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新立:特色志的编纂立意——在江苏全媒体名镇名村志培训班上的经验分享
特色志的编纂立意
——在江苏全媒体名镇名村志培训班上的经验分享
邱新立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的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无钉无铆,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应县木塔具有独特的建筑结构造型、丰富的文物典藏、深厚的文化意蕴,撰修《应县木塔志》对保护建筑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意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邱新立以《应县木塔志》为例,在全媒体江苏名镇名村志培训班上分别就地方志编纂中记录对象的选择、安排与呈现方式进行了经验的分享。
一、记录对象的选择
志书记录对象的选择需要考虑编纂目的和选材视角两个方面。
1.编纂的目的
编纂一部志书,首先要明确编纂目的。以《应县木塔志》为例,若此志出于存史之目的,则关于应县木塔的所有资料均可收入;若出于其他目的,在资料的选择以及志书的编排上均应区别于传统志书。在实地考察应县木塔的过程中,我逐渐确定了《应县木塔志》的编纂目的。
首先是导览的目的。有许多读者或许像我们一样,只是恰巧与应县木塔相遇,却没有机会近距离参观和了解,又对它充满赞赏与好奇。我希望通过编纂《应县木塔志》一书,能帮助部分读者对应县木塔的前世今生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此时,《应县木塔志》又具备了旅游手册的功能。通过志书,向读者展示历史上和今天的应县木塔有何不同,近距离观赏与在远处眺望又是怎样的状态,由远及近、由外到内,进行全方位的呈现。
应县木塔历史照片(源自《亚细亚大观》172回第2张 1938年9月出版)
其次是索引的目的。我国第一位对应县木塔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是梁思成,他在一位日本人的记载中得知应县千年木塔的存在。为进一步搜集木塔的相关资料,他联系当时应县最大的照相馆,请摄影师拍照寄回北京。在对应县木塔进行初步资料收集后,与林徽因夫妇二人骑着毛驴赶往应县进行实地调查。自梁思成发现应县木塔并展开研究后,此塔名声渐著,引起各界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因此,《应县木塔志》编纂的第二个目的便是为研究者提供关于应县木塔的建造、研究、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索引,大致了解木塔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出于导览的目的,让志书好看、普通读者爱看;出于索引的目的,体现志书的学术价值,堪存堪鉴。
2.选材的视角
选材视角关乎全书的谋篇布局,确定视角极为重要。《应县木塔志》的主要记录对象为木塔。编写木塔志可以有多种视角,诸如当地人或外地人的视角、普通游客或研究者的视角等。选择不同的视角相应的内容呈现方式也将不同。经过对应县木塔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等多方面的反复考量,结合志书编纂目的,最终确定主要以普通读者的视角进行呈现,同时适当兼顾研究者的科研需求。在编纂的过程中,结合读者的阅读需求,确定全书的编纂逻辑。
确定编纂对象和目的后,要选择合适的视角进行选材,编纂名镇名村志亦如此。名镇名村志的编纂,主要是突出“名”和“特”,因此,在选择过程中可运用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材料,对于普通的素材,可视情况进行删减。
应县木塔结构示意图
二、记录对象的安排
1.主题明确
志书编纂要有清晰、明确的主题,以突出全志的核心内容。在确定《应县木塔志》主要介绍木塔这一主题后,进一步搜集与之相关的文献记载、图片资料、研究论著等,并结合主题进行整合、删减、汇编,以突出全书主题。
编纂名镇名村志要以编纂主题为出发点,进行资料的搜集,内容的取舍以及章节设计等,清晰生动地展示名镇名村的特色与魅力。
2.主线清晰
《应县木塔志》的主题是木塔,如何反映这个木塔便是贯穿全志的一条主线,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有一个基本线索,该线索既要符合志书逻辑也要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换位思考,若我们是读者,拿到这本书后最想了解的内容是什么,可能是这个塔处于何地,建于何时,为何而建,何人所建,所处的大环境、小环境有何特点,等等。读者会在了解此类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再去了解木塔的建筑特色、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等细节。通过分析读者心理,确定《应县木塔志》的编排主线为木塔之兴建、修缮、保护、开发、研究,主线清晰,层层深入,多角度、全方位介绍应县木塔。
