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方志四川》四集电视纪录片-魅力天地(下)
【片名】第四集 魅力天地(下集)
【画面】新方志成果群(第二轮省、市、县三级志书、《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年鉴、期刊、其他地情成果),志书获奖成果群(奖证),四川方志馆馆藏,四川方志馆新址及概念图,《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硕大荷塘中,别样红的映日荷花在志书中摇曳、亭亭玉立
【字幕】20世纪 巴蜀大地
【画面】四川改革开放新貌,成果(叠加)
【解说】
巴蜀大地,又翻新页;方志纪录,再度刷新!
【画面】
四川省第七次地方志工作暨先进表彰大会会议场景
【剪辑】蒋巨峰:四川省第七次地方志工作暨表彰大会讲话(同期声)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新世纪省政府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标志着我省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全面启动。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5年的地方志工作,部署今后5年地方志工作,并对地方志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解说】
2005年11月23日,又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四川省第二轮修志工程的序幕由此拉开,四川省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集结号”再度吹响。
【画面】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四川省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通知,四川省续修(新修)省、市(州)、县(市、区)地方志规划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四川“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试点单位”挂牌
【解说】
第二轮修志所记录时间的上限原则为1986年、下限原则为2005年,记述的内容正好是四川人民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重要历史时期。
第二轮修志规模宏大,除市、县级志书外,仅省志就达93部,5000万字,堪称四川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由此成为全国省级修志的试点单位。
在93部省志中,带“川”字号的有《川菜志》《川酒志》《川茶志》《川剧志》。这些特色志,记录了构成川魂的一系列特色,使之扬名天下。
【画面】《四川省志·川菜志》前置图,琳琅满目的四川菜肴,川菜馆,郫县川菜博物馆等(掠影)
【采访】李新
川菜是中国8大菜系之一,是舌尖上的中国最具色、香、味的一种。
(请其讲述川菜与川菜志)
【画面】眉山三苏祠(空镜),苏东坡塑像,苏东坡著作,东坡酒楼,东坡肘子(特写)
【采访】刘川眉 眉山市社科联副主席,作家
说到川菜和《四川省志·川菜志》,不能不说到我们家乡的先贤苏东坡。
(请其介绍苏东坡与川菜及其粉丝)
【解说】
苏东坡是中国古代文化人的代表。他不仅是诗人、散文家、书法家,而且还是烹饪家、美食家,东坡肘子便是他历经千年不衰的招牌菜,甚至影响到我们今天。他的粉丝不乏其人,屈指可数。
【画面】《四川省志·川菜志》,(张)大千菜肴的记载,张大千治厨,张大千菜单,《大千风味菜肴》,张大千的果蔬和牛肉面画作,大千菜制作(情景再现)(辑录资料)
【采访】杨国钦 四川饮食协会常务理事 特级厨师
历千年来,苏东坡最典型的粉丝要推张大千了。
张大千头戴的东坡帽便是他的招牌。在美食制作方面,张大千这位苏东坡的粉丝算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为世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许多故事。
(请其讲述大千菜与张大千治厨和张学良“抢”菜单的故事)
【解说】
文化人中,与苏东坡跨越时空而遥相呼应的烹饪家、美食家恐怕要推国画大师张大千了。张大千不仅是烹饪高手,而且食精于道。徐悲鸿不仅称道张大千的画是“五百年来第一人也”,而且还感慨“大千蜀人也,能治蜀味,兴酣高谈,往往入厨作羹飨客”。
【解说】
如果说《四川省志·川菜志》记录了舌尖上的四川,丰富了舌尖上的中国;那么《四川省志·川酒志》则记录了“醉”的四川,圆满了世人一醉方休的情结。
【画面】《四川省志·川酒志》前置图,川酒“六朵金花”,酒窖,酒池,酒器皿,泸州赤水河摩崖石刻等
【采访】流沙河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与酒密不可分,故有“诗酒文饭”的比喻。至于酒与诗人一路走来的不解之缘比比可数,诗仙李白就是其中的代表。
(请其讲述“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故事)
【画面】五粮液、剑南春等酒博物馆,酒肆,坝坝宴等(掠影)
【采访】伍松乔
酒壮情怀,与川人息息相关,可谓无酒不成席。酒文化风行巴蜀大地,其深度和生动是《世说新语》刘伶病酒的故事不能相提并论的。
(请其讲述川酒与川人的故事)
【画面】《四川省志·川茶志》前置图,茶山,采茶及其焙制场景,茶技艺表演(掠影)
【解说】
茶让人们唇齿留香。在品新茶的时候人们不乏感悟,故方志人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唇齿留香一口茶,顿悟君子言勿差。摒弃空洞打妄语,真话插翅传天涯。”
是的,如果说酒香酒醉了“千水之省”的四川,那么亦可以说茶香茶醉了美丽四川,因为一部《四川省志·川茶志》便是最好的诠释。
【画面】《名山县志》(清光绪版本),蒙山,茶祖吴理真,吴理真植银杏果王(“空谷十二钗”),蒙顶山皇茶采制大典,植茶始祖吴理真祭祀大典
【采访】谭继和
四川是茶的故乡,若干的茶事活动在志书中均有记载,譬如名山县从2003年开始举行的“蒙顶山皇茶采制大典”和“植茶始祖吴理真祭祀大典”仪式,便完全照搬了《名山县志》(清光绪版本)记载的祭祀内容。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茶祖吴理真是川茶的骄傲,他在四川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请其讲述茶与四川的故事)
【画面】成都悦来茶馆,望江楼茶馆,锦里茶馆,文殊院茶馆等(掠影)
【采访】茶客、茶铺老板
川人爱茶与爱酒如出一辙。如果说历史上有“刘伶病酒”的故事,那么现实中亦有茶客醉茶的故事。
(请其讲述茶与川人及茶客醉茶的故事)
【画面】四川省川剧院、成都市川剧院等(空镜),川剧吐火、顶灯、变脸、水袖等表现(演),服饰、道具,川剧剧本等(掠影)
【解说】
品罢新茶,摆过“龙门阵”,四川人还好一口——那就是川剧了。
自然,源远流长的川剧和老少咸宜的川剧成为《四川省志·川剧志》表现的内容。
【画面】乡村,坝坝戏剧场,川剧表演,《走着唱着》
【采访】川剧迷
我们这里是一个戏窝子。看戏、票戏就像喝早茶一样,一天都不离。
(请其讲述一个群体痴迷川剧的故事)
【画面】川剧舞台,川剧表演
【采访】陈智林 四川省川剧院院长,一级演员
(请其讲述川剧起源和振兴川剧中的故事)
【画面】《四川省志·川剧志》及前置图,
【采访】杜建华 《四川省志·川剧志》主编,研究员
(请其讲述编写川剧志的故事)
【画面】中共四川省委(空镜),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四川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中国信息化建设成就(叠加)
【解说】
较之第一轮修志,第二轮修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既是在四川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的,又是在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的大背景中进行的,也是在依法修志和数字化建设及其广泛应用格局中进行的。
