶助贫困户、逐户落实等办法,帮助贫困户发挥自身潜能,达到摆脱贫困的目的。
1983年起,国家在继续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同时,投入更大力量对贫困地区实行经济开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各有关部门以及企业积极配合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发挥当地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开辟生产门路,实行多种经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1986年起,我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调整,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确定了划分贫困县的标准,并划定了273个国家级贫困县,到1988年增加到328个。
1994年,国家启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经过重新调整,国家级贫困县增至592个。
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出台,取消了沿海发达地区的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县数量,但总数不变,同时将国家级贫困县改为扶贫开发重点县。以此为标志,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下一阶段。扶贫扶智、对口援助、土地流转和外出务工,成为这一时期扶贫的主要形式。
十年后,2011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适应我国扶贫开发转入新阶段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到2020年底约为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比例约为13.4%。
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3日下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统称贫困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
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8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安排专项扶贫方面,2016—2020年,连续五年每年新增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亿元,2020年达到1461亿元,发挥了精准扶贫资金主渠道作用。
从新中国成立到2020年底,经过70年努力,全国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2021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宣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①
二、一二轮修志扶贫入志记述问题举寓
我国扶贫工作的开展从新中国成立后即开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编成了一批新方志初稿,多数内部油印,少数公开出版。在首轮志书编纂中,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开展扶贫入志的讨论,各地对新方志编纂的指导思想、原则立场、主要内容等问题并没有较大分歧,而对新方志的体裁及写法存在不同认识。基于此,全国首轮三级志书对扶贫入志鲜有记述。
我国二轮三级志书编修,大多数启动于20世纪90年代,记述断限一般是20世纪80年代到2005年左右。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地扶持贫困户从发展生产和商品经济入手,依靠国家、集体力量和群众互助,采取智力扶贫、移民扶贫、对口援建和干部分工负责,以及机关单位、企业和富裕户扶助贫困户、逐户落实、整体推进等办法,帮助贫困户发挥自身潜能,达到摆脱贫困的目的。这是改革开放后扶贫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但二轮三级志书对扶贫入志的记述往往肤浅,有的志书甚至漏记扶贫内容。比如,笔者在总纂某市“扶贫志”所查资料中,涉及到大量的二轮三级地方志书和志稿。其中有关扶贫入志内容,在篇目设置和记述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扶贫归属与记述问题。据笔者所见志书(志稿)篇目中的扶贫入志,有的将扶贫内容归属农业篇设章节记述,有的置于民政篇章设节目记述,有的置于政府序列专设扶贫工作,还有的是在党委重大决策中有所记述。上述四种情况,个人认为,若依照事务属性,很难说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关键是,有的志书(志稿)在记述上套话、空话连篇,总结报告痕迹过重,层次不清,交叉重复以及标题口号化等。如有的志书扶贫内容分三节,即“机构”“项目”“成果”,其下再不分目;有的志书(志稿)将扶贫列入政府综合政务门类,设扶贫章,仅记“资金”“扶贫建设”两节,前者下设“资金争取”“资金投放”两目,后者下设“扶贫项目”“扶贫开发”,既没有涉及扶贫全局的机构设置、扶贫政策和扶贫措施,也没有反映扶贫事业发展始末和核心内容的相关事类板块。看后给人的感觉,仅仅只是一个并不完整的资料汇编,起不到扶贫入志的作用。
第二,掉线严重。志书断限,是指上限年到下限年。当然,有的事物在上限年后发端,有的事物在断限前消失,不管发端还是消失,志书记述内容务必脉络清楚,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要素、上下限、资料、内容、章法(记述)等不到位,几乎成了扶贫入志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是多少或程度不同而已。