3.框架合理
志书框架犹如人体之骨骼,错乱不得,需要进行精细的设计与安排。依据全志的编纂主线,结合读者的阅读心理与兴趣进行谋篇布局。《应县木塔志》以“塔乡应县”开篇,介绍了木塔所处之大环境,包括应县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等;次章“佛宫名刹”则主要介绍了佛宫寺,此即木塔所处之小环境。其后各章,针对木塔本身,分别从木塔的建筑结构、文物收藏、艺术特色、开发保护等诸多方面进行介绍。逻辑顺序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合理安排全书各个章节,形成统一整体。
三、记录对象的呈现方式
志书编纂过程中搜集了大量资料,这些信息该如何展现(即体裁的利用)是编纂志书需要考虑的问题。名镇名村志既然要突出“名”和“特”的内涵,就不必面面俱到、求大求全。特色志就是要抓住特色,突出亮点。如何更好地呈现记录对象,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标题
《应县木塔志》各级标题比较新颖,不囿于传统志书的篇目标题设计。应县木塔内藏有大量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匾额,选择含义丰富的题匾作为志书标题,既可以概括章节内容,又增加了其文化内涵,将木塔本身与历史文化、与地方志完美结合,在增强志书文学性的同时变相宣传了塔内文物与木塔文化。如以“永镇金城”为标题,展现千年古刹所处之地历史人文,意味深长;以“百尺莲开”为题,介绍木塔的建筑结构,生动形象。
目前,许多名镇名村志在标题上进行了适当创新,比如江苏的《周庄志》之“发现周庄”、浙江的《乌镇志》之“越疆吴界”,集中体现了特色小镇的文化韵味,又富有文学艺术性,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名镇名村志可以尝试选择富有文化内涵的标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木塔现世佛牙舍利
2.体裁
地方志编纂体裁丰富多样,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等。特色志的编纂在遵循传统志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根据志书记录对象和主题,选择恰当的体裁。
比如,“述”要言简意赅,具有导读的作用,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不必像省志、县志采用标准的志书概述,可以通过创新,增加其生动性和可读性。如《乌镇志》之“有一个故事,叫乌镇”、《应县木塔志》之散文式的概述等,都是特色志编写的创新之举。
“记”则可选择与记录对象关系密切的人物或事件,并进行详略处理,使之更符合特色志的编写要求与特点。如《应县木塔志》中关于人物的记述便主要记载在木塔兴建、维修、管理、研究等工作中做出过突出贡献者,读者可据此快速了解历史上与之相关的人物及其事迹。对于名镇名村志而言,大事记的撰写应主要记载与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密切相关的人物,对于匆匆过客则可忽略不记。
“传”不仅是对人物、事件的记述,还可以与志书其他部分的内容相呼应,补充细节、丰富内涵,形成密切联系的统一体。《应县木塔志》主要收录了与木塔息息相关的三位历史人物,分别是就木塔维修保护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李瑞环、以科学方法研究木塔的第一人梁思成、毕生致力于应县木塔研究的陈明达。他们的故事,既体现了他们与应县木塔的联系,也是对正文因体例限制不便展开记述的重要补充。名镇名村志的编纂可以通过记载名人事迹,增加志书的故事性。
《人说山西好风光》应县木塔录制现场
此外,“图”是志书的重要呈现方式,有利于体现名镇名村志的“名”与“特”。编纂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同一事物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视角的图片,多角度、多层次展示记录对象。
邱新立主任以《应县木塔志》的编纂为例,对地方志尤其是特色志编纂过程中如何选择、安排、呈现记录对象进行了阐释与分享,对当前地方志撰写尤其是特色村镇志的编写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