【画面】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空镜),《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及其座谈会场景,《巴蜀史志》(2003年第5期)中“特载”“学习宣传《条例》圆桌谈”“学习宣传《条例》动态”翻动,《四川日报》报道(2005年9月30日)
【采访】钮小明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这是一篇“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千字文”。它虽然短,甚至是地方法规最短的一个,但却是四川依法修志的先声。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作为全国地方志工作中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共设13条,仅有千字,是地方法规中最简明扼要的。它的多元意义不言而喻。通过不断地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将会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修志工作的关注。
【画面】蒋巨峰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宣传贯彻座谈会上讲话稿(特写)
【解说】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吹响了四川依法行政的集结号。时任省委副书记、常务
副省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的蒋巨峰在讲话中指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标志着我省依法治省工作又迈出了新的步伐”“省政府准备尽快制定贯彻实施《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细则,提出贯彻《条例》的具体措施。各级政府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贯彻《条例》的意见。”
【画面】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转发《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文件等
【采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领导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开了全国各地依法修志的先河,在中国修志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它的颁布实施,真是一石击起浪千层,不仅很好地推动了四川的地方志事业发展,而且对于国务院2006年出台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与山西、吉林、安徽、山东等地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地方性法规,不乏重要参考意义。
【画面】全省学习、宣传、贯彻《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及专题培训,《宜宾市<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空镜),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试点单位”牌(特写),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授予“全国方志先进集体”牌(特写)
【解说】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出台和学习、宣传、贯彻,把四川地方志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使地方志工作者有了更多更大的冀盼。
【画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地方志工作条例》,《人民日报》载《依法编纂,确保地方志质量——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地方志工作条例>答记者问》(2006年5月31日)
【解说】
这个冀盼是禾苗对雨露的冀盼,是小草对春风的冀盼。
这个冀盼,终于大步流星走来,犹如进军的鼓点,给我们以铿锵的力量。
这个冀盼,定格在2006年5月18日。
这一天,让地方志工作者无法忘怀;这一天,温家宝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号,即《地方志工作条例》。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务院颁布的第一部地方志工作规章,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依法修志的先声,这是新编社会主义地方志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中国地方志事业的腾飞筑起了长长的跑道。
【画面】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18号,《<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四川日报》载《盛世修志,须树精品意识——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蒋巨峰答记者问》(2006年8月29日)
【解说】
依法修志的氛围弥漫巴蜀大地,地方志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关键在于实施。
【画面】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分组到市、县贯彻《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执法(场景),《人民权力报》《德阳日报》《巴蜀史志》等报道(叠拼)
【解说】
实践,检验了《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的效应;实践,证明了法规、规章是社会主义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践,印证了依法修志是当代修志的特色。
【画面】《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草案)文本,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草案)的议案
【采访】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
我们强调依法修志,其实质就是强调用法规来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依法修志有多方面的工作要做,但最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严格依法依规决策,一是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修订便正是如此。
【画面】四川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场景),钟勉作关于《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草案)说明
【剪辑】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钟勉作《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草案)说明(视频音频数据)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作以下说明,请予审议。
