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方志馆>县区年鉴>详细内容
2023-05-19 09:08:05

《乐至年鉴》(2010年卷)

发布时间:2017-01-06 14:45:00 浏览次数: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摘要)

 

2011年1月25日在乐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乐至县人民政府县长  万志琼

 

“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绩

 

2006年至2010年,是乐至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过去五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帅乡,努力建设民富县强全面小康新乐至”主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扎实推进“三化互动”,努力实现“三大突破”,抢抓机遇、加压奋进、加快发展,有效应对低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过去的五年,是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质量大幅提升的五年,是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的五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五年。

综合实力跃上新平台。坚持量质并举、突出效益,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在全省综合排位由2005年的第83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78位。经济总量不断做大,2010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预计达到90.6亿元,是2005年的2.4倍;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发展质量稳步提高,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2.9亿元,是2005年的4.1倍;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41亿元,是2005年的7.1倍。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08年实现二产超一产后,2010年二三产业比重较上年共计提高3.5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实现新增速。坚持提速发展、跨越赶超,加快发展势头强劲有力,从2006年起,地方生产总值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速。投资高速增长,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4亿元,是2005年的6倍。工业提速发展,2010年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43亿元,是2005年的8.4倍,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位。城市快速扩张,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4.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4万,城镇化率较2006年提高11.2个百分点。农业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粮食生产在干旱之年稳产增产,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020元,是2005年的1.8倍。

社会事业呈现新局面。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三年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体育事业加快发展。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巩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城乡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和谐社会成果共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4056元,是2005年的1.9倍。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97.1亿元,人均储蓄8713元。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十一五”期间,我县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县、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县、全国平安创建先进县、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等30余项国家级荣誉;获得全省中小企业发展试点县、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全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蚕桑基地、全省质量兴县先进县、全省农村中医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先进县、全省抗旱救灾先进集体、全省劳务开发先进集体等70余项省级荣誉;工业集中发展区成功创建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陈毅故里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乐至中学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县高级职中创“国重”顺利通过评估验收。

 

2010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0年,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组织和动员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县第十四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预计全县地方生产总值(GDP)实现90.6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二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一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41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7.6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6元,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5020元,增速居全市第一位。

一、立足优势做强产业,经济实力加速提升

坚持工业主导,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互动相融,三次产业加快发展。

工业扩量扎实有效。强力推进“12345”战略,工业经济总量加速壮大,工业总产值实现156.4亿元。主导产业不断做强,食品、纺织、机电、医药、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33.3亿元,以熊猫汽车为代表的造车产业初具雏形,实现总产值6.7亿元,“5+1”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骨干企业增量提质,全县新增规模企业9户达到86户,新增亿元企业8户达到33户;规模企业总产值达到143亿元,同比增长45.6%。品牌建设成效明显,第一个国字号地标品牌——天池藕粉,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超迪电器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中标全国家电下乡推广产品。园区聚集功能增强,建成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71户,工业集中度达到85%,实现总产值112.9亿元,成功实现“百亿工业园”目标。着力打造工业发展新载体,成立了童家发展区,启动了首期12平方公里的文峰工业园规划编制工作。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突出“四个打造”,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预计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畜牧产业逐步壮大,突出优质生猪、乐至黑山羊两大品牌,三级良繁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六方合作+保险”等机制不断深化,重大动物疫病清净无疫,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保障,出栏生猪同比增长3.5%,出栏山羊同比增长1.8%。蚕桑产业向好发展,抢抓蚕茧丝绸行情复苏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蚕桑“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大力培育养蚕大户,加强桑园综合利用,全年发种14.8万张,蚕茧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38.9%。特色效益农业培育推广,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建成粮油高产示范区8个、农业产业化基地68万亩,实现粮食总产36万吨,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劳务经济稳定增长,实施品牌培训、成建制输出、人才回引“三大工程”,劳务开发基地县优势进一步巩固,输出转移劳务人员26.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9%。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投入资金1.3亿元,新建农房2038户,完成农房风貌整治1460户,建成新农村示范村(社)10个,被市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服务业加速突破。以旅游业加快发展,促进服务业突破发展,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 %。旅游发展充实提升,陈毅故里三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陈毅故里景区与全国28家知名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乐至报国寺、仙鹤观景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鑫鹏大酒店创建成为四星级旅游饭店,仲弘酒店被评为全省首批五星级乡村酒店。全年接待游客2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38.3%。商贸流通繁荣活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进一步规范,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扎实推进。城乡消费稳步增长,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全面实施,兑现家电及农机下乡补贴2148.6万元。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完成外贸出口324万美元,同比增长13.7%。新兴产业日趋兴旺,房地产、餐饮住宿、休闲娱乐、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中介等行业迅速发展。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坚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推动开放发展、创新发展,探索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充满活力的发展局面进一步形成。

项目带动强劲有力。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政策机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128个县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8亿元,同比增长70.7%。其中,6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3亿元,县城二环线、天童大道一期、熊猫汽车产业园3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争取到位国省项目173个,到位国省资金4.08亿元,同比增长9.4%。编制2011年县级以上重点项目110个,计划总投资28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4亿元,同比增长72%;规划“十二五”重大项目245个,计划总投资1157.4亿元;规划西部大开发项目130个,计划总投资1098.6亿元。

