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编纂探索>详细内容

【志鉴研究】谈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的稳定与创新‖杜成英 粟旭 郑庭筠 黎凯

作者:杜成英 粟 旭 郑庭筠 黎 凯(达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10 11:27:44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3期

谈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的稳定与创新

杜成英 粟 旭 郑庭筠 黎 凯

地方综合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框架包含“大框架”和“小结构”两层含义。“大框架”是指构成一部年鉴必备的基本要素和内容体系,体现年鉴体例和编纂规范应当遵循一定之规,保持各地基本一致、年度基本稳定。“小结构”是指“大框架”内容体系中每一项内容的资料组织方式,应按照事物内在逻辑,遵循全面、系统、连续原则,保持必备要素的相对稳定,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本文结合《达州年鉴》编纂实际,就如何实现年鉴框架稳定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尝试提出规范化、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一、对年鉴框架稳定与创新的再认识

实现年鉴框架稳定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是业界多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在实际操作层面,稳定不够、变化频繁的问题十分突出,“新”不到点子上、以变为新较为普遍,成为制约年鉴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解读这一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年鉴“框架”的内涵和外延。我们认为年鉴“框架”应理解为“大框架”和“小结构”两层含义。

(一)“大框架”。指构成年鉴必备的基本要素和内容体系,涵盖图书出版规范和年鉴编纂体例、特征、功用。这些基本要素和内容体系,类似建筑物的“四梁八柱”,是年鉴的基本“骨架”,是年鉴内容的主体结构。这些基本要素和内容体系不可或缺和随意变更,应当遵循一定之规,保持相对稳定,并趋于规范化。

(二)“小结构”。指年鉴“大框架”内容体系中每一项内容的资料组织方式。如专栏的选题、百科的栏目设置、检索系统的设计等。由于时代特征、年度特点、地域特色的差异,“小结构”自然不会千篇一律。但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社会治理结构、经济发展形态大致趋同看,从保持年鉴资料连续性以及方便读者检索看,“小结构”总体上也应有一个相对科学、相对稳定的设计方案。鉴此,我们认为,年鉴“小结构”应坚持稳定为主、创新为辅。稳定为主就是要遵循事物内在逻辑和全面、系统、连续原则,保持必备要素的相对稳定;创新为辅就是应结合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变化性合理调整,做到稳定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二、关于年鉴“大框架”相对稳定的问题

年鉴“大框架”相对稳定包含两层含义:从栏目设置看,应保持基本要素和内容体系的基本稳定;从载录资料看,应保持载录资料内容比例协调,做到基本情况没有疏漏、重要情况面面俱到、详略轻重比例适当。

(一)基本要素和内容体系的基本稳定。年鉴横排不同门类,纵列同类事物。从横的方面看,按栏目内容划分,年鉴收录资料一般包括:图片专辑、专栏、大事记、概述、百科、下级政区概况、人物、附录等8个方面。结合图书出版规范,年鉴“大框架”应包含以下内容:书名页、版权页、编者信息、编辑说明、目录、图片专辑、专栏(特载、专记、专文)、大事记、概述、百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下级政区概况、人物、附录、索引、助检系统。

这15个方面是构成年鉴“大框架”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和内容体系。对此,各方意见基本统一,分歧在于编排顺序上。常见的差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图片专辑与目录的位置差异。因图片专辑与内文用纸不同,一些年鉴考虑到印制成本问题,将目录置于图片专辑之后。目录是一本书内容的总导引,这样安排明显有违目录要义。二是一些年鉴将“编者信息”(编委会、编辑部、参编单位)置于图片专辑后。其原因与目录后置大致相同。三是一些地方未单设“人物”篇,通常纳入“附录”。“人物”篇是动态信息的重要内容,每年都必须记述,应以单独记述为宜。

综合考虑图书出版规范、栏目内在逻辑、方便读者阅读等因素,这15个方面除贯穿全书的助检标志外,其他14个方面的编排顺序,从理论上讲也应有一个相对科学、固定的规范。上述编排顺序是我们参照大多数年鉴的框架设计给出的建议方案。

(二)年鉴载录资料内容的比例要协调。这是保持年鉴框架相对稳定的题中之义。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年鉴资料的比例协调主要指三个方面。

一是一、二、三次文献的比例要协调。年鉴资料按文献加工程度,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3种。一、二、三次文献均不可缺少,比例上应以二、三次文献为重点。一般认为,一、二、三次文献在年鉴中的理想比例是1:3:6左右。