一、修订的必要性
2003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了《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全国第一部规范地方志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施行10年来,对推动和规范我省地方志工作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随着《地方志工作条例》的施行和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和地方志事业不断发展,原《条例》已不能适应地方志工作需要,亟待修订完善:一是《条例》部分内容与上位法规定不一致;二是地方志工作完善法制保障的需求越来越高;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亟待规范。为了进一步促进地方志工作稳定发展,提高修志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修订《条例》十分必要。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修订草案》共二十七条,较原条例增加了十四条。修订草案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有关规定,注意同《地方志工作条例》衔接,力求使地方志工作各项规定符合四川实际。
……
《修订草案》连同以上说明,请一并审议。
【解说】
10年前,也就是2003年,《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施行,开了中国依法修志的先河,具有“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应,在中国修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天,其修订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画面】成都,《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纪念《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10周年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颁布座谈会场景,市、县级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志工作机构学习宣传贯彻《条例》动态
【剪辑】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讲话(同期声)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施行10周年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颁布座谈会。
这是四川方志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亦可以说是中国方志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因为四川方志是中国方志的一部分,因为四川方志发展史丰富了中国方志发展史。
……
【画面】风驰电掣的高铁、“神十”升空、手机智能等现代技术(叠加),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成都市双流县、锦江区、新都区、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数字方志馆”及在线修志场景,志鉴网上便民与服务社会等(掠影),《成都市志·方言志》音频化演示
【采访】高志刚
这是一个关于读志智能化和传播智能化的全新概念。这个平台的搭建,对于科学普及读志具有重大意义。
(请其介绍成都市全国首个云计算平台“数字方志馆”建设的情况,《方言志》音频化演示,志书音频化以及与移动通信终端连接在手机上的使用)。
【画面】《四川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地方志书及其地情资料的数字化成果及大数据时代成像、“互联网加”(叠拼)
【采访】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领导
(请其概括四川方志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和发展趋势)
【解说】
信息时代的崭新传播技术,不仅是新方志记载的客体,而且为地方志的传播注入了活力。
地方志书及其地情资料的数字化成果,既是地方文献保留的革新,又是地方文献记述的革新,丰富了第二轮编修地方志的传播方式,是地方志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2010年,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出台的《四川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便是四川省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画面】《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关于方志馆表述(特写),四川省方志馆新址,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班子在方志馆新址前规划,四川方志馆(效果图),巴中市方志馆、南充市方志馆、内江市方志馆(效果图)、平昌县方志馆等(掠影)
【采访】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领导
站在这块生生不息的土地上,我们想得很多、很远。因为我们追溯的是方志四川代代赓续的历史,因为我们规划的是方志四川的美好未来,因为我们实施的是四川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千秋大业”!
(请其介绍四川省方志馆建设情况)
【解说】
方志馆建设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它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科技馆、地情中心等功能于一体,对于服务社会,激励人们爱家乡、爱祖国,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画面】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四川省委《关于实施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决定》,《三星堆图志》等一大批地情文化产品(叠加)
【解说】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劲东风,地方志工作者努力作为,推出了一大批地情文化资料,以服务当代,服务社会,服务读者,特别是服务于汶川、芦山的抗震救灾。
【画面】《四川全图》彩绘本中的《汶川地图》(清乾隆时期绘本),《汶川县志》(民国32年版)关于山川记述(特写),《汶川图说》(民国34年版)特写,四川地图中的汶川,地震前的美丽汶川,汶川在中国地图中(定格)
【解说】
“汶川之山,为蜀山之首。其川,则古所谓之江源也。”
在巴蜀大地中,汶川的山川就是这样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然而,让汶川名声大振于中国、大振于世界的,却是那一场突如其来、惊心动魄的8级特大地震。
【画面】龙门山脉,“5·12”汶川特大地震场景,汶川映秀遗址,举国同悲情景(辑影视资料)
【解说】
汶川,你向中国、世界发出了十万火急的信息!
汶川,你牵动了党心、军心、民心!
汶川,你深深地揪痛了中国人的心!
汶川,你使用的频率堪称中国汉语之最!