招商引资再添劲旅。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和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成功引进贵均纺织10万纱锭500台织机、联友纺织5万纱锭300台织机、乾源纺织6万纱锭等纺织项目,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县打造西部纺织城初具规模。积极参加四川——广东产业合作对接会、资阳市赴香港招商活动、第十一届西博会、第六届珠洽会等活动,全年新签约项目120个,协议引资152亿元,到位国内省外资金64.2亿元,同比增长35.6%。2009年“三大招商活动”纳入省市督查的30个重点签约项目,到位资金52.5亿元,资金到位率60%,履约率和开工率均为100%。

三、强力推进基础建设,发展条件有效改善

围绕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年”总体部署,强力推进“路、水、城”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城市建设提质扩面。围绕建设“中等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目标,突出“四区同建”,加快“一环四路七园十小区”建设,城镇化率达30.5%。城市框架快速拉大,县城二环线、天童大道一期主干道即将竣工通车,天池大道二期工程启动实施,四大新区总长20公里的路网基本建成。大力推进格林威治、世纪欣城、龙城府邸等高档小区有序开发,房地产竣工面积达75万平方米。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县人民医院主体迁建工程、客运总站主体建设相继竣工,江南综合大市场、会议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增强了县城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大力实施“市民500米休闲计划”,灵鹫山公园、寇公广场等7个公园建成投用,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完成城区道路8公里“白加黑”工程,人行道美化工程同步竣工,城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交通瓶颈加速突破。以“23366”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交通建设。成安渝、遂资眉两条高速公路乐至段建设强力推进。3条国省干道乐至段103公里路面改造工程提前3个月完成目标任务。300公里通村公路全面完成。挂啄路等6段农村断头路全面推进。高速公路6条互通连接线前期工作有力推进。交通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为乐至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水利基础不断夯实。坚持“大中小微”相结合,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开工建设的各项准备正抓紧落实,有望今年开工建设,乐至人民近半个世纪的期盼即将实现。安排资金1.1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662处。整治病险水库44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平方公里,新增蓄水能力522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解决农村7.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突出民生优先,带着感情关注民情、体察民意、改善民生,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帅乡建设持续推进。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投入财政资金6.5亿元,全面完成省、市下达9大项74小项民生工程任务,群众在就业、就医、安居、出行等方面的问题逐步解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6%以内。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建廉租住房300套,发放住房补贴97.1万元。扎实开展“农村扶贫解困”和“三村行动”,扶持农村贫困人口5300人,近2万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争取到民政类慈善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救灾救济、优抚资金共计1.05亿元。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5830.9万元。

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科技科普工作卓有成效,4项科技成果获得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县林果专业技术协会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两基”工作巩固提高,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序实施,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农合覆盖率达100%,参合率达95%。文化体育全面进步,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实现省运会金牌零的历史性突破。全县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080户,完成219个村广播“村村通”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84‰,荣获市目标考核一等奖。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群众和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县委书记、县长大接访”和“干部大下访”活动扎实开展。“命案侦破”、“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有力有序,城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安全进一步加强。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在全市率先创建为省级“无毒害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投入治理资金3.1亿元,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脏、乱、差、堵、污”等现象有效治理,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环保“城考”工作卓有成效,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成投运,主要污染物削减控制量任务全面完成。生态县及细胞工程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森林管护面积达7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6%,成功创建为省级“绿化模范县”。

五、统筹协调要素供给,发展保障坚实有力

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创新经营管理理念,突出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资金保障能力增强。国税收入平稳增长,地税收入实现1.53亿元。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出、刚性支出、民生投入保障有力。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规模工业企业贷款余额达到6.93亿元。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融资平台作用,成功融资2.36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35亿元,同比增长24.1 %。

用地保障不断加强。扎实推进“金土地工程”,整理土地6.8万亩,新增耕地0.76万亩。抓住灾后重建有利机遇,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保障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用地需求。认真开展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和土地利用管理执法检查,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加强。

能源通信加快建设。城北110千伏输变电项目竣工投运,文峰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积极协调工业及民用天然气指标,积极协调柴油供应,天然气和柴油供需矛盾得到缓解。成功实现与成都通信同网,共用“028”区号,3G网络覆盖全境。水、电、气、石油等生产要素的监测、分析、调节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

六、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始终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破难攻坚、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重要保障,努力改进工作和作风,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4件、议案1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5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高度重视“两院”司法建议,深入推进普法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和县长热线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效能建设巩固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建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25个、社区便民服务站28个、村级代办点508个,行政审批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切实加强政府系统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政府工作运行规范高效。

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坚持重大工作例会研究、集体决策,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务运行更加规范透明。

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深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和人员编制管理规范有序。统计基础不断加强,圆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任务。审计、供销、物价、档案、外侨、对台、工商、质监、药监、气象、以工代赈、防震减灾等工作全面进步,人防、民宗、老龄、慈善、地方志、残疾人、红十字、政府采购、应急管理、妇女儿童、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过去的一年,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团结奋进跨越突破,锐意攻坚推动发展,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这是县委坚强领导,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积极参与、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经济总量还不大、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质量还不优、财政收支矛盾还较为突出,与周边县(市、区)还有较大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效能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