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0 18:31:06

方志标杆 永载志册——吴志宏的方志之路

来源:中国方志网 发布时间:2021-02-25 09:35:22 浏览次数: 【字体:

吴志宏与史志结缘,起始于大学时代。1988年,吴志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读书。父亲吴家云回忆,“他喜欢历史,他能用历史经典故事来评判现实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他的大学同学评价他“严谨、刻苦、努力、上进”,“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第一名”。他珍藏的证书证明,1989年、1991年连续两个学年,他均被评为“三好学生”并得到学校发的一等奖学金。

吴志宏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红河州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州史志办”)工作。1992年7月,吴志宏到单位报到,当时的单位领导告诉他:“大学毕业生都要到基层锻炼半年。把你分配到红河县志办去,你有什么意见?”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待收拾停当后,扛起行李就出发。吴志宏在州史志办这个“三苦”岗位上默默奉献,甘坐“冷板凳”,甘当“孺子牛”,一干就是27年。从2001年起,吴志宏先后任州史志办秘书科副科长、科长,年鉴编辑室主任(兼),综合科科长。2015年5月,吴志宏任州史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

  吴志宏工作以来获得的各类奖状、证书、奖章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感恩自强。”驻村期间,吴志宏在朋友圈里转发《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一文时,发出这样的感叹。27年的史志生涯,吴志宏一直默默无闻地扑在红河州地方史志和党史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中,参与、主持过红河州第一、第二轮志书和年鉴的编纂、编辑工作。他善于钻研、勤于思考,任劳任怨、勤业敬业,任何工作都能做到上手快、工作好、质量高。从1995年创刊《红河州年鉴》起,吴志宏几乎年年担任编辑、责任编辑、校对,还负责英文索引制作、英文翻译,同事都对他刮目相看。在他兼任年鉴编辑室主任期间,每年的《红河州年鉴》都能按要求做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吴志宏办公桌对面的书柜里,摆放着一本本《红河州年鉴》、13县市的年鉴等多类书籍。第一轮州志共有7卷,记载了红河有文字记载以来至1978年的浩瀚历史事件,第二轮州志共3卷,记载的是1978年至2005年的红河历史事件。在这两轮志书的编纂过程中,吴志宏任《附录》主编、编纂人员、校对。他为红河人民留下了自历史肇始到2005年间的皇皇巨著,他用千秋史笔书写了短暂而精彩的人生,在红河历史上留下了前见古人、后见来者的生命坐标。

吴志宏身上散发出的勤奋努力、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同事们。“工作中,他任劳任怨、服从安排,从不推诿扯皮,只要是交给他的任务,都能做到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原州史志办主任冯云介绍,在吴志宏任这些职务期间,除了志书的编纂、《红河州年鉴》编辑等部分工作,他还承担了大量综合材料的起草、审定及综合科相关行政事务性工作。特别是任综合科科长期间,加上他和3名驾驶员、1名财务,共5名工作人员,工作任务较为繁重的他,经常加班加点,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我与他共事4年多的时间,可以用‘默默无闻、老黄牛的精神’来形容他。”原州史志办主任莫飚作如是评价。2015年年底,有一期《红河经纬》需要一篇关于州史志办1年以来的综合性工作论述。当时的综合科科长刚上任,不太了解工作情况,州史志办党史资料科科长王晋云就想请吴志宏主笔。当找到他说明来意后,他说:“没问题,我来写。”两天后,他就把一沓厚厚的材料交给了王晋云。王晋云感叹:“他工作尽心尽力,养成了亲力亲为的好作风。多年来,我们成了配合默契的工作搭档,他的工作给人一种放心的感觉,让领导、下属都放心。”

2019年7月1日,吴志宏(前排左三)与同事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吴志宏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参加红河州委党校第十期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时,吴志宏曾在笔记本上留下“走好每一步,每一步都不能出问题”的誓言。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各类奖状、证书、奖章在客厅地上摆了一大片,吴志宏两次荣立三等功,荣获云南省地方志系先进工作者称号等荣誉,这些都是组织对其能力和业绩的认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吴志宏同志是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的共产党员典型,是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标杆。吴志宏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每一个方志人奋勇前行。

(辛正合)

来源: 中国方志网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