【画面】成都军区空镜,成都军区司令部作战部感谢信(特写),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空镜),《汶川县志》《北川县志》《青川县志》《四川公路志》《四川省志·交通志》《四川省志·地震志》等(叠加),《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抢险救灾志》翻动
【解说】
震后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13日,成都军区测绘信息中心军事地理室主任吴朝阳等4人来到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借走《汶川县志》《北川县志》《四川公路志》《四川省志·地震志》等35种志书。成都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在制订那一个个抢险救灾方案中,若干重要数据便源自这些志书。
【画面】解放军进入灾区,搜寻邱光华机组,分析次生灾害、历史地震情况、人口发布等
【采访】吴朝阳 成都军区测绘信息中心军事地理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这些志书对于部队分析灾区人口分布、政区情况、经济目标、历史上地震情况以及搜寻邱光华机组等起到很好作用。在救灾中,部队首长的一些决策便来自志书中的数据。
邱光华机组的空难揪痛军心民心。对其搜寻,我们从志书中找到若干资料,特别是对复杂山川地理地貌的分析。
(请其讲述以志书为突破口搜寻邱光华机组鲜为人知的故事)
【画面】羌红,羌寨碉楼,北川老县城地震废墟(遗址),温家宝总理“再造一个新北川”的指示
【解说】
震中虽在汶川,但最为惨烈的却在北川。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是全世界规模最宏大、破坏类型最典型、次生灾害最全面、原貌保存最完整的地震灾难遗址,它甚至开中国因地震而重建一座新县城的先河。
【画面】北川县新城规划
【解说】
再造一个新北川,使北川的灾后重建提到了国家级的议事日程。
温家宝总理来了,中国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来了,山东援建大军来了。
无数双眼睛期待着北川的凤舞九天,无数颗心祝福着北川的凤凰涅槃。
然而,县城和部分乡镇异址重建急需地方志书资料支撑,而北川的地方志书全被埋于地震废墟中。瞬间,北川集体失去历史记忆。怎么办?
【画面】北川县地方志办公室废墟,北川县地方志办公室临时办公地点,北川县地方志办公室黄宪礼率3位同志在印刷厂赶校编排《石泉县志》(清乾隆、清道光版)
《北川县志》(民国版)和新编《北川县志》(情景)
【采访】黄宪礼 北川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这真的是十万火急。一瞬间,能留住北川记忆的《北川县志》格外珍贵,一书难求。
我们迅速从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借来清代乾隆和道光分别出版的《石泉县志》和民国时期及社会主义新编的《北川县志》,驻扎在绵阳一家印刷厂轮班督印,时间长达1个多月,终于将这3部旧志和新编《北川县志》送到了中国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山东援建队伍、县委和县政府主要领导手中。
这些志书从不同角度,推进了北川县城和部分乡镇异址重建的选址进程,保证了异址重建工程的安全性;确立了北川产业灾后重建的重点;充分挖掘了北川“大禹文化”“羌族文化”“感恩文化”三大文化品牌,使之形成灾后北川旅游的三大支柱。
【画面】新北川崭新面貌(掠影)
【解说】
新北川的崛起,志书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没有志书提供的海量数据,新北川的崛起将是事倍功半而不是事半功倍。
的确,新北川崛起的过程是不断读志和用志的过程。这个过程,堪称中国最典型的读志、用志!
是的,北川不会忘记党和政府,不会忘记山东的援建,不会忘记全国老百姓,不会忘记海外赤子;当然,北川亦不会忘记地方志人那一片赤诚以及背后的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画面】《北川县志》及其获奖证书,谢兴鹏照片
【采访】黄宪礼
新编《北川县志》曾获全国优秀地方志成果奖一等奖,为北川争得了荣誉,是我们北川的骄傲。
然而,这部书与这部书的主编谢兴鹏竟埋在废墟中!
来不及擦拭眼角的泪珠,也来不及再次哀悼长眠于废墟的同仁与亲人,我们便以最快速度来到了绵阳,来到了抢印《石泉县志》和《北川县志》的岗位上。
(请其讲述抢印《石泉县志》《北川县志》等4部县志的故事)
【画面】无数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点12分的时钟(重叠),抗震救灾与重建家园场景,“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5·12”抗震救灾纪念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青川地震博物馆等纪念(博物)馆掠影中体现的时空隧道感及“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主体建筑名“裂缝”的寓意: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掠影)
【解说】
是的,汶川不会忘记这一天,四川不会忘记这一天,中国不会忘记这一天,世界不会忘记这一天;是的,抗震救灾志将记录这一天!
这一天,有血,有泪,有大恸,有长歌,更有无疆的大爱与无限的感恩!
这一天,惊天动地;这一天,感天动地!
这一天,山川永纪;这一天,中国的国殇!
这一天,倒下去的是过去,站起来的是未来!
这一天,检验着中国的力量,更检测着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的能力!
