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编纂探索>详细内容

【经验交流】石家庄市鹿泉区全域村志编修工作经验

来源:志谱天下 发布时间:2024-06-25 14:24:26 浏览次数: 【字体:

砥砺十余载修志传史促发展

村志数字化谱写开发新篇章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村志编修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中共石家庄市鹿泉区委办公室

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历史文化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4500余年,修志事业延续近千年,最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56年)就开始了县志编修工作。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地方志办公室关心支持下,鹿泉区全力推进村志编修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2023年12月获评“全国村志编修示范区”,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

一、坚持高位推动,全方位动员各方力量参与

全面开展村志编修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益泽后世的浩大文化工程。在组织推动过程中,我们重点做到了三个强化。

(一)强化组织保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村志编修工作,成立了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推进领导小组,负责村志编修的组织协调、督促动员、人员培训等工作,组建了区、乡、村三级编纂队伍,为村志编修工作打好组织基础。

(二)强化人员保障。坚持“专家领衔、村民参与、多方助力”相结合,组织成立了鹿泉区志愿者协会、村志协会,动员1500余名有学识、有热情、有威望、热爱历史文化的文儒乡贤及200余名老干部、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参与到村志编修工作中来,切实解决了基层修志专业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强化服务保障。村志编修以志愿服务为主,为确保编修工作的正常运行,我区每年为村志编修拨付4万元评审费,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贴,提供基础条件,对完成村志印刷的村,一次性补贴1万元,有力保障了工作开展。

二、坚持久久为功,十年磨一剑率先实现全覆盖

修志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功。鹿泉区2011年启动村志编修工作以来,区乡村三级修志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历时十余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志和乡镇志的全覆盖。

(一)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第一步,各乡镇将村志编修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区208个村的村志编修工作。第二步,用1年左右时间完成乡镇志编修,于2022年底已全部完成。第三步,编写《鹿泉村情》《鹿泉村情探析》两本专著。将每个村庄的基本情况、资源情况、发展过程、传统优势产业及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等汇集成册,已正式出版发行。第四步开展区域志和专业志编写,力争经过三四年时间完成编写任务。

(二)试点先行、示范引领。选取东焦、高家台两个村作为试点,先行一步启动编写工作,集中人员力量打造全区标杆。同时分批次组织镇村两级修志人员到试点村实地学习、交流经验,有效调动镇村两级编修村志的积极性。

(三)全面发动、全域覆盖。取得试点成功后,2012年4月召开村志编修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镇村思想,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全面铺开村志编修工作,最终在2022年底全面完成编修工作。

三、坚持精品意识,全过程审查确保编纂质量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我们坚持质量第一,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专业关、文字关、数据关,确保村志观点正确、记述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客观准确反映鹿泉地域文化特色和乡情村情。具体工作中,采取了三项举措:

(一)统一编修标准。明确以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为循,以“传承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建设美丽乡村”为核心,以“资料齐全、写作规范、特点突出”为标准,以“存真求实、述而不论、只褒不贬、统一尺度、质量第一”为原则,建立了主编统稿,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家族代表三层会审,史志研究中心审查把关的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村志编修工作质量。

(二)深入调查研究。领导小组定期深入镇村一线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各乡镇分管领导、村干部、编纂人员、村民等座谈交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累计实地调研100余次,形成经验类调研报告40余篇。

(三)加强督导调度。因各村编写组文化层次、乡村换届、人员调整、疫情影响等因素,各村编修工作进展不一。领导小组适时召开推进会,并组成督导组逐乡镇、逐村协调解决问题,定期通报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已有《曲寨村志》《小车行村志》等13部村志公开出版发行,97部有内部书号。其中,《南故邑村志》以21章、90.7万字,记录了周代至今的历史沿革,尤其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深刻变革,进行了详细记载。

四、坚持深挖细查,打造留得住乡愁的魅力村志

每个村庄发展都是一部历史,都见证着一个时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村志编修过程中,我们坚持每户农家必入、每个当事人必访、每处古迹必勘、个数字必校、每处现场必到,取得了大量可以鉴古知今的珍贵史料。