二是四个组成部分的比例要协调。按资料的性质,年鉴资料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辅助资料、检索系统四个组成部分。徐家康所著《地方年鉴框架设计的几个问题》对四个部分的构成比例给出了一个统计分析数据:综合情况占7%,动态信息占56%,辅助资料占29%,检索系统占8%。这个比例可供年鉴工作者参考。

三是动态信息各部类的比例要协调。常见的问题,一是政治部类篇幅较大,其他部类篇幅偏少。二是记述职能部门工作的内容较多,反映各行各业发展面貌的内容偏少。造成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资料汇编化、著述性不强这个老大难问题。一些年鉴工作者为方便资料收集和编纂,片面地以部门设置栏目,对部门提供的原始资料未经深入加工,简单处理即入鉴,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关于“小结构”稳定与创新的问题

在构成年鉴的15项基本要素和内容体系中,书名页、版权页、编者信息、编辑说明4项不涉及稳定与创新问题。下文对其余栏目逐一分析“小结构”的稳定与创新问题。

(一)图片专辑。图片的最大特点是直观、便览,是年鉴创新出彩的重要环节。年鉴图片专辑主要包括地图、照片、图示3项内容。

1.地图。行政区划图一般是年鉴的标配。结合实际,还可选登交通图、中心城区图、旅游景点图以及地形地貌图、森林分布图、人口分布图、气候图、航拍卫星图等,提供更多直观的地情信息。

2.照片。照片选题主要有3大类:一是视察调研、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等时政要闻类;二是反映年度特点或地方特色的特色专题类;三是反映经济、社会、民生等发展成就类。照片可选内容、组合方式很多,创新空间很大。年鉴篇幅有限,只能选择最有代表性、最具存史价值的图片。图片专辑是年鉴质量的第一印象,是年鉴工作者应当花大力气谋篇布局的板块。

3.图示。有统计图和示意图两类。一般设统计图,如“数字××”,集中反映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示意图是将统计数据集中绘制成图,如柱状图、饼图等,能够更形象、直观反映发展变化走势,尤其适合阶段性工作成就展示。我们在《达州年鉴(2021)》刊载了“十三五”达州经济发展成就、达州市脱贫攻坚成效图、达州争创四川省经济副中心路径3组示意图。

(二)专栏。包括特载、专记、专文。多数年鉴设特载,设专记、专文的不多。从专记、专文的特点看,更有助于体现时代特征、年度特点和地方特色。这些资料比较丰富,宜择优辑录。

(三)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述重大事项,有其特定的体例要求,一般来讲表现形式相对固定。中国年鉴研究会会长王守亚在“年鉴大讲堂”上曾讲到专题大事记设置问题。受此启发,我们在《达州年鉴(2021)》大事记类目,设置了“融入双城圈·建设示范区”专题大事记分目。

(四)概述。尽管概述部分主体内容每年变化不大,但从资料的完整性和方便读者从整体上快速了解一地出发,仍然必不可少。“概述”栏目下的分目、条目内容,除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外,总体上应以稳定为主,主要内容可以一直沿袭。

(五)百科。百科部类是年鉴资料的主体部分,因该部分内容较多,更是年鉴框架和篇目大纲稳定与创新的“主战场”,后文将对此单列探讨。

(六)下级政区概况。各地年鉴中该部分内容架构常常是“千鉴千面”,比较混乱。建议该部分稳定设置基本情况(位置、区划、面积、人口等)、建置沿革、自然状况(环境、资源等)、地方特色等条目,再加上体现年度特点的自主条目即可。

(七)人物。主要载录地方领导人、新任领导人、新闻人物、先进人物、逝世人物等资料,推荐稳定设置相应分目。

(八)附录。收录具有参考价值的便览性、指南性资料。推荐设置文献、统计资料、名录三个必备分目。文献用以辑录重要法规、文件、论文等;名录用以收录地方组织机构名录、先进单位名单、文旅景区名单、党政年度重要文件目录。

(九)检索系统。书前分类目录、书后主题索引、书中助检标志,是构成年鉴检索系统必不可少的三部分。很多年鉴没有书后索引,这是重大缺陷。有的年鉴在书前增设“导读”,如《达州年鉴(2021)》;有的年鉴在书前增设“总目”,如《四川年鉴(2020)》;有的年鉴还在页眉和页边设双重助检标志,如《成都年鉴(2019)》。这些做法值得推荐。