【画面】王水奋笔疾书呈国务院关于编修《2008·中国抗震救灾志》的紧急建议,国家信访局给王水的复函,温家宝、马凯等领导在王水建议上的批示,关于编修《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的起因,关于编修《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的几点补充意见;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及工作场景,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在四川成都召开《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篇目研讨会(掠影)
【采访】王 水 乐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离休干部,副编审
在汶川特大地震面前,对于灾区,对于受灾的群众,每一个人都在思考“我”该做点什么。有人献血,有人义演义卖,有人长诗当歌,有人做志愿者,有人捐款捐物。
书画家说“秀才人情一张纸”。作为一个修志工作者呢?我想以志书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是最好的行为。因为它不仅能体现修志工作者的爱心,更可以帮助我们存史、育人、资政。于是,我有了向国务院写信从国家这个层面编修《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的想法。
(请其介绍给国务院写信的动机,国务院采纳建议后的感受,讲述建议过程中的故事)
【解说】
这一天,修志人没有沉默,四川省乐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离休干部、75岁的王水以一颗拳拳之心奋笔疾书,并向国务院呈上修志人的一份“陈情表”——关于编修《2008·中国抗震救灾志》的紧急建议,建议用志书的形式将“5·12”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全面、系统、完整、全景式地记录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气壮山河、彪炳千秋的壮丽史诗。
【画面】王水书法诗(情景再现)及诗(特写)
【解说】
2008年11月6日,当应邀赴京出席《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时,作为一名方志人,作为一项国家级修志工程的倡议者,王水心潮逐浪,意驰千里,写下了“庙堂虚怀采众议,草野冒昧学卖瓜。临行老妻叮咛久,都门十月映晚霞”的抒怀诗。
【画面】汶川映秀、北川、青川等“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博物)馆(掠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特写,“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雕塑(特写)
【剪辑】
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讲话(同期声)
同志们:
省政府决定今天召开《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启动《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的编纂工作。
【画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特写),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的通知(特写),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在《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代表省政府发表重要讲话
【采访】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组织编修的大型志书——《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拉开了序幕。编纂抗震救灾志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全面真实记述这场特大自然灾害的需要,二是展示和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需要,三是充分记载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
【画面】《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启动情景,各种文件、编纂要求(凡例、行文规范、篇目)、简报等(翻动),《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文献选》(特写),省、市、县出版的抗震救灾志成果(长编资料等)叠加,石棉县各乡镇抗震救灾志(合卷)
【采访】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领导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是一个浩瀚工程,仅省政府成立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辑委员会主持编修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便有《总述·大事记》《灾情》《抢险救灾》《医疗防疫》《赈灾》《灾后重建》《人物》《附录》8卷目,约1000万字、数千幅图片。
(请其讲述编修在《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画面】《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汶川特大地震成都抗震救灾志》《汶川特大地震阿坝州抗震救灾志》《汶川特大地震汶川县抗震救灾志》《汶川特大地震北川县抗震救灾志》等(叠加)
【解说】
为记录“5·12“这刻骨铭心的一天,修志人捧出了特别的地方志成果——抗震救灾志。
这是一个令中国、令世界均叹为观止的成果群,既包括省和6个市、39个县级政府与省级部门主持编修的抗震救灾志,又包括像石棉县每一个乡(镇)所编的抗震救灾志,计达逾亿字,记录了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的过程,积累了抗震救灾的经验,展示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堪称浩大的文化建设工程。
这个工程问道于斯,以启未来;这个工程史无前例,震天撼地!
【画面】《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人物》郎铮(“敬礼娃娃”)被救时敬礼的照片,郎铮在病床上向温家宝总理敬礼图片(辑录),《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文献选·艺文集萃》“敬礼娃娃背后的故事”,什邡县红白镇“感恩石”(特写)
【解说】
《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的记录几乎全覆盖,既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这样的“大人物”,也有“敬礼娃娃”郎铮这样的“小人物”。
【采访】郎铮(“敬礼娃娃”)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被救儿童
在解放军叔叔救出我的那一刻,我真的好想哭,但却更想到了少先队员面向队旗时的敬礼。于是,我情不自禁地举起手来向解放军叔叔敬礼。虽然那时候我还不是少先队员,而是一个“敬礼娃娃”。
(请其讲述“敬礼”的心理活动)
【解说】
郎铮是一个可爱的羌族儿童。
郎铮有一个比他名气更大的名字:“敬礼娃娃”。
“5·12”特大地震发生时,郎铮仅有3岁。在数不胜数的公众人物中,他的年龄最小。当郎铮把手庄严地举在太阳穴的一瞬间,便注定了他的名字走红大江南北,名响五洲四海。
在地震的一片废墟前,他在敬礼解放军,他在敬礼拯救他生命的恩人,他在敬礼湛蓝湛蓝的苍穹,他在敬礼千金难换的自由,他在敬礼深深所爱的一切。他的这个敬礼是生命的歌唱,是涅槃的心声,是感恩的旋律。
【画面】若干“敬礼娃娃”,灾区无数少先队员感恩场景,四川人感恩场景,若干援建志书(掠影)
【解说】
是的,郎铮——“敬礼娃娃”——四川地震灾区少年儿童的代表。他那幼小的胸怀,竟有一个偌大的世界。那个世界,装满了感恩,弥漫着情愫,充盈着奋进。而这些泉涌般的感恩和情愫及奋进,正是四川人感恩和情愫及奋进的浓缩!