(一)获得了350余个新发现。第一次发现大革命时期我党重要领导人王克新、鹿泉籍老红军王一克等革命史资料,以及华北军政大学、中央外事学校、华北军区电讯工程学校、华北新华书店等20余处重要革命遗址,特别是发现了习近平总书记1983年写给张堡村民的感谢信,极大地丰富了我区红色文化,2019年我区入选了国家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二)系统掌握了全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分布。水村的红石房屋山后张庄的高宏寨、东庄村的溶洞、栈道村的剑井、荷莲峪村的牛鼻眼、封龙山上的古城堡等,为今后的科学开发和保护利用提供了可行性研究资料。

(三)摸清了各村的历史村情民风。发现的北新城村明代政德牌坊、古贤村清代九连环黄旗,有力地推进全区依德治村落地成效;闫同村太行书院遗址及历史,展现出鹿泉教育渊源;南甘子、南降壁、东良政三村陨石,成为天体研究重要资料。同时,为更好地推动这些珍贵史料的永久保存与开放利用,我们以列入全省村志数字化工程试点为契机,打破传统志书资料保存不易等问题壁垒,推动编修工作的数字化转型,赋予了村志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让村庄历史文化得以“活”起来。

五、坚持修用并重,充分发挥村志资政教化推介作用

志书修得再好,实用性再强,把它束之高阁不去利用,那么志书将是一纸空文。我们坚持“修志为用”原则,将村志编纂作为重塑乡村文化、聚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充分发挥村志资政作用。通过编写《鹿泉村情》《鹿泉村情探析》《鹿泉代表人物——当代篇》《鹿泉古迹》《鹿泉文化遗产》等著作,编辑整理古代村规民约和古代治村经验及先进事迹,为各村在申报传统村落、发展“一村一品”、引进特色产业、打造文旅项目等方面贡献了村志力量。近年来,先后建设了土门关驿道小镇、德明古镇、龙泉古镇、石窑小镇等历史风情景区。

(二)充分发挥村志教化作用。通过村志编修,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先后打造了南故邑生态园、龙山蜡像馆等劳动实践基地,举办红色学校文化展、牛山学校抗战文化展等多项主题文化展览,进一步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充分发挥村志推介作用。先后实施“五个一工程”(每处革命遗址编写一本书、拍摄一部专题片、建设一个陈列馆、建立一种亲戚关系、合作一批项目),编写《人民日报在东焦》《硝烟中成长的荣臻子弟小学》等13部红色纪实文学,拍摄了13部电视专题片,建成了“鹿泉星火革命史展馆”等13座红色文化陈列馆,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讲好鹿泉故事,让更多的人走进鹿泉、了解鹿泉。

六、立足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挖掘村志潜力创新开发利用

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有关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部署,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对传统村落、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的挖掘活化和保护利用。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信息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紧密结合中志办提出的“十大工程”关于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要求,在完成全域村志编修任务后,着力打造河北省村史村志知识服务数据库试点建设。

(一)高度重视、专项开展。为促进村志编修成果的开发和利用、为社会提供丰富便捷的公共文化供给,鹿泉区于2023年8月开始启动数字方志建设工作,2024年3月成立方志数字化工作专班。在河北省档案馆(河北省地方志办)、河北省出版传媒集团指导下,大力开展河北省村史村志知识服务数据库试点建设,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全区一盘棋,形成了区、乡镇、村三级联动的良好局面,夯实了方志数字化建设保障基础。

(二)协调联动、全程推进。在村志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针对村志电子版编修时间跨度大,乡村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各村提供的电子版质量、格式不符合要求等诸多问题,鹿泉区适时组织召开专项协调推进会,倒排任务、逐个销号,组织专家开展专项督导和业务指导,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全区上下互学互促、互通情况,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持续发力、效果明显。为更好地服务于数字乡村建设,在将乡村志书完整呈现的基础上,鹿泉区突出编写特色,构建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林牧渔等11个特色知识库,实现了乡村志书及11个特色知识库的全文检索;支持按照乡村名称、所属区县、所属乡镇等多角度的检索方式,使检索更加全面、便捷结合乡村志书内容特色,提取了各类知识概念及关联关系,建立了知识图谱,形成了完整知识体系,极大方便了各类专项、特色主题及重要人物等相关内容的挖掘、开发和应用。下一步,鹿泉区将持续推进鹿泉区村志数字化工作,力争2024年年底前完成。

民有所需,志有所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地方志工作高度重视,无论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下一步,鹿泉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按鹿泉区既定四步走工作计划,扎实推进方志工作进程,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作出鹿泉贡献。

来源:志谱天下

来源: 志谱天下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