四、百科部类篇目大纲的稳定与创新问题

百科部类的篇目设置是年鉴篇目大纲的“核心”,也是难度最大、差异最大、意见分歧最大的。百科部类的篇目设置同样宜遵循稳定为主、合理创新原则。

(一)百科部类篇目大纲的宏观构思问题。近年来,一些省级年鉴采用大类结构,在百科部类分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5“篇”,每“篇”下再设若干类目。市(州)、县(市、区)级年鉴普遍采用中类结构,大多也按照“五位一体”的逻辑顺序设计篇目大纲,分设20—30个类目不等。这种大的设计思路,渐居主导地位,得到广泛认同。

(二)百科部类篇目大纲的相对稳定问题。对“五位一体”每一个方面的记述,其必备要素在不同地方、不同年度应保持相对一致和稳定。

1.“政治”方面。其必备要素包括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法治、军事9个类目。

2.“经济”方面。该部分的类目、分目设置差异很大。综合来看,记述经济工作,设置综述、经济管理、开放合作、产业、城乡建设5个类目较为合理,也比较普遍,值得推荐。综述主要记述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领域改革等。经济管理主要记述政府实施经济调控、经济管理有关职能机构的工作,这些机构包括发改、财政、税务、统计、审计、国资、市场监督、安全、口岸、金融运行等职能部门。开放合作,主要记述国内经济合作、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推荐设置相应分目。从性质上讲,这些工作是经济管理的内容,但由于其在经济工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所以升级为类目。产业,一般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必要分目。因经济产业类目下各分目内容一般较多,推荐直接将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升级为类目,与“综述”“经济管理”等类目并列,而不单独设产业类目。城乡建设,该类目推荐设置交通建设、城乡规划、国土管理、城市管理、市政建设、城市公用事业等必要分目。

3.“文化”方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标准》将文化、体育、娱乐业合为一个门类。以市(州)、县(市、区)级年鉴为例,因“文化”板块内容相对薄弱,推荐单独设置“文化”类目,不再拆分为多个类目。“文化”类目下推荐设置综述、公共文化、文学艺术、传媒、党史研究、地方志、档案、体育、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业等必要分目。

4.“社会”方面。主要记述社会事业、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婚姻家庭、社会现象等方面的内容。该部分的类目、分目设置总体上比较混乱,各地自成一体,没有形成主流的意见。如果将社会作为一个大类目,不仅篇幅过大,容易失衡,而且很容易出现“社会是个框,啥都往里装”的问题。“社会”方面推荐设置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民生等必要类目。其中,社会民生类目,推荐设置人民生活(包括收入、消费、物价等)、民生工程、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障、民生兜底保障、就业促进、住房保障、劳动保障等)、特殊群体权益保护(包括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农民工等的权益维护)、民政事务等必要分目。

5.“生态”方面。与“文化”同理,市(州)、县(市、区)级年鉴推荐单设“生态”类目。“生态”类目下,推荐设置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林(草)业、水利、水务、农业环境监测、气象等必要分目。

(三)百科部分篇目大纲的创新问题。百科部类的篇目创新方法,一是设置特色类目、分目或条目。二是为突出特色,对某些资料做适当升格处理。各地之间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成为地区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在框架设计中应抓住这些特征、特点更新类目、分目、条目。对此,我们在《达州年鉴》的框架设计中进行了有益尝试,如2020年和2021年卷中,新增“争创四川省经济副中心”类目,以体现达州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在2021年卷“交通·城建”类目新增“城市创建”分目,记述达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的工作成就;在2021年卷“经济管理”类目新增“金融运行”分目,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服务地方经济等宏观职能,将银行业、保险业纳入“服务业”类目记述,改变过去大金融混在一起的记述方法。

综上所述,处理好框架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应坚持稳定为主、创新为辅,保持基本框架的相对稳定,每年仅对基本框架进行微调,实现框架和内容的更新。框架的变是绝对的、经常的,不变是暂时的、相对的。变是为了更好、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的资料价值;不变是为了保持资料的连续性,培养读者的检索习惯,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的使用功能。在此特别建议,加强年鉴编纂规范化研究,从技术规范层面解决年鉴框架如何实现稳定与创新有机统一的问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杜成英 粟 旭 郑庭筠 黎 凯(达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