【画面】“敬礼娃娃”作品所获若干奖证奖牌,《敬礼娃娃背后的故事》“如果让我在获奖和不发生地震中选一项,我肯定选择后者”(特写)
【采访】杨卫华 绵阳日报社图片新闻部主任(已故,影像资料)
用镜头捕捉到“敬礼娃娃”瞬间的举止,是一种莫名的偶然,当然也是我的幸运。这幅作品以《生命的敬礼》为名获得了第九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纪实类金奖。
后来,又获得其他各类大奖。尽管如此,我心里依然是沉甸甸的。如果让我在获奖与不
发生地震中选一项,我肯定选择后者。
(请其介绍拍摄“敬礼娃娃”一瞬间的创作心理活动)
【画面】叠溪海子掠影,地震碑(掠影),《“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大事记》《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和省级部门及有关市(州)、县(区、市)抗震救灾志(翻动)
【解说】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甚至不可以避免,但我们却对生命充满敬畏,对脚下的这一方丰腴的土地注入虔诚,对仰望的那一片蓝天顶礼膜拜。而编纂《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和相关志书及资料正是为了保存灾难历史,科学地总结抗震救灾,为今后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把灾难降到最低限度;甚至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学救灾、科学援建、科学发展等提供有益的借鉴。
【画面】古城雅安芦山,“4·20”芦山7级地震场景,芦山县地方志办公室搭建的“帐篷方志馆”及深入军营等 搜集资料场景,《“4·20”芦山7级地震大事辑要》《“4·20”芦山强烈地震芦山抗震救灾志》《姜城春秋》,雅安市及所辖县(区)出版的“4·20”芦山强烈地震志(叠加)
【采访】刘照辉 芦山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方志如何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服务?这是方志人在大灾大难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灾后的第三天也就是4月22日,县城迎宾大道上搭起了一座抢眼的帐篷,那就是我们的“帐篷方志馆”。
“帐篷方志馆”是一个特殊的方志馆,史无前例,成为芦山当时搭建的众多帐篷中的一道特殊风景。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提供地情文献查阅和咨询服务竟达3500多次,创造了读志用志的一个奇迹。
(请其讲述“帐篷方志馆”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画面】芦山老县城灾后重建,芦山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及若干项目规划(叠加),“4·20”灾后重建规划馆文本(掠影)
【采访】刘照辉
灾后的芦山,地方志办公室可是一个“香馍馍”,经常是你方走出他即来,甚至门庭若市,应接不暇。我们先后接待了43家规划设计单位,提出灾后重建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意见或建议,其中有价值的史料就有123件。
【解说】
如果说5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方志人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那么5年后的芦山7级地震对四川方志人依然是一个严峻考验。地震发生后,芦山县地方志办公室以方志为媒,主动作为,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交出了一份动人情怀的答卷。他们所搭建的“帐篷方志馆”给芦山人和设计单位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他们所提供的地方志资讯为依然美丽的芦山增添了一抹秀色。
【画面】地震活跃的国家和地区及其地震(掠影)
【解说】
在我们这个地球中,地震是一个不可以避免的自然现象。我们编纂抗震救灾志就是为了记录灾情,记录中华民族抗震救灾的精神,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抗震救灾与灾后援建提供更为理性的、科学的、有效的借鉴,以使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更美丽。
【画面】台湾日月潭、阿里山,台北市文献委员会,高雄市文献委员会,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地区方志成果群,《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上中下),《巴蜀史志》(1998年第1-2期,介绍台湾修志情况)与台湾高雄市《高市文献》(1999年第1期,介绍四川修志情况)(叠加)
【解说】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有着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仅清代康乾年间就编修了《台湾府志》6部。如今,台湾修志盛行,台北、高雄、台中均有专门机构,出版了《台北市志》《高雄市志》《续修高雄市志》及县、区、乡、镇志等一大批方志成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同文同种,所进行的方志文化交流,堪称中国地方志成果群纷呈的另一枝奇葩。
【画面】汪毅在台湾交流照片及与台湾修志者交流的“两地书”(特写),有关出版的期刊和文集及《台湾文化之旅》中关于与台北文献会的交流,《四川省志》与《台北市志》的成套交换,《巴蜀史志》与《台北文献》的交换
【解说】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汪毅,是较早赴台湾交流方志文化的修志工作者。1996年6月,他到台北市文献委员会交流,建立四川和台北地方志期刊和志书交换关系,进行了两岸方志的交流,被称作“大陆来访的第一位修志工作者”。接着,四川、台湾两地的地方志期刊《巴蜀史志》与《台北文献》《高市文献》互动,开启了两岸介绍修志情况的先河。他曾五度参访台湾修志机构,仅于台北文献委员会方志同仁的“两地书”便近20封,见证了川台方志交流。