第三,缺项严重。从笔者接触部分地区的志书(志稿)来看,不少二轮三级志书(志稿)的资料长编没有这方面内容,这就使得扶贫这一首先涉及“三农”问题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板块,因认识差异或把握不一,呈现出各行其是的入志定势,使这一党政主导、全民参与的重大改革带有明显的主观意识,从而使志书这一反映官方意识形态领域的资料文献无法反映扶贫全貌,漏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扶贫的重视和援助。
三、三轮修志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入志篇目设计与记述方法
志书是官书,是反映官方意识形态领域的历史文献,按篇目设计应全面反映本地断限内自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也就是说,方志篇目是志书内容选择、编排的依据,亦是地方志门类条目之归所。三轮修志如果说从历史进入新世纪起到2025年为断限,那么,三轮修志则进入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阶段。因此,三轮修志在与二轮志书对接的同时,理应对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全面记述。
(一)在篇目设计方面,应从机构沿革、贫困状况(等级)、扶贫政策、扶贫措施、扶贫项目、扶贫管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脱贫普查、全面小康和扶贫人物等方面立题。按篇、章、节、目设立大纲,基本要素要记全。重点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对脱贫攻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如驻村第一书记、下派干部、援助干部、企业家等,可放在志书“人物传”“人物简介”列入人物志。
(二)二轮修志,我们是把扶贫内容作为志目记入志书的,即扶贫是农业、民政或党委政府门类下的一个分类。三轮修志时,笔者建议,如有扶贫专业志和全面小康志的,应将专业志压缩后记入三轮综合志;没有上述专业志的,应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内容在党委重大决策中提出,并作为门类置于农业篇后与农业并列记述。同时,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还应将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全面小康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延伸到志书断限。内容包括机构是否撤销,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惰返贫如何补救,以及全面小康的生活水准等。
(三)记述方面应严格按横排纵述要求,做到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对涉及多个行业、部门齐抓共管的事类,一是资料共收,二是集中记述,既不以偏概全,也不笼统综合,应力求点、线、面脉络清晰,协调和谐入志。
对二轮志书记有扶贫内容的,三轮修志重点记述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二轮志书漏记扶贫内容的,应从扶贫、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全面记述,交待扶贫、脱贫为何事,从何发端,有何标准,针对何人群,涉及范围,有何计划、政策,有何发展过程,有何成效,脱贫程度,脱贫成果巩固,小康水平等。既不能记流水账,也不能罗列扶贫项目数据,以数代文,以表代文,力求记述内容综合性、著述性。节、目记述内容应从事物发端写起,反应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的来龙去脉,尤其是脱贫攻坚成果,要计划单列,或章或节,领属得当,标题简明准确,记述到位。对于跨行业、跨部门的相关工作和“齐抓共管”的工作,要注意记述反映面上的情况。例如,各部门或干部包村脱贫攻坚,不仅要有面上情况,还应记述典型代表、典型项目,立体反映脱贫攻坚绩效、成果,包括重大扶贫项目评价验收情况,全面小康情况。否则,就会陷入“部门志”“单位志”的误区。
此外,在记述时还要处理好与民政篇章的交叉重复,与农业篇章的交叉重复,与政府综合施政的关系,与党委重大决策的关系,与整部志书的谋篇布局。注重脱贫攻坚事业中具有代表性和重大意义事件的记述,做到突出重点、章明因果、彰显特色。②
(四)在资料收集方面,我们要以对历史负责,对贫困人口负责,对全面小康负责的谨慎态度,收集、整理、分析、归纳和研究资料,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凡是把握不准的数字、史实不要轻易放过,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核实,使入志资料真实可靠,保证志书全面反映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的成果,保证志书质量。
综上,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我国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技术水平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故而采取帮助、扶持措施的政策和手段也不尽一致,有先有后,有轻有重,扶贫、脱贫的程度、全面小康水平和时间也有所不同,地方综合性志书在记述从扶贫、精准扶贫到脱贫攻坚再到全面小康,从一二轮志书扶贫入志到三轮修志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入志,前后三轮修志务必接续归纳,瓜熟蒂落,全面、真实、客观地记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扶贫、脱贫攻坚的政策、态度、力度以及取得的成果。对此,各级地方史志机构应予高度重视,严把政治关、资料关、体例关、史实关、保密关、审核关,打造精品志书,为民族复兴书写“信史”,为脱贫攻坚修志立传,为新时代中国留下“小康印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德元(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