然而,掀开四川省地方志组团赴台湾交流崭新的一页,时间却在2011年8月。
【画面】四川赴台进行地方志学术交流场景(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文献会、“国家图书馆”“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等),《四川省地方志协会考察组赴台考察综述》(翻动)
【采访】四川省地方志学会领导
(请其简介四川省地方志学会,讲述在台湾交流地方志的故事,包括介绍台湾收藏四川地方志情况)
【解说】
这是一次难得的地方志文化交流之旅,具有“破冰”意义。
四川与台湾的地方志交流,开启了川台地方志的新篇章。这对于台湾从地情角度全面认识四川,特别是四川交通方面起到很好作用。
【画面】四川省交通厅空镜,交通史志成果群(特写),交通厅史志总编室获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奖牌和全国、省地方志先进集体(单位)奖牌及修志试点单位挂牌(掠影)
【采访】黄 丽 四川省交通厅史志总编室总编,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编审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诗人李白笔下的“蜀道难”到今天的“蜀道畅”,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一次伟大的凤凰涅槃,堪称鹤鸣九天的鸣响。而记录这一切的一切,正是这一本本志书和年鉴。
(请其介绍部门所出版成果群的亮点和影响,讲述以志鉴服务交通业,从根本解决“蜀道难”的感人故事)
【解说】
修志编鉴和出版地情书,不仅是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责,它还涉及省、市、县各级部门,故地方志成果具有海量和社会性特征。
四川省交通厅史志总编室自1985年成立以来,编辑成书8大类逾100部,获国家、省级奖30余项,分别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和“先进单位”称号,是全国地方志系统唯一获省级文明单位的部门。其社会影响,从车装斗载的成果群中可窥一斑。
【画面】方志理论研究成果、获奖成果,省、市、县三级地方志期刊(叠加),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关于申报2013年度地方志理论研究课题的通知》等(特写),课题成果(叠加)
【采访】四川省地方志学会领导
(请其介绍地方志理论研究情况、成果、影响及四川地方志学科体系建设)
【解说】
没有修志的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指导修志实践。
社会主义新方志横陈百科,包罗万象。其规模和影响,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无法比拟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的理论研究更具有广度和深度,在于它有理论研究作为支撑。
省、市、县三级地方志机构所办的地方志期刊是地方志理论研究成果展示的载体,各类地方志理论专著是地方志理论研究的展示。
【画面】截至2014年出版的省、市、县三级各类志书和地方、部门年鉴及省、市、县三级地方志期刊与其他地情成果,数据库建设,获奖证书等(叠拼),《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等
【解说】
“墨香笔下史,篇篇壮丽诗”。第二轮修志虽然还在进行中,但其成果已是洋洋大观,堪称一个让人瞩目的文化成果群。除“志”这个硕大的成功群,还有“史”的成果群。
【画面】《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史书……”
(特写),《<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第二条“本实施办法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年鉴……”(特写)
【解说】
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时代特点之一便是:地方志的外延扩大了,不仅修志,而且修史,可谓史志双修。
【画面】四川省政协(空镜),《四川当代史》提案,《四川当代史》编纂启动会及文稿(叠加),会议讨论场景
【采访】章玉钧
地理中有一个名词叫“纵经横纬”。这个概念,颇能诠释史与志的关系。史的记载是纵向的,志的记载是横向的即横不缺项,可谓“横断之史”。这一纵一横,构成了史与志的特征,具有互补性。所以,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史志双修具有意义。《四川当代史》的编修,正是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规定。
《四川当代史》约400万字,堪称鸿篇巨制,是地方志成果群中的一朵奇葩。
(请其介绍《四川当代史》的规模、编修情况并讲述相关的故事)
【画面】各种类型的志书(掠影),国家方志馆四川区域(掠影)
【解说】
是的,姹紫嫣红的地方史志成果群在中华百花园中一枝独秀,颇能体现“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的传统。
这个成果群科学分类,内容纵横捭阖,有谈方志发展史的,有说方志学基础理论的,有讲方志学编纂理论的,有言方志文化的,有道方志评论的,有论方志管理的,有议志书大事记、概述、人物各部类撰写及总纂的。其形式纷呈异彩,有通志类、编纂类、论文类、目录类、人物类、纪实类、辞典类、资料汇编类,等等。
这个成果群有一个重要标识,就是它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性,即坚持了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论,不仅有继承,更有扬弃与创新,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新方志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个成果群,既是对中国地方志文化的一个补充,又是对中国方志学的至伟贡献!
这个成果群,是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是四川最大的文化建设工程之一,更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关注,甚至被收藏。
【画面】四川方志馆名人名作珍藏藏品,省级领导对地方志题署;马识途题四川省地方志成果展,在四川省新编地方志成果展厅留影,在四川省第六次地方志工作会上(特写)
【采访】叶红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省情信息工作处原处长,副研究馆员
为此,我们在四川方志馆开辟了名人名作馆,意在收藏四川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签名作品,包括他们对22世纪的美好愿景。目前,收藏有马识途、王火、流沙河、何郝炬、柳成伟、阿来等人作品。
【采访】马识途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四川省志》审核委员会原成员
【剪辑】马识途讲话(同期声)
编修地方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每一次开省志会,我都参加,去鼓劲,因为我是省志编委的老委员——名副其实的“老兵”。
(视频数据采集见已辑音像资料)
【画面】四川省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中委员马识途名字(特写)
【解说】
64年前即1960年,马老就是四川省人民委员会任命的四川省志编纂委员会委员。
在任命的65名委员中,目前仅有马老健在,让人感怀马老驰骋不仅在文坛,亦在志坛。他的文化影响是四川地方志的福音,更是四川文化的宝贵财富。
【画面】马识途近影及在京百岁书法展,方志馆名人名作珍藏馆及《马识途文集》(叠加)
【解说】
今年百岁的马老,投身革命即为家,曾经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领导过“一二·一”反内战、争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长期坚持党的地下斗争。
马老还置身中华文化,创作了500万字的文艺作品,用革命文学激励了至少两代人。他既是20世纪四川文化名人的代表,又是四川地方志工作的热情推动者。
鉴往开来,温故知新。见证了百年历史变迁的马老,除了对已过去的20世纪充满感慨,更对迈步走向的22世纪倾注愿景,并发之以心声,动之以深情。
【画面】马识途题署“温故而知新,鉴往以开来”场景,书法22世纪愿景:“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百年后事,谁能预知?但无压迫、剥削、战争、瘟疫影响民主、和平、康乐。人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跻于大同世界,则为人类共同之愿望。故书礼记之,天下为公,以为世纪之愿景。”(特写)
(同期声及视频数据见已辑音像资料)
【解说】
是的,方志是历史的回声,空谷留音;是的,方志是未来留下的纪录,华章粲然!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环球从此凉热”,既是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一代又一代民主先行者的上下求索。而记录这个大道之行,开启未来,正是我们方志人的情愫和守望,亦是我们方志人的愿景,更是我们方志人崇高的使命!
【画面】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参观首都博物馆历史文化展览,“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特写)
【剪辑】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首都博物馆讲话(同期声)
【解说】
地方志凝聚了历史智慧,历史智慧在地方志中烁烁放辉。
读志、传志、用志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是我们提升实现中国梦和现代化能力的有效途径。
【画面】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特写及传达、贯彻该会议(掠影),李克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特写),地方志精神核心词:“为国修志,敬业奉献,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发掘巴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时代新风”(特写),《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特写),“志”“道”由远及近(特写),四川日新月异建设(掠影)
【采访】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领导
执着守望,辛勤耕耘;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对四川地方志工作的科学发展,对四川地方志事业的未来,我们有憧憬,我们有努力,但我们更有实实在在的担当和倾情奉献。因为这个“未来”璀璨夺目,有如别样红的映日荷花……
【解说】
是的,诗人张大千有诗“荷花世界梦俱香”,文章家朱自清有《荷塘月色》畅想的“梵婀玲上名曲”的意境!
是的,这个梦属于我们修志人,这个意境属于我们的地方志!
【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及粱元帝《采莲赋》意境;满池荷花,荷香四溢;浩瀚志书(含其他地情资料),书香氤氲。(定格)
【主题歌】《地方志工作者之歌》
[本(全)集完……隐黑]
说明:
1.主题歌《地方志工作者之歌》(汪毅词,李景铄曲)载《中国地方志》2004年第2、10期封底,被《黑龙江史志》《广东史志》《广西地方志》《内蒙古地方志》等选载,曾在全国修志界一定范围内传唱(有CD片和录音带)。
2.“开展《方志四川》拍摄工作”,已列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川办发【2016】27号)中。
通讯处:(610012)成都市锦江区永兴巷21楼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汪 毅
联系电话:13678160983
电子邮箱:scbsszwy@163.com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